蒋介石对抗日的真正想法与世人痛骂不抗日的反差

发布时间:2016-11-0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中国野史 手机阅读
《蒋介石对抗日的真正想法与世人痛骂不抗日的反差》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1-0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历史的故事已经埋没于时间的风沙之中,不复为后人所知。如今的所见所闻,不少都是经过加工修饰的。我们对历史的人或者事,都应该参考史实,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抗战时期的两个闻名天下的人物——蒋介石、张学良

首先说一下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溪口,少年时顽劣异常,倔强好胜。他在最初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当时中国被列强欺凌。五四之后,新思潮大量涌入。蒋介石如饥似渴地阅读国外优秀书籍,寻找救国真理。同时他也很在乎国内的书籍。

但是,蒋介石在后来的北伐之后,却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为什么呢?

 

\

 

由于工农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中国出现了以维护工人利益为主的革命组织。因为蒋介石没法符合革命利益和帝国主义两种利益。那么蒋介石在权衡利害之后,选择了反革命(详细可百度一下“从美日资料看蒋介石为什么反革命政变”)。

由于蒋介石在资本家势力和中国的革命群众中选择了前者,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所以导致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对红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

1931年春以来,日本在东北地区相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并公开在沈阳街头搞军事演习,其侵吞东北的野心昭然若揭。

 

\

 

可是,蒋介石想的却是:"今日中国唯一之敌人为赤匪。"(6月5日在南京立法院讲话)"发生全国的排日运动,恐被共产党利用,...故官民须协力抑制排日运动。"(7月蒋给张学良电)

因此,7月24日蒋发表《告国民书》称:"排日运动,荼毒国家,并损坏政府而已。"取缔了在南京等地举行的抗日集会。

然而,日本的侵略步伐并不因南京当局的妥协退让而稍缓。老蒋自己不抵抗,就只能依赖国联了。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发了铣电,声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千万不要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9月12日,事变前夕,蒋介石特地前往石家庄召见张学良,当面指示:"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提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如果我们回击了,事情就不好办了,明明是日军先开衅的,他们硬说是我们先打他的,他们的嘴大,我们的嘴小,到那时就分辨不清了。

由此可见,因为蒋介石把顽强的共产党视为匪患,所以他想的先消灭共产党,然后再集中力量抗日。而因为中日两军战力的差距,蒋介石为了在国际上占理,所以才有了“不抵抗”政策。在这里,蒋介石犯了两点严重的错误:

 

\

 

1.他低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忽视了“得寸进尺”的真正内涵,使得东北三省的百姓惨遭蹂躏。

2.蒋介石不懂得收容力量,统一战线,使得国内的抗日力量严重分散。

世人痛骂蒋介石不抗日,但是少有人知道,蒋介石对抗日的真正想法:

早在“九一八”发生不久,蒋介石就在1931年10月7日的日记中这样写: “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默察熟虑,无可恃也。而余所恃者在我一己之良心与人格,以及革命精神与主义而已。是故余志已决,如果倭寇逼我至于绝境,迫我民族至无独立生存之余地,则成败利钝自不暇顾,只有挺然奋起,与之决一死战,恃我一己之牺牲,以表示我国家之人格,以发扬民族之精神。”

 

\

 

抗战之前这段日记自然是不可能公布的,世人包括身边接近的人都无法洞察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从他的日记看来,蒋介石之所以忍辱负重,不抵抗,完全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他深知仓促应战,只有自取败亡。其内心的痛苦在日记中多有流露,在他授意把兄弟王郛签定屈辱的《塘沽协议》后,1933年6月3日曾在日记中表明心迹:“我屈则国伸,我伸则国屈。忍辱负重,自强不息,但求于中国有益,于心无愧而已。”不过,客观而言这个协议确实将日本全面侵华的计划延缓、推迟了四年,为中国赢得了一定的准备时间。在当时背景下,包括胡适在内的许多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也是赞成委曲求全、争取时间的。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但是,为了这委曲求全,置东北三省的同胞与不顾,蒋介石有逃不掉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他发动群众,购置武器,创办兵工厂,武装人民,不是同样能起到延缓日军的作用吗?既可以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又能延缓日军侵略。何乐而不为?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依然拒绝抗日,潜心准备。他有一个长期计划---准备通过德国的易货贸易,德当时急需我国的钨矿,装备80个德械师,一旦时机成熟,发兵收复东北! 这个计划在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缴获蒋介石的日记中。那个时候,张学良才明白蒋介石的想法。

从这一点,我们能看出,蒋介石的出发点是好的。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只能提前进行抗日,但是,在之后的国共合作之间,国民党仍然对共产党极为防备。蒋介石不顾民生的劣性也在“河南大饥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44年1月24日,日军发动了“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以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同年4月中旬,日军集结六个师团、4个旅团、共6万兵力分三路进攻豫中。结果6万日军花了38天就打败了数十万的国军。可见他在打仗的水平上,着实令人不敢恭维。而且,要说用人,他也不入流。“南京惨案”时唐生智的临阵脱逃就是明证。

 

\

 

蒋介石被称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维护地主的利益,退守台湾之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土改。原因是什么?因为国民党在大陆搞土改,要动的是大陆的地主,这些大陆的地主往往或者是国民党员,或者是国民党官员的三姑六姨亲戚,他下不了手。

说到这里,蒋介石输掉大陆的根本原因就呼之欲出了:蒋介石不搞土地改革,不把农民解放出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小部分势力,从而失去了大势。而共产党则正好相反。共产党拉拢民心,将农民武装起来。而农民为了保护自己打出来的成果,自然会拼命战斗。因此共产党军队多悍勇善战,屡战屡胜。

 

\

 

要说蒋介石其人,虽然爱国,但并不爱民。日军却趁此拉拢人心,分裂中国。这是国军不敌日军的重要原因。况且蒋介石倾向于“联日剿共”,制造了无数的伪军,大大拖慢了解放中国的步伐。倘若蒋介石发动政变,清洗腐败官员,进行土地改革,联共抗日,那么国军未必会输给日军,而他也能成为公认的民族英雄。但他非但不敢下手进行土改,反而在抗日胜利后,为了统一中国,不惜和共产党进行一场赌博,发动了内战。由于他失去了天下大势,尽管兵多将广,失败的命运,还是免不掉的。在朝鲜战争发生后,他又多次向美国请求出兵,准备再一次挑起内战,荼毒同胞,使得他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爱国不爱民的枭雄性格,让蒋介石输掉了人生。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除装备外,主要有几大关键因素:战术、将领的打仗才能、军纪、士气或民心走向。他只是考虑装备,自然不行。

接下来我们说说蒋介石的几大致命弱点:

1.他把战争彻底当成了下棋,宁愿让子,也不愿失势。没有认识到受苦受难的农民对于战争胜败的重要性。

2.他没有意识到军纪腐败在战争中的影响。

3.对日妥协过度,让日军得寸进尺,肆无忌惮。

4.不会用人,手下没有太多善谋的良将。这是输给共军的主要原因。

 

\

 

5.没有考虑到士气的因素,对日本让出大片江山,使得士气严重低落,屡战屡败。

6.他不注意信息战。在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的时候,就让红军好几次截获了电报,顺利突围。

所以说,蒋介石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不懂用兵打仗,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没有意识到广大劳苦百姓对于胜利的重要性,宁愿让子也不失势,将打仗当做下棋。白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又因为残害同胞,彻底失去了民心。悲剧地成为了“罪人”。

再来说说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为迫使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国共得以合作。“千古功臣”的名声,也是由此而来。

而很多人都说张学良都是千古罪人,因为是他下了不抵抗的命令。然而,仔细想来,却有些猫腻。因为是蒋介石主张不抵抗的,而张学良也不抵抗的原因,是否是蒋介石的命令?那到底蒋介石的那份不抵抗的铣电是否存在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毅荻书斋”的展柜中藏有《铣电》原件,经笔者电询该书作者,该书作者自承:“此书不足为据。”看来,真要查清事实,就有待于各位向那位作者进行求证了。

后来,唐德刚先生在访问张学良时,曾说:“那他这种伪造文件造得好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唐先生这里提到的“吾兄”云云两句,正是《铣电》中的关键词语。然而,张学良仍然表示:“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这么大的一件事,用“老年痴呆”之类已经不能作为解释。那么张学良是不是有意为蒋介石开脱呢?东北三省丢失以后,张学良为何没有受到惩罚呢?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何一直相安无事呢?这些问题,只能任凭猜测了。总之,不管有没有蒋介石那份不抵抗的铣电,张学良都有难以逃避的责任。这使得许多人都把张学良视为“千古罪人”。

上一篇抗日战争中日军在白刃战时对红缨枪比较畏惧

下一篇中越战争老山前线代号“黑豹突击队”荣立一等战功

中国野史本月排行

中国野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