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靖国神社发展历史:作为祭祀神明的神道宗教场所设施

发布时间:2016-11-15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日本靖国神社发展历史:作为祭祀神明的神道宗教场所设施》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1-15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靖国神社虽名为神社,但与日本的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作为祭祀神明的神道宗教场所设施的神社有根本区别。 日本传统上的神道教神社基本都是祭祀神明的,是没有这种专门祭祀“为国牺牲者”的神社的。
建立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王道复古,大政奉还,建立天皇国体,对外则采取积极侵略扩张的战略,日本对传统神道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推行“国家神道”。
靖国神社是当时为彰显为天皇效忠牺牲者而设立的,是“国家神道”中最高规格,由天皇亲自祭祀,定为“别格官币社”(当时的分类,指其是地位特殊的由天皇祭祀的神社)。建立这样一个特殊的神社的根本目的是以国家的强制力来增强天皇的权威性(在当时来说天皇被美化为神)、维护天皇制国体和控制人民思想,并为其对外战争披上一层“八紘一宇”的皇国神道外衣,对国民进行思想和精神上的动员。结合日本武士道精神,提升军人地位和荣誉,在侵华战争及二战期间更成为由军部把持的宣扬军国主义和美化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精神工具。日本各地及其侵占的台湾、朝鲜等地各地均设置分社,要求国民和殖民地人民崇信参拜,试想原本是默默无闻的普通老百姓、天皇的子民,一旦上战场为国牺牲就成了永享作为”现世神“天皇的礼敬祭祀的神明,其全家也受到国家和国民尊敬和优待,当年这种精神力量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一批又一批的日本人就是在“靖国”精神的感召之下成为“忠君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皇军”走上了武装侵略的不归路。可以说从其建立之初,靖国神社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设施”、“纪念设施”,靖国神社在日本对外扩张侵略中扮演了重要的“精神大本营”的不光彩色角。 1408156160914.jpg 日本为什么要参拜靖国神社?   在靖国神社产生的各种问题当中,日本政要的参拜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面对亚洲各国包括部分日本民众在内的反对,日本政要为何要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呢?   战后随着神道教由国教变成民间宗教,靖国神社也由特殊的国家机构变为普通的宗教法人。但由于日本的靖国情结不断,自1945年10月23日币原首相参拜起,政府参与的各种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就从未间断,并且某些右翼势力一直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将其重归国家管理,并“正式参拜”。典型事件是从1969年到1974年的《靖国神社法案》,执政的自民党先后5次向国会提出这一法案,要求靖国神社由国家管理及政府官员可以正式参拜。该案在1974年4月一度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遭到4个在野党和多数宗教团体的强烈反对,随后在参议院因未能审议通过而成为废案。虽然法案未能取得成功,但以自民党为首的右翼势力并未放弃,而是采取渐进的方式以图参拜靖国神社。1975年8月15日,正值日本战败30周年之际,时任首相三木武夫宣布以“个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启了日本首相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先例。其后,福田赳夫更进一步,虽一面宣称是个人参拜,但却在参拜名册上签下了总理内阁大臣的官衔。1978年,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伙同靖国神社秘密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14名甲级战犯和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合祀进去。1979年大平正芳首相在春季例祭祀上正式参拜了供有甲级战犯的神社。1981年“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成立,同年铃木善幸内阁将参拜的身份模糊化,不问是公是私。1985年,中曾根康弘第一次明确以日本首相的身份带领18名阁僚正式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1996年桥本龙太郎在其59岁生日时,时隔11年再次以首相身份参拜。2001年小泉内阁上台后,完全置本国民众和亚洲邻国爱好和平的心愿于不顾,先后6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小泉这种执迷不悟的错误举动成为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一系列的参拜事件绝非偶然,政要参拜的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   (1)日本的国民性格使然。大和民族是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明传统和国民性格。日本的国民性深深地根植于其古老的历史之中。

上一篇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

下一篇蒙古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俄罗斯曾经被蒙古国占领将近200年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