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歼10战机试飞员述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发布时间:2016-04-07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国产歼10战机试飞员述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4-07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编者按:

    这是国产歼10战机试飞员徐勇凌亲笔撰写的试飞日志中的片段。文章写作于2006年,当时歼10尚处于保密状态,出于职业习惯,作者在文章中只字未提具体型号,但从空中加油试飞面临的挑战,以及参加试验的人员群体,我们多少能够猜测这是中国第三代战斗机在向作战性能的顶峰做最后的冲刺。

    徐勇凌以细腻且充满诗情的笔触,真实记录了歼10设计群体与试验群体在这项艰巨工作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佩。值此缅怀宋文骢先生之际,我们重新整理此文,供大家追思。

    徐勇凌曾提到,经过技术团队和试飞员的精细工作,歼10最终在武器实弹射击科目中准确命中靶机,以全优成绩向祖国人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言语不多,分量千钧。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宋老,并向为歼10顺利诞生立下卓越功勋的试飞员群体和试飞科研群体致以崇高的敬意。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崔文斌/摄

    文中人物简介

    宋总:宋文骢,某新机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

    沙院长:沙长安,中国一航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某新机试飞总指挥;

    周总:周自全,某新机试飞总师;

    郭主任:郭新生,某新机首席试飞员,特级试飞员;

    汤团长:汤连刚,某新机首席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

    高教授:高峻,航空理论教授,空军理训中心主任;

    张旭:某新机试飞员,我国弹射跳伞首席试飞员;

    小贠:某新机试飞工程师。

    作者:徐勇凌,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空军试飞专家,功勋试飞员。

    2004年1月4日新年短信

    望月但闻思乡曲,临川尤唱大风歌;

    千里相思隔不断,一阙离骚度银河。

    这是2003中秋我给朋友们发的短信。发了一通之后,半夜3点我突然想起没有给尊敬的宋文骢老总发,也不管是否打扰他老人家,就把信息发了出去。就在我准备安然睡去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宋总的回信,内容是两个标点符号:),那是老人幽默的笑脸。

    今年的新年出奇的平静,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惊心动魄的缘故。照例会在新年给朋友们发短信,尤其是在沙漠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朋友们。今年新年我给朋友的短信依然充满激情:

    一轮旭日蓬勃出,爆竹一声旧岁除。

    羊年万事皆顺意,决战千里如坦途。

    千难万险何所惧,航空报国苦亦足。

    宏图再展期我辈,携手来年共征途。

    朋友们给予我热烈的回应,我收到最多的短信是:“沙砾在热烈的呼吸!”看到这个短信,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回忆,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羊年沙漠火热的试飞一线……

    2003年7月23日飞行日记

    一、飞行指挥员:郭新生

    二、气象条件:能见度大于10千米,风速小于4米/秒

    三、飞行计划执行情况

    (1)01#飞机:与加油机编队飞行2架次,试飞员:徐勇凌;

    (2)02#飞机:重构型性能试飞2架次,试飞员:张旭。

    四、试飞基本情况

    今天是与四个单位合场次飞行,也是第一次与轰六飞机进行放加油软管的编队飞行。编队试飞表明加油管对我机编队稳定性影响较大,几乎无法完成编队。

    五、试飞内容

    (1)高度60,速度06,加油机不放加油软管,编队队形:加油位;

    (2)高度60,速度06,加油机放出加油软管,编队队形:对接位。

    六、试飞评述

    (1)加油位密集队形编队技术其实并不难掌握,即使我机如小鸡一样夹在加油机的“腋窝”下,与加油机机翼之间的距离只有3米左右,飞机的编队队形依然非常稳定,尽管飞机有倾斜的趋势,但容易克服;

    (2)加油机的加油软管终于放出来了,从侧面看,长长的软管拖着洁白的小伞套,在气流平静的天空中,像优美的风筝;

    (3)第一次在放出加油软管的情况下进行编队飞行,由于有了伞套,接近加油机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奇怪的是每次我接近伞套的时候,原先还是平稳的伞套就突然开始摆动起来,退出来再次尝试,伞套依然摆动不止,五次尝试都宣告失败。我知道必须终止试飞任务,飞行后需仔细研究试飞曲线和录像,才能找出伞套摆动的原因。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谭超/摄

    2003年7月28日令人烦恼的曲线

    今天编队飞行情况与23日完全一样。在预对接位编队,队形还非常平稳,可是一旦我尝试接近加油伞套时,伴随着呼啸声飞机就开始摆动,而且是一种无法克服的摆动,试飞再次终止。

    小贠工程师是个敬业勤勉的技术员,晚上8点他来我宿舍,把今天的试飞曲线和飞行录像都带来了。曲线和录像上的时间是完全对应的,我们发现录像上当加油伞套开始摆动时,对应的记录曲线上飞机姿态角开始剧烈抖动,6次进入的结果完全相同。

    试飞前我查阅过大量的加油试飞资料,没有看到平稳气流中伞套摆动的记录。看来这种摆动的原因是新机的个性问题,那么新机与以往飞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飞行结束后,我绕着飞机转了几个圈,发现新机的受油探头与前机翼的距离非常短,这是新机与其他飞机最大的区别之处。问题似乎找到了,可是确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原因如我分析的这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真是个棘手的难题。

    2003年8月2日汤团长来了

    为了攻克加油试飞的难题,前天我在电话里难以掩饰急切的心情,我恳求老领导:“老团长快来吧。”正在病中休养的汤团长驱车近2000千米,第二天就赶到了沙漠试飞现场。

    汤团长是我国第一代空中加油工程的首席试飞员,今天亲自到监控大厅指挥,我通过无线电把空中试飞的情况连续不断地向他报告,他指挥我5次尝试进入,最后用果断的口令命令道:“028,脱离编队,返场。”

    飞行后的例行会议上,汤团长带来了他当年歼8加油试飞录像,我们把当天的试飞录像和歼8试飞录像进行了对比,结果出乎预料:歼8的加油编队非常稳定,而新机在加油编队中就像是在跳舞。看完录像后会场一片沉默,随后汤团长发表了三点意见:

    1、加油试飞是高风险科目,鉴于现在的试飞状况,应当暂停加油编队试飞;

    2、采用地面风洞试验手段,对新机加油编队特性进行模拟;

    3、尽快召开现场专家技术攻关会,提出攻关措施。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2003年8月15日飞行演示

    今天,总部和空军首长来试飞现场检查工作,检查内容之一就是加油试飞的情况。昨天试飞现场指挥部召开了方案协调会,我为试飞演示所作的计划时间表精确到了秒,并考虑了天气、风对试飞演示的影响,制定了安全预案。

    我们规定的放飞最低气象条件是:侧风10米/秒,气流中等,能见度大于10千米。可天气似乎偏偏有意考验我们,除了能见度以外,其他条件都在边界状态。我们提前50分钟坐进座舱,焦急等待了10分钟后,指挥员郭主任下达口令:“028,开车。”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总部首长面前演示飞行,而且飞的是高风险的低空加油编队,队形比当年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加油编队队形要小得多,其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此刻我已经无暇领教什么叫紧张,脑海中飞速闪过的全都是演示的计划动作、时间结点和飞机设备的使用要领。

    飞机一离地我就感受到气流的强劲冲击,中等强度气流在低空对飞行的影响非常大,更何况是需要精确操纵的加油编队飞行。我不禁担心起来,按计划在三边上我与大飞机是基本队形编队,为了演示的成功,我临时下达口令:“028,三边请求加入加油编队”,与我配合了1个多月的加油机飞行员立刻领会了我的意图,“028,可以加入编队。”

    我操纵飞机慢慢向那“大家伙”靠拢,来到加油吊舱正后方,距离15米。“028请求加入预对接位。”“028可以加入。”我柔和地加油门,飞机缓慢地向前逼近加油吊舱,并迅速在预对接位稳定编队。“028,感觉气流如何?”加油机机长询问。“气流较强,但可以完成任务,请求加入加油位。”“可以加入,注意状态。”“明白。”

    我再次缓慢加油门,此时我必须以最精确的动作向加油吊舱靠拢,因为在最终的编队位置上,空速管与吊舱相距仅有2.5米。“编队正常,028请求脱离加油位。”“028可以脱离。”

    指挥员下令“028三转弯”,根据协调,首长到位前5分钟进行三转弯。转弯过程中我看见大飞机的机翼在不停的摆动,我知道四边和五边的气流可能会更大,按规定在加油机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保持15米以上间隔,我稍稍扩大队形,准备对正五边时再迅速缩小编队队形。

    “编队对正跑道,准备通场。”“可以通场,注意队形不要小。”“明白。”最关键的时候到了,我知道此时留给我调整队形的时间只有2分钟,对正跑道后,我迅速加油门尽快缩小编队队形,可是加油机在明显地上下颠簸,而且坡度也在不断变化,距离跑道头还有5千米,我与加油机的距离依然有5米,就在这时加油机停止了颠簸,我迅速向前靠拢,就在双机通过跑道头的一瞬间,我编到了加油位,我们以超密集队形高度300米通过了机场上空。

    就在我们准备解散加入着陆航线的时候,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双机右转准备再次通过,队形不能再小了。”“028明白。”

    事后我们才知道,首长观看第一次通场后非常满意,要求再看一次编队通场,这是为了了解加油编队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两次通场完成后,首长现场指示:“飞行演示很好,一定要全力拿下加油试飞任务!”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张鹏焱/摄

    2003年8月21日群策群力

    根据汤团长的建议,有关部门在8月中旬进行了加油对接风洞试验,试验结果已经出来。今天的攻关会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74岁高龄的宋总亲临沙漠现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观看风洞试验录像,提出下一步攻关试飞的方案。

    会上首先播放了风洞试验录像,试验的结果与试飞结果完全一致,当受油机接近加油伞套时,伞套开始摆动,距离越近摆动越剧烈。别人或许都在注意伞套的摆动量,而我却在细致地观察伞套摆动量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我发现当受油机机头稍错开伞套时摆动量会明显减小。录像结束后,高峻教授首先讲解了伞套摆动的原理,他提出的“平板效应”我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讲解让我明白,在空气动力流场中相对靠前的物体同样会受到后部物体的气流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决定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听完高教授的讲解我发表了四点看法:

    1、伞套的摆动是气流干扰造成的;

    2、在伞套摆动的情况下,不可盲目缩小距离进行加油;

    3、为了减小伞套的摆动,可以采取错开伞套的编队方法,斜向对接;

    4、为减小空气动力的互相干扰,可以适当减小加油对接的飞行速度。

    针对我的建议,周总对下一步的试飞进行了布置:第一航次按照错开伞套的方法进行对接尝试;第二个航次采用减小速度的方法进行对接尝试。对接时安全第一,一旦出现对接异常,立即终止任务。

    宋总认为,加油试飞遇到的难题是暂时的,新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加油试飞定能成功。

    2003年8月22日誓言

    明天就要进行加油攻关试飞了,试飞现场指挥部召开的表决心大会上,我代表试飞员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我看到的,我听到的》。

    “这几天,我所看见的是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些是老朋友,而大多是未曾谋面的新朋友。他们来了,因为这里是基地,这里有祖国的新装备,这里有一群默默拼搏的试飞尖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来了,我们的试飞现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第二句话我来说说导弹靶试。为了靶试我们殚精竭虑,指挥员、飞行员齐心协力,喊出了决不让靶试在我们这里晚点的口号。从5月份靶试准备开始到现在,我们在所有的演练和靶试试飞中做到了零缺陷;为了争取试飞结点,我们确保每个架次的质量与安全,以往需要1个月的靶试演练,我们只用了4个架次;在所有的靶试演练中我们实现了100%的瞄准概率,编写了20万字的靶试资料;为了研究靶试方案,我们废寝忘食,有时灵感就来自于片刻的小憩;我们预想了所有应急情况处置预案;为了最后的靶试成功我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指挥员小组编写了详细的指挥预案,我们与总设计师系统、航电相关系统、导弹系统,靶试指挥系统、靶机系统进行了周密的协同;指挥员和飞行员思想稳定、技术成熟、身体良好、精力充沛,我们对靶试成功充满着信心。

    “第3句话,我要说说神舟5号飞船,那是航天人创造的奇迹,神5的成功扬国威、壮民心,鼓士气,然而这对于航空人而言,除了欣喜,还有阵阵酸楚和深深的压力。10月15日,我是从宿舍的后窗看见神5直上九霄的,当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们航空人卧薪尝胆、含辛茹苦甚至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功,为了今天的成功,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2003年12月27日告别沙漠

    25日的靶试获得了圆满成功,靶机被准确命中凌空爆炸。经过2年的沙漠会战,我们终于完成了新机试飞任务,明天就要告别沙漠,告别会上,我对基地的战友们说了下面这段交心的话。

    “朋友,当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欢庆胜利,即将离开基地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就在去年的5月,也是在这里,我们抱着决战决胜的信心,拉开了型号沙漠试飞的序幕,时光飞逝,转眼间成功的礼花已绽放夜空,成功的喜悦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没有缠绵的心情,也没有回忆的感慨,有的只是一种责任。我们知道战鹰每一颗铆钉的分量,每一枚导弹产生的威慑;我们知道每一个起落的意义,知道战鹰早一天定型会意味着什么……

    就要离开了,我带走的是一瓶细沙,那是在基地附近的沙漠里采集的。我被沙砾感动着,它是那样的微小、晶莹、洁净,它又是那样的博大、平静、坦荡,就像无数为了理想而拼搏奉献的航空人,将永远被大地铭记。我们就要走了,我们对沙漠、对战友们的情谊,就如同那每一个清晰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我们把沙砾带走把白云留下,把友谊留下,蓝天将印证我们的友谊。

    2004年1月1日新年贺词

    这天收到郭主任、沙院长、汤团长、宋总和其他朋友的短信,内容是: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祝新年快乐!

    本文节选自《航空知识》2006年第6期

 

    编者按:

    这是国产歼10战机试飞员徐勇凌亲笔撰写的试飞日志中的片段。文章写作于2006年,当时歼10尚处于保密状态,出于职业习惯,作者在文章中只字未提具体型号,但从空中加油试飞面临的挑战,以及参加试验的人员群体,我们多少能够猜测这是中国第三代战斗机在向作战性能的顶峰做最后的冲刺。

    徐勇凌以细腻且充满诗情的笔触,真实记录了歼10设计群体与试验群体在这项艰巨工作中所做的不懈努力,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感佩。值此缅怀宋文骢先生之际,我们重新整理此文,供大家追思。

    徐勇凌曾提到,经过技术团队和试飞员的精细工作,歼10最终在武器实弹射击科目中准确命中靶机,以全优成绩向祖国人民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言语不多,分量千钧。谨以此文深切缅怀宋老,并向为歼10顺利诞生立下卓越功勋的试飞员群体和试飞科研群体致以崇高的敬意。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崔文斌/摄

    文中人物简介

    宋总:宋文骢,某新机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

    沙院长:沙长安,中国一航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某新机试飞总指挥;

    周总:周自全,某新机试飞总师;

    郭主任:郭新生,某新机首席试飞员,特级试飞员;

    汤团长:汤连刚,某新机首席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

    高教授:高峻,航空理论教授,空军理训中心主任;

    张旭:某新机试飞员,我国弹射跳伞首席试飞员;

    小贠:某新机试飞工程师。

    作者:徐勇凌,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副参谋长,空军试飞专家,功勋试飞员。

    2004年1月4日新年短信

    望月但闻思乡曲,临川尤唱大风歌;

    千里相思隔不断,一阙离骚度银河。

    这是2003中秋我给朋友们发的短信。发了一通之后,半夜3点我突然想起没有给尊敬的宋文骢老总发,也不管是否打扰他老人家,就把信息发了出去。就在我准备安然睡去的时候手机响了,是宋总的回信,内容是两个标点符号:),那是老人幽默的笑脸。

    今年的新年出奇的平静,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惊心动魄的缘故。照例会在新年给朋友们发短信,尤其是在沙漠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朋友们。今年新年我给朋友的短信依然充满激情:

    一轮旭日蓬勃出,爆竹一声旧岁除。

    羊年万事皆顺意,决战千里如坦途。

    千难万险何所惧,航空报国苦亦足。

    宏图再展期我辈,携手来年共征途。

    朋友们给予我热烈的回应,我收到最多的短信是:“沙砾在热烈的呼吸!”看到这个短信,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回忆,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羊年沙漠火热的试飞一线……

    2003年7月23日飞行日记

    一、飞行指挥员:郭新生

    二、气象条件:能见度大于10千米,风速小于4米/秒

    三、飞行计划执行情况

    (1)01#飞机:与加油机编队飞行2架次,试飞员:徐勇凌;

    (2)02#飞机:重构型性能试飞2架次,试飞员:张旭。

    四、试飞基本情况

    今天是与四个单位合场次飞行,也是第一次与轰六飞机进行放加油软管的编队飞行。编队试飞表明加油管对我机编队稳定性影响较大,几乎无法完成编队。

    五、试飞内容

    (1)高度60,速度06,加油机不放加油软管,编队队形:加油位;

    (2)高度60,速度06,加油机放出加油软管,编队队形:对接位。

    六、试飞评述

    (1)加油位密集队形编队技术其实并不难掌握,即使我机如小鸡一样夹在加油机的“腋窝”下,与加油机机翼之间的距离只有3米左右,飞机的编队队形依然非常稳定,尽管飞机有倾斜的趋势,但容易克服;

    (2)加油机的加油软管终于放出来了,从侧面看,长长的软管拖着洁白的小伞套,在气流平静的天空中,像优美的风筝;

    (3)第一次在放出加油软管的情况下进行编队飞行,由于有了伞套,接近加油机的速度明显减慢了。奇怪的是每次我接近伞套的时候,原先还是平稳的伞套就突然开始摆动起来,退出来再次尝试,伞套依然摆动不止,五次尝试都宣告失败。我知道必须终止试飞任务,飞行后需仔细研究试飞曲线和录像,才能找出伞套摆动的原因。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谭超/摄

    2003年7月28日令人烦恼的曲线

    今天编队飞行情况与23日完全一样。在预对接位编队,队形还非常平稳,可是一旦我尝试接近加油伞套时,伴随着呼啸声飞机就开始摆动,而且是一种无法克服的摆动,试飞再次终止。

    小贠工程师是个敬业勤勉的技术员,晚上8点他来我宿舍,把今天的试飞曲线和飞行录像都带来了。曲线和录像上的时间是完全对应的,我们发现录像上当加油伞套开始摆动时,对应的记录曲线上飞机姿态角开始剧烈抖动,6次进入的结果完全相同。

    试飞前我查阅过大量的加油试飞资料,没有看到平稳气流中伞套摆动的记录。看来这种摆动的原因是新机的个性问题,那么新机与以往飞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飞行结束后,我绕着飞机转了几个圈,发现新机的受油探头与前机翼的距离非常短,这是新机与其他飞机最大的区别之处。问题似乎找到了,可是确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原因如我分析的这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真是个棘手的难题。

    2003年8月2日汤团长来了

    为了攻克加油试飞的难题,前天我在电话里难以掩饰急切的心情,我恳求老领导:“老团长快来吧。”正在病中休养的汤团长驱车近2000千米,第二天就赶到了沙漠试飞现场。

    汤团长是我国第一代空中加油工程的首席试飞员,今天亲自到监控大厅指挥,我通过无线电把空中试飞的情况连续不断地向他报告,他指挥我5次尝试进入,最后用果断的口令命令道:“028,脱离编队,返场。”

    飞行后的例行会议上,汤团长带来了他当年歼8加油试飞录像,我们把当天的试飞录像和歼8试飞录像进行了对比,结果出乎预料:歼8的加油编队非常稳定,而新机在加油编队中就像是在跳舞。看完录像后会场一片沉默,随后汤团长发表了三点意见:

    1、加油试飞是高风险科目,鉴于现在的试飞状况,应当暂停加油编队试飞;

    2、采用地面风洞试验手段,对新机加油编队特性进行模拟;

    3、尽快召开现场专家技术攻关会,提出攻关措施。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2003年8月15日飞行演示

    今天,总部和空军首长来试飞现场检查工作,检查内容之一就是加油试飞的情况。昨天试飞现场指挥部召开了方案协调会,我为试飞演示所作的计划时间表精确到了秒,并考虑了天气、风对试飞演示的影响,制定了安全预案。

    我们规定的放飞最低气象条件是:侧风10米/秒,气流中等,能见度大于10千米。可天气似乎偏偏有意考验我们,除了能见度以外,其他条件都在边界状态。我们提前50分钟坐进座舱,焦急等待了10分钟后,指挥员郭主任下达口令:“028,开车。”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总部首长面前演示飞行,而且飞的是高风险的低空加油编队,队形比当年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加油编队队形要小得多,其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此刻我已经无暇领教什么叫紧张,脑海中飞速闪过的全都是演示的计划动作、时间结点和飞机设备的使用要领。

    飞机一离地我就感受到气流的强劲冲击,中等强度气流在低空对飞行的影响非常大,更何况是需要精确操纵的加油编队飞行。我不禁担心起来,按计划在三边上我与大飞机是基本队形编队,为了演示的成功,我临时下达口令:“028,三边请求加入加油编队”,与我配合了1个多月的加油机飞行员立刻领会了我的意图,“028,可以加入编队。”

    我操纵飞机慢慢向那“大家伙”靠拢,来到加油吊舱正后方,距离15米。“028请求加入预对接位。”“028可以加入。”我柔和地加油门,飞机缓慢地向前逼近加油吊舱,并迅速在预对接位稳定编队。“028,感觉气流如何?”加油机机长询问。“气流较强,但可以完成任务,请求加入加油位。”“可以加入,注意状态。”“明白。”

    我再次缓慢加油门,此时我必须以最精确的动作向加油吊舱靠拢,因为在最终的编队位置上,空速管与吊舱相距仅有2.5米。“编队正常,028请求脱离加油位。”“028可以脱离。”

    指挥员下令“028三转弯”,根据协调,首长到位前5分钟进行三转弯。转弯过程中我看见大飞机的机翼在不停的摆动,我知道四边和五边的气流可能会更大,按规定在加油机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保持15米以上间隔,我稍稍扩大队形,准备对正五边时再迅速缩小编队队形。

    “编队对正跑道,准备通场。”“可以通场,注意队形不要小。”“明白。”最关键的时候到了,我知道此时留给我调整队形的时间只有2分钟,对正跑道后,我迅速加油门尽快缩小编队队形,可是加油机在明显地上下颠簸,而且坡度也在不断变化,距离跑道头还有5千米,我与加油机的距离依然有5米,就在这时加油机停止了颠簸,我迅速向前靠拢,就在双机通过跑道头的一瞬间,我编到了加油位,我们以超密集队形高度300米通过了机场上空。

    就在我们准备解散加入着陆航线的时候,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的指令:“双机右转准备再次通过,队形不能再小了。”“028明白。”

    事后我们才知道,首长观看第一次通场后非常满意,要求再看一次编队通场,这是为了了解加油编队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两次通场完成后,首长现场指示:“飞行演示很好,一定要全力拿下加油试飞任务!”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张鹏焱/摄

    2003年8月21日群策群力

    根据汤团长的建议,有关部门在8月中旬进行了加油对接风洞试验,试验结果已经出来。今天的攻关会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74岁高龄的宋总亲临沙漠现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观看风洞试验录像,提出下一步攻关试飞的方案。

    会上首先播放了风洞试验录像,试验的结果与试飞结果完全一致,当受油机接近加油伞套时,伞套开始摆动,距离越近摆动越剧烈。别人或许都在注意伞套的摆动量,而我却在细致地观察伞套摆动量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我发现当受油机机头稍错开伞套时摆动量会明显减小。录像结束后,高峻教授首先讲解了伞套摆动的原理,他提出的“平板效应”我是第一次听说,他的讲解让我明白,在空气动力流场中相对靠前的物体同样会受到后部物体的气流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决定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听完高教授的讲解我发表了四点看法:

    1、伞套的摆动是气流干扰造成的;

    2、在伞套摆动的情况下,不可盲目缩小距离进行加油;

    3、为了减小伞套的摆动,可以采取错开伞套的编队方法,斜向对接;

    4、为减小空气动力的互相干扰,可以适当减小加油对接的飞行速度。

    针对我的建议,周总对下一步的试飞进行了布置:第一航次按照错开伞套的方法进行对接尝试;第二个航次采用减小速度的方法进行对接尝试。对接时安全第一,一旦出现对接异常,立即终止任务。

    宋总认为,加油试飞遇到的难题是暂时的,新机具有良好的性能,加油试飞定能成功。

    2003年8月22日誓言

    明天就要进行加油攻关试飞了,试飞现场指挥部召开的表决心大会上,我代表试飞员发言,发言的题目是《我看到的,我听到的》。

    “这几天,我所看见的是来来往往的人们,有些是老朋友,而大多是未曾谋面的新朋友。他们来了,因为这里是基地,这里有祖国的新装备,这里有一群默默拼搏的试飞尖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来了,我们的试飞现场,更像是一个大家庭。

    “这几天,我所见到的是充满期望与执著又略带疲惫的眼神。是的,我们都很辛苦,可是没人喊过一声累,依旧起早贪黑,依旧挑灯夜战,整个试验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以大于额定转速运转着。

    “这几天,我看见的是会议室进进出出的人群,谁都知道试飞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依然乐观积极地在为攻克难关思索着、讨论着、决策着,像永不言败的斗士,可以被击倒,但永不会被击垮。

    “其实我们看见的还有很多,基地清晨绚丽的朝霞,戈壁苍穹美丽的新月,战鹰划过天空呼啸的雄姿,傍晚湖畔散步的身影。在这片荒凉的沙漠里,在火热的试飞一线,我们同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丽,情感的温馨,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我们付出努力最好的回报,我们别无他求……”

    我聆听到了来自我们心灵的声音:人生能有几回搏,你我都是真英雄。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本文作者:徐勇凌

    2003年8月23日久违的成功

    昨晚,为了今天的加油试飞,沙院长和我聊了很久。凌晨3点,心情亢奋的我忽然醒来,实在睡不着了,就拿出手机给沙院长发了一个信息:“祝贺今天试飞成功。”沙院长立刻回了短信:“谢谢,同贺!”我们俩在提前庆祝胜利。

    今天真是一个难得的加油试飞的好日子,天空一碧如洗,沙漠宁静而坦荡,阳光从荒漠的隆起处升起时,我和加油机起飞了。我们迎着朝阳缓慢地上升,我似乎预感到今天一定会成功。

    当我们双机盘旋回转背向阳光飞行时,我开始进入预对接位置,我向指挥员发出请示:“028请求进入对接位。”“可以进入对接位。”

    我对准伞套缩小距离时,伞套开始了摆动,我缓慢的向外扩展间隔错开伞套,伞套的摆动奇迹般地减弱了。“队形稳定,028请求对接。”“可以对接。”我缓慢地缩小距离,在注视伞套的同时用余光观察加油机尾部领航舱的相对位置,这是为了防止双机间隔过小而相撞,我看见了领航员鼓励的目光和表示胜利的OK手势。我会心地点点头,然后开始最艰难的对接。逼近了,逼近了,对接……

    就在快要对接成功时,我突然发现受油探头与伞套没有完全对准,伞套从我座舱盖前滑过迅速飘走了,耳机里传来加油机长的命令“停止对接,退出编队。”

    脱离加油编队后,我观察座舱才发现由于伞套的碰挂,飞控系统发生了3级故障,我向指挥员报告故障后,指挥员明确下令:“双机疏开,解散返场。”

    加油机渐渐远离我的视线,我心里却不愿意就此接受失败,我想到了首长的嘱托,想到了机务弟兄夜以继日的汗水。

    “1号,028呼叫。”

    “028请讲。”

    “飞控故障可以排除,请求尝试再次对接。”

    等待我的是短暂而漫长的静默,我知道指挥员在做最后的权衡。

    “028,故障排除后可以尝试对接。”

    “明白。”

    我迅速排除了飞控系统故障,向远方的加油机飞去。按照第二方案,我下令加油机速度由06减小到05。

    我再次向加油机靠拢,预对接位,对接位,我又一次占到了关键的对接位上。我有意保持速度,稳定队形的同时稳定自己的情绪。大约过了10秒,我发出请求:“028请示再次对接。”“可以对接。”

    我开始慢慢地缩小与加油伞套的距离,4米、3米、2米、1米,速度减至05,伞套的摆动明显减小了,看来减速非常有效。我知道此时我不能受伞套摆动的干扰,加油成功的关键是队形的稳定,我看见加油探头挂上了伞套的边缘。此时只要一个小小的晃动,伞套就会脱离探头,所有的努力就会失败,我提醒自己要稳住神,我看见加油探头一点点向伞套的中心滑动,紧接着“咔嚓”一声,对接成功了!

    今天的试飞中,我5次对接3次成功,圆满完成了任务。走下飞机时,等待我的是战友们的欢呼声,还有来自远方军委和空军首长的祝贺。8月的阳光下,我的脸庞温暖而潮湿……

    2003年9月11日中秋夜

    最困难的对接试飞成功后,加油试飞非常顺利。在以后的试飞中采用05的飞行速度,对接的成功率达到了100%。9月7日,加油试飞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已经连续飞行10个飞行日,明天是难得的休息日。9月8日,山上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宁静的沙漠里回荡着我们愉快的歌声,我和郭主任还有战友们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表演节目。轮到我了,我给大家朗诵了一首诗,那是在加油成功的晚上写下的诗,诗的题目叫“月光”。

    踏着月光轻盈的足迹,

    我的梦游离,

    来到撒满清霜的戈壁。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

    胡杨和沙柳,

    却屏气沉息。

    月光下的小湖,

    艳丽的波光泛起,

    如悠扬的情歌,

    照亮夜幕下的大地。

    没有夜莺飞翔的天空,

    远处的地平线,

    生命的红光依稀。

    突如其来的风声,

    像幽灵般远去,

    巴丹吉林的夜,

    又回复婴儿般平静的呼吸。

    青天色的苍穹下,

    万物都已沉寂,

    惟有月光像清歌般,

    如诉如泣。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2003年12月24日决战前夜

    明天是新机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我将执行最后的导弹靶试任务,空军召集所有参试单位召开表决心大会,我代表试飞员做了题为“心系航空,志在必得”的发言:

    “羊年岁末将至,型号试飞已经到了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代表试飞员讲3句话:

    “首先我要说我们的新机是个奇迹,这个奇迹首先是因为新机是第三代战机;其次我要用数字来说话:经过5年多的时间,我们完成了2000多个试飞架次,完成了包括大攻角、空中加油、武器实弹靶试等重大任务,过去这些科目都是在型号定型后的专项试飞中完成的。曾经,我们为一型弹的靶试定型所用的时间又何止5年;我们创造了大表速1450千米/小时、动升限20300米、大过载+9~3G的记录,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试飞技术已经接近了国际航空先进水平,新机不仅是型号研制的奇迹,它更创造了试飞的奇迹。

    “第二句话我来说说导弹靶试。为了靶试我们殚精竭虑,指挥员、飞行员齐心协力,喊出了决不让靶试在我们这里晚点的口号。从5月份靶试准备开始到现在,我们在所有的演练和靶试试飞中做到了零缺陷;为了争取试飞结点,我们确保每个架次的质量与安全,以往需要1个月的靶试演练,我们只用了4个架次;在所有的靶试演练中我们实现了100%的瞄准概率,编写了20万字的靶试资料;为了研究靶试方案,我们废寝忘食,有时灵感就来自于片刻的小憩;我们预想了所有应急情况处置预案;为了最后的靶试成功我们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指挥员小组编写了详细的指挥预案,我们与总设计师系统、航电相关系统、导弹系统,靶试指挥系统、靶机系统进行了周密的协同;指挥员和飞行员思想稳定、技术成熟、身体良好、精力充沛,我们对靶试成功充满着信心。

    “第3句话,我要说说神舟5号飞船,那是航天人创造的奇迹,神5的成功扬国威、壮民心,鼓士气,然而这对于航空人而言,除了欣喜,还有阵阵酸楚和深深的压力。10月15日,我是从宿舍的后窗看见神5直上九霄的,当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我们航空人卧薪尝胆、含辛茹苦甚至忍辱负重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功,为了今天的成功,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2003年12月27日告别沙漠

    25日的靶试获得了圆满成功,靶机被准确命中凌空爆炸。经过2年的沙漠会战,我们终于完成了新机试飞任务,明天就要告别沙漠,告别会上,我对基地的战友们说了下面这段交心的话。

    “朋友,当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欢庆胜利,即将离开基地的时候,我在问自己,我们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就在去年的5月,也是在这里,我们抱着决战决胜的信心,拉开了型号沙漠试飞的序幕,时光飞逝,转眼间成功的礼花已绽放夜空,成功的喜悦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我们没有缠绵的心情,也没有回忆的感慨,有的只是一种责任。我们知道战鹰每一颗铆钉的分量,每一枚导弹产生的威慑;我们知道每一个起落的意义,知道战鹰早一天定型会意味着什么……

    就要离开了,我带走的是一瓶细沙,那是在基地附近的沙漠里采集的。我被沙砾感动着,它是那样的微小、晶莹、洁净,它又是那样的博大、平静、坦荡,就像无数为了理想而拼搏奉献的航空人,将永远被大地铭记。我们就要走了,我们对沙漠、对战友们的情谊,就如同那每一个清晰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灵。我们把沙砾带走把白云留下,把友谊留下,蓝天将印证我们的友谊。

    2004年1月1日新年贺词

    这天收到郭主任、沙院长、汤团长、宋总和其他朋友的短信,内容是: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祝新年快乐!

    本文节选自《航空知识》2006年第6期

    “这几天,我所见到的是充满期望与执著又略带疲惫的眼神。是的,我们都很辛苦,可是没人喊过一声累,依旧起早贪黑,依旧挑灯夜战,整个试验队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以大于额定转速运转着。

    “这几天,我看见的是会议室进进出出的人群,谁都知道试飞遇到了困难,但我们依然乐观积极地在为攻克难关思索着、讨论着、决策着,像永不言败的斗士,可以被击倒,但永不会被击垮。

    “其实我们看见的还有很多,基地清晨绚丽的朝霞,戈壁苍穹美丽的新月,战鹰划过天空呼啸的雄姿,傍晚湖畔散步的身影。在这片荒凉的沙漠里,在火热的试飞一线,我们同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丽,情感的温馨,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我们付出努力最好的回报,我们别无他求……”

    我聆听到了来自我们心灵的声音:人生能有几回搏,你我都是真英雄。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本文作者:徐勇凌

    2003年8月23日久违的成功

    昨晚,为了今天的加油试飞,沙院长和我聊了很久。凌晨3点,心情亢奋的我忽然醒来,实在睡不着了,就拿出手机给沙院长发了一个信息:“祝贺今天试飞成功。”沙院长立刻回了短信:“谢谢,同贺!”我们俩在提前庆祝胜利。

    今天真是一个难得的加油试飞的好日子,天空一碧如洗,沙漠宁静而坦荡,阳光从荒漠的隆起处升起时,我和加油机起飞了。我们迎着朝阳缓慢地上升,我似乎预感到今天一定会成功。

    当我们双机盘旋回转背向阳光飞行时,我开始进入预对接位置,我向指挥员发出请示:“028请求进入对接位。”“可以进入对接位。”

    我对准伞套缩小距离时,伞套开始了摆动,我缓慢的向外扩展间隔错开伞套,伞套的摆动奇迹般地减弱了。“队形稳定,028请求对接。”“可以对接。”我缓慢地缩小距离,在注视伞套的同时用余光观察加油机尾部领航舱的相对位置,这是为了防止双机间隔过小而相撞,我看见了领航员鼓励的目光和表示胜利的OK手势。我会心地点点头,然后开始最艰难的对接。逼近了,逼近了,对接……

    就在快要对接成功时,我突然发现受油探头与伞套没有完全对准,伞套从我座舱盖前滑过迅速飘走了,耳机里传来加油机长的命令“停止对接,退出编队。”

    脱离加油编队后,我观察座舱才发现由于伞套的碰挂,飞控系统发生了3级故障,我向指挥员报告故障后,指挥员明确下令:“双机疏开,解散返场。”

    加油机渐渐远离我的视线,我心里却不愿意就此接受失败,我想到了首长的嘱托,想到了机务弟兄夜以继日的汗水。

    “1号,028呼叫。”

    “028请讲。”

    “飞控故障可以排除,请求尝试再次对接。”

    等待我的是短暂而漫长的静默,我知道指挥员在做最后的权衡。

    “028,故障排除后可以尝试对接。”

    “明白。”

    我迅速排除了飞控系统故障,向远方的加油机飞去。按照第二方案,我下令加油机速度由06减小到05。

    我再次向加油机靠拢,预对接位,对接位,我又一次占到了关键的对接位上。我有意保持速度,稳定队形的同时稳定自己的情绪。大约过了10秒,我发出请求:“028请示再次对接。”“可以对接。”

    我开始慢慢地缩小与加油伞套的距离,4米、3米、2米、1米,速度减至05,伞套的摆动明显减小了,看来减速非常有效。我知道此时我不能受伞套摆动的干扰,加油成功的关键是队形的稳定,我看见加油探头挂上了伞套的边缘。此时只要一个小小的晃动,伞套就会脱离探头,所有的努力就会失败,我提醒自己要稳住神,我看见加油探头一点点向伞套的中心滑动,紧接着“咔嚓”一声,对接成功了!

    今天的试飞中,我5次对接3次成功,圆满完成了任务。走下飞机时,等待我的是战友们的欢呼声,还有来自远方军委和空军首长的祝贺。8月的阳光下,我的脸庞温暖而潮湿……

    2003年9月11日中秋夜

    最困难的对接试飞成功后,加油试飞非常顺利。在以后的试飞中采用05的飞行速度,对接的成功率达到了100%。9月7日,加油试飞任务终于圆满完成。今天是中秋节,我们已经连续飞行10个飞行日,明天是难得的休息日。9月8日,山上一轮明月挂在夜空,宁静的沙漠里回荡着我们愉快的歌声,我和郭主任还有战友们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表演节目。轮到我了,我给大家朗诵了一首诗,那是在加油成功的晚上写下的诗,诗的题目叫“月光”。

    踏着月光轻盈的足迹,

    我的梦游离,

    来到撒满清霜的戈壁。

    沙砾在热烈的呼吸,

    胡杨和沙柳,

    却屏气沉息。

    月光下的小湖,

    艳丽的波光泛起,

    如悠扬的情歌,

    照亮夜幕下的大地。

    没有夜莺飞翔的天空,

    远处的地平线,

    生命的红光依稀。

    突如其来的风声,

    像幽灵般远去,

    巴丹吉林的夜,

    又回复婴儿般平静的呼吸。

    青天色的苍穹下,

    万物都已沉寂,

    惟有月光像清歌般,

    如诉如泣。

试飞员揭秘歼-10空中加油试飞遇险:曾没歼-8平稳

2003年12月24日决战前夜

    明天是新机试飞最后一个飞行日,我将执行最后的导弹靶试任务,空军召集所有参试单位召开表决心大会,我代表试飞员做了题为“心系航空,志在必得”的发言:

    “羊年岁末将至,型号试飞已经到了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代表试飞员讲3句话:

    “首先我要说我们的新机是个奇迹,这个奇迹首先是因为新机是第三代战机;其次我要用数字来说话:经过5年多的时间,我们完成了2000多个试飞架次,完成了包括大攻角、空中加油、武器实弹靶试等重大任务,过去这些科目都是在型号定型后的专项试飞中完成的。曾经,我们为一型弹的靶试定型所用的时间又何止5年;我们创造了大表速1450千米/小时、动升限20300米、大过载+9~3G的记录,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航空技术和试飞技术已经接近了国际航空先进水平,新机不仅是型号研制的奇迹,它更创造了试飞的奇迹。

上一篇希特勒时代有哪些惊世的“梦幻武器”?

下一篇冯玉祥怎么死的?在回国的船上发生了什么?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