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趣闻:美科学家曾计划用鸽子制导飞弹攻击德国

发布时间:2016-05-11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二战趣闻:美科学家曾计划用鸽子制导飞弹攻击德国》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5-11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一个想法最初听起来不荒谬,那就不要对它寄予太大希望”。据英国《卫报》18日报道,一本名为《鸽子制导飞弹:以及其他49个从未实现的创意》的新书即将面世,书中总结了曾出现在历史上的数十个奇思妙想,其中被重点介绍的是70年前一名美国科学家探索用鸽子制导炸弹,以实现对敌方目标精确打击的计划。相比现在的红外成像制导、激光制导等技术,这种想法显得古怪而落后,但在当时,这名科学家相信,鸽子是打败希特勒的最佳答案。

一群鸽子的启发

1941年的一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正乘坐火车前往某地参加会议。在车上,他看到一则来自欧洲的报道,德国飞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狂轰滥炸。斯金纳愤愤不平,思忖道:难道就没有一种更精确的炸弹袭击德国,制止希特勒的暴行吗?此时,火车的轰鸣声惊动了一群生活在铁路沿线的鸽子,它们矫捷的身影在空中翻转,这种景象令斯金纳再熟悉不过了,作为行为心理学家,他曾驯养过鸽子。他眼望着这群精灵,顿时灵机一动,一个大胆而新颖的想法出现在脑海中:能否用鸽子制导炸弹,准确地打击德国境内的目标?

鸽子象征着和平、纯洁,是公认的吉祥鸟。人们喜欢它,还因为它有超强的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这种能力很久以前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将鸽子普遍应用于军事上的信息传递。显然,斯金纳并非将鸽子用于战争的第一人,可是用鸽子制导炸弹,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斯金纳后来回忆说:“突然间我觉得,它们正像一群具有卓越视力和高机动性的‘仪器’,它们不能引导炸弹吗?难道这就是制服纳粹空中强盗的答案?

用鸽子的头颈控制方向

斯金纳将他的灵感定名为“鸽子计划”。回到实验室,他立即投入研究。斯金纳认为,鸽子不仅辨别能力强,善于长途飞行,而且易于驯化。按照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只要能够制成一套性能可靠的装置,就能将鸽子的潜能发挥出来。他找来一只袜子,将前端剪开一个洞,先把鸽子的翅膀和爪子用带子轻轻捆住,再将鸽子的头颈从袜子的洞中穿出,然后将捆好的鸽子固定在一根安装于一座试验装置的木棍上。这样,鸽子的身体是固定的,而头颈却可以自由转动。斯金纳在鸽颈的四周安装了灵敏的触发式操纵杆,只要鸽子的头颈转动,就会触动不同方向的操纵杆,而操纵杆连接着电力开关,电力开关控制着与固定鸽子的木棍相连接的起重器。如此,只要让鸽子头部始终对准可识别的目标,木棍的运动就会始终指向设定的目标。这就是鸽子制导炸弹的最初原理。

为了让鸽子准确识别目标,斯金纳在室内远处的墙壁上安装了投射银幕,将需要识别的楼房、军舰等目标影像投射于银幕上,在目标影像的正中,摆上一小杯谷物,当鸽子准确地将头颈对准目标,而试验仪器将鸽子快速推向银幕时,鸽子就会得到食物。试验就这样开始了,当斯金纳看到鸽子为了准确得到食物而不断地用头颈触动操纵杆调整方向时,兴奋极了。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鸽子变得十分内行,我推它们穿过房间,越推越快,直快到马达许可的速度时,它们仍能操作那起重机械。”

为了让鸽子适应炸弹内部的环境,斯金纳又设计了一套与炸弹内部环境接近的模拟训练器,让鸽子置身其中,并将其啄食的力量转化为电子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当影像偏移中心位置时,鸽子会通过不断啄食加以修正。

与通用公司进一步合作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斯金纳连夜写信给“全国发明家协会”,向他们推荐自己的发明,并热切希望这一发明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作用。对于斯金纳的研究成果,“全国发明家协会”尽管感到吃惊,但并不认为与军事有什么关系,故而婉言谢绝。斯金纳不死心,又于1941年6月9日向该协会下属的“国防研究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开发和利用鸽子制导技术,也没成功。

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上下掀起战争动员热潮,斯金纳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让“鸽子计划”起死回生的机会,于是再一次要求“国防研究委员会”重视这一发明,并将试验情况拍成影像,一并提交。这次,“国防研究委员会”不仅表示感兴趣,还提供2.5万美元的经费,资助“鸽子计划”。

与此同时,民间的通用制造公司也对这一发明表现出极大热情,明确表示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于是,斯金纳开始信心百倍地改造“鸽子制导系统”。他放弃了绳索捆绑装置,改用通用公司为其研制的自动控制镜头和银幕,鸽子啄食的力量可以控制电流信号的强度,进而控制银幕后面的活门,影响作用于炸弹尾翼上的气流,从而控制炸弹的飞行方向。修改后的装置被称为“鸽子导航仪”。

斯金纳还计划在导弹的“鼻锥”处放置三只鸽子,以确保制导系统有效。美国军方也对导弹进行改造,便于容纳鸽子。为了尽快用于实战,斯金纳精心选购了64只鸽子加以训练,并与美国在战时为国防服务而设置的“科学研发处”签订了开发“鸽子制导炸弹”的合同。

“鸽子计划”终流产

就在斯金纳迎接成功的曙光之时,1943年5月12日,制导武器首次在战争中使用,英国空军“自由”号巡逻轰炸机投下一枚声寻的鱼雷,击中德国U-456号潜艇,使之遭到严重毁坏。9月9日,英国轰炸机又投掷一枚无线电制导滑翔炸弹,击沉意大利“罗马”号战列舰。这些新的制导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推动了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此后,美国的制导武器研制也取得重大进展,先后使用了无线电、雷达、电视制导等各种原始制导技术,攻击了德国的工业设施、桥梁、船只等目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时,原子弹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它占用了美国国防科研机构的大部分精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快就失去对“鸽子计划”的兴趣。大家普遍认为,如果继续执行“鸽子计划”,将严重拖延其他计划的实施。而且,美国官员们不希望将武器交到没有电子系统可靠的鸟类“手中”,军方人员也对一群全副武装的鸽子在天空中飞翔这样的景象感到不安。于是,1944年10月8日,“鸽子计划”被正式宣布取消。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出于对付苏联水面舰艇的需要,曾经重提“鸽子计划”,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奥康计划”(生物控制计划),准备加以利用。可是,在电子导航系统日臻完善的背景下,该计划只是昙花一现。1953年,这一设想被彻底尘封于档案柜中。

上一篇俄籍军火商扎哈罗夫:一战中最神秘富有的商人

下一篇中国制造在欧洲的热潮 妇女见面都在聊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