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派“军事调处执行部”策反东北滇军

发布时间:2016-06-29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中国野史 手机阅读
《朱德派“军事调处执行部”策反东北滇军》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29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设在北平(今北京)的“军调部”,即“军事调处执行部”,是专门“调处”国共两党之间军事冲突的一个机构。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经过艰苦谈判,国共双方终于签订了旨在“和平建国”的“和平协定”。但是,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局仍坚持其一贯的反共立场,不但视“协定”如一纸空文,还利用“和谈”的机会加速向内战前线调运部队,并不断向八路军、新四军和各解放区进攻。因此,国共两党间的军事冲突一直未断。“军调部”就是为了“调处”这些冲突而成立的。它由美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三个方面的代表组成,由美国方面的代表马歇尔、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和共产党方面的代表周恩来组成的军事三人委员会领导。根据全国各地区的冲突情况,“军调部”下面又分别成立了36个“调处小组”,以对各地发生的冲突就地“调处”。

1946年4月底5月初的某日。一架“军调部”美方代表团的飞机,从延安飞往北平。

美方代表团的飞机里,坐着一名中共的敌工人员。他的名字叫刘浩。几天前他还叫刘建,而在云南时他叫刘若坚。

这一次从延安到北平的飞行,是美方代表团的一次正常的工作飞行。

在随机人员中,却有一位神秘人物。他,文静,白皙,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他这时的名字叫刘浩。

在几天前,他的名字还叫刘建。

而刘建,几年前在云南时,他的名字却叫刘若坚。

刘若坚,貌不惊人,却不是一个等闲人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云南地下省工委的领导下,他就已在云南,特别是“滇军”上层,做过许多统战工作了。他巧妙地运用各种关系,不但“结识”了喊一声震天、跺一脚撼地的“云南王”龙云、卢汉,还与大名鼎鼎的滇军实力派人物张冲、卢浚泉、曾泽生、潘朔端等有不少交往。1942年,他被调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当记者。周恩来和董必武指示他,要继续与云南地方的那些实力派头面人物保持联系,尽一切可能继续争取他们,以有利于坚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刘若坚即以新闻记者的合法身份,又利用妻子禄时英既与龙云、卢汉同是彝族,又与两家沾点亲带点故的关系,进一步对他们及滇军上层的有力人物继续展开争取团结工作。经过他们的努力,到1943年底,中国共产党已基本上建立了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之后,刘若坚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改名刘建。

这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云薄天青。飞机在平稳地飞行。同机的中外人士指点着机身下的黄河、太行等秀山明水,有说有笑,神情都十分轻松愉快。刘浩静静地坐在一旁,用赞同的微笑参与大家热烈的情绪“会餐”,不言不语,像一个世面见少、世故未谙的大学生。

其实,他此刻的心情比谁都激动,心潮比谁都汹涌澎湃。他的寡言、沉静,只是不想引起旁人对自己的过多注意而已。

因为他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人。

朱德总司令一说之后,他立即想起了许多他所熟悉的名字:龙云、卢汉、卢浚泉、曾泽生、陇耀、张冲、潘朔端……

几天前的4月26日。

那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毛泽东主席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中央组织部突然派人来通知他,说朱德总司令要见他,让他同爱人禄时英一起,马上到王家坪总部去。总司令召见,必然有要紧大事。激动之余,他连忙招呼爱人,三下五除二整理了一下着装,就匆匆赶往王家坪总部。

他们赶到总部的时候,见那儿已等着几个人,分明也是等待总司令接见的。其中,刘惠之、苏民等几人是他认识的,另外几个他不认识。但听他们一口的云南乡音,知道他们都是云南老乡。他不知道总司令是一起召见他们,还是单独召见他夫妻俩。如是一起召见,他判断,那就准与云南老家的事有关。总司令是“老云南”了,算得上是半个“云南老乡”。当年总司令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千里迢迢地从四川跋涉到云南投军从戎,带兵转战,护国讨袁,最后又为了寻找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离开云南,可以说,他的革命之路是从云南开始的。现在内战气氛日紧,云南的地方力量雄厚,总司令是不是要叫大家“打回老家去”工作了?

刘建正自想得头头是道,朱德总司令来了。他先亲切地同大家逐个握手,询问了一些大家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情况后,就笑着说:“你们都是云南人,我也是半个云南人啊。我是四川仪陇人,年轻的时候就到昆明,先是进云南讲武堂读书,毕业后在滇军里当司务长,然后就当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蔡锷将军领导的讨袁护国战争。所以我也是半个云南人啊。我们今天是老乡见老乡,格外亲三分哪!”

被总司令这一说,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笑了。今天被总司令接见的,连刘建夫妇在内,一共有八个人。八人中,有资格老些的,当然也有资格嫩些的。资格嫩些的,初次见总司令这么大的首长,未免拘束。这一笑,就把所有的拘束都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会见的气氛马上轻松热烈起来。

“大家一定都在猜想,喊你们来干什么了吧。”总司令见大家都有点按捺不住的样子,就呵呵笑着说:“既然是老乡相会嘛,总要有点关于老乡的事。今天我要同大家商量的,就是有关‘云南老乡’的事。你们都猜着了?”

刘建与总司令比较熟悉,就说:“蒋介石蠢蠢欲动,看样子内战非打不可,总司令是不是要让我们‘打回老家去’?”

朱总司令笑着说:“算是给你猜对了一小半。”顿了顿,朱总司令加重了语气,神情也随之严肃起来:“不错,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八年抗战已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竟然肆意重燃内战战火。他已经把滇军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都陆续调到东北来打我们了。两个军到齐后,滇军的兵力就占东北国民党军的三分之一。假如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滇军站到反对内战的行列中来,争取一部分滇军起义,那么你们看,对全国的反蒋形势,对我们集中力量消灭东北其他国民党军队,将会起多么重要的作用!”

原来如此。看样子,组织上可能是要让自己到东北去执行“策反”滇军的特殊使命。刘建立即想起了那些以前就熟悉的名字:龙云、卢汉、卢浚泉、曾泽生、陇耀、张冲、潘朔端……

对东北战局,刘建还是比较清楚的。抗战胜利后,针对蒋介石重新发动内战的阴谋,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关键,就是要控制东北。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领导,中共中央迅速成立了东北局,由彭真任书记,并先后派遣了包括4名政治局委员在内的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率20000名干部进入东北;同时抽调山东军区机关及所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师、第五师一部、鲁中警备第三旅和渤海、鲁中、胶东、滨海等军区部队各一部共约6万余人,陕甘宁第三五九旅、教导第二旅、警备第一旅各一部,晋绥、冀中、冀鲁豫各一个团,连同先期到达的冀热辽部队八个团,共十余万人的主力部队挺进东北,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开始称东北人民自卫军),统一由林彪、彭真、罗荣桓指挥。

对抢占东北地区的重要,蒋介石当然也很清楚,只是由于抗战期间他远在大西南,现在一时鞭长莫及,动作上慢了一步。他急忙央求美国政府提供飞机、兵舰,也分别从陆路、空中、海上,迅速向东北大量增兵。1945年10月底,在美国的帮助下,蒋介石首先海运了第十三军和第五十二军在秦皇岛登陆,攻占了山海关,并沿北宁铁路攻占绥中、兴城、锦西等地。针对蒋介石的汹汹来势,1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并于12月28日再次经东北局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明确要求把东北工作的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准备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起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之后,再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转入反攻。

这期间,正是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艰苦谈判的时候。谈判的结果,“和平协议”签订,并决定从1946年1月13日起在全国实现停战。可蒋介石竟突然声称“停战”不包括东北地区。他除了继续增调“国军王牌主力”新编第六军和新编第一军等赶往东北外,还于2月8日命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挥师”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大举进攻。从葫芦岛登陆的新六军,一上岸即与第五十二、第十三军等一起,兵分三路,由锦州沿北宁路向沈阳疯狂攻击,并于3月13日攻占了沈阳。于是,就形成了“停战”之后还是“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

蒋介石的目标,当然是要把共产党和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完全赶出东北。但是,要把共产党完全赶出东北谈何容易!于是,蒋介石一手撕毁了自己答应的只运五个军(第十三军、五十二军、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到东北的约定,又于4月中下旬,命令滇军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分别从越南的海防港和广西的北海港,分批登船北运,开赴东北内战前线。

对滇军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已开始分批抵达东北这一点,刘建是刚才听总司令介绍后才知道的。只听朱总司令继续说:

“我们要在东北着重做好滇军的工作,不但非常必要,也有这种可能。首先,滇军一直受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歧视,同蒋介石的中央军有矛盾,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大都有不满情绪;其次,滇军中的不少官兵受当年护国讨袁的革命影响,有比较强烈的爱国思想,他们迟早会看到,跟着蒋介石打内战是没有前途的;第三,我们过去就同龙云有统战关系,这在滇军的一些将领中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在滇军将领中我们也已有过不少接触,并且已在滇军中建立起我党的地下组织,这些都是有利条件。”

刘浩知道,现在主要由第六十军和第九十三军两个军组成的滇军,是龙云全力经营起来的。可称之为龙云的“嫡系滇军”。抗战爆发后的 1937年8月,龙云到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期间,面见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相谈甚欢,并受极大鼓舞,当即表示,云南也要学共产党的爱国抗战精神,愿将云南“全部人力物力贡献国家”,为神圣抗战牺牲到底,并当即与朱德交换了密电码,与延安建立起了秘密联系。这两个军就是从那以后建立起来的。从那以后,龙云一直与中共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统战”关系。不用说,与龙云的这一“关系”,在滇军上层基本上已属“公开的秘密”,肯定会影响到滇军的思想情感。因此,这一有利条件,应该说已十分具体、实在。

朱德见大家都听得很专心,就提高了一点声音接着说:“另外还有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就是你们都是云南人,在滇军中总有一些亲戚朋友、同学故旧,总可以利用这些关系,老乡的关系,同学的关系,亲戚朋友的关系等等,去做他们的工作。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工作,劝说他们不要打内战,不要给蒋介石当炮灰,不要去作那些无谓的牺牲,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能把滇军争取过来,争取他们站到我们这边来,这是对全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一大贡献,也是为云南父老做的一件大好事。你们是不是同意我的这个意见?”

当然同意朱德总司令的“这个意见”。实际上,总司令的一席话,早已把大家的工作热情,像火一样燃烧起来。

大家都非常兴奋,感到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深谋远虑的一着妙棋,也都认为自己有条件为实现中央的这一方针尽“一分绵薄之力”。于是,总司令一说完,大家就都争相报告,说他有一个兄弟在滇军,他有几个同学在滇军,他有什么亲戚在滇军等等,纷纷要求参加这项工作。

刘建当然更兴奋异常。对滇军,他似乎比他们还更有“发言权”。他听“老乡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积极要求,所认识或熟知的朋友、老表、同窗、同事,基本上是在滇军的下层工作,而他则不但与龙云、卢汉这样的云南“大佬”有相当关系,与此刻正率军进入东北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第九十三军军长卢浚泉等,也已打过不少交道。显然,他的工作条件要比他们的任何一位都高出一筹。于是,他也就当仁不让,明确地向总司令提出:他的条件比谁都优越,请组织考虑,能让他到东北去执行这一光荣任务。

看着刘建那副舍我其谁的激动样子,朱总司令呵呵地笑了。晚上招待他们吃饭的时候,朱总司令特地叫刘建和禄时英坐在他的两边,一边给他们夹菜,一边高兴地对他们说:“考虑到你各方面的条件,中央已同意你的请求,决定派你去东北执行这一任务了。”停停又说:“你先开始做些必要准备,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还要同你详细谈话。”

随后的两天,刘建夫妇几乎夜不成眠。太激动了!一是领受了这样光荣的使命,二是除总司令亲自点将,中央其他首长还要给他面授机宜。两人一面积极寻找有关资料,尽可能地多做些准备,一面等待着中央首长的召见。

最后,刘少奇又交代:“考虑到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时英同志这一次就暂不和刘建同志一起行动。中央还要抽调一批云南籍干部去东北,包括时英同志。你们认识的刘惠之、苏民等也都要陆续过去。他们要晚些时候才行动。现在有架军调部美方代表团的飞机到北平,刘建同志正好随机同往。到北平后,由叶剑英和李克农同志给你安排。刘建同志去东北后,可以先跟滇军中的地下党组织接上关系,然后就以公开的身份,带上朱总司令的亲笔信去做卢浚泉、曾泽生他们的工作。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就靠你一个人,但你要尽可能地先跟他们搭上一个桥。建立起联系后,你的第一步任务就算完成了,然后去东北局,在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再把滇军的工作继续深入地做下去。”

上一篇揭秘古代貂蝉的真实身份 古代貂蝉的真是身份是什么

下一篇机枪改变战争:两挺机枪等于拿破仑的一个步兵团

中国野史本月排行

中国野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