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排华运动过程:中越国家利益冲突,两国关系恶化

发布时间:2016-08-02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越南排华运动过程:中越国家利益冲突,两国关系恶化》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02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一、越南排华运动过程

越共政权的华侨政策与中越关系几乎是同步演进的,1965年之前是中越同志加兄弟的黄金时期,越共政权基本上能按照1955年中共和越共关于华侨问题达成的原则协议,对华侨入籍问题完全听其自愿,并给予所有华人与越南人同等的权利。1965年以后,中越关系暗流涌动,越共政权开始推行“越南化”政策,对华侨进行了各种限制。越南统一是在越华侨处境极端恶化的开始。

1975年8月30日,越南当局强令出版多年、为宣传中越友好做出了贡献的河内中文报纸《新越华报》停刊,许多华侨编辑人员被解雇,该事件成为越南采取歧视、排斥华侨的先声。之后排华运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5—1979年间排华运动不断升级的阶段,1979—1986年间排华运动起落不定,但总体上趋于缓和的阶段[1]。

在第一阶段,越南当局采取了多种手段,驱赶北方华侨,迫害南方华侨。迫害南越华侨成为越南方面首先采取的反华排华活动。一是政治上压制华侨。1976年2月,越南在南方人口普查和选举国会代表时发布一项决定,强迫越南南方的华侨一律按照吴庭艳统治时期强加于华侨的国籍进行登记,这实际上是越南方面完全无视自己曾经对吴庭艳政权华侨政策的谴责,完全否定了自己过去执行的华侨政策。二是经济上铲除华侨的影响。越南当局通过前后三次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兑换货币、接管华侨社团的产业、向输出的难民索取财物、封闭所有银行,冻结或没收存款,封闭所有进出口和贸易公司[1]等方式几乎将华侨赶出了整个越南经济圈,达到了其铲除华侨经济影响力的目的。越南在南方实行迫害华侨的政策后,又于1976年开始驱赶越南北方的华侨。1977年初,越南开始实行“净化边境”的措施,起初是强迫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华侨向越南内地迁移,后来干脆将大批华侨驱逐出境。越南当局通过种种手段,到1977年底,就有4万多华侨被驱逐回中国。1978年中越关系趋于明显恶化时,越南更是采取各种手段大规模地驱赶越南北方内地华侨,据不完全统计,被越南当局驱赶到中国境内的华侨和越南公民超过20万人[2]308。此外,越南当局还对党、政、军部门的华人实施大清洗。

第二个阶段(1979—1986)的排华运动具有摇摆性和自相矛盾的特点。排华运动具有巨大惯性,在打击华人华侨的同时也威胁到越南的国计民生,因此,这阶段越南排华有所收敛。但越南当局并未对其反华政策做根本性改变,因此其排华运动也就无法终止,而只是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态势,但总体上已自高潮跌落并逐步趋缓[1]。如1982年10月越共中央书记处的“第10号指示”改正了此前的错误,规定华人可被视为公民,有从事商业、运输、印刷、加工、文化、信息等行业及办学的权利;但不到一年,1983年9月的越共中央政治局“第14号条例”又取消了华人的上述权利,并规定已实施者应予停止和整治。此后一直到1986年越共六大召开前夕,当局的歧视和排斥华人的政策未再有大的变化。

二、越南排华的原因

(一)中越国家利益冲突,两国关系恶化

1975年至1986年是中越关系从同志加兄弟转向兵戎相见,从意识形态主导转向国家利益至上的嬗变时期。1969年(胡志明逝世)之前,中越两国关系主流是意识形态主导,这一时期中越两党两国大力弘扬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两党两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同志加兄弟。这一时期越南面临统一南北和恢复与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中国对越共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越共政府也非常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越共政府采取了较为友好的华侨政策,将华侨华人问题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对华侨入籍问题完全听其自愿,并给予所有华人与越南人同等的权利。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两国关系的分歧不断发展,甚至带有国家利益尖锐冲突的性质,特别是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两党两国关系开始转恶,到1979年中越交战,两党两国关系恶化到顶点。这一时期,越南抗美救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统一,中国政府的援助已不如从前重要,露骨的排华行动初现端倪,1979年中越交战后,越南的华侨华人政策也随之急转直下,对曾经与越南人民并肩抗敌的华人开始打击迫害。

中越关系从同志加兄弟演变为兵戎相见,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关系中国家利益的因素逐渐上升,且两国国家利益相冲突。越南的“印度支那联邦”梦想与中国的反对霸权主义格格不入;中苏交恶,而越南倒向苏联并加入其反华大合唱;同时黎笋集团利用领土领海等问题挑起事端;等等,这些矛盾和分歧具有国家利益冲突的性质。在中越关系恶化时期,当时的越南领导集团正是出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而排斥和打击华人华侨的,企图政治上压制华人、经济上铲除华人影响,通过阻挠华人生计而抑制其经济发展,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华侨的财产,更重要的是排华作为反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排华运动达到打击作为其谋取地区霸权障碍的中国的目的。

(二)国际上越南—中国—苏联三角关系的变局

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越南是国际冲突的热点,国内形势受国际形势影响大于他国。[3]”1975年—1986年发生于越南国内的排华运动,是不可能脱离国际形势的影响的,特别是越南—中国—苏联三角关系的影响。1956年苏共二十大,中苏之间出现分歧,之后中苏争论日趋激烈、分歧日益扩大,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到顶峰,其后续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在中苏交恶的过程中,越南的角色起着关键作用,越南的取向影响着整个东南亚世界。苏联在中苏交恶过程中,极力拉拢越南以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中国也费力讨好越南以避免其倒向苏联。应该说越南在中苏交恶的最初是站在中国的一边,之后在中苏之间走钢丝,努力保持中立,到1969年胡志明逝世黎笋上台后,越南逐渐倒向苏联。1975年,越南刚完成统一,国内百废待兴,也不愿意马上与中国公开分裂,在中越维持表面关系的同时,苏越关系却取得了重要进展。1975年10月,黎笋在访苏是与勃列日涅夫发表了苏越宣言,确立了两党两国“全面联系”、“密切协作”的基本方针,使越苏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之后,黎笋集团的印度支那联邦梦与苏联希望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一拍即合,终于,1978年6月,越共政治局经过一个月激烈争论的会议后决定,明确倒向苏联一边[2],加入苏联反华大合唱。

越南南北统一后,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受到严重削弱,而中国成为当时越南的地区大国梦与苏联以越南为桥头堡进入东南亚的图谋的共同障碍。而越南通过排华,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促进其实现“印度支那联邦”梦,另一方面又可以以此为砝码向苏联索取更多的援助,因此,可以说国际上越南—中国—苏联三角关系的变局是越南排华的一股推动力。 

 (三)越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换

这一时期是越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时期,华人政策也往往成为政府实现其总目标的具体政策之一环。越南南北统一之前,越南总体上处于战争威胁之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首要任务是捍卫民族独立和实现全国统一,为此需要调动国内外所有有利资源和因素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国内方面,华人华侨经济上较有优势又一贯支持和参与越南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时期,华人华侨是越南统一战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方面,越南必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尽可能争取外来援助。而作为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亲密友邦的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承担起支援越南抗法的责任,并在之后一直是越南的主要援助国[4]。在国内外的双重需要下,这一时期,越共政权非常重视华侨工作,赋予华侨同越南公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华侨政策总体上比较友好。

上一篇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其实是武当弟子

下一篇斯大林对新疆和东北三省的妄想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