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游击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发布时间:2016-08-15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抗战游击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15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游”则敌不知我所往,“击”则敌不知我突来--

游击战争遍地开花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对抗击日寇的地道战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最早的地道只是两三米深、仅有一个洞口的地洞,俗称“地窨子”、“蛤蟆蹲”。人民群众一个偶然的发明创造,让冀中区党委感到万分惊喜,他们很快总结了这一经验,并于1942年1月发出文件,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从此,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地道战在冀中平原成燎原之势。到1944年冬,冀中抗战地道已超过1.25万公里,整个地道战从冀中迅速推广到晋绥乃至整个华北敌后。

有了地道,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上就形成了一道道纵横交错、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民兵们依托地道打击敌人,就像鱼儿在水底遨游,自由灵活,得心应手。无论敌人走到哪里,头顶、胸前、背后、脚下,随时都会有子弹射来,令敌人胆战心寒,连连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1942年,宋庄利用地道打死打伤日伪军1200余人,我军仅阵亡32人,伤41人。冉庄附近的日军经过多次失败后哀叹: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晋县(今晋州市)田村的民兵在1944年一年时间内,和日寇打了20多次地道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最后日寇派人来送信,说“只要不打皇军,皇军决不动田村的一草一木。”

后来,聂荣臻元帅亲笔为地道战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

地雷战:防不胜防震敌胆

地雷战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的。当年,河北安国县民兵无意间将两枚手榴弹埋入地下,炸伤了两个日本兵,群众欣喜之余,纷纷仿效,利用瓷瓶子、瓦罐子等装上炮药或炸药,埋在田边地头、井台路面,打击前来“扫荡”的敌人。

山东省海阳县的地雷战威震敌胆,闻名中外。1943年冬,300多日伪军到赵疃村北的东村庄一带抢粮。赵疃民兵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阵,炸死炸伤敌人15人。狡猾的敌人吃过多次苦头后,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民兵们研究出了“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们就研究出“拉雷”,把群众让过去,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在不断的实践中,民兵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30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敌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头、山岭、海滩和庄稼地也难逃挨炸。为了麻痹敌人,民兵们还研究了一种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

地雷战给日伪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和心理震撼,伪《新民报》因此惊呼:“踏进匪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麻雀战:“啄”得鬼子团团转

“麻雀虽小威力大,闹得鬼子难招架。”抗战期间,我抗日军民通常编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出没于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街头巷尾,如同麻雀啄食,避实击虚,相机而动,逐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后来,这种战法被刘伯承元帅总结为“麻雀战”,是广大地方武装打击日本鬼子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游击战法。

在反敌“扫荡”、制敌“蚕食”中,我广大军民运用“麻雀战”,打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一次,敌人以10倍于我的兵力,沿莞太线向我杨西地区进攻。我千余名民兵在敌人进攻的15公里战线上布下“麻雀战”战场。民兵们携带土枪土炮、火药铁砂,占领了道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敌人还未立稳脚跟,民兵们便鸣锣击鼓、吹响号角,满山遍野杀声四起。敌人在低处,机枪打不到民兵,民兵则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就这样,来“扫荡”之敌走了15公里,挨打了15公里,损兵折将数百人。

《论持久战》发表之后

国民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对《论持久战》深为赞赏,并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将文章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作为全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国民党还破例将该书出版,每个士兵人手一册。在国民党军队中,奇迹般地出现了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盛况。

中国战区的美军司令官史迪威称该文为一部“绝妙的教科书”,并由此认定抗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积极建议美国政府“加快对华援助”,并向中共提供有限数量的武器装备。

时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季米特洛夫发表文章赞扬说:“《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1938年7月6日,苏共中央《真理报》在头版位置上刊登了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表明了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支持,使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得到了巩固。

夜袭阳明堡

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日军24架飞机顷刻间灰飞烟灭。“夜袭阳明堡”与“平型关大捷”等其它抗日战争早期的成功战例,不但有效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斗志,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我军的作战思路,“破袭战”、“伏击战”等一系列游击战斗形式应运而生。

1937年10月10日,距离太原东北60公里的忻口会战打响。日军在上百架次飞机的压制配合下疯狂进攻,国民党军队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当时,八路军第129师769团,正由东冶向原平挺进,插入忻口日军后方,配合友军执行牵制敌军的任务。

很快,第769团抵达代县西南、滹沱河东岸的苏龙口村。隔河5公里外,就是阳明堡机场。到达苏龙口的第2天,团长陈锡联率几个营长,顺着一条山沟,前往阳明堡附近的一个山头进行现地侦察。经现地侦察和调查了解得知,机场平时停有飞机24架,白天轮番去轰炸太原、忻口,晚上都回到这里。日军的一个联队大部驻在阳明堡街里,机场里只有一小股警卫部队。面对大好的歼敌时机,第769团迅速制定了袭击阳明堡机场的详细方案,并进行了战斗动员。

10月19日夜,各分队在向导带领下,分头行动。第3营利用夜色掩护,钻过日军铁丝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了机场,分路逼近机场警卫分队和飞机群。与日军哨兵遭遇后,第10连、第11连按预定方案,向日军展开猛烈的火力袭击。轻重机枪子弹、手榴弹一齐倾泻,飞机接连爆炸并燃起大火,火乘风势,风助火威,滚滚浓烟弥漫了整个机场。在机群中间,双方依托飞机,进行了3次肉搏。第3营营长赵崇德,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在“为营长报仇”的口号激励下,官兵们斗志更加昂扬。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日军飞机全部被摧毁。当驻阳明堡镇的日军急忙赶来增援时,八路军早已撤出战斗。

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歼日军100余人,击毁飞机24架,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

上一篇1945年侵华日军南京投降仪式大揭秘

下一篇战列舰击沉航母:“光荣”号成最后的祭品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