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曾经的战无不胜雄师到底是怎么消失的?

发布时间:2016-08-30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秦国曾经的战无不胜雄师到底是怎么消失的?》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30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2年后,前209年陈胜揭竿而起,不到三年时间,秦帝国彻底灭亡。当刘邦进入关中时,秦地人们竟“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可见秦帝国统治极其差劲,以秦政之酷,二世之蠢,赵高之恶,秦的灭亡是必然的。

这么快的灭亡,如摧骨拉朽,应是中国古代统一皇朝由盛极而衰败死亡最快的。前222年王翦平定楚地,王贲平辽地俘燕王,攻代,俘代王,次年嬴政称秦始皇帝,至前207年子婴降刘邦,仅14年。那些能征惯战的军官,曾拼命杀敌的战士们多数都应还活着,但秦国的那支攻无不克的大军却消失了。非常奇怪。如果那支军队还在,秦的灭亡至少不会这样快,或在衰亡的过程又起变数也未可知。

在陈胜揭竿而起,各地响应,几个月后,陈涉派周章(即周文)率军攻入关中,二世害怕不知所措,接受章邯的建议:“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后又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攻击关东诸军。接着从关中不断发兵东进,在这样支持下,章邯击破楚军。

查史书仅能找到秦中央只派过这一次大军,即章邯率领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的记录。当然这支队伍中的军官必是原秦军中的,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它终久不是原来那支秦国雄师。奇怪的事情是未见到秦二世从某地调派成建制的大部队去镇压。那么原来的秦军都到哪里去了?

在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按历史记载,有过两次大军行动,即发兵攻占现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另一次是派蒙恬攻匈奴。前一支军队中含大量“亡人、赘婿、贾人”,又派往偏远西南,没有调回打义军也不奇怪。而第二支驻守北方与匈奴作战的三十万大军,应是秦军精锐。且长城距华北较近,和咸阳有直道相通,为什么不调来镇压反秦义军或守御京城?

曾经强大秦军怎么消失了?老朽孤陋寡闻,未见过有明确解释,试猜测一下这个怪事的原因。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可能和秦始皇的观念和想法有关。

秦始皇打败六国的过程,看来是相当顺利,把秦军看作天下无敌也就是很自然的。在秦始皇心中很可能会认为中原再也不可能有威胁秦国的军事力量了,防御中原军队的军力也就不再必要,如是这样,在全国各地设置有相当战斗力的常备军团就没必要了,有点力量能防止鸡鸣狗盗之徒就行了,也可以说是不需要强大的军队,只要有警察和执法官就够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需要军队的地方,一是北方匈奴,二是南方的西南夷,派兵去打败他们就是了。

秦始皇曾下令收缴全国各地的兵器,在咸阳“铸铜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也是这种想法的体现。收缴上来的铜本可以用来铸造兵器,提高和改进秦军的武器装备。铸铜人只能是意味着,秦军已经足够强大,不需要再扩张或增强了。

秦朝实行普遍征兵制,十六岁至六十岁间男子都要服兵役。守边称戍卒,守京城的称正卒,到县里当差的称更卒等。秦朝的兵役兼有徭役的作用,征发的苦工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属于军队编制的,或反过来说,征发的军人中有相当部分是去做苦工或干各种杂事的。像陈胜在大泽乡起事时是要‘戍渔阳’,其身份是戍卒,即保卫北疆的士兵,但实质上他们可能只是去修长城的劳工。

秦朝大量服兵役者只是劳工、协警或城管吧。新征发的士兵已经和原有秦国大军根本不同了。这可能是按秦始皇的想法,不需要再建设强大的常备军的结果。

统一战争结束后,凶悍的秦军中的大多数士兵及中下级军官可能变成两类:一是驻在各地,一是成为押解员和监工。

如果军队分散开,又没有适当的经常联络和征召集中的体制,还是有战斗力的军队吗?其职能更可能是转化成本应是官吏、监视臣民者、收税者之类所担之责任了。也就是说其功能是为维持地方统治及治安,而不是为打仗。

按历史记载,有些郡县对秦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例如吴广攻荥阳数月未下;项羽攻襄城,久攻不下;刘邦攻颖川、南阳也都遇到抵抗,这些地方都驻有分散的秦军,若有一位忠勇能干的长官,还能抵抗守城一阵子,但全国几十个郡,还有下面的县,这样的例子不多,而且因分散而人力薄弱,守一阵后也只能湮没在起义者的汪洋大海之中。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此外,大量的属中央掌控的原秦军的军人可能早已转化为监工。

据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曾进行过一些特大工程:如发七十万人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宫;修长城,从甘肃临洮到辽东(朝鲜北部,距平壤不远);有修“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 “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修关中到陕北的“直道” ;还有一些稍小的工程,如为征西南,修连接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的灵渠等等。

这需要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原六国地区大量征发苦力,有人估计需二百万众或更多。长途押解需要用武力,否则会开小差,苦力干活时需要武力监工,否则会逃亡,至少会怠工。

陈胜、吴广起事杀掉了押解他们的“将尉”,就可证明确是有军人在押解刑徒。刑徒数量极大,这需要大量的军人干这种武装押解的差事。

蒙恬所率三十万大军,在开始时应集中和匈奴作战,在战胜匈奴收复失地后,修筑长城。这些军人就不得不分散在长城沿线当监工,或还可能前去押解来筑长城的苦工。苦工们对监工的仇恨往往超过了对造成苦难的罪魁祸首秦始皇的怨恨。相对于苦力,监工的数量总是要少的多,反秦风暴风起云涌,一旦刑徒有了机会,这些分散的监工们只有倒霉的份了。其它如直道、驰道之类工程,劳工也都是比较分散的,其情况应和修长城没有质的差别。

秦陵和阿房工程比较集中,其监工可能随章邯大军出征,成为中下级军官。这也是为什么由刑徒组成的军队竟能“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於)曹阳。……杀陈胜(於)城父,破项梁(於)定陶,灭魏咎(於)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黄)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曹阳,在河南西部;城父,在河南东部;定陶、临济皆在山东;钜鹿在河北。)看来,在遇到项羽之前,章邯率领的由刑徒兵卒的军队竟是无敌的,这只以各级军官有着较高的素质和丰富的经验来解释,中下级军官可能就是任监工之类职务的原来攻无不克的秦国大军的成员。

总之,猜测起来,原来秦国大军的大部分分散成为监工或押解员,或分散在各地成地方成为维持统治及治安的官吏。过于分散,没有强有力的集中建制,在反秦风暴中轻易烟消云散了。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还有,当周章攻入关中时,章邯提建议时说:“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而不是提出派守卫京城的军队出战。周章军攻入关中,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境内),本应是守卫咸阳的部队出战了。这似应暗示当时咸阳附近不只没有军队可以派出镇压楚军,而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军队捍卫咸阳。

在秦孝公迁都咸阳后,是有城墙的,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其遗址。当然,战国中后期那种形势,咸阳不可能没有城防。但是在秦始皇手里,处于渭河以北的咸阳极大的扩展了,每消灭一个国家,就按那个国家的风格在咸阳北边修些宫室。他认为原来的咸阳太小,在渭河以南,修建规模极大的阿房宫。据记载,这些宫室“连绵复压三百余里”,而在历史记载中并未有为捍卫这些宫殿而筑城的信息,考古学家也没发现秦始皇时修城的遗址。也许在秦始皇的心目中,秦皇朝强大的足以存之万世,不会有什么大军来攻打京都,再修城墙没有必要吧,大规模守卫部队也是不需要的了。

像这样天真的自以为然乃空前绝后。

汉统治者就吸取了教训,不再傻乎乎的不设常备军团了,至少守卫京城及皇宫的就有南军和北军,其中北军更是精锐。直到满清,各朝守卫京城的部队都不止是精锐,而且数量也都挺大。这大约可归之于过于自我膨胀秦始皇的教训所赐吧。

上一篇拿破仑是一位极度自信甚至自恋的人

下一篇日本二战38式步枪子弹威力 打在人体上并非一个洞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