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教官叶剑英:屡建奇功的儒将

发布时间:2016-10-09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黄埔教官叶剑英:屡建奇功的儒将》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0-09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黄埔军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军事学校。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日后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中就有四人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他们分别是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和林彪。

黄埔教官叶剑英:屡建奇功的儒将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

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并指派蒋介石、廖仲恺等人主办。当时在孙中山创建的建国粤军中任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叶剑英满怀革命热情投入军校筹办工作。在校舍快修好,上海、广州两地招生已近尾声时,军校主要负责人蒋介石因孙中山不让他过问党务和军政大事,以经费拮据为由辞职返回浙江奉化老家,要求停办军校。蒋的英文秘书王登云召集筹备人员说:“蒋先生已决定黄埔军校不办了,筹备处马上解散。” 叶剑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气愤地说:“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不能任意宣布停办;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即使不办了,也要说个明白。”但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加之,有些人又听到了有遣散费领,便动摇起来。邓演达、叶剑英等人觉得此事颇有些蹊跷,决定去请示廖仲恺。恰好廖不在广州,去香山县参加农民代表会议去了。廖仲恺回来以后,立即到筹备处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在蒋介石辞职未归的日子里,军校筹备处在廖仲恺的关怀和领导下,继续紧张地工作着。

5月,黄埔军校建立,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当年听过他讲课的黄埔第一期学生苏文钦多年以后回忆往事,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

军校日常生活和作风严格紧张。叶剑英常常黎明即起,亲自检查教官、学生的军训和生活情况。从军容风纪、整理内务、擦拭武器到出操、晚休等起居作息的各个环节,他都认真检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以辛勤的劳动赢得学生们的爱戴。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7月,盘踞在粤北地区的林虎率部威胁广州,叶剑英奉命调回二师,协助师长张民达指挥作战,又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生活。

叶剑英在黄埔军校虽然执教时间不长,但他把昔日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员们,教学相长,他自己也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军事思想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新的收获。教授部主任、国民党右派王柏龄说:“叶剑英是我在云南讲武堂掌教时所器识的一人,……他的思想确在学校里受到极大的变动。”当时在军校第一期学生中间,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扩大党的影响,叶剑英也经常参加这些进步活动。期间,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音,但他并没有灰心,正如后来他自己的诗所说:“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右派势力极其猖獗。在这历史发生重大转折时,深得蒋介石赏识的叶剑英,如果追随蒋介石,可以升大官;如果反蒋,则有可能掉头。然而,在革命与反动的选择中,叶剑英不计个人私利,毅然选择了反蒋的道路,他公开通电反蒋。究其根由,他是“一生只为百姓谋,不爱乌纱不要钱”的人。就在全国笼罩于白色恐怖,到处充满血腥气的时刻,叶剑英再次提出了入党要求。1927年7月上旬,党组织正式批准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会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北上,创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张国焘不仅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而且电令随右路军行动的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同时还提出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企图分裂红军和危害党中央。当时右路军前敌委员会指挥部正值开会,新任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正在作报告,叶剑英接过电令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用枪杆子指挥党、用武力威逼中央就范吗?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借故离开会场,带着电令火速赶到党中央驻地,把电文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看过电报,顿时皱起了眉头,感到事情危急。他当机立断,同中共中央立即率红一、红三军团北上脱离险境。后来,毛泽东说:没有叶剑英,我们就没有了脑袋,他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周恩来引用古语赞叹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红军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36年他协助周恩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到南京、武汉、长沙和重庆等地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坚持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扩大党的影响。回到延安军委总部后,他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我军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西北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指挥全军作战。1949年他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夺取了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领袖层中,叶剑英向来以温文尔雅、宽容大度的“儒将”风度而著称,从不训人骂娘,也很少动怒发火。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眼见“四人帮”一伙祸国殃民的累累劣迹,叶剑英常有如坐针毡之感。他严厉斥责中央文革一伙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 1976年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剑英挺身而出,与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起,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的反革命阴谋。

叶剑英戎马一生,英勇善战,在多次历史紧要关头,临危不惧,屡建奇功,为我们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毛泽东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黄埔政治教官聂荣臻: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读中学期间,他因带头大闹学潮,受到当局和校方的迫害,遂离川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离开法国去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1月,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并兼做党团工作。

为满足国内大革命对干部的迫切需要,1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

其时,黄埔军校左派和右派斗争激烈。戴季陶等人积极反共,廖仲恺刚被暗杀,左派有识之士都主张反击,而陈独秀却一味退让妥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叮嘱聂荣臻: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党团活动,扩大影响。还说:“蒋介石要限制我们,我们要教育党团员,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进步青年,以反对他的限制。”聂荣臻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全身心地投入黄埔军校的工作。

 后来聂荣臻回忆,由于黄埔军校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大力协助下创办的,党在军校中有很高的威信。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更是党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党在政治工作方面威信更高。聂荣臻在政治部管党的工作,是黄埔军校党团领导小组的成员。他筹划党团活动的内容,宣传扩大党的影响。那时,他几乎每周去广州一趟,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情况、接受指示。有时候听鲍罗廷、毛泽东等人作形势报告。聂荣臻听毛泽东的报告后,印象相当深刻,他认为这个湖南农村的教书先生相当有水平。

军校政治部还负责出版刊物,聂荣臻被任命为“政治军事月刊社编纂委员会”的政治编辑主任。1925年10月,他在《黄埔潮》上发表题为《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的署名文章,指出:一切军队要在战争中取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精神方面,兵士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去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他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徒以机械的命令是靠不住的,尤其以十余元钱更不能买他的生命的”。文中以东征军和苏联红军为例,详尽地论述了知道为劳动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能够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反革命军队的道理。

1926年3月20日,突然发生了“中山舰事件”。那天是星期天,聂荣臻从黄埔乘船去广州。快到广州时,忽听中山舰上有人喊道:“把船靠过来。”等船一靠拢,就叫人们都上舰。他到舰上一看,全是共产党员,大家都不讲话,便知道出事了。经过暂时的软禁,没有审讯,当天下午就放了。他急忙到区党委了解情况,区党委的人所剩无几,已经疏散了。他得知周恩来也一度被软禁。事后才弄清楚,蒋介石散布谣言,说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要把他赶走,于是借机逮捕了海军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还提出共产党员一律退出他领导的第一军和黄埔军校。这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政治阴谋,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向蒋介石妥协了。

聂荣臻结束了在黄埔军校半年多的生活,转到广东区委军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为北伐做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历任中共两广区党委特派员,湖北省委委员、省军委书记(后湖北省军委改称为中央军委)。1927年先后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从1932年3月到抗日战争爆发,聂荣臻担任红一军团政委历时5年,与军团长林彪指挥红一军团在中央苏区、长征路上和陕北根据地,与敌人作了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使红一军团成为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聂荣臻深入日本侵略军后方创建根据地,更显示出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1937年秋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主力转往晋西南。聂荣臻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带一部分兵力从五台山区向周围广阔的地域发展,创建了敌后第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当时,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赞扬,称这些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1938年6月,毛泽东曾对准备前往晋察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风趣地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后来白求恩见到聂荣臻时高兴地说:“聂司令,不不,你是鲁智深。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你这个鲁智深,好呀!”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回到晋察冀,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并继续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4月至7月,指挥正太、青沧、保北三战役。11月,组织发动石家庄战役,解放石家庄,全歼守城敌军2.4万余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长期领导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为国防武器现代化,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制呕心沥血,成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名副其实的奠基人,被誉为“两弹之父”。

聂帅一生既耿直又忠厚。不管是对人对事,他都讲究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看风使舵。1975年冬,周总理病情严重,“四人帮”更加猖獗,在全国掀起了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高潮,邓小平的处境很困难。有的同志不敢去见邓小平。聂帅知道后批评说:“小平同志还兼着总长嘛,中央没有免他的职,为什么不去向他请示报告工作?”总理逝世后,聂帅去北京医院向总理遗体告别完了,即特意转到东郊民巷,为的是看望住在那里的邓小平。可惜邓小平当时开会去了,未见到。在“四人帮”气势汹汹的年代,聂帅这种态度,足见其为人之耿直。

 黄埔一期学生徐向前:智勇兼备的布衣元帅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这位“布衣元帅”的革命生涯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1924年4月,徐向前从上海报考黄埔军校,5月初到广州入学,编入第一期第一队。6月16日,学校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作演讲。他说:“……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孙中山先生一席话,徐向前深以为然,牢牢记在心中。从此他正式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军校的学习生活严格紧张。每天天还没亮,学员们就起床出操,穿衣服、打绑腿,紧急集合要在三分钟内完成。操场紧靠珠江口,江水涨潮时,操场上的水漫过了学员的脚面,还照样出操。课程分为政治教育和军事课两大类。在这里,徐向前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不过他“还分不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同宿舍的蒋先云的影响下,徐向前积极地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接受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同国民党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进行斗争。

在军校的学生中,徐向前学习努力,但寡言少语,喜欢静静地看书、思考,被看成是一个腼腆的青年。校长蒋介石每月要找十几个学生当面测试和谈话,从学生中网罗人才。一天,轮到徐向前了,他被叫进去,对话是这样的:问叫什么名字,答曰徐象谦;问是什么地方人,答曰山西五台县人;问在家干过什么,答曰当过教员……一问一搭,机械刻板。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校长没看中眼前这个腼腆语讷的山西青年,更不会料到若干年之后这个学员会成为威震中国的著名革命军事将领。他挥挥手,徐向前转身走了出来。

军校开学不久,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北洋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孙中山来到粤北的韶关,把这里作为大本营,准备利用北洋军阀的矛盾,挥师北伐。徐向前所在的黄埔军校第一队,也奉命作为孙中山的卫队,跟随孙中山来到韶关,担负警卫任务。一天,孙中山听说军校学生当中不少人病倒了,就偕夫人亲自到军营中察看。这天徐向前也病着。孙中山和徐向前说了好几句话,但因为紧张、新奇、兴奋,徐向前只记得:“好好注意身体。”宋庆龄那温和大方亲切的问候,使徐向前和学生们终生难忘。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在北京中南海,徐向前和宋庆龄等会面,徐向前对宋庆龄说,在黄埔军校时,他就见过孙夫人,那时他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曾经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卫队。宋庆龄连连拱手,说:“谢谢,谢谢,那时我们不认识呀!”徐向前笑着说:“我那时是普通一兵哩。”

1924年10月,广州爆发了商团叛乱,徐向前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斗争。这是徐向前第一次荷枪实弹上战场,他沉着勇敢地迎接了战斗的洗礼。毕业后,徐向前在入伍生第三期任排长,并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东征中,徐向前第一次率兵作战,看到学生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以及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支援东征军的革命盛况,他深受鼓舞。

1925年夏,徐向前离开了黄埔军校,被调到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和团副。1926年11月,徐向前到达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在这里,徐向前选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2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上一篇金佛庄被出卖是蒋介石“借刀杀人”实施的诡计

下一篇陈毅勤俭节约的家风 担任上海市长便约法三章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