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前苏联航空工业到底有多发达?

发布时间:2016-10-21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二战时期前苏联航空工业到底有多发达?》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0-21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早在十九世纪,俄罗斯已有学者积极参与了航空的早期研究。其杰出代表人物当推曾被列宁誉为“俄罗斯航空之父”的机翼理论创立者、Н.Е.儒可夫斯基。他的早期论著《论鸟的滑翔飞行》(1891)和《论飞机最佳倾角》(1887),在人类航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1913 年,俄国著名航空设计师 И.И.西科斯基于 24 岁时研制的 S-6B“俄罗斯勇士号”四发巨型飞机在一个漫长的白夜中,由他亲自驾驶进行了首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由该机改制的“伊利亚.穆罗麦茨号”不久又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重轰炸机)

但沙俄时代的俄罗斯航空事业总体而言相当落后,航空技术发展相当缓慢。其航空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全部从业人员还不足一万人。它留给革命政权的,只有不足一千架的破旧的外国飞机。……

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共产主义领袖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很快接管了沙俄遗留下来的飞行工具和航空“作坊”,苏联的航空发展开始走上正规。军队除了四下搜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航空器材之外,还立即恢复了已经一律收归国有的旧航空企业中的生产。其中,著名的杜克斯工厂和彼得堡工厂率先开工,以弥补东部和南部一些工厂因仍遭“白匪”控制而造成的损失。

作为航空科技的领头羊,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即 ЦАГИ/ “扎基” )于 1918 年先期创立。此后数十年间,她一直是指导全俄航空技术开发的权威机构和学术中心。在全面展开此文之前,让我们先粗略地回顾一下仅仅在二、三十年代里,ЦАГИ 所做的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918 年,她已开始了空中飞行试验,以修正仅靠地面实验带来的误差;

1925 年,她出版了阐述螺旋桨工作原理与计算方法的《空气螺旋推进器》一书;

1926 年,她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洞(试验段直径 3m/6m,流速 30/70 米/秒),并对法国的纽堡式战斗机进行了全尺寸吹风校验;

1927 年,她出版了权威的《飞行动力学》一书和《空军技术》杂志;

1928 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份学术报告《空气动力研究》;

1935 年,她已在附面层控制以及开裂式襟翼等机翼增升装置的理论和实用性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初部成果。

1937 年,她出版了用来指导飞机设计的《航空设计师手册》和《飞机空气动力学》。

1939 年,她全新的大型全尺寸风洞和用于研究飞机尾旋现象的垂直风洞投入使用……

而这二十多年,恰恰是介乎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即世界航空史上所谓的“航空黄金年代” !

在革命政权成立以后,苏维埃首先想到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航空技术。于是在二十年代初开始不断引进国外样机,并据此予以解剖消化,进而逐步加强本国设计师的独立设计能力。另外,还不失时机地组建和拓展各种有益于动员大众关心或参与航空事业、有益于培养航空后备力量的群众团体机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著名的“航空之友协会”(ОДВФ / 1923)。

而在 1917 年革命军队刚刚成立伊始,红军就组建了“全俄航空管理委员会”。它的职责就是“整顿烂摊子”,振兴苏维埃联盟共和国的航空事业。

列宁当时就指出:“苏联应该有自己的空军!”

1918 年 1 月,列宁又提出了“航空是本世纪重大文化之一”的观点。并在支持保留和发展旧航空工厂时说道:“苏维埃共和国不应该再有类似于香水或香脂厂那样的企业。”

2 月,火星厂造出了 80 马力的 M-1 型活塞式飞机发动机,这是苏维埃掌权以后的第一台航空产品!

同年 12 月,上面提到过的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但一开始她是按气球和飞机两大部分分头开展研究工作的。最初的活动包括了对飞机着陆过载、飞机称重和起落架强度估算等较初级也较实用的一些研究。不久,又设立了空气动力、材料、强度、飞机和动力等几大专业研究部。十七年后,该组织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卫星城,并一直是领导全俄航空乃至航天走向世界前沿的学术咨询机构。

也就在 1918 年,全国的一切航空工厂都归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管辖。航空企业开始迈上国有化、大型化的发展道路。

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第一架战斗机,应该是 Н.Н.波利卡尔波夫设计的木质双翼飞机伊尔-400(ИЛ-400)。

在整个二十年代里,为尽快走完从仿制到独立设计的全过程,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重要决策中,包括了仿制和改良外国飞机、引进国外航空技术、发展自己的全金属结构和易于大批生产的飞机型号、扩大工厂生产规模等等。于是,在德.海维兰 DH-9A 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爱尔-1(Р-1)轻侦察轰炸机;又在阿弗罗 504 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乌-1(У-1)教练机。它们成为苏维埃政权初期最主要的国产军用机。

为加速落实上述目标,М.В.伏龙芝在 1925 年 5 月 19 日召开的第三届苏维埃全会上宣布:“三年来,我们共进口了 700 多架军用飞机。今年,我们一架也不买,明年,完全可以(由国内)保证供给”。

作为响应,А.Н.图波列夫推出了由他设计的首架军用飞机、双翼双座单发侦察轰炸机安特-3(АНТ-3)“无产者号”。1926 年 8 月 31 日,由著名飞行员格洛莫夫驾驶,在 34 小时内飞完 7,000 公里,第一次完成了苏联飞机的环欧飞行。1927 年,他又在 153 小时内飞完 22,000 公里,创造了一项骄人的成绩。在同一年代的另一次伟大的远航发生在 1925 年,由 Р-1、Р-2、АК-1 和 Ju13 等 6 架轻小型飞机组成的编队历尽艰辛、用 33 天的时间终于从莫斯科辗转飞抵我国的北平。格洛莫夫等人因此荣获功勋飞行员的称号。

到八十年代后期,苏联已拥有包括前线战斗机、防空截击机、远程战略飞机、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加油机、空中预警和指挥机、电子战和侦察飞机、舰载直升机、陆军多用途直升机、大中小各等级的旅客机、无人机、飞艇、体育运动飞机、通用飞机、部分宇航产品、空对空和战术空对地导弹等品种丰富多样、品质优良、且完全自给自足的航空工业产品系列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能力。

到八十年代末,在全苏航空进出口公司成立后的 30 年中,已累计向世界 67 个国家出口交付了 6,292 架飞机或直升机 (其中东欧国家占 1,000 余架、中国为 350 多架、伊朗 335 架、印度 442 架、埃及 265 架、叙利亚 250 架、阿富汗 287 架、秘鲁 66 架、阿尔及利亚 58 架、安哥拉 96 架、利比亚 62 架……),它们当中有许多至今还在使用中。

从俄罗斯出现早期的航空作坊以来,其航空工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小型的独立经营的工厂模式,发展为大型综合化、现代化企业集团群体的全过程。直至苏联解体前,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和指挥下,一个强大的航空大国曾在远东和东欧崛起。

1991 年以后,随着前苏联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一度极其庞大和强壮的航空生产和开发体系,几乎于一夜之间就无可奈何地面临了接踵而来的分化、迟滞和萎缩。而这不正是西方对手所求之不得的现实吗?!但是,相信随着俄罗斯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崛起与发展,一个全面复苏的新俄罗斯航空王国将在二十一世纪重新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上一篇臭名昭著的“不抵抗主义”是蒋介石提出来的吗

下一篇蒋介石落败而逃到台湾后死亡内情揭秘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