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称俄焊死苏35发动机不让华仿,中方说出俄焊死发动机真相

发布时间:2017-01-06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新闻 > 军事观察 手机阅读
《台媒称俄焊死苏35发动机不让华仿,中方说出俄焊死发动机真相》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7-01-06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近日,一个颇带嘲讽意味的新闻在台湾媒体上传播:俄罗斯为防止中国大陆“山寨”其发动机,将出售给大陆的苏-35发动机“焊死”。不过,经记者考证,俄媒体的报道却与之有很大出入。中国专家也认为,这个说法听上去比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电影还搞笑,将发动机“焊死”是在世界航空史、军贸史上是都没有的事。中国不会傻到接收这样的飞机,俄方也不至于用这种只有台媒才能脑补出的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

<em>俄</em><em>焊死</em><em>售华苏-35发动机?中方专家说出真相</em>_

  台媒渲染俄“焊死”苏-35发动机

  台湾联合新闻网4日的报道称,俄罗斯日前交付中国4架苏-35战斗机。为防中国复制并获取先进技术,俄方已将苏-35的发动机“焊死”,让中国无法“山寨”。俄罗斯专家说,若中方要接触到发动机的核心部位必须将整个发动机破坏掉才行。

  文章称,俄罗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会主席、俄罗斯退役中将叶甫盖尼·布任斯基曾在美国国家利益中心的午宴上发表讲话称:俄罗斯不会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将顶尖技术交给中国。此外,布任斯基还称,中国版的苏-35战机不会和俄罗斯空军使用的苏-35战机一模一样。“我们有自用版本和出口版本,中国人非常擅长复制各种东西。”对于他所提到的预防复制具体措施,俄罗斯“军事均势”网站日前报道透露,俄方已经将对中国出口的苏-35战机的所有AL-41F1S发动机,也就是117S发动机的关键部位焊死。

  不过“焊死”一说,大概是台湾媒体脑补的结果。经《环球时报》记者查询,最早报道相关消息的是“俄罗斯政治”网站。2016年12月30日,该网站报道称,鉴于中国的仿制能力,俄方只有在中国签署保护知识产权协议后才同意提供战机。布任斯基表示,俄罗斯研发者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技术措施,包括向中国出口的战机与俄军使用的战机有所不同。另外,由于不能拆开发动机,因此,接触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的。报道中,并没有“焊死发动机”的说法。

  焊死发动机毫无意义

  一名熟悉战斗机的中国军事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俄方既不可能将苏-35的发动机直接焊死在战机上,也不会将相关零部件用额外工序焊死到发动机上。“焊死发动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毫无意义,却会极大地降低战机性能。另一名专家表示,首先发动机不会被焊死在飞机上。焊死发动机会使战斗机可维修性严重降低。苏-35这种俄标的4++代战机对飞机的可靠性、可维修性有很高要求,要求出现故障后要保持较低的平均修复时间。这一代飞机的机体表面开口率较高,以利于维护、维修,而且发动机大都采取了快速拆卸设计。而将发动机焊死在机身上,将使战机、发动机的可维修性大大降低,或者说根本无法维修和更换。因为发动机大多数维修项目必须从机体上拆下来进行。特别是战时,战机更换发动机以及对发动机进行维修更加频繁。另外,世界各国采购新型战机的合同实际上大都包括了备份发动机。中国采购苏-35战机肯定也会采购备份发动机。从这个角度看,将发动机焊死在机体上的做法,即便对俄罗斯也是毫无意义的。

  将发动机的关键部分用额外的工艺焊死也不可能。专家指出,发动机本身大量运用了焊接工艺,应该说很多部分本身就是“焊死”的,这是制造上的要求。但有些零部件,特别是一些易损零部件必须是可以拆装的,这涉及可维修性。如果将这部分器件焊死会导致发动机自身的可维修性大大降低,这是任何一个军队都不能接受的。采用额外的工序将原本可拆装的部件焊死在发动机上,以达到“想要接触到发动机的核心部位,就必须将整个发动机破坏掉”的目的,实际上也不能防山寨,因为如果真的想“复制”“焊死的发动机”,“破坏掉一台发动机”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

  实际上俄罗斯人也没有那么“笨”,用这种奇葩的方式来限制中国山寨发动机。台媒的炒作大概是用自己的智商来衡量俄罗斯。世界上保护发动机知识产权的办法很多。目前西方的不少民机的先进发动机(其核心技术可军用)可以在国内维修,而一些核心部件(例如涡轮叶片)的更换是需要“以旧换新的”。

  中国无意“山寨”俄发动机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能够从俄罗斯的“礼炮”厂采购AL-31FN以及性能大幅提升的AL-31F改进型发动机,中俄在发动机研制方面也有技术合作,中俄的发动机技术交流渠道是通畅的。中国本国发动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珠海航展上透露的信息看,“太行”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已达14吨,接近117S。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发动机工业也已经过了那个看看别人的结构和工艺就“恍然大悟”的年代了。拆117S发动机对中国发动机工业不会有什么直接提高。因为一些关键零部件,例如高压涡轮实际上拼的是工艺和材料,这两点都不是拆一拆别人的发动机就能解决的。特别是材料,即便掌握了材料配比,没有掌握其制造工艺,也是制造不出来的。实际上,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掌握哪台发动机是什么结构,而是设计发动机的规律和思想,以及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的整体提高。

  另外,对于俄罗斯来说,比防止结构被山寨更重要的很可能是防止一些控制系统的源代码泄露,俄罗斯的所谓加密可能是要对源代码进行加密。

  该专家表示,中国国防工业水平的大幅提升提高了中国的议价能力,如今已经远远不是“给啥要啥”的年代了。因此,交付给中国的苏-35不是俄罗斯“想焊就焊”的。实际上,俄罗斯应该更加渴望这笔苏-35交易,任何节外生枝都可能导致这笔交易的泡汤,俄罗斯损失可能会更大。

  >>>相关阅读

  “俄罗斯为防止中国仿制,焊死苏35发动机”,这是1月4日台媒《联合新闻网》曝出惊人言论,再次刷新了台媒军事常识的下限。苏35发动机真的能焊死么?真的焊死苏35发动机中国就无法仿制么?一连串问题即显示了台媒在军事常识上的无知,更低估了大陆的军备研发能力。

  《联合新闻报》在这篇报道中,只是提到俄罗斯为防止中国仿制,将苏35战斗机的117S发动机的关键部位焊死。这句话体现了两种可能,即俄罗斯将117S发动机内部的某些关键部件焊死,类似包含大量高精密度齿轮组的发动机转动装置,这样就使中国无法维修与更换这类装置。另一种可能就是将发动机整体焊死在了战机的框架上,使发动机无法从机体结构上拆下来进行维修。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如果中国真想仿制117S发动机的核心技术,甚至不用将发动机从机身上拆下来。

 

  117S发动机源于AL-31。但正是这份血缘关系,使117S同样存在结构强度不足与质量超重两项硬伤。

  众所周知,117S发动机源于AL-31。但正是这份血缘关系,使117S同样存在结构强度不足与质量超重两项硬伤。当年苏联为了研发适配第四代战机的大推力发动机,对AL-31提出的技术标准过高,造成质量超重,在日后的减重过程中,又造降低了结构强度。到了117S发动机上,留里卡设计局曾拖延发动机交付4个月,只为减重8千克。如果真如台媒所说,俄罗斯为提防中国在117S发动机内部进行“防盗焊接”,仅焊料增重就足以影响发动机性能,而大陆作为俄式军备引进的“老油条”又岂能认栽收货呢?

  至于将发动机焊死在机身机构上,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对任何一款战斗机而言,发动机的寿命只有机体寿命的1/4至1/6,即使是美制战机,在25年的设计全寿命中,也至少要更换4次发动机,因此发动机无法拆下更换是不可想象的。如果117S被焊接在了苏35机体上,将预示当发动机出现任何问题时,都需要对机体甚至是发动机结构进行切割,这种将对机体与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坏的做法即便在战机进行大修时也是要极力避免的。如果事实真的如此,这种连印度都不会当的吃的哑巴亏,大陆又怎么会吃呢?

 

  117S相对于中国的太行发动机,理念上已无优势,材料上的优势也相当有限,为仿制俄式发动机而打乱国产发动机研发步伐是中国绝不会犯的错误。

  如果大陆真的想仿制117S发动机,甚至不用将其从机身上拆下来。117S是俄罗斯利用部分AL-41技术,对AL-31进行的深度改进型,其改进了发动机叶片材质,提升发动机工作温度,增加了最大推力,同时装备了可靠的二维推力矢量喷管。相比之下,中国早已在国产“太行”发动机上采用了更先进的中空叶片。至于二维推力矢量喷管,大陆若想仿制甚至不用将发动机拆下来。这主要因为首次采用该型喷管的AL-31FP(配备印度苏30MKI)可靠性低下,俄罗斯将喷管设计成不将发动机拆下也能更换,而该技术在117S上获得了继承。

  目前,苏35作为大陆重型四代机与五代机批量装备部队前的替补角色,已获得广泛认可。对于大陆而言,如果现在第五代战机所用发动机还停留在准备仿制117S发动机的阶段,那歼20就诞生得太早了。至于台湾媒体对大陆军备的普遍无知,或许也反过来体现了台湾对大陆军力的迷茫与恐惧吧。

上一篇美军宣传片展示美巡逻机跟踪中国核潜艇画面"挑衅"

下一篇土媒称土夜总会枪击案事件,警方称逮捕多名"中国"嫌犯

军事观察本月排行

军事观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