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名单,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2016-08-19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事人物 手机阅读
《中国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名单,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个人简历》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19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公布一下关于中国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名单,陆军浙江台州军团将领个人简历,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陆军军团将领名单:蒋志英 ( 中将 浙江台州守备司令 )

  陆军第军团将领个人简历:

  也看国民革命军将士“亮剑”之血性和气魄-比比皆是!

  台湾 史成仁 整理

  编者按:正在热播的《亮剑》,相信大家都在看,而且品头论足。8年抗战,众多国民革命军英烈们抱者“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决心迈向战场为国牺牲,我们后来者应该牢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1、黄景升上校

  1941年5月远征军入缅,第200师铁运同古,该师抵达同古之后发现侧翼英军状况不明,有后撤迹向,无法期待连手应战,第200师顿处危地.戴安澜师长面对一个状况不明的空城,不能不勉为其难匆促布防.戴师长召集军事会议时,各团营军官均表悲观,默然无语.此时第200师第598团中校副团长黄景升猛地起身,慷慨陈词:"这仗必需打,没有选择.我们要告诉官兵,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要指望援助,要孤军奋战,发扬我们黄埔军人大无畏的精神"!

  满坐闻言大惊,戴师长严肃地问道:"黄副团长,你有战胜日寇的把握吗"?

  黄景升大声答道:"报告师长,部下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戴师长命第200师骑兵团团附曹行宪在城南皮龙河大桥设伏阻击,其后即为设在鄂克春的第一线防御阵地,由黄副团长率第598团两个营布防.骑兵团在3月19日日军前锋逼近时奋起突袭,炸毁大桥,昭告日寇国军在此.日军入缅后几为旅次行军,对此大为惊讶,于是集中部队谨慎前进,20日对鄂克春阵地发起主力攻势.黄副团长不慌不忙指挥迎战,打退日寇5次冲锋,并亲自率部果敢逆袭.日军终于败退.

  入夜,师步兵指挥官兼第598团团长郑庭笈将军巡视鄂克春,黄副团长兴高采烈地炫耀夺来的一把指挥刀,郑团长听完黄团附报告,将黄景升骂了一顿:"身为指挥官岂可如此任性玩命,再胡闹将你调回同古,部队我自己指挥".黄团附唯唯称诺.

  22日,日军继续猛烈进扑,均被第598团打退,国军伤亡甚重.日军意图侧袭,被黄团附窥破,又亲率预备队阻击.鄂克春阵地前,日军遗尸300多具.

  同日,杜聿明军长与戴安澜师长到鄂克春巡视,杜军长亲完简报之后将黄团附拉到一边,叮咛道:"郑团长告诉我,你像个士兵一样在前线杀敌,现在你是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官,指挥官有闪失,士气就会动摇.不可如此".戴安澜也语重心长地说道:"指挥官在任何情况都要沉着稳定,不可意气用事,不可冲动...".

  23日,日军主力两个联队集中在鄂克春当面,调集山炮12门,战车20辆,在20架余飞机的空袭掩护之下猛攻鄂克春,第598团没有配备战防炮,于是英勇的官兵们,拿起集束手榴弹,硬是打退了日冦三次步战协同冲锋.第4次,一连有5名握着集束手榴弹冲出去的士兵中弹阵亡,在前线督战的黄景升竟然自己抓起集束手榴弹冲出去,炸翻了一辆战车.战壕里的战士们见状,也一个个滚出战壕,扑向日军的战车.日军狠狈溃退.战壕内的士兵大声欢呼.此时一股日军集火扫射,黄副团长跳起来大声喝令卧倒,不幸中弹倒地.日军也辨认出黄副团长应该是国军高级指挥官,于是一辆战车向黄副团长压去.战壕内一位班长程洪冲向这辆战车,引爆了手中的手榴弹.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国军官兵全部冲出战壕,与日军展开激烈肉搏,日寇大败而逃.官兵们抢回黄景升,但黄副团长已经为国捐躯.

  23日夜,戴师长命令收缩阵地,第598团撤回同古.部队到了同古城郊,戴师长已经率领全师官兵列队,向黄副团长致哀.

  不久蒋委员长飞曼德勒视察,罗卓英上将与杜聿明将军报告战况时就以黄景升的名言为结语.杜将军说道:"第200师第598团副团长黄景升说的好,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这是全体官兵的决心".蒋委员长闻言一震,问道:"这个副团长,他还在第200师吗"?杜聿明回答道:"报告委座,黄景升已经同其誓言一般,成仁了".

  蒋委员长站起身,沉默片刻,突然说道:"你们知道黄副团长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委员长踱了几步,说道:"这就是黄埔精神".满座肃然.

  1946年,在黄景升中校的原籍江西省石城县,在县城西门外建起了抗日阵亡将士黄景升纪念碑,并举行隆重追悼仪式.蒋委员长亲为纪念碑题词.直到清匪反霸运动前后,这座碑才遭砸毁.

  黄景升的名句已经成为抗战传奇的一部份,但事迹早已遭人刻意遗忘.司某在石城县文史资料中意外发现一篇详细的纪念文章,所以抄录刊上.黄景升军校8期毕业,历任营长,副团长.殉国后追晋陆军步兵上校.在台烈士资料将黄氏误写为师工兵团副团长.

  前文提到的骑兵团副团长曹行宪,中央军校,德国装甲兵学校毕业.在同古战役中重伤后不甘被俘而自杀,其事迹司某至今仍无从考究清楚.

  2、姜宝德中将

  姜宝德将军,保定军校第5期步兵科毕业.在东北军任独15旅参谋长,第115师参谋长.1935年4月任官陆军少将.抗战军兴之后任第三战区长官部少将高参.1941年调任临川戒严司令.

  戒严司令部是一种维护战地地区治安的军事机关,并不在作战序列之中.所指挥的部队理论上只有地区团队及警察,而且多半由地方行政机关主官担任.临川戒严司令部成立于1940年,临川位于第三战区后方山区,但战乱使大量难民拥入,造成对治安极不良的影响.所以顾长官在临川设置了戒严司令部,由谭炳尚上校担任司令.1941年考为姜将军.

  1942年5月浙赣会战日军进逼临川,长官部临时责令姜司令抢运抚河沿线仓库积粮.当时姜司令控制一个警卫连及县保安大队(4个中队),临川县警察局警察100余人.但是警备任务占去大半兵力,使运粮任务无从展开,日军逼近速度之快又大出预料,姜宝德对此忧虑万分.当时中统局临川组组长但功元对姜司令颇为同情,劝姜司令向上级陈明实状,必不获罪.1942年6月3日,日军到抚河,开始用汽艇尝试渡河.姜宝德命团警抵抗.入夜姜司令自知城破在即,见军粮颗粒未运,乃留下遗书,举枪自杀.遗书称"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领袖.自杀以谢总裁".

  顾祝同闻报后,急令临川县长刘一诚代理司令.次日日军开始渡河,刘一诚率县府及司令部人员撤退.长官部原本准备爆破城西抚河文昌桥,并已派工兵1排待命,但在获得刘县长报告之后顾长官考变布署,以第74军驰援临川,意图索敌决战.因此战区取消文昌桥爆破作业.4日晚第74军工兵营(王军长担心文昌桥已完成爆破准备,所以先派工兵开道)驰援文昌桥,日军先头部队同时抵达,在文昌桥头展开激战,工兵营不支撤退,临川失陷.刘县长则率机关人员撤到宜黄县城.第74军主力则于南城占领阵地.8月,日军在国军与游击部队阻击下无法维持占领,开始向杭州撤退.8月13日,流亡两个月的县政府回到临川.临川已被日寇焚毁大半,未撤走的居民遭残杀者千余人.

  司某原先对姜宝德将军只有一个粗略印象,在东北军序列中记有姜将军的简历,但对其殉国状况并不了解.原以为事属细微,恐怕无从找寻了.今天在临川文史资料发现姜将军殉国的实况,深为感动,转录于此.

  1943年9月姜将军获追赠陆军中将.

  3、杨膺谓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杨膺谓,湖南省长沙县人.保定军校第3期步兵科卒业,卒业后返湘,于湘军中任排,连长,上尉参谋.1923年赴粤,于韶关讲武堂任少校教官,嗣任堂长.1924年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任军校本部管理处处长.1926年率四期学生入赣,旋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1928年,入湘点阅何键第35军,迟返归程遭撤职,考为军校上校战术教官.任教期间着有"应用战术"一书.由军用图书社发行.

  1934年杨氏考入陆军大学第12期.在校期间与德籍应用战术教官斯达开少将相善,毕业后编写"最新应用战术",由斯氏作序.1936年调任第53师第157旅参谋主任,1937年调升第83军参谋处副处长.

  1937年11月,唐生智组建首都卫戍长官部,时第83军由无锡退守南京,唐生智以保定同学之谊,坚邀杨氏为长官部少将高参.1937年12月,日军围城,唐生智告杨氏以准备离京,杨氏愤然作色,答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以身报国是军人天职.保卫大南京而不死一将军,如何对得起国人?"唐生智闻言默然.战事激烈之际,唐生智即指派杨氏至中山门指挥战斗.12月11日拂晓,光华门被日军炸毁百余米,战况危急.杨氏由中山门抽兵一团亲自率领跑步驰援,与日军恶战,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于明故宫机场.

  杨氏自从由军械处处长撤职之后,虽然失意宧场.但于败军之际临危受命,虽死不辞,实为中国军人之表率.

  据在下所知,中山门防卫部队为教导总队,杨氏所抽何团待查.虽然关于南京战役文献甚多,但几无支字提及杨氏者.盖以兵败之际,部队最后一搏,难以考证详尽.

  4、曹克仁中校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第99军第99师第297团第2营奉命固守湘阴县城.营长曹克仁少校慷慨受命,进驻县城.县长谢宝树也发动县民200余人支持.

  9月23日,日寇开始攻城,曹营奋起迎战,力挫日军,连续打退日军9次冲锋.日军组织了1千多人在毒气掩护下疯狂进扑,曹营长亲于火线督战.第6连的一挺重机枪射手阵亡,一位年逾花甲的不知名老人竟扑身向前,握着机枪继续射击.身负重伤的第6连连长(佚名)死死抓住一个日寇,滚入护城河沟,同归于尽.27日黄昏,第2营全军覆没,残部在弹药用尽之后,以棍棒与敌搏斗.日军入城之后曹营长与17名身负重伤的士兵一同被俘,日军恼羞成怒,将曹营长钉于木架上,挖去双眼,砍断双臂,以烧红的烙铁烫焦水唇与胸部,然后浇上汽油,与其它重伤官兵一道活活烧死.曹营长临死之际,犹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8日,日军撤出县城.第99师政治部副主任陈藻云来县城收拾善后,共搜集殉难官兵遗体770余具,集体安葬.4个月后,军事委员会对第2营全体官兵颁布嘉奖令,并拨款在湘潭修成纪念碑塔.

  曹克仁中校,湖南省资兴县人,中央军校第14期毕业,殉国时年仅29岁.

  5、窦来庚少将

  窦来庚少将,早年于济南武术传习所卒业,对武术学有专精.韩复榘在统治山东时期,沿袭西北军遗风,提倡国术.西北军重视体育与国术的传统相当著名,其考核以单杠三大套评量军官任职能力.韩复榘在山东省主席任内,成立山东省国术馆,并自兼馆长.副馆长即聘窦氏担任.窦氏同时亦兼韩复榘的警卫武士队队长.1938年1月,窦氏率武士队护送韩复榘到开封参加军事会议,韩氏会中遭扣押.2月窦氏率武士队百余队员回到山东之后自订国民军义勇队番号,自任队长并率部往临朐发展.临朐县城中驻有日军一个小队,窦来庚到达临朐后即攻城,将日军驱退占领县城.

  1938年5月,日军1个大队配合伪军1个团兵分两路反攻临朐,窦氏率义勇队凭城抵抗,中队长魏长礼以下官兵50余人壮烈牺牲,临朐沦陷.县城沦陷之后义勇队对日冠发起多次突袭,并扩张兵力至700余员.1938年秋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将窦部考编为省属保安第17旅.保17旅以临朐乡间为根据地,队伍扩充至3000余员.保17旅战力强韧,勇于主动攻击,多次打击日伪部队及八路军,并一度中断胶济路交通.

  1942年8月29日,日军对保17旅忍无可忍,乃调集鲁中淄博,益都,昌乐,寿光,广饶各地日伪驻军3000人组成奥村支队,兵分三路向保17旅进攻.在作战会议中,保17旅各团,处长咸以实力相差悬殊,不如暂避,窦旅长抗声说道"我们整天说打鬼子,鬼子送上间了,怎不揍他一下,要是逃跑,如何面对临朐父老?我们要打,不成功,就成仁,决不逃走"!

  因为保17旅缺乏正规作战经验,所以日军轻易将该旅主力包围.8月30日日伪军进攻包围圈内的保17旅部队,窦旅长率部四面防御,但不到两小时西翼阵地即遭突破.窦旅长率部在包围圈中四处冲杀,但未能扭转局面,残部被压到邹家官庄的山沟中.窦旅长见大势已去,即以佩枪自杀.保17旅全军覆没.

  战后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1988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窦来庚为革命烈士.

  6、记孙明瑾将军殉职经过

  常德会战,第10军原在常德城南迟疑不进.后由蒋委员长亲电严令,方先觉军长才指挥所属三个师冒死进攻.其中以预10师的牺牲最为惨烈,预10师师长孙明瑾将军在激战中阵亡.笔者去年曾撰常德会战一文,考证孙师长殉难经过,国军战史,忠烈传等仅含糊提及在激战中由机枪扫射阵亡,未能得其详实,常以为憾.今晚于泗阳文史第6辑原预10师营长蒋鸿熙的回忆文章中查出孙师长的殉国经过,弥足珍贵,兹简录于此.

  孙师长在接奉军长命令之后,即以攻击态势展开两团在前,一团于后,向日军第3师团攻击前进.此时第3师团在资江南岸江堤布置防线,并于资江搭起三条浮桥.预10师对江堤展开5次猛攻,均未得手.此时预10师实际上已经完成牵制日军,使第3师冲入德山的任务,但孙师长决定拿下江堤.方军长电话询问战况,问道:"玉轩,江堤还没拿下吗"?孙师长回答道:"报告军长,还没有".方先觉急问:"你们能完成任务吗"?孙师长坚定答道:"一定完成任务".方军长加重语气问道:"要多久"?孙师长大声回答道:"三个小时"."要不要增援"?"不用"!

  孙师长挂上电话后,立即召集三位团长,严肃宣布:"我情愿全师覆没,也要打出风格,为本军维持荣誉.各级指挥官要亲自带头,身先士卒.不顾一切冲上江堤.堤上的敌人若来不及消灭,就要越过他.将他撂在阵地上,由后续部队消灭.每人到江边要马上渡江,冲进常德"!

  孙师长布署完毕之后,亲率警卫班与师部部份军官跑部到第一线指挥战斗.预10师很快冲上江堤,与第3师团展开激烈白刃战.孙师长见浮桥已在面前,大声下令周边部队丢下敌人,"跟我渡江"!然后亲自跳下江岸.冬季落水期间岸面到水边有一丈多高,孙师长一跃而下,刚要举步冲上浮桥,即被日军机枪扫中,壮烈殉国.孙师长殉国时,副师长葛先才将军,参谋长何竹本上校均负伤,参谋主任陈飞龙上校同时殉国.三位团长眼见师部失去指挥能力,各团长自发率部冲向浮桥,连预备队团也冲了上来.浮桥只有两尺宽,江对岸日军以机枪疯狂扫射,预10师官兵奋不顾身冲上桥面,或攀着浮桥下浮木,或直接向对岸火网游去,"壮况之壮烈,可以说亘古少见".但毕竟状况太过恶劣,无法攻上北岸.只有南岸的日军一度溃退.预10师官兵伤亡殆尽.

  方先觉军长得知孙师长壮烈殉国,甚为悲恸.严令将孙将军遗体抢回.孙师长中弹殉职后尸身倚靠江岸,兀然不倒.两眼圆睁,正气浩然.双手仍紧握步枪,怎么也掰不开.战后孙师长遗体安葬于衡山南陂.

  7、高鹏将军

  追晋陆军少将高鹏,原名明,字平远,1905年出生于陜西省干县.早年卒业于西安民立中学,1925年与同乡好友阎锡麟,李正谊,张希义等赴开封投考黄埔军校.高鹏体格强健,学习认真,甚获佳评.1927年毕业并分配到第22师充任排长,于武昌攻城爬云梯时腹部中弹负伤.1928年北伐完成,调回军校任上尉区队长.1930年,高氏调第4师任连长.连长任内与红军恶战于安徽金寨,腰部重伤.伤愈归队后调任第4师参谋处少校参谋,旋升营长.

  1933年,高鹏随部参加古北口战役,被炮弹击中负伤.是役高氏获颁陆海空军奖章,并升任第149团中校团附.1936年随部往绥东剿共,并兼任师部高炮大队大队长.1936年率部参加百灵庙战役,高将军指挥小炮射击日机,并率部追杀日军溃兵,在战斗中高将军手刃日军军官一名,夺得其指挥刀.战后傅作义将军颁给巨额赏银,高将军分文未取,全部分给官兵.

  1937年8月,高将军升任第149团团长.率部与日寇激战于南口,保定等地.1938年第25师参加鲁南会战,该师在会战中先后与日军激战于正阳,阜阳,台儿庄.4月20日,第25师守备邳县,张耀明师长以第149团占领要冲连防山.连防山不是山,只是平原上的聚落.22日,日军以3个大队对连防山展开疯狂进攻,第149团奋起抵抗,战况异常惨烈.前卫营营长娄浩卿与所属4员连长全体牺牲,日军突破高团阵地.高团长亲率两个营白刃冲杀,恢复阵地.在肉搏战中曹云剑,江玉振两位营长也先后殉职,全团仅余官兵数百.

  24日,第52军军长关麟征将军命令高团长撤退,高团长环顾左右,慨然答道:"此地至关要害,我若退则后防部队于能如期接济.我出发时已与家人诀别,今日官兵已多牺牲,我岂能苟且偷生,现在是我以身殉国的时候了"!此时高团阵地上只余官兵百余,高团长召集残部,厉声问道:"战事甚危,我军寡不敌众,愿战?愿退"?全体官兵齐声答道:"愿随团长杀敌,决不撤退".高鹏团长于是率部逆袭,亲自操作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在高团长面前大片大片倒下,但高团长也前胸中弹.高团长中弹后仍忍痛战斗,一个伤兵爬来要为高团长包扎,高团长大声叫他回去"不要管我,阵地要紧".

  24日下午,关军团长亲电高鹏长命令撤退,说道:"我们将来报国时日尚多,兄可退兵...".高团长坚决不撤,而且隐瞒自己负伤情况,继续督战.下午2时第25师命令高团撤退,两名士兵将高团长架起,高团长站起身上欲下达命令,突然弹中前额,壮烈殉国.终年34岁.是役第149团伤亡官兵2000余员,三位营长曹云剑少校,姜玉振少校与楼浩卿少校全部殉职,全团仅残余官兵数十员.

  高团长殉国后,张耀明师长命令将高团长遗体抢下,运往徐州公祭.国府追晋陆军少将.灵柩运回陜西干县安葬.高鹏为官清廉,遗有一妻两子一女,生活清贫.文革时又遭冲击,所有遗物(包括日本指挥刀)被抄,只存照片两帧,陆海空军奖章一枚.

  8、朱爱周少将

  赣榆常备旅旅长朱爱周少将,江苏省赣榆县人,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1927年起任灌云县公安局局长,后历任盐城县公安局局长,萧县县府秘书,铜山县县府秘书.1936年任江苏省第3水警区区长,驻南通.

  1938年1月赣榆县县长严济周潜逃,朱氏主动请缨,返乡任县长.其时赣榆县内局势混乱,朱氏任县长之后力谋稳定局面,并将县境内列为国税的盐税截留考为盐自销,自抽盐税.1938年4月,伪华北自治军张宗元部一进犯赣榆,朱氏向第111师第333旅领得一批弹药,将张部击退.赣自此维大半年的稳定.

  1939年2月,日军第5师团进攻海洲,海州守军第33师转进,27日赣榆县城失守.朱爱周率县府退往山区.3月朱氏在山区成立县常备总队,坚决抗日.朱氏第一步即为筹款,一方面打退伪税警,夺回盐税财源,一方面对敌伪占领区的伪维持会与海港出口货品征税.朱氏在财政上的一个惊人之举是以全县田赋为担保发行了"田赋流通券",成为县内的货币.

  朱氏的常备总队在整训之后开始大力打击境内日寇.1939年4月突袭日军骑兵一小队,缴获军马4匹,毙敌数人.5月生俘伪盐警队队员40余人与日籍顾问大宫,缴歪把机枪1挺,步枪30余支.8月第2大队进攻沙河镇,俘日兵1人.9月与第57军协力围攻青口镇一股日军.10月在沙河镇打击一支日军战车小队.

  1939年秋,县常备总队扩为常备旅,辖步兵两团,别动大队,迫炮连与两个区自卫队共3000余员.1940年1月日军一个中队进攻县府驻地朱家洼,被常备旅击退.在朱部与敌奋战之时,八路军对朱部进行策反.使常备旅第2团第2营李从林部倒戈投靠八路军,这对朱氏打击极大.

  1940年3月21日,日军自日照出发进攻韦家岭县常备旅旅部驻地,旅部骤然遇袭,参谋长乔金亭壮烈殉国,朱旅长身边卫士伤亡殆尽,朱氏左膝负伤.一位文职属员意欲将朱旅长拖离,朱氏怒目而斥,而后爬到牺牲卫士身边拔枪自戕.

  该部日军在奇袭旅部之后继续推进,被第57军迎头痛击,在莒县击毙敌军.朱旅长自尽之后,日军将朱氏遗体运到青口祭奠并作防腐处理,以示崇敬.日后两军协议,以小山尸首将朱旅长遗体换回.

  1983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朱氏为革命烈士.

  9、魏振邦上尉

  南京要塞守备营第3连连长魏振邦上尉,湖南省新化县人,起身行伍,经历北伐及中原大战,擢升军官.1937年12月13日夜间,南京卫戍长官部急令南京要塞部队撤退.要塞部队毫无准备,在下关江边乱成一团,失去建制.魏连长在忙乱中泅水渡过长江,长江北岸堤内军民混杂奔乱,风声鹤唳,状甚凄惨.魏连长在人群中遇见守备营排长路平中尉,一把将路平紧紧抱住,放声大哭,恨声喊道:"小路,你也过江来了,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没打过这种窝囊仗,就这样冒死撤退下来,这是为什么"?

  其时天已大亮,日机对堤内军民大肆扫射,江面日军汽艇也对岸上人群来回射击.魏连长恨的双眼发红,仰天长啸一声,拔出配枪自杀.

  路排长日后官至国防部上校参谋,并在宜兴文史发表抗战回忆.

  10、杨广山上尉

  1939年春,日军侵占苏北涟水,阜宁县城,国军第33师阜宁周围抗击日军,该师第97旅第193团位在阜宁县城西南.第33师系苏北地方团队考编部队,师长贾韫山将军,该部在抗战史上颇具"盛名",可能是共产党军在"抗战反顽"中最烈的部队,大量史料将该部形容成勇于内战,破坏抗战的汉奸部队,但很少人知道第33师在抗战之中与日本鬼子厮杀的勇烈史迹.

  第33师第913团团长王学阶上校以第3营驻东沟与阜宁方向日军相拒.第1营驻凤谷与涟水方向日军相距.第2营随团部驻杨家集.该团在态势上形成一个楔子,楔入日军交合部,使日军深感不安.第33师因为与共军磨擦激烈,被诋毁至深.师长贾蕴山将军一次微服私访,竟然听到当地百姓称第33师为三十三溜,不敢与鬼子打仗.贾师长颇为震怒,以此为例告诫所部,要求努力杀敌.

  1939年5月4日,日军集中一个加强大队(步骑炮兵700余人)兵力配合伪军进攻东沟,驻军第3营警戒松弛,遭日军夜袭时溃败.日军占令东沟之后大肆屠杀居民,烧毁房舍.第3营溃兵则由团部在杨家集收容整顿.

  东沟被日军焚毁消很快传到东沟,国军官兵莫不切齿痛恨.尤其是第3营,更是惭愤交加.第9连第1排排长杨广山中尉与全排士兵饮血酒,誓言复仇,而后报告王学阶团长,请求出战.王团长欣然同意,并优先装配该排,补足械弹,并配发3挺轻机枪.

  5月9日晨,第3营向东沟搜索前进,第9连第1排为前锋.东沟有南北两圩门,杨排抵达北圩门时,发现大路上有一批日军正在整队准备撤走.杨排长马上展开部队,占领一个大坟作火力点突袭日军.开火后日军大为慌乱,被杀伤多人.日军马上组织了一批人绕到杨排侧背突袭,杨广山排长下令两面还击.日军先以掷弹筒,迫炮及重机枪猛烈轰击大坟,然后以一个中队的步兵配合骑兵冲锋,杨广山排长率部白刃接战,全排在阵地上壮烈牺牲.日军伤亡50余人与10余匹马(日军一时紧张,以骑兵正面冲锋).

  在杨排全体殉国之后,日军愤恨不息,以剌刀对烈士遗体乱戳,将肚肠挑出.待国军援军赶到时,日军已经逃遁.

  战后,东沟镇居民路续返乡,居民自动将镇上各家储用的寿木捐出,装敛杨排36位烈士的忠骸.7月7日上午,第33师在东沟为该排举行礼葬,东沟镇数千居民在海陵河为第193团千余官兵列队致意,士兵们在同袍灵前对空鸣枪,表示哀悼.

  此处受到东沟镇民的悉心照料.后来第193团又将别处殉国的官兵忠骸运到东沟安葬,这个烈士墓园渐渐展,占地30亩,镇民们在陵园四周植以青松绿柳,每年清明并自发前往祭祀.

  第33师在黄桥战役中遭新4军重创,抗战英雄王学阶团长也在该役被共产党军俘虏.但是40年后,阜宁人民仍然没忘记这支英雄队伍.在阜宁文史第2集有专文纪念该排事迹,文中写道:"多年来,他们的抗战爱国精神为东沟人民所称颂".

  该园在文革中毁坏,王学阶团长亲题的纪念碑也被砸毁半截.半截废柱上的残余碑文,仍显抗战国军的英风激切:

  "杀敌致果,效命疆场.血溅仇难,威震扶桑.勋功伟绩,天地同长"!

  10、吴炎智少校

  吴炎智少校,安徽省肥东县人,中央军校第13期毕业.1939年时任新33师第98团第5连连长.1939年12月新33师参开昆仑关战役.收复昆仑关后日军全力反扑,新33师与敌激战.

  吴连防守正面103高地,连续击退日军5次攻击,但吴连官兵亦伤亡殆尽,吴连长左臂中弹,血流如注,仍坚持不下火线,并亲自端起轻机枪向日军横扫.激战中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职.

  战后,新33师开思陇.张世希师长召开追悼阵亡将士大会,首先即报告吴连长不下火线,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与会将士莫不感动,高呼为吴连长复仇口号.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步兵少校.

  11、吴耀垣中校

  追晋陆军中校吴耀垣,中央军校第15期毕业,1944年时任第198师第593团第3营营长.

  1944年5月11日,第198师强渡怒江,仰攻灰坡,日军顽强抵抗.13日叶佩高师长下令第593团两个营翻越高黎贡山迂回敌后,攻掠马面关.第598团第2营与第3营由吴营长率领翻越高黎贡山直逼马面关.5月16日吴营长率部杀入马面关,歼敌第148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吉原,中队长松光丰,酒井国太郎以下300余人,缴迫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与大量粮弹.18日中午吴营长率部攻占余家寨,击退小股敌军,烧毁粮弹仓库,延烧达4日.

  马面关失守截断日军第56师团与桥头守军,日军以一个联队疯狂反扑,吴营长督队在桥头右翼余家大坡阵地死守,身中数弹犹反复指挥冲杀,全营官兵伤亡过半,吴营长亲自指挥冲锋,壮烈殉职.马面桥一时失守.吴营长殉职后援军赶到,将日军击退.

  腾冲战役结束之后,第20集团军勒石纪念阵亡将士,阵亡将校共计20员,吴营长名列其间.1980年代腾冲县共产党党部对国殇公园重新整理,并申报为国家保护单位,对抗战将士恢复应得之尊隆.

  吴营长眷属在江苏南通,当时为沦陷区,所以死讯未能传到老家,抚恤也在混乱的公文旅行中消失了.直到日军投降,其老家才由友人信中得知恶耗.大陆变色之后吴家也不敢提及吴营长的经历,但30年间始终念念不忘.直到80年代考革之后,吴家积极走访昔日军官,查证数据,并在文史数据上表纪念文章.

  12、蒋治英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蒋志英,浙江省诸暨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结业.历任连长,营长,浙江省保安第3团团长.抗战军兴,擢升浙江省保安第2纵队司令,尝于余姚闲林埠战斗中亲率保4团冲锋,击毙日军大尉以下数十人.

  1940年,蒋将军调任台州防守司令,指挥台州海防.1941年4月,日军活动频繁,进窥浙东海防线.蒋司令征用大量民船沿岸布雷,防止日军登陆.4月17日(待考)日军进逼台州,入夜日军以快艇捕捉海外的布雷民船,并以民船运输日军步兵登陆.国军前线哨所误认系友军布雷,不加阻拦,使日军狡计得逞.午夜时日军已集结大量步兵潜伏岸边.

  是夜,皓月当空,寒气逼人.蒋司令自率副官,参谋数人视察阵地.蒋司令一行越过山岭时突然撞见日军偷袭部队在林间活动,蒋将军误认为前线守军撤退,勃然大怒.趋前正要开口喝斥,被日军一刀剌穿胸部.日军杀害蒋将军继续前进.随行参谋蔡以坚潜伏在侧,等日军通过之后上前救护将军,蒋将军以流血过多殉国.

  拂晓,日军攻陷海门,黄岩.国军向黄岩县境路桥镇撤退.蔡参谋支身找到司令部,向参谋长报告蒋司令殉国情况.此时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俞济时将军来电询问战况,由蔡参谋报告.俞副总司令询问司令何在时,蔡参谋哽然无声,俞将军急躁追问,蔡参谋才简略报告蒋将军殉国情况.俞副总司令在电话旁愕然半晌,叹道"余之良将伤矣".

  战后台州防守司令部组织便衣将蒋将军遗体运回诸暨安葬.第三战区在金华举行追悼会,俞副总司令在会上痛哭失声.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

  13、宋世安中校

  追晋陆军中校宋世安,浙江省嵊县人,从军前原于杭州丝织工艺职校任教,后入黄埔军校第5期结业.历任排长,连长.1937年时任第6师第18旅第36团第3营营长.抗战军兴,第6师投入沪战蕴藻滨战线.第18旅在大场下车之后跑步20余里到蕴藻滨,当夜即夜袭日军,击毙大量日军并生俘日寇13人(中尉排长刘德利一人即活捉5个日兵,成为全师英雄人物).其后第18旅即坚守蕴滨与日寇激战.

  

 

  9月初,宋世安营长率第3营由浮桥渡河出击,深入敌阵.日军反攻时焚毁浮桥,并以密集炮火轰炸第3营.宋营长见浮桥被毁,仍返身指挥所部官兵奋勇冲杀,不幸在冲锋中被日军炮弹命中,粉身碎骨,壮烈殉国.

  14、金雯上校

  追晋空军上校金雯,浙江省永嘉县人,黄埔军校第6期,中央航校第1期毕业.航校毕业后任航校教官,1936年升任空军第7大队第6中队中队长.抗战军兴,金氏率部先后于淞沪,徐州,晋南,运城,新乡,石家庄等地执行侦轰任务.1941年调升空军第2总站总站长.旋调空军第2大队中校大队长.该大队配备SB-2轰炸机.

  1941年长沙会战,第2大队全力炸射日军.1942年1月16日,金大队长亲自驾机出击,并以卓越指挥技巧击退8架日军战斗机对大队的攻击.在返航途中金大队长座机机件故障,金大队长命令机员跳伞逃生,自己机寻找有利地形迫降,不幸在贵州省黎云山区被大风吹离航道撞山殉职.

  1943年3月,国府明令褒扬,追赠空军上校.抗战胜利之后金上校遗骨迁葬南京紫金山航空烈士公墓.文革期间墓地被破坏.1980年代中共追认金上校为烈士.

  15、陈士伯中校

  1937年11月日军于金山卫登陆,进陷海宁县城.1938年3月国军第62师第368团由绍兴渡江进入海宁进袭日军,第368团以第2营驻守海宁县马桥镇,切断沪杭公路交通.据海宁乡民回忆,陈营长治军严谨,爱护百姓,作战则身先士卒,奋不顾身.

  1938年8月1日,日军涩谷部队由硖石镇出发沿公路进犯马桥,陈士伯营长得报即率部在陵庙,青龙桥一带设伏,阻袭日军.日军遭到伏袭后大败,阵亡百余人.日军失利之后即由嘉兴调兵进援,陈营长率部猛烈冲杀,在激战中并亲自持轻机枪扫 射将日军逐退.日军正面退却时陈营长登上战场旁一土丘督战,被包抄日兵突袭, 陈营长背部中弹,仍持机枪向日军扫射一阵才力尽倒地.当地支援民工连忙将陈营长抢下火线,但终因伤势过重殉国.陈营长殉国之后第2营退出马桥,当地乡民回忆日军征发大量民工将日军尸体运到硖石东山,连续火化多日.日军为泄愤,将整个马桥镇烧毁.

  陈营长殉国后,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上校,并将马桥考名为士伯乡,地方人士 集资修成士伯纪念堂.文革时纪念堂被毁.

  在海宁文史第16集,一位当地年长乡民写道"今纪念堂虽已无存,但陈士伯的抗日事迹,仍在当地人民中间广泛传扬".

  16、王天祥上尉

  追晋空军上尉王天祥,1906年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26年毕业于清献书院,毕业后投笔从戎,后先于中央军校第6期,中央航校第1期毕业.航校毕业之后王氏获派为航空第2队飞行员,展现高超飞行技巧,并善长空中特技之高难动作,技压群伦,因此晋升迅速.1934年升任航空驱逐第1队队附兼航校教官.1935年升任航空第7队队长,旋调第8队队长.1936年10月升任空军第3大队副大队长并获七等云麾勋章.为早期中国空军驱逐机飞行员之翘楚.

  抗战军兴,王天祥率部由柳州飞杭州参战,途经黄岩时空投绝命书给老父亲小,陈明一死报国的决心.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航委会以实力不足,决定组织小队敌突袭.并使用最新型的A-26雪莱克攻击机轰炸敌后.王副大队长奉命率领雪莱克机队.王氏虽系驱逐机翘楚,但并未架驱逐机建功.8月20日,王氏轰炸日军后又击伤日机一架,获航委会嘉奖.

  1937年8月24日,王氏身患感冒,但仍强忍病体,再次率突击队出战.但在上海上空遭敌机队截击,王副大队长座机中弹,即驾机向海面不明日舰撞去.但飞机在中途坠海.

  王氏殉国之后遗体飘到川沙县海边.川沙县一戚姓老农发现忠骸与名片,即取下王氏腕表变卖,转买棺材暂葬王氏,并树一书名字之砖头以标志.抗战胜利之后空军总部获报即将王氏迁葬于笕桥烈士公墓.国府感其忠烈,追晋空军上尉.1984年中共黄岩县政府追授王氏为革命烈士.

  17、刘望吾上尉

  追晋陆军上尉刘望吾,浙江省黄岩县人.第75军干训班,中央军校第17期步兵科毕业.毕业后于第75第6师第16团任中尉排长.

  鄂西会战之后第75军成为第六战区江防正面的主力.第75军在柳际明军长领导下进行一连串精采别致的攻势防御,拘束宜昌正面日军,有效阻遏日军攻势.

  1943年5月,日军以林本次郎大佐指挥一个混成加强联队进攻兴山县,意图钻隙攻掠巴东.第6师第16团团长朱元琮上校诱敌深入,以宜昌西北20多公里处天宝山为伏击处.天宝山由十余个小山包构成一道峡谷,朱团长待日军侵入之后马上占领各制高点,日军疯狂突围,夺得通往宜昌的关庄包.朱团长急饬步兵1连将该要点夺回,以封锁日军.该连猛力仰攻,夺回阵地,并击毙日军大尉1人,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20余支,报话机1台.日军拼死反扑,刘望吾排长身先士卒与日军白刃接战,不幸弹中腹部,壮烈牺牲.

  刘排长殉国之后黄岩县政府特路桥镇成立望吾小学,以刘氏遗孀为校长.以慰忠灵.

  天宝山战斗在战史上没没无闻,但该役几乎全歼日军一个联队,缴获各式火炮20余门,轻重机枪百余挺,步骑枪1500余支,军马30余匹.笔者正在搜集史料,以重建该役的精采战斗.

  18、吕浩然少校

  1939年4月,第三战区奉命反攻南昌,上官云相总司令将预备第10师投入南昌方面正面突进.预10师推进中遭遇日军坚强布防的集镇据点王家山,因缺乏重火力,蒋师长以第29团第3营担任正面攻坚任务.第3营在狭窄正面上发动冲锋,被日军集火击退,牺牲甚重.第3营营长下令第1连连长吕浩然上尉不计代价,强攻王家山.

  第1连连长吕浩然上尉毕业于浙江省保安处士官教育团第4期,行伍起身,历任排长,副官.治军得法,甚获军心.吕连长奉令后,即亲率一个排向王家山冲锋.日军将机枪架设在阵地侧面樟树的树叉上,形成交叉火网.吕连长不顾伤亡,率部直接冲入日军阵地中,与日军行白刃战,日军将该排退路封锁,吕连长雄斗不休,全排在日军阵地中殉国,杀伤日军50余人.蒋师长得报,严令第3营组队出击将吕连长的遗体抢回.吕连长殉国时年已47岁.

  战后预10师政治主任陈苍正上校亲撰吕连长传略,刊于1939年4月17日东南日报.使忠勇战迹得以永传.

  19、朱耀章中校

  追晋陆军中校朱耀章,190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生于书香门第.幼随其父习画学诗,颇有旧学根底,唯以家清寒,乃报考黄埔军校,入第5期.在校成绩优异,获选为正操演习班长与野外演习排长.1027年7月分配到第21师任见习排长,参加龙潭战役,因表现杰出,擢升为连长.并调入南京军官团第1期深造.军官团结训之后调任警卫师第1团少校团附,第87师第517团第1营营长.

  1932年2月9日,朱耀华领衔具文代表第87师第259旅全体官佐188员向国府请缨,要求参加沪战.2月14日,蒋委员电令第87师参战,2月18日第529旅开抵刘行前线,20日拂晓起开始与日军激战.朱耀华率第1营坚守庙行,21日并以团部小炮连击落日军846号战机1架.

  3月1日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将军指挥全线后撤,3月2日,第517团由庙行退到娄塘镇,朱营长率部防守朱家桥.朱家桥地当太仓,嘉定交通要冲,日军势在必得,于是由浏行蜂拥而至.一度冲突到第517团团部前方.第3营第1连伤亡殆尽,朱营长即率第3连赶到,与敌白刃肉搏.因战况不利,日军又包抄第517团后路,张世希团长决心突围.朱营长率部冲锋,身中7弹,壮烈殉国.

  20、陕文光上校

  炮兵上校陕文光,山西省五台县人,山西学兵团炮兵科毕业.1937年抗战军兴,陕氏时任炮26团第3营营长.第3营编制3个炮兵连(第7连苏虎臣,第8连李金银,第9连柴二),装配日造36式山炮12门,骡马100余头,官兵360余员.携弹1000余发.1937年9月25日,炮26团开赴忻口前线参战,9月29日炮3营抵达前线,配署第61军参加作战,提供火力掩护.

  炮3营驻扎在忻口东山的山圪脑,与后勤驻地相距5华里.10月9日第61军与日军接战,炮3营的36式山炮只能打6华里(3公里),所以不得不将阵地贴近火线.日军发现国军山炮阵地接近火线,即组队突袭.陕营长亲率炮兵以步枪手榴弹还击,保护阵地,打退日军10余次冲锋.日军一度逼近到阵地前百米,陕营长以开花弹零距离射击,终于将日军击退.阵地前日军横尸200余具.陕营长腿部中弹重伤,仍坚持指挥.

  1937年11月1日,炮3营奉命转进.此时全营已损失山炮9,官兵伤亡230余员.陕营长放弃最后3门山炮,率残部120余员退往临汾.

  陕营长到达临汾时腿部负伤处因没有得到实时处理而感染,为了让陕营长休养,炮兵司令部将陕氏调为炮兵干部团第1营营长,负责教育工作,驻陜西洛川.1938年因伤口恶化入第82兵站医院休养,后调任吉县第28兵站医院院长.1940年3月,陕上校病逝于第82兵站医院,享年36岁.

  21、曹炳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曹炳,字虎符,1902年生于山西省汾城县,早年于汾城县立第1高小毕业,后先后于襄汾县车回东村任小学教员,襄汾县政府录事.于任录事时适山西斌业学校(日后的北方军校)在县招生,曹氏乃投笔从戎,考入斌业学校.

  毕业后曹氏历任第排长,连长,第72师第217旅第432团第3营营长,抗战前夕升任第433团团长.

  曹氏敦品励学,在军营中亦苦读不倦,精研孙子兵法,并勤习书法.曹氏任营长3时驻军离石,以薪俸捐赠当地小学.在军中深切关怀士兵,亲自视察伙食,深获爱戴.

  1937年7月抗战军兴,8月第72师调赴察哈尔省怀来前线布防,第433团在县南境石板塔仓促迎战,阻击来敌.怀来失守之后参加忻口会战,在滹沱河南岸构工与日军隔河激战.数日激战之后全团只余200余员,曹团长身先士卒,指挥逆袭多次,坚守阵地.农历9月15日曹团长在指挥逆袭中被敌军重机枪扫中,胸部中弹7发,壮烈牺牲.

  曹氏殉国后遗体送到太原陆军医院装殓,曹氏军装与血凝结,医护人员以酒精冲洗终夜才装殓完毕.曹团长遗体后送回汾城安葬,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

  22、徐积璋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徐积璋,字耀堂,1908年出生于山西省襄陵县南辛店,幼时境贫寒,卒业于赵曲高等小学.后以无力升学,考入太原学兵团,后改为北方军校第1期.徐氏毕业后留校任分队长,后调任副营长,团附.北伐完成后徐氏入陆军大学第10期深造.学成返省后调任太原绥署手枪营营长,太原绥署参谋处科长.抗战军兴,调任青年决死第1总队第1大队长,第二战区国民兵军士第2团团长,任训练工作.

  1939年春,徐氏调升新3师第205旅旅长,并兼山西省第7行政区保安司令.徐旅长骁勇善战,于日军偷袭乡宁,吉县时于单石碑,小九山等地屡挫敌锋,并多次出袭盘据在新绛,稷山县境.当地人民编了顺口溜颂扬第205旅:"前宫后宫八宝宫,二零五旅打先锋,日本鬼抱头窜,从此不敢再上山".

  第205旅在1939年一度夜袭夏县水头镇杨家岭,大获全胜.日军大为恼火,一度派人进行招降,并致送大量布匹,白糖,烟酒.徐氏不为所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以氏能征惯战,而且忠贞自矢,乃以徐氏警备晋西南河津,临晋,猗氏,万泉,荣河等县.

  1938年11月,日军侦知第205备广兵分,于是集中1个旅团进攻第205旅旅部驻地稷王山,稷王山同时驻有第7行政公署与新3师师部.徐旅长得报即指挥两个团在宋沟西庄占领阵地拒阻日军,以掩护稷王山机关撤退.农历10月14日下午1时,日军全力进攻宋庄,徐旅长以望远镜观察敌情时遭日军小炮轰袭,壮烈殉国.

  徐旅长殉国后遗体安葬于安邑县沟西庄第205旅驻地.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

  23、李辉南少将

  陆军少将李奇,字辉南,广东省台山县人,保定军校第1期步兵科毕业.历任参谋长,军务处处长,韶州市市政局局长,海康县长,广东省民政厅秘书.1935年调任英德县县长兼县国民兵团团长.

  1939年冬日军进陷广州,并沿粤汉路北犯,意图攻取韶关,瓦解广东军政中枢.英德县首当其冲,遭日军飞机侦察轰炸数日.李县长即于城外两里处南山乌龟尾脚设立战时指挥办事处,布署全县坚壁清野,派干部到各乡各保安排疏散.李县长随从以李氏患风湿,行动不便,坚请更换安全指挥地点,李县长认为龟尾脚已出县城,没有空袭威胁,又有电话可指挥县境,并不以为意.

  1940年1月,日军逼近英德,李县长仍坚持指挥.日军在部队前派有大量便衣,根据汉奸情报日方特务早已得知李县长指挥所所在地,便衣部队直接扑往南山,并以迫炮攻击了电讯局在南山的总台.

  李县长听到爆破声之后马上率部撤出办事处,李氏行动不便,由随身马弁黄如才背负.此时日军已经冲到指挥所并对李氏射击,李县长与马弁同时殉职.

  在得到办事处遇袭消息之后县武装中队队长谭锦裘立即集结队伍,率70余名枪兵赶往南山与日军激战,因日军火力强大,人数众多,谭中队伤亡甚重,谭中队长也在作战中负伤,在率部撤回县城时伤重殉国.谭氏遗体被发现时,手指仍紧勾枪机.

  英德城失陷后国军战反攻,日军在占领县城3日后撤往广州.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上将闻讯亲到英德为李县长举行公祭,并挽之以联:

  仗义守土 足为县长楷模 正气凛千秋 会见简编彰道义

  喋血冲锋 不失军人本色 默哀传万众 好将兰蕙荐馨香

  李县长的次妻赵淑卿在闻到恶耗之后,服食安眠药自尽.战后省府安排在将李氏夫妇合葬于南山北麓.谭锦裘,黄如才等殉国官兵也同葬其侧,树碑纪念.

  24、蔡朝焜上校

  追晋陆军上校蔡朝锟,1902年出生于广西省郁南县大湾镇,幼入幼塾,后于郁南二中毕业.毕业后愤国势之积弱,乃投笔从戎,考入郁南县民团养成所肆业,1928年春改入第11军教导队.结业后历任第10师特务营排长,第78师第464团第1营连长,1932年2月随队参加沪战,在淞沪要塞防卫激战中重伤,战后升任第1营营长.

  1934年1月闽变结束后第78师改编,蔡氏去职.第19路军部份部队在广西当局招集下桂,组成第四集团军新1师,蔡氏奉召入桂,任新1师第3团第2营营长.后该师为桂方并编.1937年7月抗战军兴,蔡氏又获起用为第176师副官处中校处长,该师旋开往上海,投入战况惨烈的蕴藻滨前线.蔡处长在作战期间积极安排粮弹运补,因劳累过度后送医院治疗.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全线撤退之时蔡氏升任第1051团团长.蔡团长急赴常熟港口镇报到,并在常熟布防,负责护大军撤退.日军于11月16日猛扑第1051团阵地,蔡团长于火线督战,并于阵地前沿来回指挥战斗,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1938年秋,蔡上校灵柩辗转?#092;回郁南回籍安葬.并由蔡廷锴上将主持公祭.国府感其忠烈,追晋步兵上校.

  25、曾泽寰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曾泽寰,又名庆敏,字渡生,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清溪县.保定军官学校第6期毕业,1926年任第5军第13师团长.北伐完成之后于1931年出任广东部队第1集团军第2军参谋处处长.

  抗战军兴,曾氏任第159师第475旅上校副旅长,该师旋开往上海前线.曾副旅长在出发前宴召亲友诀别,表示以死报国决心.

  第159师抵达上海之后投入罗店战线,战况惨烈.1937年11月上海全线撤退,第159师往江阴至镇江之间布署防线.曾副旅长负责督导弹药辎重的运输.11月中日军小股部队已经突进到镇江一带,曾副旅长的辎重部队遭到突袭,曾副旅长的辎重队伤亡殆尽,曾氏不甘被俘,举枪自戕.

  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1937年12月,第12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上将在广州主持了曾将军的追悼会.

  26、卓斌少校

  追晋陆军步兵少校卓斌,1911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原任教于大埔县立梧冈学校.1930年东三省沦陷,卓氏睹国家多难,乃投笔从戎,入燕塘军校.毕业后任见习官,排长.1938年卓氏调升独20旅第3团第2营重机枪连上尉连长,该旅在抗战军兴后成立,于三水整训.

  1938年10月,日军进攻广州,10月18日独20旅第3团急开增城正果布防,第2营在白面石与302高地构建阵地,重机枪连布署于302高地的黄沙迷坳,提供火力掩护.第3团刚进入阵地即遭日军第18师团先遣队攻击,独20旅奋起抵抗,将日军击退.

  20日,日军以5个大队向增城攻击前进,增城驻军第186师不支撤退,独20旅陈勉吾旅长率部奋勇迎战,该旅第1团于永圩,第2团于麻榨谷,第3团于正果猛烈抵抗,正果居独20旅防线中段,日军全力进扑,意图腰斩独20旅.第3营副营长韦贯虹少校到重机枪连阵地督战,其时步兵亡惨重,日军屡次冲突到阵地前方,卓连长督率所部坚守阵地,不幸在激战中壮烈殉国.韦副营长也身受重伤.卓连长殉国时年仅27岁.

  卓连长殉国之后第3营与机枪连仍努力抵抗,该营伤亡官兵200余员,连排长伤亡过半,下午2时第3营弹尽援绝,弃守白面石.日军在正面遭到惨重伤亡,其广州司令部宣称:"皇军此次进攻广州如入无人之境,唯于正果遭蚊咬一口"云云.

  战后,增城士民在白面山建立纪念亭,并将烈士遗体搜集安葬于老石顶.该纪念亭在文革中被捣毁.

  27、吴其苏上尉

  追晋陆军上尉吴其苏,广东省惠来县人,中央军校第7期毕业.1937年抗战军时于教导总队第2团任步兵连连长.1937年12月8日,吴连长随队固守紫金山,全连在激战中伤亡殆尽,阵地残破.日军以战车冲击,眼见不守.吴连长亲自系缚集束手榴弹对日军一辆战车行自杀式爆破,将一辆战车摧毁,吴连长亦光荣殉国.年仅29岁.

  战后军委会颁给第10522号荣哀状,惠来县政府并为吴连长举行追悼会.

  "兹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2团上尉连长吴其苏,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南京抗战阵亡,忠贞为国,殊堪矜式.特颁此状,永志哀荣".

  28、李必蕃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李必蕃,湖南省嘉禾县人,保定1期工兵科毕业.抗战军兴时为第23师师长.1938年5月徐州会战时驻防郓城,5月9日日军以约2个大队攻城,11日第23师弃城退往荷泽.日军在攻克郓城继续追击,第23师坚守荷泽县城敌激战.,伤亡惨重.李师长亦在激战中负重伤,师部退往王庄.李师长在王庄自知伤势沉重,乃于地图上写下遗言:"误国之罪,死何足惜.愿我同胞,努力杀敌".旋气绝殉国.

  战后李氏获追赠陆军中将,国府并于汉口为李师长举行追悼仪式.

  29、张含明上校

  陆军上校张含明,1919年出生于山东省荷泽县,早年起身行伍,在东北军中升至团长.1935年4月调任河北省特警第1总队第1区队区队长.1935年9月总队长张庆余随殷汝耕附逆,改编为伪冀北保1总队,张氏仍任区队长.

  1937年7月抗战军兴,张总队长召开会议宣布决心率部反正,张含明说道:"我们中国人都撒泡尿也能将日本鬼子淹死光...谁不打就不是祖宗后代"!随即发动通州起义,第1区队突袭日军西仓兵营,并将日军在通州的军火库摧毁.后以援军不济而退出通州向北平转进.

  转进途中第1区队遭日军追击,张区队长手臂负伤仍坚持指挥.后于小清河畔被机枪扫中腹部,小肠流出.随行官兵紧急包扎,但张以流血过多,在极度痛苦中牺牲.卫士将张区队长遗体掩埋于北平安定门外.以北平战事混乱,战后并无褒扬记录.

  1988年原第1区队士兵杜清俭,张平和,张月华等人于荷泽文史资料发表纪念文章,文末写道:"50年过去了,我们几个曾经追随张含明团长当兵的人,每逢谈论起他心情总是激动异常,久久不能平静.他的一生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他始终保持了民族自尊心.特别是在关键时候,为了民族的独立与生存英勇献出生命.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30、陈钟书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陈钟书,字树藩,1891年出生于云南省安宁县.幼时家境清贫,17岁时抵大理屯户籍兵入第19镇第74标为列兵,后升正目.鼎革后累升至滇军步兵第4团第3营第10连排长,并保送入云南讲武堂深造.1925年毕业后任近卫团营附.1929年升任第98师第3旅第6团团长,1931年升任麻栗坡边防督办,1935年前后调任滇军第5旅第10团团长.

  抗战军兴后滇军组军出滇抗战,任第183师第542旅旅长.该师旋调往中原战场.

  1938年4月中,第183师车运抵达徐州车幅山车站,4月20日该师奉第五战区紧急命令调往台儿庄前线.21日,第542旅于邢家楼布防.第542旅于邢家楼布署完毕之后即遭日军冲击,陈旅长沉稳指挥,并派得力营长张世勋少校夜袭日军营地,毙伤日军数百人.

  24日,第542旅已击退日军攻击40余次,部队达最疲惫状态.第60军军长卢汉将军亲赴前线督战,并率警卫隔河堵住桥头,下令除重伤外不得下火线.24日下午,日军突破第542旅防线,一部日军并逼近旅部,陈旅长亲率特务排与日军行白刃战,在白刃战中陈旅长亲自持枪杀敌,连续剌杀日兵14人.将该股日兵击退.在该股日军撤退时陈旅长左眼中弹,子弹穿脑而过,壮烈牺牲.卫士将陈旅长遗体背过河运到徐州,在撤退中葬于徐州东关乱葬岗.

  陈将军出身行伍,体恤下情,所以能深结军心.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并入祀安宁县忠烈祠.文革时陈将军所有遗物,勋章与于忠烈祠之灵位,匾额均遭摧毁.1984年9月民政部追认陈将军为革命烈士.

  陈将军抗战前于安宁县县梦石岩壁尝题字"活泼泼地"与"九曲龙窝"并经乡民镌书,遗迹今日仍存.

  31、韦灿少将

  韦灿(1899-1940.2),国民党军少将。容县松山乡松山村人。青年时参加国军。历任勤务兵、排、连、营、团长。

  1930年秋后,韦灿驻军田阳等地。1940年2月16 日起,日军18师团沿邕钦路南下,由钦州湾登船撤回广东,其另一个旅团由吴圩出发,向绥源(今东门镇)、上思疯狂扫荡。韦灿率领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三九二团在苏圩一带掩护主力部队向四方岭南部转移。先后在苏圩、那白、叫梧、叫林等地,对日军展开猛烈抗击。23日率部撤到田中、孔律线,布设阵地阻击。24日又继续与日军激战半天,中午,在那琴乡那琶村那扒屯北侧又设阵待敌。不料在枯理遭两路日军合围,在指挥部队转移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

  民国29年(1940年)10月,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追认韦灿为少将副师长。

  32、赵执吾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赵执吾,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望乡县,早年自山西学兵团结业,在晋军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附,教官.中原大战之后解甲返乡.

  1937年秋,原国党山东省党部监察委员秦启荣将军在鲁南组织游击部队抗日,因为秦将军具有军委会别动总队鲁北支队的正统地位,所以大量游杂望风归附,很快形成鲁南最强大的游击部队,并扩编为大名鼎鼎的别动总队山东游击第5纵队.秦将军了解这些附义的部队来源复杂,在军事作战上的能力犹待加强,于是在司令部之下成立青年干训班,培养适任的下级军事干部.赵将军因其丰富的军事经历,被延揽为上校参谋兼青干班军事队大队长,为秦部培养下级干部近千员.1938年7月秦部奉命破坏津浦路的大汶口铁桥以打击日军军运,作战计画即由赵将军拟定,战果甚佳,深得秦司令佳许.不久之后赵将军升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0年春秦部改编为鲁苏战区挺3纵队,赵将军升任参谋长,成为秦部的灵魂人物.

  秦启荣部在山东抗战注定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因为在秦部努力御敌之际共产党军第115师入鲁寻求发展机会,因而与秦部产生剧烈磨擦.秦将军对共产党军鲁南的军队与地方组织多次予以重创,成为共产党军的头号天敌,毛泽东并亲自谩骂秦氏.共产党军的宣传机关于是义正词严地为秦启荣部载上不抗日专反共的高帽.

  在日军与共产党军的双面打击下,秦部的势力日渐微弱,原本来源复杂的挺3纵队各路人马不少在失利后投降日伪或共产党军.但秦氏依然在抗日战场上善尽卫国天职,在共产党军的不断打击与诋毁下与日军拼命到底.1943年春秦部已分崩离析,整个鲁苏战区与山东省政府也在日伪共的夹击下饮恨退出鲁南.秦将军受任山东省鲁南办事处主任,继续在鲁南坚持,挺3纵队缩编为直属第1支队,即由赵参谋长调任支队长.1943年11月共产党军突袭秦将军驻地辉渠,秦启荣将军在部队被冲散时慨然自戕,共产党军则对秦将军遗体尽情羞辱.此后宣传单位并定调,秦部的抗日功勋应该装作没发生过.

  但是赵将军以鲜血为秦部的抗战作证.

  在辉渠失利后,赵将军在昌乐收拢残部约1500员,并于安丘暨祚山车站以南的大陈庄组织旅部.因为这支部队为秦司令的中坚部队,所以战志坚定,军风整饬.颇得安丘民众敬爱,被视为真正的”中央军”.赵部旋获颁山东省保安第38旅番号.1943年11月28日,日军为澈底摧毁眼中钉秦部,于是集结1个联队附伪军约5000人,在28日拂晓进攻大陈庄.赵旅长早已得到情报,虽然保38旅在庄内只有一个特务营,但是因大陈庄居民关系太好,不忍弃之而去.当日军开始试探炮轰大陈庄时,赵旅长慷慨训话,要求保38旅就地死战:

  “在秦司令殉国之后,我早就抱定继承遗志成仁取义的决心,今天的情势,我们是可以向西或向南撤退的.但是我们是秦司令的部队,这次一定要打一场漂亮仗,给那些假抗战之名,见敌就跑的部队看看”!

  在旅长训话后,特务营官兵咸感悲愤,高喊些为秦司令复仇的口号进入防御阵地.大陈庄居民500多人也自发加入防御战.日军先后对大陈庄发动三次攻势,均被赵旅长督队击退.下午3时日军在炮兵掩护下攻占庄西南高地,并居高临下突入庄内.此时赶来支持旅部的第1营与第2营均被日军阻截.赵旅长自知不免,于是亲率卫队冲杀,但渐渐被日军逼进庄西北角的壕中,赵旅长环顾周围,只余卫士一人,日军已在庄内展开烧杀,全庄大火.赵旅长于是以配枪慷慨自戕,殉国时右手犹作高举状.特务营残部由第3营营长翟松如率领突围,一百余员官勇官兵与百余义民与旅长一块牺牲在大陈庄.

  战后大陈庄父老捐出棺木厚殓赵将军,并建立小庙祭祀.赵氏残部仍维持保38旅番号继续与日军搏斗.抗战胜利后这支残部被编成山东省第八行政区自卫总队第1团,终于在潍坊被共产党军消灭.

  原第3营营长翟松如中校在回忆老长官时写道:”烈士性行敦厚,刚毅果敢,寡言慎行,忠胆义烈.捐躯报国,无一己之私.克尽职责,实为军人楷模”.

  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

  33、孙可佩中校

  陆军上校孙可佩,字纫九,山东省即墨县人,出身贫寒农家,早年自莱阳师范学校毕业,1937年春派至即墨县王村第9小学执教.抗战军兴,孙氏激于义愤,组织人枪300余.唯孙氏自知部系无战力之平民,乃投效第五战区游2纵队,编入第2支队,孙氏获委为第2大队指导员,后调任保17团第1营指导员.驻崂山,鳌山卫地区.后以该团团长有意发动投降,乃与该团忠诚营长刘宪章合力拥戴第2营营长隋永谞少校为团长,并呈报鲁东行辕,行辕主任卢斌将该部改为辕暂1团,孙氏调任第1营营长,该部旋赴海阳.

  整理完成后该团拨为鲁保7旅第4团,孙氏率部驻扎于海阳县第4区.1940年3月,日伪军1个大队入侵该区,孙营长督队奋起抵抗,毙敌20余人.孙营长腿部中弹,所部伤亡官兵30余员.

  1940年孙部参与抗八联军之战,多次进剿共产党军,多立战功.1941年春该部调防即墨.保7旅旅长姜汉铮宣布投共,第4团隋永谞团长紧急召集干部开会研究,孙营长首先慷慨陈词,曰:“拥护中央,抗战到底”!其言一出,全团官佐响应,该团乃枪决共产党军之联络干部,并将共产党军入侵县境部队逐出.山东省政府即发表隋氏为鲁保1旅旅长,并明令通缉原鲁保7旅姜旅长.孙营长升任第1团团长.

  孙团长升职后积极招降伪军,并利用伪政府反正官员于青岛采购机床,设置修械所.所部战力整饬,军风肃然.

  1943年8月,日军全力进扑三都河,是山东抗战史上著名之三都河战役.孙团长奉命率所部两营在三都河基地外线策应,于东皋埠与日军接战.因装备与敌相差悬殊,阵地马上被突破.营长张卓然少校殉职,孙团长亲率卫兵白刃冲锋,被日军剌杀殉国,时年30岁.

  隋旅长在追悼孙团长时,以求仁得仁誉之.唯战后保1旅以三都河失利裁撤,殉职官兵亦由报请抚恤.

  34、张荣田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张荣田,山东省莱芜县人,早年自黄埔军校第五期,教导第1师军官教育大队毕业.抗战初期于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进修.张将军能力卓越,在国军精锐部队第4师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抗战军与后以战功升任第10团团长.1940年冬季攻势中第10团攻占花山,枣宜会战中张将军于湖阳镇战役率第10团伏击全歼日军1个大队,战功显赫.1941年豫南会战中第4师于确山侧击日军辎重部队,大获全胜,张将军以功升任第4师副师长.

  1841年冬,张将军调任第13军少将高参兼鲁苏皖豫边区特派员,负责整理永城,萧县,夏邑,商丘等地民团,路续编组了4个游击纵队,日军与正在边区大力发展的新4军均为边区展开有效游击而大为震动.

  1942年3月21日夜,张将军率特派员公署人员与第4师补充团第1营两个连进驻夏邑王家寨.日军得到线报之后于22日下午以夏邑的守备队乘车赶往王家寨偷袭.张将军督率所部奋勇抵抗,将日军逼入一个小村庄中并予以包围.因为攻坚火力不足,所以在夜8时撤围向萧永边区磨山一带转进.23日晨10时,日军1个中队乘车由夏邑赶来,张将军率部向望善庵村转进,但在汉奸指引下由萧县乘车前来的另一个日军中队很准确地在望善庵村拦截张部,张将军见状,即督率所部就地抵抗.下午4时许日军突入村内,张将军被手榴弹炸中,全身负伤数十处.在日军逼近时身负重伤的张将军以左轮手枪击毙两名扑来的日兵,旋即举枪自裁.

  张将军殉国后不久第4师补充团陈赤团长率部赶到将日军击退.陈团长寻获张将军遗体之后,即备棺厚殓,并运往河南镇平安葬.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汤恩伯将军亲自到界首迎柩,并在界首举行盛大公祭.汤总司令致词时悲伤堕泪并抚棺追悼.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

  35、魏凤韶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魏凤韶,字虞廷,山东省安丘县人.保定讲武堂毕业.历任第5师独立旅第1团营长,团长,独36旅第707团团长,第14旅副旅长;新23师师附,副官主任.1939年升任鲁苏战区副官处处长.

  1943年5月初,日军大举围攻鲁苏战区总司令部所在地沂蒙山区.5月11日逼近总所在地,余学忠总司令率部转进.5月12日拂晓,总部与日军于蒙阴县董家峪南山接触,特务团团长米如云上校率部拼死抵抗,唯该团机枪连装配法造啥其开斯平高两用机枪,射击声响易于识别,且为山东战区唯一武备该枪之部队,久为日军查知,所以日军判定所攻击部即为战区总部.乃坚决进攻.配合日军之伪军并向总部喊话,内有”余总司令下山吧,我们以礼相待”等狂呓之语.余总司令勃然大怒,亲自指挥部队作战,并拒绝随从劝告,大呼”我与敌人拼了”等语.在近战中余总司令引起敌人注意.

  魏处长见状况危急,遥见东南山角有羊群吃草,知道系安全无敌之缺口,乃饬卫士两员将总司令强行架走.魏处长本人则站在总司令原位置,故意以明显动作率卫队继续作战,意图使日军误认系余总司令本人.其时魏将军着黄呢高级将官制服,胸挂望远镜,腰佩左轮手枪,果然引起日寇注意.

  在劝降无效之后日军发动猛攻,魏将军身边机枪手伤亡殆尽,魏将军乃亲自操作机枪向日寇射击,在激战中头部中弹,壮烈殉职.余总司令则因魏氏之义举而得以脱离战场.

  15日,总司令部派员查看,寻获魏将军忠骸后为具棺葬于董家峪村东.并让村民董月护墓.直到1980年代,董氏子孙仍坚持照看魏墓没有间断.

  国民政府感其忠烈,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文革结束之后中共亦追认魏将军为烈士.

  36、张树基少校

  陆军少校张树基,山东省即墨县灵山村人,早年于直鲁军任军需官,后随第41师入赣剿共,南京战役时第41师受创甚重,张氏在突围之后返回家乡.

  抗战军兴,张氏在家乡灵山村组织游击队,转战即墨,莱阳南部各地.后获省府委为独立保安第5团第3营营长..1938年日军屡次进犯灵山村,遭张部严重打击,只军在村边筑碉堡自守,不敢外出扰民.1939年秋独保5团改编为鲁保7旅保5团,张营随军转战于海阳,即墨各地.

  1941年2月保7旅保1团团长随永谞上校兼任即墨县长,张氏获委为该县第8区区长.日军对即墨县军政合一之政府深感头疼,多次”扫荡”,张区长率团部手枪队在敌后游扰,颇收成效.1941年5月日军在第8区的刘家庄设置据点,隋团长率县府转进到第3区,但张区长仍坚持在第8区作战,与敌周旋.

  1941年8月,日伪军约1中队突袭张部所在地小蓝庄村,时张区长身边仅士兵十余员,但仍不少怯,与日军逐屋争斗,在激战中张区长与10余位士兵全体殉国.日军寻获张区长忠骸之后,即割下首级,并在县城西门公开展示,唯即墨忠义之民众乘夜间将张氏首级取下,送往保1团.隋团长命将张区长忠骸缝合,具棺礼葬于张氏祖茔.

  1943年3月,鲁保1旅旅长隋永谞上校在根据地三都河举行追悼大会,追悼殉国将士副旅长徐明山中校以下数百员,包括张区长.隋上校亲为张区长撰挽联:

  “唯血性男子是真男子,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37、刘学孟中校

  陆军上校刘学孟,山东省阳信县人,原为阳信县六乡董事公会(即议会)会长兼第2区区长.抗战军兴,刘氏组织联庄会民兵抗敌,山东省政府发表刘氏为保5团.保5团在阳信根深柢固,阳信县伪政府也在该部压力之下对日寇虚与委蛇.保5团对行经县内的日军辎重部队经常予以截击,日军被迫将运往沾利地区的军资交通线绕道阳信.

  1943年端午节,刘团长探知日军辎重车队将经过桑落墅,于是出兵伏袭,击毙日军3人,焚毁汽车9辆并缴获大量物资.是日为刘团长50大寿,在歼敌之后刘团长返回李楼庆寿,日军发现辎重再度遇袭,怒不可遏,马上派队追击.并占领李楼附近的一个枣林,李楼除枣林之外其余各面均为平原,日军以战车冲突,该团奋勇抵抗长达8小时,在激战中伤亡殆尽.刘团长举枪自戕.

  战后日军指挥官工藤太郎寻得刘团长遗体,在刘氏面覆上签有名字的手帕,并鞠躬致敬.

  保5团因伤亡惨重而撤销番号,所部第1营程汇川营长收拾残部,再编为保21团.

  38、萧健九少将

  陆军少将萧健九,山东省清平县人,家资殷富,早年自齐鲁大学法科毕业,抗战军兴后毁家纾难,组织团队,被编为入山东省保4旅,任副旅长兼山东省第4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0年专员兼旅长冯寿彭变节附逆,萧将军率500余官兵突围,驻屯于临清,馆陶,堂邑边区之边庄.

  萧将军在边庄整军经武,构筑工事,以“良心抗日,血心报国,齐心杀敌,一心保种”为号召,专注于训练部队.1941年10月日伪军2000余人围攻边庄,萧部激战两昼夜后退出.是役日伪军伤亡甚重,而萧部旅仅伤亡官兵50余员,于是二皮部队之名,不胫而走.二皮者,顽强也.

  边庄战役后山东省府颁发保22旅番号,该部扩张近万人.萧之特务营,特务大队与骑兵大队皆以擅长游击,机动神速着称.而保22旅之纪律尤为山东部队之佼佼者.萧旅长手订三清四自原则,三清者,庭院扫清,锅碗洗清,借物还清.四自者,破自缝,面自磨,炊自理,枪炮弹药自抬.皆为针对部队实际状况而订下的纪律.萧旅长同时以鲁四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身份组织战地政工作团,编制突击,保安,党工,锄奸等组,以组织民众,绥靖地方,并打击日伪及共军.萧旅长同时也与当地帮会维持良好关系,境内的红枪会与大刀会均服从萧氏指挥.

  萧氏声威日着,引起日伪及共军的嫉恨.1942年日军发动第5次强化治安作战,一度对保22旅进行”扫荡”,萧旅长以人地之宜,率部顺利避开日军主力,却遭到渤海军区及东进纵队的攻击.萧部人员认为这是有计画的夹击.唯萧部并未因此受创.

  1942年冬,萧旅长赴清平视察,日军在汉奸指引下以1个中队突袭萧旅长驻地张庙.萧旅长得知日军进逼之后,从容布署卫队于庄外,大开寨门,揖敌而入.日军果然莽撞直攻,被卫队两面包挟,几乎全军覆没,是役肃部缴获大量的兵器,包括足以装配1个步兵连的轻机枪,掷弹筒,步枪与14年式手枪(数量待考),但该旅第1团团长张不颠上校不幸殉职.战后萧旅长不以战功自喜,唯为张团长痛哭久之.张团长殉国后萧旅长将其事迹呈报省府,获国府明令褒扬,并入首都忠烈祠.

  1943年鲁西大旱3个月,萧旅长率部队挖草根,剥树皮,检榆叶以充饥.在初夏降雨解除旱象之后萧旅长又积极协助民众耕种.清平民众对此有顺口溜记事:”百姓有,萧健九.百姓命,萧军活”.

  1944年,萧部奉编为苏鲁豫皖边区挺进第23纵队,总司令汤恩伯将军并召见萧将军,倍致嘉勉,并发给大量轻重武器与电台.萧部获得补充后实力大振,出兵扫平夏津县第8区伪军郭士孝部与冯寿彭部伪军,并向齐河压迫,直逼济南.日军视如死仇.

  1945年2月28日,萧司令赴临清校阅部队,日军获得情报后集结近1个旅团附战车,炮兵部队全力突袭萧将军于大辛庄至李堂村地区.挺23纵队特务营拼死抵抗,在战中并亲自右手持刀左手持枪与敌肉搏,将军身边秘书郭朴力劝将军突围,萧将军慨然叹曰:

  “此时此地死,正报国之道,又何憾焉”!

  萧将军督率部队激战澈夜,3月1日黎明时萧部1000余名官兵伤亡殆尽,萧将军拔枪自戕,壮烈殉国.

  是役萧部伤亡官兵千余员,并有265员官兵被俘.被俘官兵均送日本四国作苦工.不旋踵而抗战胜利,该批官兵部份得以还乡.而共产党军马上乘此空档向清平发展根据地,挺23纵队残部在队长郑衍邵率领下与共产党军搏斗到和谈为止.

  战后,国府明令褒扬萧司令,追晋陆军少将,并入祠首都忠烈祠.

  原萧部教导总队教育长孙百禄中校回忆道:

  “将军生有异秉,善骑射,无虚发.倭寇惮之如虎,敬之若神明.但其举止文雅,容貌俊逸,恂恂有书生气概,见者无不奇之”

  39、刘眉生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刘眉生,1905年3月26日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早岁卒业于遵义高等学堂,后投笔从戎,于黄埔军校第5期结业.结业后历任排长,连长.1935年9月受第85师师长陈铁之邀,往该师任营长,1936年升任第510团中校团附,1937年升任第510团团长.

  抗战军与,第85师驰援南口,途中第510团于门头沟千军台遇袭,刘团长沉着抵抗,将日军逐退.1937年10月2日,第85师开赴忻口参加忻口会战.

  10月7日,第510团于洪山布防,刘团长抱必死之决心,作书致其妻夏坤融女士:

  "坤融卿鉴: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妻切勿悲啼,希抚育吾两子,终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阵中草此,顺祝安好 眉生 民国廿六年十月七日于忻口".

  10月13日,日军第5师团强攻忻口,以炮兵狂轰国军阵地.刘团长虽身负两创,不肯撤离.10月28日凌晨,刘团长在火线督战时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左侧,壮烈殉国.

  该团作战中所有营,连,排干部伤亡殆尽,陈师长于战后整理部队时亲自点名,见伤亡之惨,当众痛哭.刘团长殉国后其遗体由勤务兵颜永鑫背下阵地,陈师长派员将刘团长灵柩送返遵义安葬.

  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并依陆军中将例从优抚恤.

  40、彭镇璞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彭镇璞,1911年出年于贵州省水城县,早年自贵州崇武学校毕业,毕业后历任第25军第3师排长,第3师特务连连长,1932年曾以智剿灭股刘国辉部.第25军第3师于1935年改编为新8师,彭氏即以战功于1935年破格升任新8师第24团中校团附.1935年9月再升任第22团团长.晋升之速,令人侧目.

  1936年彭氏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5期进修,返部后续任团长.抗战军兴,彭氏率部驰赴华北参战,警备焦作.1938年6月参加花园口决堤,69月调禹门口河防.

  1939年1月,新8师纳入第93军,第93军刘戡军长旋指挥所部北渡黄河,挺进日军侧后,造成日军极大恐慌.新8师负责攻掠浮山.1939年元月26日夜,彭氏于浮山前线侦察敌情时行踪曝露,遭日军冷炮袭击,弹穿左胸,抢救无效殉职.国府矜怀其勋,追晋陆军少将.

  41、萧志刚中校

  追晋陆军中校萧志刚,贵州省思南县人.出身行伍,曾任都匀县八寨分县分县长.1937年1月,萧氏由团长降任第103师第613团第1营营长.

  抗战军兴,第103师参加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萧营长率残部隐匿,未被日军发觉.1938年1月辗转渡江,抵达下关时遭日军拦截,在激战中中弹殉职.

  1940年,国府确认萧氏系作战殉职人员,追晋为陆军中校.思南政府并对萧营长遗属进行抚恤

  42、廖曙东上校

  追晋陆军上校廖曙东,中央军校第6期毕业,早年于军统局任基层干部.1937年8月,军统局与上海地区帮派合作组织苏浙行动委员会,招募游击部队.戴副局长发现成员之中有不少是大专学生,充任一般战斗列兵不免可惜,于是下令成立松江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军统特工干部.松江班主任为谢力公上校,廖氏即调为该班学员大队大队长,设班址于金山卫,学员500余员.

  1937年11月日军于金山卫登陆,事出突然,松江班遭日军轰炸,人员散入树丛隐蔽,被日军发现攻击,全班500余学员仅不到50员生还.廖大队长在撤退时跃入一水潭中,被日军包围,自知不免,乃以配枪击毙逼近的日寇数人.并高呼口号:”中国不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即于日军乱枪下牺牲.

  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上校.

  43、赵达源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赵达源,1907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县中和镇.少时家贫,于县八属中学毕业后即入云南讲武堂第19期.军校卒业后历任排,连,营长职务,1937年,赵氏调任安徽省保安第9团团长.抗战军兴,赵氏将妻小送回云南老家,并致书双亲,壮言其志:

  "值此国家受侵,山河破碎之际,送回妻儿以慰双亲.儿一心逐鞑虏,荡日寇,精忠报国,为还我中华,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职".

  1938年6月,皖保6团调防寿县,受桂军第138师第412旅指挥.1940年4月11日,日军第14师团意图扩展淮蚌据点,于是组织1个骑兵联队附山炮2门沿淮南路北上强袭寿县.第412旅龙炎武旅长命令赵团长坚守寿县,并由正阳关调入步兵2连支持.赵团长命疏散城内群众与随军眷属,布署城防,抢修工事.赵部连同援兵2个连以及寿自卫大队,共官兵1700余员.但均属保安团队,战力较弱.

  4月12日凌晨,日军对寿县展开正面强攻,布署在城郊的皖保6团第3营各连阵地被日军截断包围,营长区连文少校不得不指挥各连突围,向县城靠拢.日军快速逼近北关集.保6团守军在城北的北门桥设伏,在日军过桥时以交岔火网扫射,日军当场被击毙100余人.在北门挫败之后,日军向城东,城南沿伸,以山炮支持三面攻城,其炮兵并使用摧泪炮弹炮轰城内第1连阵地.

  赵团长以战况紧急,向龙旅长急电求援.但龙旅长不愿出兵,仅严令赵团长坚守县城.此时日军以主力猛攻较薄弱的城东南角,因寿县城墙在1938年拆毁城堞,所以城上守军目标曝露,伤亡惨重,日军乃得以突破东南城门,并马上以机枪控制城东与城南.守军在日军火网下于城内拼死肉搏,战况惨烈.在激战中赵团长与6名随身卫士在机枪火网下壮烈牺牲.

  抗战胜利之后,寿县政府在西门勒碑纪念.赵将军家属在大理市文史资料第4集,对赵将军的殉国经过有极详细的考证.

  44、陈德馨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陈德馨,字惟吾,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鄢陵县,少入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受训,于西北军中历任排,连,营,团长,累立战绩.1930年升任第29师第86旅旅长.

  抗战军兴,陈氏率第86旅转战于临沂,陵县,德州,济宁,全旅官兵仅存2500余员.1938年9月,第29师调防广济,第86旅官兵水土不服,病倒500余员.9月7日第86旅投入黄广会战,陈旅长于广济以西布署御敌,战事最激烈时并亲身督队冲杀,在激战中弹中右肺倒地.随从急送汉口,转黄陂万国医院救治,唯以伤势过重,于12日下午3时成仁.陈氏在病床上口述遗嘱,略谓:"现在寇猖獗,国难益深,凡我军人,皆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旅长弥留之际,神志昏迷,见病房窗口误为阵地,乃推身畔陈夫人促往把守.又见门口无人,下令副官前往坚持.气绝前陈氏犹奋然高呼"杀敌","拼,拼",犹若在战场情状.

  1938年9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盛大公祭,蒋委员长亲临致祭.1939年9月7日,国府追怀英烈,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

  45、扈先梅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扈先梅,字仲卿,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彰武村,早年于中央模范团第2期,东北讲武堂第6期结业,历任排,连,营,团长.1937年6月升任第114师第340旅旅长.

  1938年3月,扈旅长率部参加淮河战役.4月参加台儿庄战役.4月28日,扈旅长不顾炮火,在阵地上以望远镜观察敌情,被炮弹碎片击中,壮烈殉职.

  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

  46、阎普润少将

  陆军少将阎普润,河南省唐河县人,早岁自黄埔军校第4期结业.在1937年时任第166师第992团团长.1937年年底,该师调防沁阳,阎团长率部驻防沁阳十八里村.

  沁阳县文史资料第2辑收录有对十八里村3位老居民的口述口忆"俺们亲眼到的国民党九军血战十八里和日寇的滔天罪行".这篇文史资料在军队的编制上错误百出,如将第1666师讲成第47师,阎普润讲成阎普纲等.但以单纯农民的口述口吻判断,更加深其可信度.这三位老村民说道:

  "俺们十八里村老百姓,世代不会忘记九军血战十八里的汗马功劳,俺们千秋万代也永不忘日寇在十八里犯下的罪行.如今,俺三个年逾古稀之人,乘有生之年,把俺们亲眼看到的九军血战十八里以及日寇的滔天大罪说出来,以教育子孙后代".

  他们的回忆,细致地重现了第992团第2营在阎团长的领导下,如何奋战到最后一刻.

  第995团开到十八里村之后积极构工,布署了由新河老济河,战壕到哨门寨河的三道防线.村中临街的房屋并挖了射击孔准备巷战.在1938年春有不少日军的小部队深入豫北烧杀,但十八里村因为有国军驻防,所以突然成为热闹非凡的小集市.在村北,随团的政工人员大书一人高的标语"与国存亡,在此一战",表示决心.

  在村民们印象中的阎团长年青和气,时常买糖逗孩子玩,与村中的年青人攀成"伙计".因为村中姓阎的多,所以阎团长甚至想认本家.士兵全部住在民房中:"他们老乡长老乡短的,和群众打的很热火,从来不欺每俺老百姓,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就是烧把柴禾也非要付几个钱不可,军民亲如一家人".

  阎团长为了控置乡间,常以小部队攻击出沁阳县城滋扰的日军,突击日军据点,破坏工事.甚至会化装成妇女,一群散开,在日军逼近时(这种状况,日军必然会分散追逐)逐个击毙.阎团长并常派侦察人员入城观察日军动向.日军对第992团也恨之入骨,于是花了半个月组织伪方人员化装成小贩到十八里赶集,窥探虚实.阎团长发现这种现象后,只好停了村内的市集.

  1938年5月25日,日军组织了约1个联队2000余人的兵力搭配伪军400余人,兵分三路进攻十八里村.第992团第1营在廖屯奋起抵抗,挡住日军.日军改由十八里村正北试图入村,遭阎团长亲率第2营与特务连抵抗,遗尸百余.在文史资料中村民回忆了第992团的射击军纪:"当敌人快到济河边时,隐蔽在树上的哨兵叭叭叭几声枪响,为首三个鬼子骑兵应声从马上栽下来,顿时敌人后队乱做一团...".

  在日军第二次进攻时,以一部兵力牵制住村外的两个营,主力猛攻十八里村,阎团长率第2营与特务连顽抗,日军以强大火力掩护,猛攻哨门,第2营控制的12门迫炮(这4个60炮排可能是团直属的部队)不断猛炸进逼的日军.在日军突破哨门时,第2营官兵冲上前展开惨烈的肉搏战,"鬼子横七竖八的死尸和伤兵几乎把进村的道路都阻塞了".但日军兵力为国军数倍,在强大火力之下,北,南,东哨门先后被突破,阎团长指挥官兵展开巷战:"手榴弹从房顶,屋中雨点般掷下,杀的鬼子鸣哩哇啦乱喊乱叫,大街上躺满了敌人尸体".

  亲自持枪作战的阎团长,直接跳下屋顶,在十字路口的一张大方桌上左右开枪,一边大喊"弟兄们狠狠的打,多捞一个是一个"!这个英雄形象让当时在村内坚持协助部队的村民们印象至为深刻.

  阎团长的左臂被打伤,但仍力战不退.一直到傍晚,日军援军又到,第2营弹药即将用尽,阎团长只好组织第7连试图向西哨门突围.但被日军在西哨门外的伏兵挡下.第7连的80余名官兵白刃冲杀,"剌刀捅弯了就以赤手空拳格斗",几乎全部牺牲.日军辨认出阎团长是指挥官,大呼"抓活的"扑上来,阎团长下令两名随身卫士(笔者认为应是文职人员或副官)快手,自己持轻机枪向日军扫了一梭子弹,在日军逼近时,阎团长以佩枪打倒数人,然后向胸前开枪,壮烈殉国.

  "傍晚,当我们出西门逃往外村时,发现有的战士还咬着敌人的耳朵,有的还卡着敌人的脖子,有的还和鬼子紧搂在一起...俺村老百姓无不为九军战士威武不屈精神所感动.随后日寇开来十几部汽车运走了部份伤员与尸体,剩下的泼上汽油就地烧掉".日军在十八里伤亡居然达千余人,战后日军特地回到十八里村屠村,以惨酷手法杀害村民130余人,毁房屋120余间.

  战后,第2营殉国官兵的遗体运走了一部份,有100余员葬于村西的关帝庙.

  这种英雄事迹能在文史资料上流传于后,是不常见的,于是编者特意加上一句,"据有关史料证实,此人系中共地下党员".第166师日后不少旧人随刘希程投共,在回忆中只有一份宣称阎氏可能为地下党员的资料.不过,在1938年,第166师是刘峙组建的中央军,这种战力与素质,是一个常态.

  国府感其英烈,追赠陆军少将.

  47、刘国昌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刘国昌,河南省人.早岁出身行伍,1944年时积功任第20师第59团团长.

  1944年5月第20师参加豫中会战,刘团长率部与尹桥镇布署防线抵抗,歼灭日军甚众.入夜后刘团长将部队撤入尹桥,在后卫部队抵达时,日军跟踪突入,刘团长急命部队上剌刀,并由护兵手中拔出他自用的大刀,白刃冲杀.日军大败,被击毙500余人.

  在肉搏战中,刘团长负伤多处,但仍坚持杀敌,手刃日两人,始力竭倒地,壮烈殉职.

  48、马秉忠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马秉忠,1910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早岁投军,抗战前夕累官至青海南部警备司令部团长,抗战军兴后升任暂骑1师第3旅旅长,随队出青抗战.1938年初抵渭南,旋调任第2旅旅长.

  1939年9月,暂骑1师准进取淮阳,于淮阳城外15华里处沙河畔孔庄占领阵地.日军即对孔庄发动猛攻,马旅长亲于火线督战,弹中左胸,卫士急救时,马旅长口念开麦里(冲锋)数次,即壮烈殉国.

  马旅长殉国后,第2旅继续奋战,日军以骑兵冲杀,日军大洋马较马部军马高大,马刀较长,第2旅连长寿即率部砍日军骑兵马腿.大败来敌,击毙支队长铃木以下300余人,伤1000余人.缴火炮2,钢炮9,军刀50余,步马枪数百,马50余匹.

  战后,国府追晋马氏为陆军少将,军委会并颁给第2旅全体参战官兵"民族至上"奖章一枚.马氏葬于项城县水寨集南里许,西宁为马氏举行盛大公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并特绘马氏遗像一帧,悬挂于长官部中山堂.

  49、黄高翼少校

  追晋陆军步兵少校黄高翼,又名家鹏,1909年生于四川省莆江县松华乡南村.早岁入四川边防军遂宁军校,1937年任第178师第1006团第4连连长.

  1938年2月14日,第47军参加东阳关保卫战,黄高翼连长率部血战三日,力挫敌寇.2月17日深夜,黄连长率敢死队夜袭日军阵地,毙伤日寇多人.18日凌晨,第47军向潞城撤退,准备撤往长子.第4连在侯王村殿后,遭日军猛烈攻击,黄连长率部顽抗,被机枪扫中,身中数十弹,壮烈殉国.遗体被安葬于平陆县张店镇.

  战后于重庆追悼会上蒙蒋委员长题颁"忠勇可风"匾,1941年1月于蒲江建衣冠墓.

  50、解固基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解固基,号体泉,1887年出年于四川省崇宁县竹瓦铺,早岁入成都弁目学堂,曾任崇宁县团练局教官队队长,崇宁县西2区民团大队大队长.1927年加入共产党,任第28军第2师鄜继勋团新兵营营长,该团为中共掌握武装.1928年5月30日,解氏好友崇宁县南2区民团大队大队长万伯钊于游行时被该团营长马之骥杀害,解固基率乡团围攻县城,将鄜继勋团逐出崇宁,原县长黄孔香(中共党员)亦被逐.继任县长李宗吾以解固基实力雄厚,乃于教育局局长黄仲宇合谋;暗害解氏,解氏得知后杀害黄局长,后离乡亡命.

  1928年冬,解氏投第20军郭汝栋部,任营长.1933年6月入军校高等教育班进修,返部后任第26师第152团团长.

  1937年7月,抗战军兴,解氏作家书曰:"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以示决心.第26师于10月抵达上海大场,投入激战.解团长率队坚守6昼夜.10月23日,第152团第4连阵地被日军突破,其时第4连连长正向解氏汇报,一位友军团长向解氏大第4连已被突破,解氏大怒,即拔枪射击第4连连长,命中右胁.该连长负伤后敬礼后转,走5,6步后倒地身亡.解团长即亲率第1连向日军逆袭,在冲锋中被击断左臂,仍不退却,在混战中壮烈殉国.

  第152团战后只余连长李伯涵与少量伤兵,解团长遗体在炮火中碎裂,只有藉军衣上胸章辨视.

  1939年春,解氏安葬于崇宁.

  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将.

  51、梁静珊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梁静珊,1896年出生于四川省郫县秦家庙.1913年从军,由行伍积官至营长.1937年任第162师第484团团长.

  抗战军兴,梁团长率部于黄梅,广济间掩护布雷封江.武汉会战结束之后该团由第44军指派由荆门,马良渡汉水,向多宝弯迂回,争夺日军三阳店据点.1939年元月21日黎明,梁团长于三阳店火线指挥作战时被日军碉堡中机枪火网击中,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梁团长遗体由该团第1连连长钟深远护送回郫县安葬,并树碑曰:"抗战陆军捐职上校团长梁公静珊之墓".

  52、舒汉壁上校

  追晋陆军工兵上校舒汉壁,1907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县大河街.早岁入第21军军官学校,历任参?#092;,连长,队长各职.1932年于工兵学校深造.抗战军兴,任第30集团军工兵团第2营营长.1939年南昌会战时,第30集团军以所控制之工兵营与特务营投入坑口火线,以掩护修水县城民众撤退,舒营虽缺少武器,但仍完成任务,深受总司令王陵基上将嘉勉.1940年舒营长率部游击阳新敌后,破坏交通,立功甚巨.

  1940年12月,舒营长率工兵营出武宁,进行破坏任务,并攻击白阳山,木石港一带日军.日军以主力包围该营于石迭山,该营在激战中伤亡惨重,舒营长重伤被俘.日军于获舒营长后严刑拷打,舒营长缄默不语.日寇将舒营长腿部斩断,割去舌头,舒营长仍坚持不语,壮烈殉国.其遗体在国军反攻时被寻获.

  1941年春,舒营长葬于修水城南姑乡胡家洞.王陵基上亲制铭文以纪.国府感其忠烈,追晋工兵上校.

  1988年6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舒氏为革命烈士,但文件将舒氏误书为第13师第39团中校营长.

  53、林相侯少将

  追晋陆军少将林相侯,四川省泸州县马窝子人,1920年入营任杨森之勤务兵,1924年由杨森保送到四川讲武堂受训.1925年6月结业后任警卫大队排长,后历任手枪大队连长,第20军第10师骑兵团营长,1933年升任第6混成旅第18团团长.1937年第20军整编,任第134师第401旅第802团团长.

  1937年10月15日夜,林氏率部进驻蕴藻滨阵地,掩护第804团侧翼.16日晨,第802团遭日军主力攻击,林团长在激战中跃出战壕,亲自领队冲锋,在冲杀中头部中弹倒地.林团长负伤后仍举手摆动,示意官兵冲锋杀敌,官兵在林团长感召下击退日军,保住阵地.

  战斗结束之后林团长之堂弟林永辉寻门板一片将林团长送往旅部,旅长罗润德见状,当场落泪,指示将林团长急送后方抢救,但以伤重于在送途中殉国.

  54、骆健郎少校

  追晋陆军少校骆健郎,1900年出生于四川省苦芩县田坝寨,军校6期毕业.1931年任第88师第528团第10连连长.

  1932年1月,淞沪战役爆发,第88师开往上海庙行镇布防.在一次白刃战中,骆连长以指挥刀与一名日军少佐拼杀,在拼杀中骆连长一刀剌入日寇少佐腹部,刀尚未拔出即遭日军机枪扫射,身中七弹,壮烈殉国.

  战后骆连长火化葬于南京灵谷寺,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少校,并将田坝寨改称彰德乡.彰德乡路旁竖立蒋委员长亲题石碑"兴子同仇".其遗属每年获军政部拨发360元抚恤金,军委会拨发100元抚恤金

  55、黄永淮中将

  追晋陆军中将黄永淮,号泗光,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龙台乡.早年自安岳县中学卒业,后入黄埔军校第5期.军校结业后历任国府警卫团排长,连长,后以淞沪战役功勋着越,于1933年升任第88师第524团第3营营长.1934年升任第524团中校团附.

  抗战军兴,黄永淮于上海闸北阵地激战中被击中左眼角,后送德人所办宝隆医院抢救.复原后返部仍任原职,后因枪决弃城逃亡之孟津县县长而免职.1938年任中训团兵役干部训练班处长,1939年蒋委员长巡视中训团,接见黄氏了解状况后即调任第31集团军少将高参兼新29师副师长,前往邓县接兵.因积劳成疾喀血,一度休养.

  1944年秋豫中会战新29师死守许昌,全军覆没.黄副师长被击断一足,昏迷被俘,被日军绑送后方.黄副师长在后送途中苏醒,即夺取日军武器与押送日兵拼杀,在格斗中殉国.日军仰其义风,礼葬于许昌小于庄阵地,并立碑为记.抗战胜利后黄氏遗骨回葬安岳.

  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黄氏为革命烈士。

  56、陈显兴少校

  追晋陆军少校陈显兴,四川省合江县治城镇人.早年自中央军校第16期步兵科卒业,于第118师任排长,第552团第4连连长.曾于三斗坪战役获军委会奖状.

  1944年秋长衡会战中第4连为后卫,陈连长率部坚守阵地,在激战中壮烈殉职.

  1945年6月,国府明令褒扬,蒋委员长并赐颁"为国捐躯"匾额,着合江县政府派员礼送至陈宅悬挂.陈氏入祠合江县忠烈祠.

  57、周大祥上尉

  陆军步兵上尉周大祥,四川省广元县周家沟人,早年自中央军校天水分校第10期步兵科毕业,1936年毕业后任第1师第4团第8连排长.1936年中升任第8连连长.

  抗战军兴,第1师投入蕴藻滨前线,8月16日夜进竹阵地时周连长亲率全连突入敌阵,白刃手杀数人,掩护第4团布署防务.8月中第8连死守张宅,张宅阵地因系突出河岸,三面受敌,战况极为惨烈,后路亦被断决,第8连官兵有4夜滴水未进.

  8月31日张宅所有屋舍均被轰毁,周围竹林亦遭炸平.第8连全连只余4员,周连长仍率残存官兵潜伏废墟,日军误认国军已经全数覆没,强狂而进,遭集火猛射,当下击毙20余人.4位士兵在激战中先后殉职,周连长身负重被执.日军队长见牺牲惨重,恼羞成怒,将周连长以棉花包起,浸透汽油火焚,壮烈殉国.

  战后第1师寄抚恤金法币数百元给周家,其事迹因战乱中难以查考,无追叙记录.

  58、刘定初少校

  三等军需正刘定初,号慎于,1909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南部县(今盐亭县)富村驿上街,早年于川北盐务缉私官兵训练大队结业,结业后长期于盐警部队工作.

  抗战军兴,第104师出川抗战,刘氏以友人介绍,出任第104师第620团军需主任.1938年2月第104师坚守东阳关,刘氏督队运送军火装备,白日需防日军空袭,入夜不能以灯火照明,艰困倍尝.均能完成任务.

  1940年刘氏一度请假返乡,曾向亲友展示于战场上缴获之日本国旗.

  1944年4月,日军偷渡黄河攻击第620团防地白治镇,团军需仓库遭日军攻击.刘氏由仓库中取出一挺轻机枪,乘马向日军扫射,掩护撤退,在退入一个山洞时因马嘶叫引起日军注意,刘氏出洞迎战,壮烈殉国.

  在大陆变色以前,南部县政府每年均致赠400银元抚恤金给刘家.

  59、王敬谋中校

  追晋陆军步兵中校王敬谋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白水乡,早年入武汉大学就读,后以思想左倾,煽动学运而开除.离校后由由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介绍,至教2师第4旅任文书.1933年5月18日长城抗战,王氏于南天门重伤,在协和医院调养一年.返部后以战功擢升排,连长.1937年时己任第61师第365团第3营营长.

  1937年11月2日,第3营自苏州河南岸阵地向吴家库反攻,克复失地.次日凌晨日军以密集炮火射烈扫射第3营,全营均殉职于阵地,无人生还.

  王氏英烈事迹当时曾被申报报导.战后国府感其忠烈,追晋陆军中校.1983年11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氏为烈士.

  60、王仲莹上校

  追晋陆军上校王仲莹,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丰产乡,早岁于成都公学卒业,后于中央军校第8期毕业.抗战前任第21师参谋,第146师第436旅参谋主任.抗战军兴,历任第146师军械处处长,第146师工兵营营长.

  1942年6月,日军进攻浮梁,第146师在后撤时以工兵营破路断后.王氏率部埋伏于险要之处,被日军发觉,集中炮击.王营长于炮袭中壮烈殉国.

  61、柴意新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柴意新,1898年出生于四川省南部县黄家坝,早年入合川中学肆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后因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李鸣珂过从甚密,一度被捕.获释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40年任第57师参?#092;长兼第169团团长.

  1943年10月常德会战,柴团长壮烈殉国.追赠陆军中将.

  62、袁治中将

  追赠陆军中将袁治,字海清,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县安贤乡青狮.幼习武,曾任团丁,后入伍充任列兵.抗战军兴时任第144师第442旅旅长.

  1937年11月,第144师驻防皖南留溪,1938年11月21日,日军在留溪登陆,试图由留溪进攻太平,屯溪以包抄南昌.袁旅长率第442旅沿南陵江布防,将登陆日军击退六次.袁治旅长因足足七昼夜未休息,精力耗尽,气绝殉职.

  国府感其忠烈,追赠陆军中将.

  63、张曼伯上校

  追晋陆军上校张曼伯,1897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大城乡锡溪坝.早岁自成都四川讲武堂卒业,历任排,连,营长.1926年任川军讨逆军(总司令刘伯承)警卫营营长,刘伯承失败后该营并入第24军.

  抗战军兴,张氏任第127师第761团营长.1937年1月5日第127师在榆次县明谦村遭日军骑兵冲击,展开一昼夜激战.旅长杨宗礼,第761团团长陈麟与第762团团长周迪生先后负伤后送,张氏以代团长指挥村内部队坚守,伤亡殆尽.在突围时中弹殉职.该旅牺牲官兵1600余员.

  64、萧孝泽少将

  陆军少将萧孝泽,号海梁,1912年出生于成都,原籍四川省富顺县琵琶乡.早年自第39军军事学校卒业,历任排,连,营长.1936年2月再入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毕业后调任安阳县国民兵团军训教官,后改河南省全省高中学生军训总队大队长.

  抗战军兴,萧氏调任禹县人民自卫团司令,1940年调任豫西师管区补4团团长.1941年任许昌县国民兵团团长.1942年1月入中央军校高教班第9期深造.毕业后改任第36集团军少将高参兼参谋处处长.

  1944年5月21日,第36集团军总部与日军遭遇,李总司令率萧高参下山辨认来部,萧氏未走多远,即遭日军射击殉职.

上一篇中国陆军18军团将领名单,陆军18军团将领个人简历

下一篇中国陆军31军团将领名单,陆军31军团将领个人简历

军事人物本月排行

军事人物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