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冷战扑面而来 特朗普立俄中为三大威胁

发布时间:2017-01-16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热门事件 手机阅读
《新的冷战扑面而来 特朗普立俄中为三大威胁》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7-01-16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球时报报道】“想象一场新的冷战扑面而来并不夸张。”随着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国安团队近两天在国会听证会上亮相,英国《金融时报》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继候任国务卿蒂勒森后,美国候任国防部长马蒂斯和中情局局长提名人蓬佩奥12日在出席参议院听证会时对俄中等飚狠话。马蒂斯宣称,战后格局“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威胁来自俄罗斯、恐怖主义组织以及中国在南海的行为”。蓬佩奥也在听证会上称,“IS、叙利亚冲突、伊朗、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来自网络黑客的威胁为对美最大安全挑战”。对于特朗普以及他的国安团队充满冷战思维的叫嚷,世界媒体议论纷纷。不少分析认为,这些狠话与特朗普之前发出的推文一样,更像是显示自己特立独行的一种表演。更令世界惊讶的是,与特朗普此前“亲俄”言论不同,从蒂勒森到蓬佩奥仍把俄罗斯视为“最大威胁”。俄罗斯舆论也清醒地认识到,让反俄思想根深蒂固的美国变得“亲俄”多半是一种“危险的幻想”。俄罗斯《新日报》称,“只有中国在俄最困难的时期,全力支持了我们”。

资料图:美国陆军

资料图:美国陆军

“新的冷战扑面而来”

继国务卿提名人蒂勒森之后,特朗普国安团队的另两名重要阁员国防部长提名人马蒂斯和中情局局长提名人蓬佩奥12日也出席参议院听证会等候“过关”。路透社称,被提名主管五角大楼的马蒂斯表现出比特朗普明显更加强硬的对俄立场。他在面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质询时表示,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正遭到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威胁来自俄罗斯,恐怖主义组织以及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在一贯持反俄立场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中,有关俄罗斯的话题成为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对于特朗普要与俄搞好关系的说法,马蒂斯直言不讳地表示怀疑。“眼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我们所要打交道的普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位美军退役上将说,他认为普京在致力于“打破北约军事联盟”。

马蒂斯把“中国在南海的行动”称为对美国的“三大威胁”之一。对美国的亚太战略,他宣称,亚太仍是美国的优先考虑方向,“必须继续捍卫美国的利益,包括坚持航行和飞行自由”。不过,马蒂斯称,“我们必须设法管控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竞争。有一句名言:恐惧、荣誉和利益是把一个国家变成敌人的根本原因。”这似乎暗示应避免逼迫中国成为“敌人”。

对一个中国的问题,与此前被称为“政治素人”的蒂勒森的回答相比,马蒂斯没有脱离美国官方现有的标准答案,称美国多届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而蒂勒森前一天没提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政策,他甚至把里根当年“对台六项保证”也说错了。

“疯狗”马蒂斯的行事风格深得特朗普赏识

“疯狗”马蒂斯的行事风格深得特朗普赏识

“美国之音”称,对于此前美国情报机构有关俄黑客介入美大选的报告,被提名为中情局局长的蓬佩奥在听证会上称,他“相信这份报告的可信度”,如果他成为中情局局长,将致力于防止类似的网络威胁。戏剧性的是,当参议院情报委员会议员华纳正说起俄罗斯侵入美国网络的事时,灯突然全灭了,听证会只好转移到其他会议室举行。参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伯尔半开玩笑称:“有时人生就是有许多问题找不到答案”。

“如果把特朗普和他的团队发出的不同信号放在一起考虑,并据以采取行动,那么想象一场新的冷战扑面而来并不夸张”。英国《金融时报》13日称,在对华关系上,特朗普迄今向中国传递的信息像是一场外交上的正面强攻。不过,报道猜测,特朗普团队这些强硬表态,也有可能在采用“敲山震虎”的策略,意图使北京日后对美方要求的让步放软身段。

“未来美国内阁的想法可能把美国带到战争边缘”,德国《焦点》周刊称,未来的美国国务卿、防长和中情局局长近两天来的一系列强硬表态,容易使美俄中等大国产生敌对情绪,很容易让世界陷入紧张。虽然战争目前不可能,如果美国新政府不改变现在的态度,未来就很难预测。

“建交近40年来,中美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我们希望维护好这个良好局面和势头”。对特朗普团队成员的强硬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3日表示,可能不同的人士有不同的表态。中方对中美关系以及两国具体领域合作的立场很清楚,“作为两个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有很多共同利益,也都肩负着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和发展的重要责任。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必一听到特朗普和团队成员强硬的表态就感到悲观。现在的中美关系绝不是美国单方面就能决定的,中国有越来越大的主动性来塑造中美关系。而且无论是蒂勒森还是马蒂斯,都承认中美福祉深深交织在一起,必须管控中美分歧。实际上,中美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共同的外部威胁,如恐怖主义、核扩散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上,中美有很大合作空间。

美国不希望中俄在未来走得太近

美国不希望中俄在未来走得太近

谁是美国的最大威胁

鹰派色彩深厚的特朗普国安团队对华强硬的表态在许多国际媒体的意料之中,但令外界惊奇的是,几名准阁员对俄罗斯问题的表态与他们的“老板”特朗普完全不同调。半岛电视台13日称,准防长马蒂斯和准中情局长蓬佩奥都把主要目标对准了俄罗斯,拉开了与特朗普的距离。半岛电视台驻华盛顿记者佩蒂称,“我不得不说,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看到内阁部长们与他们的上司在观点上有这么大的不同”。此前,被认为“亲俄”的蒂勒森在听证会上称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了威胁”,他“支持对俄的制裁”。《华盛顿邮报》认为,蒂勒森对俄态度显然比特朗普更严厉。

《华盛顿邮报》称,马蒂斯甚至将俄罗斯列为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在回答参议员海因里希有关“哪个国家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的问题时,马蒂斯说:“我会考虑主要的威胁始于俄罗斯。”《华盛顿邮报》称,由于特朗普政府还没有制定出全面的国家安全战略,所以马蒂斯在听证会的证词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特朗普政府的一些线索。不过,报道认为,马蒂斯等人可能与特朗普存在分歧。这可能会导致特朗普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产生内部摩擦。

“美国新内阁与莫斯科保持新的距离”,德国新闻电视台13日说,尽管美国未来外交政策仍很模糊,但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确定已得到修正。美对俄不会像奥巴马政府时那样敌对,但也不会像特朗普此前所说的走向友好。

俄罗斯也有不少分析清醒地认为,尽管俄罗斯期待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俄美关系出现新气象,但让反俄思想根深蒂固的美国社会轻易放弃反俄多半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问题专家萨福兰丘克在俄媒撰文称,美国各界对俄罗斯的基本态度是警惕和怀疑,对俄罗斯现行政治制度的评价是负面的。美国的共和党人及新保守派视俄罗斯为巨大威胁,认为对俄罗斯必须实施全方位强硬遏制政策。因此,即使特朗普本人对俄罗斯抱有好感,但他也无法让整个团队、政府以及美国社会都放弃对俄罗斯的敌视或反俄立场。

“美军展开冷战后针对俄罗斯的最大一次增兵行动”。英国广播公司(BBC)13日称,4000名美军官兵和2400多件装备(坦克、装甲车等)12日抵达德国,作为美军欧洲轮驻的一部分,有173名美国军人已到达波兰。五角大楼称,此举旨在向俄罗斯传递明确信号。对于美军方在欧洲的最新部署,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当天愤怒地表示,这是对俄罗斯安全的“一大威胁”,“普京总统愿意尊重我们的伙伴,但尊重必须是相互的”。佩斯科夫称:“这一举动危及我们的利益和安全,更重要的是,第三国(美国)正在我们的欧洲边境增加自己的军事存在,而它甚至都不是欧洲国家。”

美俄两国的博弈在奥巴马时期非常激烈

美俄两国的博弈在奥巴马时期非常激烈

谁才是俄罗斯的真正朋友

“俄罗斯应警惕成为特朗普游戏的牺牲品”。俄罗斯电视一台13日引述俄政治家列米佐夫的话称,目前特朗普对中俄的手腕只是需要俄罗斯来遏制中国。但问题是特朗普这场游戏从根本上来说对俄罗斯是不利的。

俄《新日报》称,特朗普希望利用与俄罗斯改善关系来对抗中国。对俄罗斯来说,这将是艰难的选择。“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只有中国全力支持了我们。”俄国家杜马议员费多洛夫认为,在奥巴马时期,俄罗斯是美国的头号敌人,中国位于第二位。特朗普可能改变了顺序:中国是头号敌人,但俄罗斯仍是第二号敌人。不必期望特朗普会将俄罗斯从对手的名单中消除。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核力量,因此美国会一直将俄视为主要对手。美国主要目的就是离间中俄关系。俄罗斯拥有强大的核盾牌,中国则是经济强国,两国友好关系对美国是个主要威胁。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左凤荣13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未来好不好,最主要的是看这两个国家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利益。俄罗斯不会被美国捆绑着来制衡中国的,近些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特朗普再搅和,中俄的关系小船也不会说翻就翻。”台湾《联合报》13日称,近来有关特朗普将会“联俄制中”的说法甚嚣尘上,台湾尤其热衷。评论称,大国战略变化不会是一夜之间就变的,即使特朗普再想,美俄关系改善度也不会太高,中俄关系依然坚挺。首先美俄之间有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特朗普想要与俄国交好,美俄矛盾就迎刃而解,双方在乌克兰、核对抗上的矛盾是深刻的,两国不会轻易相信对方。其次,在美国政治中,仇俄疑俄是主流,尤其是共和党主导的国会更是痛恨莫斯科的大本营,从俄罗斯黑客干预美国大选,国会两党一致主张调查,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在配图说明中还点出了中俄关系不会变的关键:普京不会那么容易迎向特朗普的拥抱,这些年他尝尽西方人情冷暖,知道东方的中国才是真正朋友。▲(●本报驻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韩国特约记者 萧达 汪嘉波 青木 陶短房 王伟 ●本报记者 张怡然●陈一 柳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好心"学生家长给幼儿园老师牵线介绍男友,不料学生家长骗老师8万多钱

下一篇菲外长:美阻止中国南海建设是为自身利益考量

热门事件本月排行

热门事件精选

热门事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