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战期间的主战坦克集锦,中国冷战期间的主站坦克介绍

发布时间:2016-11-28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武器大全 手机阅读
《中国冷战期间的主战坦克集锦,中国冷战期间的主站坦克介绍》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1-28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关于中国冷战期间的主战坦克集锦,中国冷战期间的主站坦克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99式主战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ZTZ-99式主战坦克,又称99式,工程代号WZ-123,网络上流传的98式坦克实际就是99式坦克的样车9910型,99式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与另一款较新的主战坦克96式相比,其制造成本与性能更高,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出现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是装甲方阵第一方队,体现了在解放军中的重要地位。

  结构特点

  ZTZ-99是中国新一代主战坦克,车体相对其原型ZTZ-98式主战坦克,即99式原型车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际上98式是民间以讹传讹演化的叫法,该坦克的工程代号为WZ-123参考了多种当时现役主战坦克。除改良装甲提升车体防护性能外,动力采用了国产WR703/150HB系列柴油机,这种发动机是在德国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 99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抛弃了原来的俄式鹅卵型铸造炮塔,而采用了西方式的焊接炮塔以增强防护性,其中炮塔的基础装甲为约束陶瓷复合装甲,在后续的改进中在炮塔的正面和炮塔尾仓两侧的护栏上布置新型双方反应装甲,进一步强化了防护能力,另外还有一种子型号似乎就是以基础装甲焊上一个引爆破甲弹的楔型空心钢盒而成。炮塔后部还有一部激光压制系统,可干扰敌方激光测距仪工作或使步兵致盲。在车臣战争中,俄制T80坦克中弹后非常易引燃车内弹药殉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制坦克不重视二次防护能力,其自动灭火系统能力欠佳,99在这点上充分吸收了85外贸坦克的开发经验,其自动灭火设备能在对火源的反应时间在0.1秒以内。在火力上,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自行研制的125mm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 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该炮的制作工艺高于俄制原有系统,性能更优异。同时采用了自动装弹机,使成员减少到3名。99的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装备了二代热像仪。与西方的M1A2,豹2A6属于同一水平。

  研制历程

  1989年春,解放军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署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第一阶段研发合约。在1990年初,位于内蒙古包头的617厂推出首辆WZ-123第三代坦克初期原型车,随即展开工程定型测试。

  1992年,617厂进一步推出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1994年,解放军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举行两次“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1996年初,兵种部第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同年5月,617厂展开第三代坦克正式原型车的总装工作;同年12月3日,研发单位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地将第三代坦克研发计划移交给军方实验部队。至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

  使用情况

  在1995至1996年,3辆原型车于黑龙江塔河县北方试验场进行寒带地区操作测试。

  2、59式主战坦克

  

<em>59式主战坦克</em>

 

  59式坦克(工厂产品代号WZ120)是中国在1950年代以苏联的T-54A为基础仿制出的主战坦克,59式坦克亦是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50年代末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8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中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59式坦克有大量的衍生版本。

  结构特点

  车体前上装甲倾斜明显,有防浪板,炮塔居中,略微凸起的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车体后部通常装有自救木和扩大行程的燃料箱;炮塔呈半球形,装填手炮塔在右,外部装备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标准100毫米火炮的中后部装有抽气装置。有些车型在火炮上方装有激光测距仪;车体两侧各有五个负重轮,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无托带轮。

  研制历程

  20世纪50年代早期,前苏联向中国提供一批T-54坦克,随后中国开始在本国生产并命名为59式。

  第一批生产的车辆与T-54类似,无夜视设备,火炮也不具备稳定器。后期生产的59式则装备了抽气装置、武器稳定系统和红外线夜视设备。之后又在一些车辆的火炮外部装备了激光测距仪。布局与前苏联T-54基本相同,内部略微不同。

  型号演变

  59-I式

  59式的增强车型。

  59-Ⅱ式

  众多改进,包括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和全新的火控系统。

  59-Ⅲ式(或59C式)

  59-Ⅱ式的改进车型。

  59D式

  众多改进,包括爆破反应装甲和全新的火控系统。另一个型号为59D1式。

  59式装甲抢救车

  功能有限的基线装甲抢救车。

  59式升级型

  试验车型,在59式坦克上装备120毫米滑膛炮。

  3、98式主战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ZTZ-98主战坦克是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坦克上世纪80年代研发,因种种原因试车几经延迟,1999年10月1日阅兵式上正式公开。

  结构特点

  ZTZ-98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装甲防护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应用上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研制历程

  1989年春,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订了第三代主力坦克(第一阶段)合同书、来年初,617厂生产出了首辆第三代坦克试验样车,并进行了工厂定型试验。1992年617厂又生产了4辆三代坦克样车。1993年相关部门就三代坦克炮塔正面防护系统三步指针项目召开了技术会,会上决定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将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护从二步指标(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标(700毫米)。1996年12月底,试验部队迅速将三代坦克正式样车中的4辆调往塔河进行寒区适应性试验。1998年底,在经历了5年的试验和部队试用后,三代坦克终于完成设计定型任务。1998年底坦克通过了鉴定定型正式命名为ZTZ-98式主战坦克,并小批量生产参加“9910工程”。

  4、风暴-I型主战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1980年,中国某坦克制造厂为中东某国研制的坦克样车,当时研制生产了两种型号,即风暴I和风暴II型。这两种车型都曾到国外进行过表演和试验,后因故未能定型。

  结构特点

  “风暴”坦克只是车体与80式主战坦克基本相同,首上甲板可以披挂复合装甲,车体还可加装反应式装甲,进一步提高了防御能力。车体两侧安装了屏蔽裙板,裙板外侧附加了反应式装甲,加强了坦克侧面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加强了对破甲弹的防御。

  常规的布局方式,即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在后。这种布局的外在特征是,炮塔位于车体中前部,车体后部有发动机散热窗。另外,从底盘上看,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由于没有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仍为4人,除车体前部的一名驾驶员外,炮塔内还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左侧靠后;炮长位于火炮左侧、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右侧。

  使用情况

  “风暴”在外贸上失败了,但是它在我国坦克研制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开创了我国坦克首次应用焊接式炮塔和稳像式火控系统的先例,为我国后来85-ⅡM的出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说是为我国的96式坦克的顺利研制夯实了根基。

  5、69式主战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结构特点

  车体前上装甲倾斜明显,有防浪板。炮塔居中,轻微凸起的动力舱位于车体后部。车体后部通常携带有自救木。

  炮塔呈半球形,填装手炮塔在右,外部装备一挺12.7毫米机枪,超长100毫米火炮,火炮上方装有激光测距仪,右上方装有红外线探照灯。

  车体两侧各有五个负重轮,轮上有五个小孔,第一个和第二个负重轮间空隙明显,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无托带轮,上部通常有由五部分组成的锯齿形裙板。

  研制历程

  69式坦克车族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59式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于1982年首次公开亮相,采用常规布局,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右面放弹药,炮塔居中,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左侧,装填手在右侧。装填手和车长均配备独立的指挥塔或炮塔。

  69式坦克可以通过向车体左侧最后一个负重轮上方的发动机排气口设置烟幕屏障。还有79式主战坦克,除装备105毫米火炮外,其余技术装备与59式和69式类似。

  中国还对一些服役的69式主战坦克进行了升级。

  使用情况

  停产。

  型号演变

  在该坦克底盘基础上先后发展了:

  69-Ⅱ式主战坦克。

  69-ⅡB式指挥坦克。

  69-ⅡC式指挥坦克。

  69-ⅡC1式指挥坦克。

  69-3(79式)主战坦克。

  653式中型坦克抢救车。

  6、85-Ⅱ式主战坦克

  

资料:中国陆军<em>85-Ⅱ</em>M<em>式主战坦克</em>

 

  85-Ⅱ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China North Industries)在80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包括采用了新式车体和显著提高炮塔的装甲防护能力。

  结构特点主

  要武器为一门125毫米滑膛炮,配有自动装弹机,乘员人数因此减为三人。配备弹药与俄罗斯T-72主战坦克类似,弹头与发射药分装。炮塔旋转范围360°;火炮俯仰范围-6°-148°。

  车体前上装甲倾斜明显,炮塔居中,凸起的动力舱后置。125毫米火炮中部装有抽气装置。炮塔正面倾斜,侧面竖直,侧面中部各有六具烟幕弹发射器,巨大的弹舱在后,12.7毫米机枪位于炮塔顶部右侧。车体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有托带轮,上部装有边缘呈波浪形的裙板。

  驾驶员位置在车体前部左侧,弹药储存在驾驶员右侧,炮塔位于车体中部,炮长在炮塔左侧,车长在炮塔右侧。

  研制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成功研制出80一Ⅱ式外贸主战坦克。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80式主战坦克基础上,运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成功地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国产外贸型主战坦克——85-Ⅱ式主战坦克。

  85-II式是改进85-I式火控系统的版本,装有雷射测距仪、风向感应器、来自中东T-72的自动装弹机(估计是伊拉克俘虏伊朗的部份零件)。

  85-IIA式是85-II式装有125毫米滑膛炮的版本,取代原本的105毫米线膛炮,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来自苏联的2A46。

  85-2M式于1990年代中期,包括以下的改进。增强装甲防謢能力。加装影像稳定火控系统(ISFCS-Image Stablized Fire Control System)。改进夜视装置。

  85-IIM式亦是88C式的原型。

  85-II式AP(T-85-IIAP)是巴基斯坦塔瓦西重工业(Taxila Heavy Industries)合法生产的型号,装有125毫米主炮及自动装弹机,部份装有“Weston Simfire 2”训练系统。超过300辆在巴基斯坦服役,部份更新至85-III式级数。

  85-III式是出口至巴基斯坦的版本,装有1000马力柴油发动机,125毫米滑膛炮,但中国的发动机无法适应巴基斯坦的沙漠地区,出现熄火及发动机黑烟覆盖整辆坦克,因而被巴基斯坦拒绝进口,之后问题被解决,北方工业在1995年也推出爆炸反应装甲升级,但更先进型号已推出,因此85-III式没有大量生产。

  85-III式已成为早期85式的升级标准,包括已出口至巴基斯坦的85-II式AP。

  型号演变

  85式主战坦克

  85-I式主战坦克

  85-II式主战坦

  85-IIA式主战坦克

  85-IIM式主战坦克

  85-II式AP主战坦克

  85-III式主战坦克

  7、79式主战坦克

  

<em>79式主战坦克</em>

 

  ZTZ-79式主战坦克是在59-Ⅱ中型坦克和69-Ⅱ主战坦克基础上于1982年发展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

  结构特点

  它装有带热护套的105mm线膛炮、安装了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潜望式微扰动简易火控系统、二代微光夜视夜瞄装置及VRC-8000型电台和VIC-1型车内通话器。底盘部分的性能和结构与69-Ⅱ主战坦克相当。该坦克后来有所发展,火控系统增装了热像仪,炮控系统采用了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还增装了车长超越射击装置。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在炮塔周围增装了栅栏式屏蔽。

  8、88式主战坦克

  

模型欣赏:我军<em>88</em>C<em>式主战坦克</em>(组图)

 

  88式主战坦克的主炮为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该炮全重1950公斤,身管采用自紧工艺,身管上装有轻合金刚热护套,采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在身管中部有抽烟装置。

  结构特点

  ZTZ-88式主战坦克的主炮全重1950公斤,身管采用自紧工艺,身管上装有轻合金刚热护套,采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在身管中部有抽烟装置。该炮性能与西方著名的L7式坦克炮相同,除了可以发射国产105毫米坦克弹药外,还可以发射北约标准的105毫米坦克弹药。此外,88B主炮还可发射新型大长径比的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火力而言,88B与美国M1式坦克相当,已具备抗衡世界上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能力。

  9、台湾省64式轻型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中国台湾省于70年代初开始仿制美国M41轻型坦克,后经进一步改进,于1975年生产64式轻型坦克。目前,并未大规模生产,只是将现装备的M41轻型坦克改进成64式轻型坦克。

  结构特点

  该坦克车体为焊接结构,但采用了高强度合金钢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车体与炮塔两侧附加有钢装甲,铸造炮塔稍经改变以适应中等身材的坦克乘员。炮塔两侧防护力提高,可防破甲弹与脱壳穿甲弹射击。

  该坦克还装有改进的火控系统,如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和被动夜视仪。车外安装红外驾驶灯,车内有改进的通信设备和电气系统。这些设备均由台湾省研制和生产。

  该坦克具有与M41轻型坦克相同的机动性、敏捷性和最大行程,但由于它附加了装甲,导致车重增加,因而不能水上浮渡,只能涉水行进,且无三防装置。

  研制历程

  该型坦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仿制,1975年开始生产。

  10、62式轻型坦克

  

图片文字说明

 

  中国62式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它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结构特点

  该坦克的主动轮后置,车体用钢板焊接,炮塔为铸造件。

  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顶部有1个可升降和水平转动的铸造驾驶舱盖,驾驶舱有2个观察镜,配有红外夜视仪。

  车长、炮手位于战斗舱火炮左侧,装填手位于右侧。车长指挥塔上安装4个观察镜和1个指挥潜望镜。

  主要武器包括一门85毫米火炮,·85毫米火炮悬伸出底盘,炮口后部有抽气装置.火炮俯仰范围为-4°~+20°,炮塔旋转范围为360°.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由驾驶员操控的同型号前机枪。炮塔顶部装备一挺12.7毫米54式高射机枪。

  该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部。

  行动部分每侧为5个负重轮,车体两侧各有五个较大的负重轮,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无托带轮,无裙板。独立扭杆式悬挂,在第一、五负重轮位置安装液压减振器,依靠车前1对球面蜗轮杆调整诱导轮位置来实现履带松紧度的调整。

  该坦克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

  研制历程

  布局与59式坦克相同,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可乘坐三人的炮塔居中,车长和炮长在左,装填手在右,动力和传输装置位于车体后部。

  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使用情况

  除了服役于中国陆军外,这种型号的坦克还服役于中国海军,用于外贸。

  2010仍有部分甲级应急部队装备该型坦克。

  型号演变

  62式轻型塔克实际上就是缩小版的59式主战坦克:20世纪50年代早期,前苏联向中国提供一批T-54坦克,随后中国开始在本国生产并命名为59式。

  59式车型:

  59-I式,59式的增强车型。

  59-Ⅱ式,众多改进,包括一门105毫米线膛炮和全新的火控系统。

  59-Ⅲ式(或59C式),59-Ⅱ式的改进车型。

  59D式,众多改进,包括爆破反应装甲和全新的火控系统。另一个型号为59D1式。

  59式装甲抢救车,功能有限的基线装甲抢救车。

  59式升级型,试验车型,在59式坦克上装备120毫米滑膛炮。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63式轻型两栖坦克(中国)。

  中国63式坦克编队的主力部分已经升级到63A式标准。

  11、85式主战坦克

  

中国<em>85</em>III<em>式主战坦克</em>

 

  85式坦克是由中国第二代的主战坦克—80式坦克升级改进而成,并未装备中国解放军,而主要用于出口。最初装备105毫米口径线膛炮,后来换成125mm口径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

  结构特点

  该坦克采用高初速线膛炮、较先进的火控系统、故火力猛,机动性好,防护能力强。炮管采用了特种冶炼工艺制造及自紧处理,膛压高、初速大、使用寿命长。在炮管上装有热护套,减少了由于气温等因素而产生的变形弯曲量,从而提高了火炮的精度。

  研制历程

  1960年代中苏交恶后,在1970年代中苏边界冲突,双方超过1千5百万部队对峙,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只有59式坦克(仿制苏联T-54),比苏联的T-62、T-64及T-72作战性能相差太远。其后中国解放军要求617厂(现称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开发新型坦克以对抗苏联,亦即是借鉴从苏联俘虏来的T-62技术的69式坦克,但解放军对其不满意,没有大量装备。

  其后617厂再开发出80式坦克。之后北方工业公司以80-Ⅱ式主战坦克为基础改进,在防护能力,机动性能和火控系统方面加强,才诞生了85式坦克。

  型号演变

  85式

  85式坦克原型源于1980年为外贸研制的坦克样车,即是“风暴”型坦克,仅有样车未定型生产。为80式车身底盘,最大外形特征是装有焊接炮塔,加长身管的105毫米口径线膛炮(直接从国外引进的105毫米炮明确限制15年内不能用于外贸)。首次尝试应用了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85式。85式被定位为出口型,但中国政府最初没有资助生产。据报道这个完成了的原型被借用于博物馆展出,但送至博物馆的原型被拆去主炮。在2000年早期,这辆博物馆原型的相片被散布在互联网上。

  85-I

  85-I式是在85式上装上改进的带有热护套管主炮,炮塔装有复合装甲。

  85-II

  85-II式是改进85-I式火控系统的版本,装有雷射测距仪、风向感应器,800马力发动机,变速箱也换成液力半自动。

  85-IIA

  85-IIA式是85-II式装有125毫米滑膛炮的版本,取代原本的105毫米线膛炮,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来自苏联的2A46(估计是伊拉克俘获伊朗的部份零件)。

  85-IIM

  85-IIM式于1990年代中期,包括以下的改进:增强装甲防謢能力;加装影像稳定火控系统(ISFCS-Image Stablized Fire Control System);改进夜视装置。亦是88C式的原型,国内称为85-IIM,出口巴基斯坦称为85-IIAP。

  85-IIAP

  85-IIAP (T-85-IIAP) 是巴基斯坦塔瓦西重工业(Taxila Heavy Industries)合法生产的型号,装有125毫米主炮及自动装弹机,部份装有“Weston Simfire 2”训练系统。超过300辆在巴基斯坦服役,部份更新至85-III式级数。

  85-III

  85-III式是用于出口至巴基斯坦的版本,1993年研制,战斗全重44吨,装有1000马力柴油发动机,动力舱整体吊装式,双侧变速箱,采用125毫米滑膛炮。但中国的发动机无法适应巴基斯坦的沙漠地区,尤其是机油箱偏小,结果把机油箱崩裂,况且只是试验样车,试车中显得故障较多, 因而在巴基斯坦方面的对比试验中落选(选中了乌克兰的T-84),之后问题被解决,北方工业在1995年推出双防反应装甲的升级,但更先进型号已推出,因此85-III式没有大量生产。

  85-III式已成为早期85式的升级标准,包括已出口至巴基斯坦的85-IIAP。

  12、80式主战坦克

<em>坦克</em>:<em>80式主战坦克</em>

  80式主战坦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 ZTZ80式主战坦克。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继59式、69式坦克以后的第二代新型主战坦克,其火力、机动、防护性能比第一代坦克有大幅度提高。

  结构特点

  车体前上装甲倾斜明显,车前中部有防浪板。炮塔居中,动力舱后置。与59式和69式不同,80式的车体左面最后的负重轮上方没有排气口。鼓式燃料箱和推土铲挂于车体后方。

  炮塔呈半球形,填装手炮塔在右,外部装备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105毫米火炮装有热护套和抽气装置,炮塔中后部围绕笼式炮弹筐。两侧各有四具烟幕弹发射器。车体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第一个和第二个负重轮以及第三个和第四个负重轮间有空隙,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有托带轮,上部有裙板。

  研制历程

  与早期的69式主战坦克(59式主战坦克的升级车型)相比,80式主战坦克具有全新的车体等诸多新增特点。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105毫米火炮在驾驶员右面,便于操控,炮塔居中,车长和炮长在左,装填手在右。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后方。

  105毫米线膛炮可发射标准北约制式炮弹,武器俯仰范围为一4°~+18°,炮塔旋转范围为360°。紧急情况下可手动控制。装备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顶部装备一挺用于防空的12.7毫米高射机枪。

  采用计算机化火控系统,装备供炮长使用的激光测距仪。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激光测距仪位于炮长的视线范围内,另一种是激光测距仪位于105毫米火炮的上方,与该公司的一些69式主战坦克风格相似。

  可安装通气管用于潜水,标准火灾探测/灭火系统,如果需要,还可以在车体前部安装复合装甲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使用情况

  已停产。

  型号演变

  80-Ⅱ式,80式的改进型。

  80-Ⅲ式,为发展车型。

  88式,80式的升级车型。

  ZTZ-88B改进型是在80-III式基础上研制的。

  ZTZ-88B装备更长的105毫米火炮。

上一篇新加坡"高射炮"火力情况,新加坡"高射火炮"L70式40毫米介绍

下一篇中国冷战后战斗机集锦,中国冷战后战斗机介绍,中国冷战后战斗机特点

武器大全本月排行

武器大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