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代》到《聂隐娘》:幕后推手的强势崛起

发布时间:2015-09-04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娱乐资讯 手机阅读
《从《小时代》到《聂隐娘》:幕后推手的强势崛起》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5-09-04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最近影市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况,暑期档收尾之时,多家片方纷纷在争食最后一块大蛋糕,最引人瞩目的电影当属侯孝贤的《聂隐娘》。该片未必是最火爆的,但却是最具话题性的。因为作为一部纯粹的艺术电影,这部斩获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电影,如今在国内院线大规模的公映,但以国内电影市场这种环境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该片上映一周累计票房5000万,虽不算特别火,但关于电影的热议一直没有停过。台湾著名殿堂级导演侯孝贤,以古朴的方式展示武林的原生态,诘屈謷牙的文言对白,静若流水般的画面,这样的电影出现在商业市场中,且收获了大量的话题与曝光度,实则鲜事一桩。

在商业市场之下的一部艺术电影,获得今时的如此瞩目,不得不说是电影艺术的一次胜利,然而造就如今这一切的,也不得不提起这部电影背后的推手,华策影视。

初入电影江湖的“新公司”

提起华策影视,稍稍了解一些业内行情的小伙伴第一反应:这是一家电视剧公司。没错,当家华策影视起家,正是凭借很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被广大观众所熟知。这家成立与2005年的公司先后凭借着《中国往事》、《叫一声妈妈》、《雪豹》、《倾城之恋》、《爱情公寓》等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在影视圈崭露头角进而名声鹊起。该公司的剧集产业规模宏大,甚至2010年华策上市的时候,都被誉为“电视剧第一股”。也难怪电视剧的标签在华策的名下太过耀眼,所以直到现在,很多观众提起华策当然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电视剧巨头公司。

不过近一两年,华策影视的发展策略出现了变化,开始与时俱进的涉足电影业,华策著名的“三色旗”LOGO,也开始频频出现近几年的大银幕上(只不过从三色旗变成了三色魔方),也是顺应潮流,毕竟当下电影市场这么火爆,一家著名的影视上市公司不涉足电影也自然说不过去,此举乃是人之常情。当然比起很多公司一门心思的挤破头争食电影市场这个大蛋糕这种“只顾眼前”的急功近利发展不同,华策影视的电影策略,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战略规划,他们并不打算趁热抢块钱,而是遵循的“既来之,则安之,且一定要留下鲜明的印记”的这种长远策略,用句时髦话来说,这叫“可持续发展”。从他们这两年在电影圈的布局模式就能看出。

华策影视进入电影江湖的战略确切的说是从去年开始的。其实华策很早之前也涉足过电影圈,2010年华策就开始试水电影圈,旗下子公司浙江金球影业在当年出品了两部电影,宁瀛导演的《A面B面》与高群书的《西风烈》等等,其中前者还包了发行。几部著名导演的作品,雄心勃勃。然而后来的故事也就知道,电影在市场上遭遇滑铁卢,也导致华策闭门思过。其实在当时华策也是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电影圈的游戏规则与电视圈的玩法其实是两码事,作为一家电视剧老牌公司,初入电影江湖的华策影业还真的是个菜鸟,这导致华策沉寂了三年之后卷筒重来,以“三步走”的战略布局,带来了一套全新的电影业多元化产业模式。

战略一: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如今影视行业最常提起的概念,数据显示,影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在如今经济世界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以iPad、手机屏、客厅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多屏时代、全网络时代比想象中来得快的多。而华策初入电影江湖的第一项战略就是这个俗套但必须要存在的“互联网思维”。

以前的电影都是观众买票进电影院体验,而在华策的“互联网思维”之下,一个项目的营销和发行是从题材阶段就要开始进行全面互联网扫描,从数据中找出营销对象,针对数据分析做直达营销。很多老牌电影公司对这种营销理念最初不太适应,但华策影业是个电影圈的新公司,虽然缺乏经验,当年却也能成为其最大的优势,那就是甩掉包袱!比如对投资项目《小时代3》的互联网趣味营销,将互联网优势中最重要的体验经济、粉丝经济的受众群体进行拿捏,打造具有全网声势的话题。在这种前提下,将原来叫观众,现在叫用户的这部分群体通过项目的营销直达进行有效的转化。其实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影一切都是回归本原、玩创意、搞创新,只不过从最初的“单向传播、单向接收“的传统电影运作,转向“互动、好玩、共享、集聚”的互联网式营销,从而更容易的找准受众目标以及项目属性,这是华策影业初入江湖所掌握的第一个战略举措。

战略二:“左手侯孝贤,右手郭敬明”

纵观这两年华策影业参与投资的项目中,既有《小时代》、《重返20岁》、《分手合约》、《一生一世》这样以青春主流市场受众群体为主的纯商业电影,也有如创下文艺片票房纪录的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和吴宇森导演用生命五年磨一剑的巨制《太平轮》,如今又多了一部《聂隐娘》。

根据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所言,华策电影战略整体上大概70%商业片、15%热门IP改编项目以及15%类似侯孝贤一样的艺术项目。从类型片的角度上来看,华策的参与制作的项目既有商业诉求,也有艺术追求,这不仅让人想起来上世纪末好莱坞火爆一时的梦工厂。他们之所以在1997年刚刚成立之后就立刻进入好莱坞主流片场的行列,走得就是这种模式,有《捕鼠记》、《战略高手》等商业片,也有《拯救大兵瑞恩》、《角斗士》、《美国美人》这样的奥斯卡级电影,且二者兼顾都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如今华策影业在电影圈的路线也是如此。《一生一世》、《重返20岁》等商业片把握市场受众,热门IP又是当下所有片商都瞄准的金矿,从而有了最具网络人气的《小时代》系列电影。而作为一个大公司的品质,针对那些为电影行业做出贡献的文艺片的投资不但能体现一个电影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也能够迅速的提升自身品牌效应,才能不断引入优秀电影团队和电影人才的加盟。

在这种投资选片的情况下,以互联网思维作为依托,让旗下的这些电影能够迅速的扩张在观众群体中的曝光度。比如《聂隐娘》在公映之前,就打出来“去电影院看侯孝贤”的全网热门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从而提升了该片的话题,令一部文艺片在暑期档横空出世。然而无论对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的追求,都要建立在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之下才能确保相应的商业价值。毕竟谁都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而华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战略三:独家发行+开发制作的双轮驱动

作为一家老牌电视剧公司,在进入电影圈唯一能够用的上的就是制作层面上的经验。在2014年,以《归来》、《小时代3》为首的电影票房显赫,让华策影业尝到了甜头,从而让华策进一步加大了在电影业务上的开拓。除了对热门IP的开发之外,华策旗下最优势的电视剧资源也会逐步的转移到大银幕,目前华策正在开发筹备的电影项目已超过30部。然而一部电影要获得好的票房需要掌控好两端——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制作,还需要发行的支持。然而,在发行方面,以内容制作擅长的华策影视目前发展平平。

发行在电影业中是一个非常纠结的行业,发行的优势就是门槛低、风险低,然而也是困难重重。因为不但要被院线、片方分去相当大的利润,同时内部竞争也是非常激烈。不过目前我国几大民营电影企业——光线、华谊、博纳、万达等都有自己的发行业务,想要能够在电影圈站稳脚跟,有着庞大内容制作基础的华策也必须将发行作为自己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2015年,华策在电影业务方面已经开始发力,他们的切入点是发行。头一炮就是《刺客聂隐娘》,一部文艺片在公映当日获得将近20%的排片量,对比于上半年的王小帅《闯入者》5%的排片率,这个优势就立刻体现出来。当单有发行远远不够,比较文艺片的受众面本来就很狭窄,院线凭什么给你安排这么多的影厅呢?

这就是华策“三步走战略”的成熟之刻,以互联网思维的互动属性打造话题性,制造电影声势,再凭借其内容制作的优势来制作大量相关物料,最后有着发行的保障,不但能为自己的电影保驾护航,也能够完善其产业链布局。这“三步走战略”相当于一个三联动关节,缺一不可。未来华策已经拿到了《蒸发太平洋》、《剩着为王》等多部电影的独家发行权。

华策的每部都具备相应的话题和口碑,从一开始就追求其国际化的定位,通过这样的战略模式,全面整合电影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全面进行投资、出品、宣发的一体化运作,打造出成为颠覆传统路数的多元化的电影长远战略布局。这就是这家“新公司”在电影圈刚刚崭露头角并迅速成为市场主力的原因。浙商出身的华策果然深谙经商之道。

上一篇帕尔哈提2015世界巡演9月启动

下一篇盘点:欧美乐坛十大90后歌手

娱乐资讯本月排行

娱乐资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