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5》:打到腐国去,却依旧很直

发布时间:2015-09-08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娱乐资讯 手机阅读
《《碟中谍5》:打到腐国去,却依旧很直》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5-09-08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影片评分:7分(10分满分)

适合人群:特工片动作片观众

特工片是个坑

动作片常常被鄙视为无脑片,实际上这类片的剧本是最难写的,因为它已经被写死了。007系列拍了二十多集,《碟中谍》已经拍到了第5集,连最“年轻”的《谍影重重》都已经上映了4集之多,编剧还能写出什么观众没有看过几百遍的桥段和场面?特工片的规定动作也太多,而能够自由发挥的自选动作很少。比如“英雄被坏蛋抓住了”,这样的场面必不可少,如果没有,观众必将大为失望。但如果能够推陈出新,影片将大添光彩。

这让人担忧,《终结者》、《侏罗纪公园》、《复仇者联盟》之类的续集翻炒旧桥段悲剧,会不会发生在这个系列身上?

53岁,尚能饭否?

何况,《碟中谍》珠玉在前,从《碟1》到《碟4》,很多惊险场面已经出现过。德•帕尔玛为《碟1》带来的分镜和讲故事的艺术,令这部特工动作片对得起“电影”这两个字,而《碟4》对于动作空间的精妙选择(迪拜塔、沙尘暴、印度孟买的立体停车场),大大增添了动作戏的趣味和层次。时间长了,我们会忘记片中的反派和女人,但会记得阿汤哥征服了迪拜塔。在什么地方打架,实在是比用什么高科技武器重要多了。

可惜的是,《碟5》中的外景地摩洛哥、维也纳可以说非常寻常,不能像《碟4》的克里姆林宫和new money的迪拜、孟买那样,空间中充满了意识形态的意味。

《碟5》用了什么来填?

虽然这个类型有这么多限制,《碟5》却找到了破局的办法。首先,它向这个系列本身致敬。《碟1》的伦敦街头、《碟2》的摩托飙车、《碟3》的假脸悉数在《碟5》中得到复刻。尤其是摩托飙车,连阿汤哥那个先拿起墨镜再去飙车的动作都原样照搬,“chok个靓样先”的传统绝对不能丢。这些细节和“彩蛋”,超级影迷绝对“受落”。

                                   有没有想起《碟2》?

其次,别忘了导演拥有阿汤哥这个大杀器。《碟中谍》系列没有像其他动作片一样,用电脑特效把场面变得夸张化,拆大楼炸飞机什么的,最终削弱了可信性,而是始终让演员用肉身去拼,用人性化的手法塑造角色。观众只要盯着标志性的男主角就够了:007可以换人,但阿汤哥只有一个,这是他的个人品牌,无法取代。虽然伊森·亨特不是007那种花花公子的角色,但出入的场所通常也很高大上,必须穿得西装笔挺,但下一秒他就进入紧张刺激的场合,成为聪明的超级英雄。往往场面越惊险,阿汤哥压力越大,大家就越喜欢他,因为每次他都在逆境中发挥智勇,“你明白吗?这绝境就是我们唯一翻身的机会。”

                                    爬飞机的阿汤哥

这集说的是各国的前特工精英组成恐怖组织“辛迪加”窝里反,摆了老东家一道自己动手开干,连马来西亚航空飞机消失都跟他们有关,阿汤哥的小组惨被取缔,他本人也变成了杰森·伯恩那样的弃子,但且看阿汤哥怎么说服同僚,在绝境中出乎意料地反占上风,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擒对方首脑,这真是科技版的《三国演义》!

《碟5》中可以看得出阿汤哥有点累,没关系,肉搏部分可以派大腿比阿汤哥还粗、还会夹人的女特工顶上,后面会详细说。最拼命的爬飞机,阿汤哥还是自己上的,据说导演一开始只是开玩笑,“你就直接爬飞机上实拍呗”,结果他真的自己上了,系上两根保险绳,拍了8条,最高飞行高度1500米,阿汤哥差点被一块鹅卵石打成重伤。

再次,阿汤哥虽然只有一个,但他的朋友可以很多。影片不但集合动作片一贯的元素,也没有忽略角色之间的感情发展:Simon的友情,Ving的忠诚,Jeremy的理智,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台词,但描写得当。

最赞的则是丽贝卡·弗格森扮演的伊尔莎,这个角色严守“人不可貌相”的定律,即“看似如此实际并非如此”,角色内心绝对不能跟他们的外表一样。论身材和样貌伊尔莎绝非鳌头,虽然不算太漂亮,但其英气和身手都直逼《复仇者联盟》的黑寡妇,拥有一种粉红的冷艳,一双大白腿架着狙击枪的风姿确实迷人,但又有独歼大汉的狠烈,飞车一场有型到飞起,一扫这类动作片女人只能是花瓶的悲剧命运

她和阿汤哥各为其主,又是敌人又是盟友,两人之间若即若离,那种欲拒还迎的神秘,语焉不详的微妙,哪怕是阿汤哥都有点把持不住呢,影片就在这种“把持得住/把持不住”的情节推进中不断插入动作场面,一直走到最后,非常顺畅。

不如《碟4》的地方有这些

当然,《碟5》遗憾的地方也不少,好莱坞格言说,“电影讲究的是最后二十分钟”、“汝必留最佳于最后”,但发生在雾气重重的伦敦的结尾大战,却有点虎头蛇尾感,阿汤哥和大boss居然没有大战三百回合,而是用一个……(绝不剧透)就把对方解决。

而万众瞩目的爬飞机,实际上最精彩的镜头已经在预告片里了,飙摩托车也是达不到高潮就结束,配合歌剧情节的歌剧院一场打斗虽有美感但还是不过瘾,潜水入电脑库那段也显得比较牵强,纯粹为了拍而拍,刻意找戏来做,团队聚拢之间的默契也没有做得像上一集那么好。

                                飙车没有飙出高潮

现在上哪儿去找张软碟啊?

其实好多人都在诟病,不知道《碟中谍》系列为什么叫“碟中谍”,或者说觉得这个名字老得掉渣,用原名《Mission: Impossible》其实挺好。

嗯,其实俺也觉得英文名挺好,看起来跟卖运动装备的差不多,Nothing is impossible,impossible is nothing,every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说句题外话,李宁和阿汤哥,牛蛙都见过,两人最像的地方,其实是身高。

如果从偷U盘的剧情来说,《碟5》其实已经最贴近原来《碟1》的原译了。当年“碟中谍”这个名字,貌似是上译厂的手笔。相比于香港翻译的《职业特工队》,显然信达雅很多,算是这些年来为数不多的能在翻译方面拿得出手的东西。香港人的翻译自然也没有错,因为这个故事最早在拍成电影之前,的确是美剧来着。但那个时候,内地观众还看不到电视剧版的伊森·亨特,只能看到谢顶的《神探亨特》。

根据牛蛙的估计,对于名字产生异议的,大部分不是从《碟1》开始形成的影迷。第一集的内容其实交代得很清楚,这是一个关于刻录光碟和间谍的故事——在那部戏出来的时代,中国大部分人还没用上电脑。用上的人也基本用的是软盘,现在有谁的电脑上还在装着“A驱”这种东西的?都是U盘时代了。所以,这电影真是是U盘惹的祸。但要是把电影叫成《盘中盘》……读顺口了其实也没啥。

             这集的高科技武器有不少,但都小而精,没有《碟4》隐形幕和攀爬手套那么牛。

阿汤哥来中国会跳哪儿?

从《Mission: Impossible》的剧本基本元素来看,其实无非就那么两点:一要跟电脑数据有关,二要跟间谍有关,三,阿汤哥同志得有个地方跳下去。比如迪拜塔或者哪个大水坑。所以,根据这些出发,我们继续帮他设想一下下一集可以去的地方——其实从最近几集来看,IMF小组已经很少在美国本土作案了,大部分的东西都是在世界各地。

来中国其实是个很好的主意,既然这一集都有马云的参与了,那么……下次让他去偷一下淘宝的数据如何?反正都在美国上市了,偷个中国首富,应该很有轰动性。

至于去哪里偷……这一集其实设计得很LOW,就那么个大水池子,然后无氧潜水而已。咱们起码来点历史嘛,就让他去西湖底下好了,梅庄下面,关押任我行的地方。嗯,希望他不要买到中国的绳子或者手表啥的做道具——那是《疯狂的石头》,不是疯狂的伊森。更何况,第三集时他们已经来过中国了,也能跟前面的故事搭上线,挺好的。

至于从哪里往下跳?这个不是问题。在城市里跳肯定不行,下面绝对一群围观群众。外国友人在这里跳楼可是大事。伊森又不是007,要是搞乱上海,那只能是变形金刚了。不过虽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不在咱们这里,但不还有全世界最高的山嘛,来,跳个珠穆朗玛试试?把那座山炸了都没问题,还记得当年冯小刚电影里的大忽悠怎么说的么?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大缺口,让印度洋温暖湿润的风直接吹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样西部干旱的问题,就解决了……

上一篇神剧《花千骨》如何创造周播剧新高峰

下一篇从《花千骨》看湖南卫视周播剧模式的成功

娱乐资讯本月排行

娱乐资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