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发布时间:2015-11-30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娱乐资讯 手机阅读
《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5-11-30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连夜读完了村上春树“怒冲诺贝尔”的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写一点简单的感受,这次包括了全面的剧透,一来希望可以与同样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好好交流讨论,二来村上春树这本新书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侦探悬疑类村上小说”,悬念固然有,但不是这部新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新作情节也较前几作更为简单,我相信剧透无妨。当然是否阅读剧透,决定权在您手中,“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 
   
  相信很多读者读完这部新作后的第一印象都是,《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下简称《多崎作的巡礼之年》,没办法名字实在太长了)是村上春树“返璞归真”的“转型之作”。因为熟悉村上春树创作历程的读者都知道,村上春树在早期的“鼠三部曲”及续作《舞!舞!舞!》之后,开始对社会政治和日本的历史问题渐感兴趣,后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和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村上春树更是一头扎进了“政治探讨”中,以纪实文学《地下》和七百页巨著《奇鸟行状录》为最,达到了“政治隐喻小说”的巅峰。而后来的《海边的卡夫卡》和皇皇三卷的《1Q84》,又似乎悄悄地把充斥了早期成长小说的情感因素填补回自己身上,给“政治隐喻小说”增加了更多围绕主人公的个人情感的塑造和村上春树较为擅长的男女感情描写(少年卡夫卡的成长历程,天吾、青豆牛郎织女般的爱情故事)。到了新作《多崎作的巡礼之年》,村上春树明显地抛弃了政治隐喻的影子,只在故事的开篇提到了一次作为主人公的五个小伙伴们的父辈是“团块一代”(熟悉村上春树的读者都知道,“团块一代”及其后代,是村上春树曾经极力研究和批判过的,他认为战后这经济繁荣、幸福安康的时代埋藏了未被消灭的“恶”的祸根,或者说“恶”的祸根在这种表面的幸福下安全地、甚至充满养分地暗暗滋长),从此以后,整部小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对主人公多崎作的心理研究(往事的追忆和内心的成长)和对社会关系的深层挖掘上,“政治因素”被村上春树暂时放在一边,至少就这部小说而言。 
   
  作为读者,我们无法揣测村上春树作为小说的创造者(以一己之力完成整部小说的“缔造者”),做这种风格和主题上的改变出于何种原因,至少令我们欣喜的是,村上春树这次确实大刀阔斧地变幻了自己保持多年的写作方向或者说是文学研究方向,把注意力从广义的社会和政治探讨,转为探究个体内心的体验。回顾前几部所谓“政治隐喻小说”代表作,《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和《1Q84》,我们都能从情节设置中找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小说的主人公们的角色设置及情节出发点,和村上春树早期的“青春小说”(“鼠”三部曲、绝大多数中短篇小说)或者不带有那么强烈政治性的小说(《挪森》、《舞!舞!舞!》、《天黑以后》)相比,其实大同小异:过着低调又心满意足的生活的男主人公,因为爱侣的离去,踏上了寻找失去的人和失去的记忆的旅程,从而发现了暗藏在“表象生活”下的丑恶秘密,在新结识的异性同伴的帮助下,通过层层走访调查,最后凭着“邪恶必须被铲除”的信念,终止了邪恶的继续繁衍。而新作《多崎作的巡礼之年》中,这种具有典型风格、“一看便知是村上春树”的情节设置不见了,转而被“一个人尝试寻求痛苦回忆的根源并从中成长”的“疗育”过程取代(当然了,早就有学者把村上春树的小说直接命名为“疗育小说”,但是《多崎作的巡礼之年》确实是村上春树“疗育”功效最强的小说)。众所周知,村上春树作为文学家,风格最鲜明或者说笔力最强的几个特点分别是:政治隐喻性、侦探小说外衣、成长小说、心理景观的探索(或者说再加上一定的时尚元素以及他本人强大的调动感官和比喻能力)。村上春树最拿手的这几点世人皆知,他的各本小说只是把这些优质元素的比例按不同的需求调节成最适合的样子,所以一部部看起来风格类似却又迥然不同的小说诞生了。 
   
  而《多崎作的巡礼之年》特别的是,村上春树似乎完全抛弃了政治隐喻作用和侦探外衣。情节中,多崎作拜访了四位童年好友中在世的三位,拼凑出另一位去世的伙伴“白”的秘密和死因。“白”是完美的艺术少女,后来患了精神疾病,可以说是直接毁掉了多崎作和另外“名字带颜色的”小伙伴的纯真友谊,然后在精神恍惚中,被人勒死在异地的宾馆中。读者初读到这里,会隐约想起《1Q84》的女主人公青豆有一个朋友亚由美也被人凶残地勒死。青豆对好友被残害的态度是,凶恶地瞪起逼视邪恶的眼睛,誓要将凶手生吞活剥,这也是《1Q84》这部小说对于善恶和暴行的基本态度。但是在《多崎作的巡礼之年》中,主人公多崎作除了表达对“白”的横死的痛心外,似乎并未真正开始对杀害好友的凶手进行心灵上的痛恨,而且在村上春树对于情节的铺陈上,后来也没有让多崎作把目标全部放在追查凶手上面,而是把全书的最终悬念放在了多崎作三十五岁时结识的女朋友沙罗和他的最终情感归属上。所以我们通过情节设置,可以认为《多崎作的巡礼之年》不是村上春树往常的以惩奸除恶为最终目的的“侦探小说”,而是“男女恋人最终走向何方”的情感小说。 
   
  所以我们可以把《多崎作的巡礼之年》看做是一部不掺杂任何其它意义的纯粹的成长 爱情小说吗?似乎可以的。好像这样就好办了:最纯粹的村上春树式爱情小说呈现在大家面前了不是吗?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纯成长小说和纯心里景观的探索方面集中探讨这部新作。 
   
  首先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多崎作高中时的四个小伙伴(青、赤、黑、白,两男两女)在他大二时把他抛弃出这个坚固亲密又单纯的小团体,多崎作暗自渡过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几个月。后来想通了,在不告知理由的情况下被亲密伙伴生硬地抛弃,自己的痛苦不是来自“被抛弃”,而是嫉妒心。与其说没了朋友,不如说多崎作是在嫉妒其他小伙伴因为没了他而更加团结亲密。想通了这一点,多崎作暂时走出了黑暗,游泳锻炼身体,发现自己的面貌和身体都发生了改变,显得更加成熟。然后在游泳馆结识了新伙伴灰田,多崎作又找到了归属感,摆脱了阴霾。然后灰田又不说一声就永远离开了多崎作的生活,从此多崎作心里埋下“我不被任何人需要,有没有我于别人完全无关”的阴影,一直到他三十五岁。三十五岁上事业稳定(建造火车站,典型的村上春树的主人公的职业:非常别致并且心满意足),和年长他三岁的知性美女沙罗交往(帮助村上春树的主人公的女人大致分两类: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活泼可爱的双马尾。沙罗属于典型的前者)。沙罗像所有村上春树的女配角一样,帮助多崎作走出十多年不肯走出的那一步,帮他联系到了四位伙伴。后半本书的主要情节,就是多崎作走访几位小伙伴,探寻当年被小集体排斥掉的原因。 
   
  在这过程中,多崎作经历了几番成长:大二时代被伙伴抛弃后,从自杀的念头里爬起来的成长;结识了新朋友灰田,一见如故,然后渐渐发现灰田早晚也离开自己、并且坦然接受的成长;在女友沙罗的帮助下,决定直面心中最痛处,走访十五年不见的老友的成长;见了“青”、“赤”、“黑”三位朋友后,坦然面对“自己和他们的人生轨迹永远不会相同、也许从一开始就不相同”的成长;正视往日痛苦、正准备迎来和沙罗的新生活,却发现沙罗可能另有所爱,但不管结果输赢、坚定地要争取自己生活的成长。小说开篇介绍多崎作的小伙伴时,讲“青”是个橄榄球健将,比赛前会让队友围拢自己,大喊“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但随着情节的展开,读者会发现,多崎作之所以痛苦的原因,大概全在于他的精神生活处处失败。所以他畏缩一团,不敢面对自己的过去,担心永远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好与坏都由别人说了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权。然后多崎作拜访“赤”时,“赤”告诉他:“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随着情节的进展,多崎作走访好友、回忆灰田、了解沙罗的过程,就是他周围这些人劝解、“疗育”他的过程。随着他主动地挖掘真相和真正地走进朋友们的内心,多崎作发现自己的痛苦生活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片误解。 
   
  然后我们就可以说,这本小说里充满了大量的心理隐喻。首先多崎作和四位伙伴的职业都有很强的隐喻功能。“青”的“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代表了多崎作心理的迷障,也是他们五人小团体的迷障。随着他们每人对过往的陈述,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分崩离析,是因为大家都是想赢怕输的人,最后也没赢,也没输,都胆怯了。“赤”的“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是“赤”发迹后的观点,这句话很粗浅,但却提供了解决五人团体集体以及各自困惑和痛苦的最直接的办法。如此一来,我们现在可以再上升一个高度,把多崎作和“四颜色”组成的五人小团体,推广到整个一代年轻人身上,五人团体遇到的困惑和迷障,正是所有年轻人必须经历的痛苦和必须失去珍贵的东西才能换回来的成长。这样《多崎作的巡礼之年》的成长主题就变得十分明显,一代年轻人的困惑,浓缩到五人小团体,再浓缩到主人公多崎作一个人的感受上。艺术浓缩了生活,放大了真实,村上春树这点是极其成功的。 
   
  另外,主人公多崎作的那份建造火车站的古怪职业,也有了解答。这是一部从高中时代一直讲述到三十五岁的小说,从惨绿多愁的少年时代到无奈又现实、就算筋疲力尽也要向前进的中年时代,这是一条明显的人生旅程。火车站是旅程的一个个节点,象征人生的一个个关键时期(前面说的多崎作的成长节点);火车站也是换乘站,不同的线路汇聚在一起,象征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缘分中人(一见如故又忽然离去的灰田,人生的半途中忽然狠狠爱上的沙罗);火车站吞吐上下车的旅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哪站上车哪站下车(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而是“我们大家手中都握有自由”);火车站也把人引向他们所去的方向和所达的终点(“青”、“赤”的职业选择,“黑”的移民选择,沙罗最后的“终极选择”,“白”生命的终点)。 
   
  所以这本小说中出现的所有东西,似乎都有其直观的目的。纵观全篇,从所有人物的职业、性格,到剧情中出现的关键道具(钢琴,游泳池,陶艺,手指),全都对小说主题起到具体化、形象化的能指作用,通篇下来,三个时空,两个国家,三座城市,五家人,用走访朋友、探寻奥秘的形式贯穿,全无废笔。这部小说看似是人畜无害的个人心理探究,远非前几作“人物命运和政治背景风云变幻”那么复杂,但是村上春树让每个关节都重要,整部小说流畅运转,凝练通达。另外村上春树擅长了数十年的鲜明特点,比如两人对话情境的真实性和对人物语言的精确把握(多崎作和灰田、“青”、“赤”的几场谈话,爽快鲜活,几乎另人百读不厌),对情节节奏的调控(以前半部为甚,多崎作的痛苦故事,有的是叙述者以第三人称讲述,有的是多崎作向沙罗讲述,参差有致,纹丝不乱),对悬念的掌控(灰田向多崎作讲述的他父亲的故事,像极了《挪森》里渡边去阿美寮看直子,夜晚听玲子讲的故事:穿插小故事,但话说一半,留悬念,刚到高潮打住),情感的酝酿和释放(不得不说,多崎作和“黑”在芬兰分别的那场戏相当催人泪下。结尾多崎作夜晚给沙罗打的两通电话,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甚至村上春树超级拿手的那些不失时机的情景交融的风景描写和精妙得让人过眼难忘的比喻,都在这部小说里有良好呈现。有时必须要承认,村上春树毕竟是诺贝尔级别的作家,他这些关于文学技巧方面的能力,世界顶级。 
   
  此外略说一下我感觉这部小说的几点不足。或者说是个人建议。总之是个人看法。 
   
  前面扫情节的时候提到了,多崎作新叫的朋友灰田给他讲了一个父亲的故事。大概就是灰田的父亲年轻时在客栈结识了一个非常投机但又行事古怪的钢琴家,钢琴家演奏技艺高超,弹奏前把一袋像是骨灰的东西放在钢琴上,方可自如发挥。钢琴家还说自己能看到别人身上发出的灵魂的光的颜色,他认为自己快死了,所以获得这项能力。然后钢琴家就不辞而别。这个穿插的小故事其实挺好,虽然读完整部小说,发现它和主线情节完全无关,只是出现了一些辅助意象,但是就算作为单独的故事,也可以和《奇鸟行状录》第三卷里男孩半夜醒来发现外面有人挖坑的故事的新颖程度相比。可是《多崎作的巡礼之年》篇幅毕竟没有那么长(约等于《奇鸟行状录》的四分之一),说实话灰田这个角色只能算故事里配角的配角,而且后来又不辞而别,本来不重要的角色忽然消失,后面又再不出现,可是前面他出场的时候却写得信誓旦旦拉风不已,读者未免感觉头重脚轻。而且灰田父子在短短的篇幅里,塑造得非常成功,后来却双双退场,主人公多崎作后来失眠的时候,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想了一遍,也不见得怎么太想得起来灰田父子,我认为这里对于角色戏份的处理有待商榷。而且这么好的两个配角,说不写就不写了,村上君不可惜我都觉得可惜。 
   
  另外“白”这个角色的精神失常和死亡,其实牵动了主人公整个五人小集体的命运。但是作者并未给出一个实际的答案,“白”为什么发疯,如何编造谎言导致团体疏远多崎作,直到最后杀害她的真相,情节中只被“黑”的讲述一笔带过。而结尾处多崎作失眠,把整件事放在心里好好想了一遍,想通了。但无论是“黑”的表述,还是多崎作的“想通了”,全是强加在“白”这个人物上的看法:她天性敏感细腻,因为遇到年少的困惑,所以变了一个人,“输了”。“白”是一个牵动主人公们前后三个时空、整整十五年的关键人物,她的事情如果不讲具体,有时会感觉主人公们感伤得莫名其妙,缺乏支点。 
   
  还有当多崎作去芬兰见“黑”,“黑”十五年后与他相认的情景写得很好,但是当两人坐下来进入“村上春树谈话模式”后,“黑”一股脑倾吐出了积郁十五年的心中苦闷。“黑”这段陈述固然对整个情节有“解谜”作用,但吐露的感情独白又似乎过多。“黑”本来只是个在小说前三页只“出场”几行的人物,突然让她进行这么多的内心情感吐露(确实有为后面离别戏的感情做铺垫,但她的“心声”确实倾吐得有点太多了),读者会不会觉得很陌生又很隔阂呢。 
   
  暂时找到这可商榷的几点,但它们当然不会影响《多崎作的巡礼之年》成为村上春树最成熟、技巧最好以及最凝练的小说之一。这部新作首次出现了异国风光,主人公的调查路线扩展到了日本境外,村上春树也许去芬兰实地考察过,一幕幕异域风情写得可爱又生动(领路的老爷爷,芬兰人的警句),更不用说仿佛北国风光尽在眼前的风景描写了。另外在《挪森》著名的给绿子的电话后,村上春树又一次使用了明显的开放式结局。我认为这部小说的结局,关键不在于它让情节走向什么终点,而是让多崎作这个饱满的人物形象有了两种归宿,甚至是对他的性格有了两种乃至多种解读的可能,让小说变得充满韵味。因为这毕竟是一部以个人内心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小说。村上君,你是成功的,输球这个选项,我们没有! 
   
  最后表明一下我对村上春树和诺贝尔奖的瓜葛的态度。村上春树从二十九岁就致力于刻画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和努力揭示这个世界纷繁疲倦的现实,后来他又积极且富有责任感地深入探究当代政治和社会的真相,当二零一三年他六十四岁的时候,他仍然留有二十九岁时创作小说的情怀,又一次把注意力重重地放在一代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上。我作为今年刚满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衷心地对村上春树对我这代人的深刻关怀表示感谢,也对创作了成功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好小说的村上春树表示由衷的钦佩。村上春树,谢谢你,你没有得诺贝尔奖,这个世界照常运转(恐怕还运转得不赖),而七八九零后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你,则想象不出是怎样的另一番景象。 

上一篇任泉解散工作室网友惋惜 揭"大老板"任泉身价(图)

下一篇实拍上海肇事车“坟场” 车身夸张扭曲破碎

娱乐资讯本月排行

娱乐资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