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影视剧为什么稳压中国?

发布时间:2016-06-0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娱乐资讯 手机阅读
《韩国影视剧为什么稳压中国?》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0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韩国又双叒出了一部超高好评的神剧《又是吴海英》,8.9啊。

 

从《请回答1988》到《信号》再到《又是吴海英》,韩国的高分良心作出得这么频繁,我都替国产剧从业者们感到心虚。

更重要的是,《又是吴海英》里的主角,都是爱豆啊。

想了解更多明星内幕,请搜索微信公众号“花边星闻”或“huabian818”

 

男主角Eric是神话队长,女主角徐玄振是前韩国女子组合M.I.L.K.主唱。

 

之前韩剧里还有个很惊艳的爱豆转演员范例,是《请回答1988》女主角李惠利,是Girl’s Day的成员,之前是跳性感舞蹈的。

但人家可以演舞痴

也能把笨拙善良的德善演得活灵活现。

就这样的还在韩国被质疑演得不够好,韩国人是有多高标准严要求?

于是乎,残忍的事实:韩国出产了这么多爱豆,接二连三都去演良心剧了还演挺好。

而国内的流量担当们……

————————

几年前我是不太理解韩国娱乐圈专门有“爱豆”这个分类的。当时听韩国的媒体同行说,他们娱乐圈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电影演员>电视剧演员>偶像组合艺人。

于是我就很不理解,都是明星,为什么还有这种阶级划分啊?

 

这几年国内的粉丝型艺人、流量担当们越来越多,扑面而来的信息量让人亲身体会过他们的人气和所谓“流量带动作用”,才知“爱豆”真意。

现在想想,不妨把“没有作品的流量担当”都列入一个分类下来考量,倒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新分类。

流量担当有三个特征:视觉系、自下而上、没有作品。

“流量”是人气惊人的,但吸引粉丝的初始动力是视觉——不管是漂亮脸蛋还是偶像团体舞蹈,都是视觉系的东西。

粉丝对自家爱豆的人品性格萌点如数家珍,但他们所谓的“人品饭”“性格饭”其实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不是这个艺人粉丝的人都会觉得他除了脸并无特别。

关于爱豆的视觉系要求的是单纯、无辜、动人,都是一等一的平面模特。

 

他们的脸看上去都精致俏丽人畜无害,最终结果是:苍白。

而真演员要求的是复杂、腹黑、多样性,甚至是不快乐。

于是从审美上就和演员背道而驰。

爱豆的走红路径是“自下而上”的。

即,在年轻人当中有超高知名度,但媒体和大众对他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和热情。只是因为年轻人(太年轻了,小学生和中学生都参与了很多)在网络(主要是微博)上为他们刷话题、破纪录,直到媒体和娱乐行业从业者们不得不关心:这些人是谁?

小鲜肉们这种“花美男”式的审美日韩偶像产业早已有之。

八九十年代港台在谭咏麟VS张国荣,四大天王比拼之争中也诞生过轰轰烈烈的粉丝大战。那个年代偶像的号召力靠打榜、唱片销量、票房的比拼来彰显。而内地在当时没有这个环境,音像产业没成熟就直接被盗版打死了,电影院线长期低迷,票房井喷行业疯狂是这几年的事情。因此过去十年中国有若干个经纪公司高呼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杰尼斯事务所”“属于自己的SM”,但无一成功。

真正催化中国娱乐行业进入粉丝经济的是互联网和微博。因为在过去,音像制品和电影的购买都无法体现艺人的人气,如果有个全国不干胶贴纸联网销量排行榜倒是很说明问题。总之,从前的内地年轻人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喜欢谁不喜欢谁,无法有一个有效平台表达出来。直到现在他们可以齐心协力用微博热搜告诉全世界,我们年轻人,喜欢这个。

 

杨幂的走红已经有点“自下而上”的意味。她最早的粉丝主要是小女孩和宅男,这些是最有行动力的“粉丝体质”人群。

杨幂演《孤岛惊魂》的2011年,票房冲到了9000万,业界视为“粉丝经济”的后果。

流量担当的第三个特点是“没有打动大众的代表作”

传统意义上明星的走红,不论唱歌或者演戏,都需要一个能打动大众的“代表作”。

 

但流量担当们要么是没有,要么是代表作只对粉丝有作用。李易峰和陈伟霆是2014年夏天《古剑奇谭》走红的;吴亦凡、鹿晗以及张艺兴是韩国偶像团体积攒起来的人气;杨洋是和井柏然真正的爆点来自真人秀《花儿与少年2》;TFBOYS是个更值得研究的个案,他们是纯靠网络视频里“练习作业”性质的综艺和歌唱走红的。

那么他们的魅力始终就不会是全社会效应的,也不会有更广泛的文化解读意义。

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上世纪初的“小鲜肉”们倒是扎实很多,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有代表角色,有些还是社会讨论级别的。

——————

于是,再回到刚刚说的那个韩国娱乐产业鄙视链问题。

“流量担当”是视觉系不需要好作品,导致了有经验的经纪公司可以不断复制这种艺人出来。

那么无内涵、无过硬实力、可复制、对文化没什么贡献,就是他们处在鄙视链低端的原因,尽管他们个个都是摇钱树。

韩国可以通过整容和练习生制度不断推出新生代的红人们,但国内的这些爱豆或者是流量担当,除了韩国回来的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谓“天上掉下来”的意思是:他们只是恰好长了一副现在小女孩喜欢的面孔,通过合适的机会曝光了。经纪公司对于如何收获这样一棵大摇钱树一无所知,甚至只能对艺人采取供奉式经营方式。

有一个流量小生甚至连自己签好签名照配合宣传都不会做,经纪公司对他基本没有要求,他说什么公司听什么。为何公司如此软弱?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撞一次大运,蒙出这么个行走的微博热搜词来。

 

所以:中韩的根本生态差异出现了。

如果爱豆型艺人(流量担当)可以不断重复生产,那么自然可以选最听话最上进的。他们的价值因为可重复而贬损,没有影视剧导演和编剧会买他们的账。想演戏想转型,都要凭实力说话。如果爱豆能演戏,就是行业里对他演技认可的结果。

也可以再多说一句,不管是爱豆生产还是影视剧生产,韩国始终在用智力做事,懂得方法论的人掌握决定权和用人权,最终是电影电视剧偶像团体质量都有保证。

如此严苛的条件下,韩国的爱豆却一个两个地都转型成演员而能演好戏了。

国内的现状是,从影视剧到时尚杂志再到商业品牌,统统被爱豆们的人气所打晕,争相抢夺艺人,影视剧可以不管爱豆是否有演技、是否适合角色,有他们在,宣传就喜笑颜开,微博转发量嗖嗖上升不愁kpi,收视率网播量电影票房全部都赌在他们身上。

时尚杂志可以忘掉过去所有高尚口号开始一门心思拥抱数据,办刊方针向过去的《歌迷大世界》、《cool轻音乐》看齐,谁粉丝多谁上热搜快就用谁上封面,煽动粉丝购买杂志冲销量。甚至有让一个电影剧组上封面,再挨个印单人封面鼓动粉丝购买的情况——请问你们真的还在乎自己能否引领审美和生活方式吗?

 

品牌在用代言人方面基本上走入盲目区。从前大牌只用大演员,影帝影后的bigger和自己才合衬,现在则每个牌子都在担心非粉丝型艺人“不带流量”;于是一窝蜂瓜分掉小鲜肉们。

当然,用“流量担当”,总是会有肉眼可见效果的。生意人选这个无可厚非。

其他的都是生意,但影视剧,不只是生意。

当热门IP这种原本就充满了“热度第一”的概念和当红“流量担当”一结合之后,产生的唯有流量和烂片。这种环境下怎会有人要求他们会演戏?

但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些人的“流量”,真的算红吗?

 

“粉丝经济”是疯狂的,也是粉丝要换十几个小号刷数据、一个人反复看电影、开着电视冲收视率、做无谓发言刷话题的。他们的消费是重复的,发言是无营养的,这种红除了数据,还有更多意义吗?

30岁以上的普通人里无法把小鲜肉们对号入座的还大有人在,真正的国民度明星是黄渤这一挂啊。

不抓紧时间转型的流量担当是红不长久的。初代小鲜肉们都还在风头上,说这话也许有点早,不妨继续观望。

但要再一次说,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这是真理。

上一篇61岁女星吻34岁小鲜肉 范伟蜀黍激吻志玲姐姐

下一篇盘点杨幂胡歌林依晨三人的感情纠葛

娱乐资讯本月排行

娱乐资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