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照片,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

发布时间:2017-02-09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皇帝故事 手机阅读
《陈伯达照片,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7-02-09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陈伯达照片,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陈伯达(1904年10月-1989年9月20日),原名陈建相,字仲顺,福建泉州惠安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政治秘书,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任教,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军委、中央秘书处、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机构工作。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1970年,他在庐山会议上被毛泽东点名批判,后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1981年8月获准保外就医,1988年10月刑满释放。 1989年9月20日逝世,年85岁。著有《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

  基本信息个人背景职业: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副秘书长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个人概况中文名:陈伯达别名:陈建相国籍:

  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惠安出生日期:1904年10月逝世日期:1989年9月20日

  目录1人物生平2代表作品3个人特点4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折叠求学生活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5岁那年,陈伯达考入华侨富商陈

  毛泽东的两大秘书 陈伯达与江青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现为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到厦门小学任教。担任小学老师时的陈伯达十分倾慕中国诗坛上的"新星"郭沫若,他一遍又一遍拜读郭沫若新出的诗集《女神》,还写信给郭沫若,大谈读了《女神》之后的感想。郭沫若给了他回信,使他兴高采烈。1924年,陈伯达在中共早期党员、福建人张觉觉帮助下来到上海,一边在一家小报当记者,一边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在这所大学里,陈伯达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熏陶,初步接受马列主义理论的教育。1925年春,陈伯达回到厦门。就在这年初春,还是文坛上无名小卒的陈伯达在当时颇负盛名的《现代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寒天》。这篇《寒天》竟然紧挨在鼎鼎大名的红学家俞平伯的文章旁边。写这篇小说的时候,陈伯达刚满20岁,以后他再也没有创作过小说。当时正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21岁的陈伯达信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经人介绍,参加了国民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首先在上海向共产党举起了屠刀,赵世炎、陈延年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倒在蒋介石的枪口之下。就在这时,陈伯达由厦门来到上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陈伯达向中共组织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陈伯达在自己回忆往事的手稿中,是这样写他的入党经过:"我是在蒋介石、国民党清党大屠杀的时候,在上海申请入党的。在大屠杀的反革命恐怖中,在各大报纷纷登出共产党组织被破坏和大批叛徒自首启事的恐怖中,我自愿列在伟大共产党队伍中,就免了我入党的候补期。"陈伯达在1927年4月下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很难在上海立脚。他便奉党组织之命,跟随王明、李立山、罗亦农、王荷波等一批共产党人,一道坐船撤向武汉。到了武汉,组织上分配他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出版科科长。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是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蔡和森。不久,陈伯达接到党组织的通知:派他赴苏联学习。陈伯达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被分配在一年级二班。折叠负责宣传1930年底,26岁的陈伯达回国。1931年春,陈伯达来到上海,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一到上海,陈伯达出乎意料,不但见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班同学王明,还见到了校长米夫。尽管王明与陈伯达同岁,<em>陈伯达</em>

 

  陈伯达(中)但当时王明已经以"中央领导"的身份、口气跟陈伯达谈话了。陈伯达在上海逗留了两个月,被王明派往天津,到中共顺直(即河北)省委宣传部工作,任务是负责出版、编辑一个刊物--《北方红旗》。1931年4月8日,陈伯达由上海坐船抵达天津。这一天,中共顺直省委机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大破坏,化名王通的陈伯达,与省委组织部长陈原道、省委书记许兰芝以及刘宁一、刘亚雄(女)等,计15人一同陷入特务的魔掌。由于省委书记许兰芝的叛变,特务突破了全案。1931年9月4日,陈伯达与陈原道等人,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陈伯达被判处两年半徒刑,关进"北平军人反省院"服刑。1932年,陈伯达出狱。1933年初,党组织派他赴张家口到吉鸿昌部队工作。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次日,陈伯达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派,赶到北平,与李葆华、柯庆施等一道领导当时北平全市学生的总罢课,并负责执笔起草北平学生运动的宣传大纲。1936年春,刘少奇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天津担任北方局书记。刘少奇改组北方局,提名彭真任组织部长、陈伯达任宣传部部长、林枫任秘书长。自此,32岁的陈伯达因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而在党内开始有了一定地位。折叠奔赴延安1937年7月北平沦陷时,中央北方局任命林铁、陈伯达组成相当于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北平三人委员会",负责主持中共北平市委工作。同年8月初,陈伯达离开北平来到天津。天津在日军铁蹄之下,一片混乱。陈伯达期望着能有稍微安定的环境,可以继续他的著述,希望能够前往延安。中央北方局同意了陈伯达去延安的要求,指示他由天津坐船到青岛,然后西行。陈伯达到延安时,正值陕北公学刚开始创办,需要教员。因陈伯达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教过书,中共中央组织部便安排他到陕北公学当一名教员。可是陈伯达那一口闽南方言,实在让人难以听懂。他讲课时,要不断地在黑板上写粉笔字,学生才能明白。与其说是讲课,倒不如说是"写课"。在陕北公学教了一阵书,陈伯达被调往中共中央党校当教员。1938年5月5日,马列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培养理论干部的院校,院长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兼任。张闻天即洛甫,跟陈伯达很熟,他们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期同学。张闻天当即把陈伯达调到马列学院当教员。陈伯达在马列学院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也教历史和哲学。有一次开会,毛泽东来了。张闻天当众向毛泽东介绍陈伯达,但当时,毛泽东并未注意到陈伯达。教书毕竟非陈伯达所长,因为学员们纷纷反映听不懂他的话。常常出现这样的怪事:中国教员陈伯达给中国学员上大课,往往要带"翻译",将他的闽南话译成普通话。于是,陈伯达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被任命为出版科科长。

上一篇沉睡的真相,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下一篇陈川平背景, 太原市委陈川平背景

皇帝故事本月排行

皇帝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