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王姓历史,王姓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2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野史秘闻 手机阅读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王姓历史,王姓的来源(2)》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4-12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中华王姓在历史上曾有21郡望之称,这21郡望与当今区域划分对照的是:太原郡即今山西晋阳和祁县;琅邪郡即今山东费县东;北海郡即今山东昌乐县西;陈留郡即今河南开封市;东海郡即今山东郯城县;高平郡即今山东巨野南;京兆郡即今陕西西安市;天水郡即今甘肃天水市;东平郡即今山东东平县一带;新蔡郡即今河南新蔡县;新野郡即今河南新野县;山阳郡即今山东滕州市西;中山郡即今河北定县;章武郡即今河北唐县;东莱郡即今山东掖县东北;河东郡即今山西临猗县南;金城郡即今陕西汉阴县;长沙郡即今湖南长沙市;广汉郡即今四川中江县东;堂邑郡即今江苏六合北;河南郡即今河南洛阳市。
这21郡望,不仅是两宋以前王姓先祖发祥地的标志,而且也反映王姓家族人口、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文化教育和家风家规家教等综合实力强盛与否的标志。两宋及两宋之后,王姓望族和分支更多,远远超出21望,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两宋时王姓望族已达38望之多。王姓名门望族,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民族民风和谐、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向前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堂号,据《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中解释:“堂号:厅堂的名称,旧时多指某一家或某一房的名号;三槐堂是他家的堂号”。笔者认为:某一家就是某一姓;某一房就是家族的分支;“三槐堂”即王氏的堂号,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宋朝宰相王旦之父在庭院中亲手种植槐树三棵,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后即以三槐为有关王姓的典故。
我在《中华姓氏堂号典故》(2002年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书中认为:堂号,是姓氏族门的代称,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是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与精神纽带。堂号,有以地域(即姓氏发祥地、郡望)命堂和自立堂号两种。据《百家姓词典》记载:中国人的姓氏多达6363个,若按每个姓氏一个堂号计算,全国至少也有六千多个堂号或上万个堂号,这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堂号反映了强烈的血亲观念。中国是宗制社会,首先表现出来的心理就是对血亲关系的高度重视,这一社会心理在堂号中也有所反映。如在我国南方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六个姓氏,同用一个堂号------“六桂堂”,这六个家族,虽然其姓氏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父所出的同一家人,据《六桂堂丛刊》载: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子,按长幼顺序,分六个姓,兄弟六人同列进士,皆显贵,有“六桂联芳”之誉。
堂号反映了强烈的区域观念。区域观念突出的表现是以地命堂,秦汉统一全国之后,设郡县制,各姓即以本族的发祥地。郡望地命堂。如:诸葛氏,系承葛伯,望出琅琊,这个古老家族的发祥地---诸城,位于现在山东省境内潍河上游的东岸,属秦汉之际琅琊郡的范围,因此,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着“琅琊”的堂号,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也每每自称“琅琊诸葛孔明”;再如,李氏、董氏都以“陇西郡”命堂,郑氏、潘氏、毛氏、经氏都以“荥阳郡”命堂,这不属于血缘关系,而是他们的姓氏发祥地或名门望族,都隶属这个郡管辖。
堂号反映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中国历史上有识之士,为本氏族繁荣昌盛,世代廉洁奉公,不计名利,乐善好施,给后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杨氏“四知堂”闻名天下,东汉杨震,为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求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无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密愧而出。杨氏后代子孙,以“四知堂”来怀念拒绝腐蚀、不受贿赂的先祖杨震。还有冯氏的“大树堂”、范氏的“麦舟堂”、岳氏的“忠孝堂”、吴氏的“三让堂”、赵氏的“琴鹤堂”、“半部堂”、于氏的“清风堂”、魏氏的“十思堂”等,都是族人以祖先的嘉言懿行来定堂号,要求后世子孙永远继承发扬先祖的美德。
堂号反映了强烈的道德观。在宗法社会,以宣扬安分守己,服从封建礼教为中心的伦理道德和人品道德。如张氏的“百忍堂”,唐朝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麟德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此?公艺请纸笔,但于纸上书百余"忍"字。后世子孙,为怀念祖先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家风家规家教,而自立为“百忍堂”。任氏的“五知堂”,宋朝任布以"五知"为堂,即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还有孙氏的“孝友堂”、梁氏的“五福堂”、袁氏的“忠孝堂”、蔡氏的“克慎堂”等。
堂号反映了对祖先的崇拜。对祖先的顶礼膜拜,是中国宗法社会表现出来的又一显著的社会心态,意在“光宗耀祖”、“扬名显亲”。在堂号中,多是以官职为堂或别墅为堂来体现。如:屈氏的“三闾堂”,战国楚人屈原曾任三闾太夫;马氏的“伏波堂”,后汉光武时,马援为伏波将军;郭氏的“汾阳堂”,唐朝上元中,郭子仪进封为汾阳王;白氏的“香山堂”,唐朝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为香山居士;米氏的“襄阳堂”,宋朝礼部员外郎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裴氏的“绿野堂”,唐朝宰相裴度,以宦官擅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以洛阳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堂号还反映了祖上勤奋读书(工作)、科举功名、情操雅量、高风亮节和家族祥瑞吉兆、兴旺发达、格言礼教、启迪后人。如孙氏的“映雪堂”、“兵法堂”、匡氏的“凿壁堂”、刘氏的“墨庄堂”、“藜照堂”、林氏的“九牧堂”、徐氏的“八龙堂”、周氏的“爱莲堂”、“濂溪堂”、陶氏的“五斗堂”、朱氏的“格言堂”、王氏的“三槐堂”、“青箱堂”、杨氏的“三鳣堂”、马氏的“刻鹄堂”、“敦伦堂”等。特别是山东肥城西湖屯朱曰琏,在清雍正年间,诰授奉政大夫五品衔,其六个孙子,为炫耀门庭,他们都自立了堂号,挂起了匾额:福善堂、永寿堂、康乐堂、致远堂、积厚堂、裕厚堂。再如,毛氏的“舌师堂”,堂号的出处来自著名典故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是战国时著名策士,曾任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奉命出使楚国,对楚王晓以利害,促使他答应联赵抗秦,回国后,平原君夸奖他“三寸舌抵百万之师”,毛氏后世子孙即以“舌师堂”为家族堂号,彰显祖先的才华。
上述各个姓氏的郡望堂号和自立堂号众多,但也有很多重复的堂号,不再一一论述。堂号的使用,多用在族谱封面、祖庙匾额、店铺字号、书斋及别墅堂名;而在生活用具上,如,斗、口袋、箭袋、钱袋、灯笼上书“某某堂记”,用以区别姓氏。繁衍在河洛地区、黄淮、长江流域的汉族人,不管身处何方,都不会忘记世代沿袭的堂号。从西晋末年内乱外患起,历唐末、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明末清初、民国等改朝换代,政局动荡、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居住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带的汉族(也包括少数民族)人,携带中原文化典籍和宗族谱牒纷纷南迁,渡黄河,过长江,起初定居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后陆续到了赣、闽、粤交界的三角地带,他们每到一处,都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勇于开拓,重建家园,在衣、食、住、行中发展中原文化。史学界认为:客家人根在中原,源自河洛,这批中原汉族人,离开故土迁移江南,造就一个汉族的新氏系,这个汉族中形成比较晚的新氏系就是客家人,他们崇拜祖先,不忘故土,把祖居地、郡望和自立堂号以姓氏堂号的形式永远保留,记载于宗族家谱和镶嵌于祠堂匾额上,有的姓氏以堂号的名字成立自己的组织,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如三槐堂王氏,自北宋兵部侍郎王佑起,定居京师开封东郊,此宋灭亡,宋室南渡,王佑曾孙宋太尉王皋,定居今苏州吴县太平桥镇,为三槐王氏南渡始祖,他的裔孙王开征女士,于1995年11月发起在苏州市人民大会堂成立了“苏州市三槐堂历史人物研究会”,广泛联络海内外三槐王氏宗亲,并在“三槐文化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三槐堂堂旗进入太空”,文中说:1985年4月29日,留美华裔太空人王赣骏博士,身穿绣有中国太极图案的太空装,携带王氏家谱,“三槐堂”堂旗与“国族之光”锦旗,搭乘美国“挑战者”号太空梭进入太空,绕行地球七天后,安抵地球,当他步下太空梭,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兴奋而激动的说:“一切都太成功了,太幸运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应归功于我祖上有德吧!”另据达良撰《中华姓氏通书·王·海外篇》记载:王赣骏1940年生于江西省赣县,祖籍江苏盐城,1950年随父母到台湾,1963年高中毕业后赴美深造……现任加利福尼亚州理工科学院太空研究室主任,兼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他的名字被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天卷》。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姓郑的名人有哪些,郑姓历史,郑姓的来源

下一篇姓冯的名人有哪些,冯姓历史,冯姓的来源

野史秘闻本月排行

野史秘闻精选

野史秘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