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主要习俗,水族节日习俗,水族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6-06-12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野史秘闻 手机阅读
《水族主要习俗,水族节日习俗,水族风俗习惯》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12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水族主要习俗,水族节日习俗,水族风俗习惯】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端节

水 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 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 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
端节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端节堪称是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年节。登高赛马活动是南方民族年节中独有的现象。同时,端节是水族斗牛舞、铜鼓舞、芦笙舞、对歌等诸多民间艺术起源、传承、发展的重要文化空间。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荐节
水 语叫“解(吃)荐(正月)”,又称借荐为“荐嗄”,“嗄”是水语对汉族的称呼,故“荐嗄”乃是过汉族年的意思。这一说法明显说明, 借荐并非水族传统文化,而是受汉文化影响的产物。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有几个村寨,还有周覃地区、阳安地区一些水族居民,既不过“端”也不过“卯”,而 跟汉族一样过春节,其过年时间、祭祀礼仪及娱乐活动等,均与汉俗无异。历史较久的要数阳安的谢姓水族居民。据传,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他们原是唐代应 州刺史谢元琛的后裔。在丧 葬和语言方面也有自己特点,可能是早期水族中一个单独的民族群体,习俗不同,这是水汉两族人民长期共同生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的结果。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苏宁喜节
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是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卯节
卯节又称“歌节”。水族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三都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每年水历九、十月(家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敬霞节
“霞” 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主要在三都 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在 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主要活动内容则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摆设于祭坛上(酒、糯米数量不限)。水书先生念咒词祭天、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祈祷下雨。最 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 到指定地点,去把象征水神的“霞石”浇淋偏倒,最后神秘地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保证当地年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额节
额节是荔波县德门、母早、太吉、尧古、拉交、水庆等地水族人民的年节。节日选择的时间与活动的内容及方式与端节相似。时间选择在水历正月的酉亥日,半夜设素席祭祖,以鱼为上供珍品,还供以糯饭、甜酒、大小南瓜等。过去也举行赛马与击铜鼓等娱乐活动。

敬 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有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由于此项仪式耗时费钱等原因,临近解放时,敬霞节已逐渐中止。近年 来,随农村经济形势好转等原因,这一活动有一些复苏迹象。不过,始终未形成正式活动,因而,敬霞节可以说是一种历史遗迹。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怀雨
水族语音译,是贵州水族每年夏历三月中旬栽秧后,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的一种祈求农业丰收的祭典。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祭龙潭”
三 月第一个蛇场天“祭龙潭”,也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村村寨寨都要设祭台,杀猪、杀牛或杀羊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男女老少身穿 节日盛装,青年人跳金钱棒、欢庆节日。还有的上山打猎,有的对歌,节日共进行三天。据传说,从前有一年,大地干旱,河流枯竭,人类面临死神的威胁。有一个 名叫桃仙的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下龙宫请求龙王帮助。桃仙的精神感动了龙王,终于答应普救人类。于是从山洞中流出了清清的泉水,人们得救了。后来人们为了 报答桃仙和龙王的思情,就规定每年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天为“祭龙潭”节。世代相传,至今一直遵循着这一古老习俗。

水族的传统节日之洗澡节
这个节日只有独山县温泉乡居民有条件过。时间在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水族同胞从五、六十里地外赶到温泉乡的温泉洗澡,多则上万,少则数千,热闹非凡。这个节日流传着青年阿勤拾金不昧,关心乡亲治疙痨(疥疮)的故事。
水族的风俗习惯

水族除了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的服饰、建筑、饮食都和别的少数民族不同,一起来了解下吧。

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水族的建筑

水 族居住区处于亚热带,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水族居住“干栏”住宅,正可避免地面潮湿和野兽 的侵害。 水族木楼,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脚,根据木屋间架结构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块石安稳柱脚即可,一般不要修整 屋基平面。下层柱粗(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纵横连结,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为横梁,梁与梁之间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 铺着宽厚的楼板(多为松树或枫树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每排为五柱四瓜(或称十一檩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称十五檩水步)。木楼 为穿斗式结构,在柱与柱之间用穿枋组成网络。特别是上层屋架柱脚扣枋为鱼尾式的斗角衔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栏建筑中最出色的创造。柱脚扣枋的这种鱼尾式“斗 角”结构,牢牢固定每根柱子的方位。顶上再用檩子卡住各排柱头和瓜头,各部衔接处都是齿榫铆紧,使建筑物整体性强,十分稳固。下层的抵柱和横梁与上层排架 必须对应,俗称“柱顶柱”,这使木材抗压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水族的婚俗

婚 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 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 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 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 中午出娘家门,www.yw11.com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 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 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水族服饰

水族的男式服饰
男 服饰,在明代以前留满长发,绾结于顶,穿和尚领无扣长衫。清代时受强化改装的影响,年长者剃发留辫,多数代瓜皮帽,身穿无领大襟阔袖的青兰布长衫。冬天加 棉长衫和夹裤。青壮年亦剃发绾辫盘结于顶,用青白布包头。一般都留尺余长的头巾披于脑后,上身穿大襟无领青兰色短上衣,下身穿青兰色直筒便裤,脚穿布袜和 元宝盖布鞋。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男人剃去发辫,衣服改用布纽扣,中青年多穿有领对襟衣,仍用青白布包头。年老者平时也穿有领对襟衣便服,节日或走亲仍穿 布扣长衫。

水族的女式服饰
女式服饰清代以前,年长妇女多 绾结于顶,用青方巾包头,上穿对襟无阔袖银扣短上衣,下套百折围裙,并在前后系上两块长条腰巾,脚穿尖钩穴花鞋,有的还扎裹腿。中年妇女大多把长发梳成一 把盘绕于顶,外包青白布长条头巾,盛装时常绕结于顶并插上各种银饰品,脚穿翘尖鞋、穴花鞋、元宝盖鞋或绣花鞋。

清乾隆《独山州志》记 载:”水家苗、衣裳黑、长过膝、好鱼猎、妇女勤纺织、短衣长裙“这说明水族妇女在清代是穿裙的,民国以后才易裙为裤。水族妇女的服饰,以区域为特征,大致 有五种:一种是中和一带,二种是九阡、荔波一带,三种是丰乐和平一带,四种是普安交梨一带,五种是都江榕江一带。都江、榕江、雷山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 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圆、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花边多喜用色差显着的大万字和月季花边。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天颈后,形象古朴,发式仍保持留 绾结于顶的传统,外包黑方格或红方格白花巾,

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水族的银饰品有: 银梳、银篦、银叉、银花、银手镯、银项圈、银压领及银蝴蝶、银针线筒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颇具水族特色。这些银饰品主要是在结婚大典或喜庆节日才盛装 佩戴。布料都是水族自己种棉花,然后通过压花、弹花、纺纱、织布、浆布、染布等程序加工后,才裁缝的。改革开放前,水族地方都种有棉花,改革开放后农村为 减轻劳累,都靠到市场去买洋纱来织成布,或直接买布来裁缝了,而今棉花已经频临绝种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荒废的民间压花机、弹花机、纺纱车已成文物 之用。  

上一篇拉祜族主要习俗,拉祜族节日习俗,拉祜族风俗习惯

下一篇东乡族主要习俗,东乡族节日习俗,东乡族风俗习惯

野史秘闻本月排行

野史秘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