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主要习俗,布朗族节日习俗,布朗族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6-06-12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野史秘闻 手机阅读
《布朗族主要习俗,布朗族节日习俗,布朗族风俗习惯》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12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布朗族主要习俗,布朗族节日习俗,布朗族风俗习惯】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91,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的布朗族兼通傣语,多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保山市的布朗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昌宁县。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及思茅地区澜沧、墨江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人口数为91882。使用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分布朗与阿尔佤两个方言。部分人会讲傣语、佤语或汉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部分人会汉文、傣文。西双版纳、临沧、思茅的布朗族。

民族历史

布朗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澜沧江西岸的保山一带,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统治,逐步向南迁徙到镇康、凤庆、临仓一带的深山中。

布朗族先民曾被中原王朝称为“濮子蛮”、“濮子”、“濮子”、“濮”、“濮蛮”、“濮人”等名称,其分布更为广阔。唐宋时期,“濮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头人充任土知府。后来原居于云南南部的部分濮人发展为如今的布朗族。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解放前生活在布朗山上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在平坝地区生活的布朗族人,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的汉族、傣族人的影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人生活的地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

宗教信仰

布朗族大部分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崇拜祖先。节日期间有许多佛事活动。人们除了要举行迎接太阳的仪式,还要集体到佛寺举行“开门节”、“关门节”、“赕佛”、“堆沙”、“浴佛”、“泼水”等活动。

文化艺术

布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间有丰富的口头文学,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诗和抒情叙事诗,题材广泛。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跳舞时伴以象脚鼓、钹和小三弦等乐器。布朗山一带的布朗人擅长跳“刀舞”,舞姿矫健有力。少男少女爱跳“圆圈舞”。墨江布朗族逢年过节或婚娶佳期,盛行“跳歌”。

布朗族的歌舞颇受傣族歌舞影响。其民歌分为“拽”、“宰”、“素”三种:“拽”为近似说唱的叙事歌,多在婚礼中于室内演唱;“宰”是近似山歌的传统民歌;“索”是即兴编词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对唱歌曲。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族民歌则分为“甩”、“宰”、“索”、“缀”四类,曲调几乎不变,内容即兴编唱。

民族建筑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

布朗族传统节日
布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考瓦沙
又称“关门节”,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是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关门”时间,以便集中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在关门节期间,每户出一元半开、二筒米、一对蜡条、一条手帕交给村寨头人向佛寺奉献纳福,并杀猎请头人、佛爷、和尚宴饮。在这两天,村寨成员停止一切生产劳动,成年男女均到佛寺听佛爷念经祈福。关门节后,即禁止青年男子下寨串姑娘。

成丁节
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布朗族的成丁活动。布朗族青年男女到十四岁以后,就要组成社交集团并举行成丁礼。在夜幕降临时,达到成丁年龄的男女青年相邀到年轻人聚会的火塘边,由姑娘们用名叫“考阿盖”的树枝,在铁锅片上烧取黑烟,依次帮男青年们一个个染牙齿,染后的男女方可视作成人,从此也才获得恋爱和结婚的权利。

洗牛脚
每年五月,施甸的布朗族还要过洗牛脚。届时老人和头人头戴斗笠,披蓑衣,手执杨柳、桃枝扎成的扫把,牵着羊,把支支红纸小幡插在各家门前,表示祝福。被祝福的户主,应把洁净的水泼在老人和头人的身上,表示洗去牛脚迹,最后把羊牵到寨子外宰杀煮熟共餐。

插花节
即泼水节。农历清明节后l0天。节前,各家杀猪,炸“烤蚌”。节日当天早饭后,全寨青年男女穿戴—新,敲着蜂桶鼓、象脚鼓,排队到江边,姑娘们以碗盛沙,到佛寺前空场上堆放,插上鲜花。全村老幼围着沙堆,跟在象脚鼓、蜂桶鼓队后面跳舞,几圈之后,由鼓队引导,在全村各通道跳舞,庆祝活动要持续5~7天。插花节期间,还有“洗佛”的活动。关门节、开门节,与傣族同。春节,时间与汉族春节同,停止生产,打秋千,打陀螺。节日期间,制作丰盛的食品佳肴。

火把节
又称“姑娘节”,云南施甸、昌宁、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举行。在施甸、昌宁等地,布朗族于六月二十三日开始过火把节,主要是祭五谷大神,祈求五谷丰登。届时,全村各户家长齐集村前一棵树下,杀猪祭五谷,祈求五谷生长良好。过节期间还要祭色(神)林,各户携带米、酒若干,在神林树下煮饭,并杀猪分牲肉。祭神林时,十二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参加,孕妇不能摸猪头和猪内脏。二十四日中午,各户准备酒、肉供品前往玉米地献山,杀鸡一只,祈求玉米、麦子、旱谷等农作物生长良好。

在永德等地的布朗族过火把节是,凡已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来过节。全家杀鸡、吃肉、喝酒,表示庆祝。当天,各家准备火把,到晚上,将火把点燃,先照屋内,后照老人,并撒以松香粉,口念“跳蚤、蚊子烧完了,天灾没有了”等语,然后持火把照房前屋后的果木树,以示烧掉害虫。

滥地节
云南永德等地布朗族的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滥地节隔365天过一次,时间一般在秋收割完稻谷时举行,滥地节有庆丰收的意思。 过节时,各家吃糯米饭、酒肉, 到佛寺供祭品,听佛爷诵经。 当天,青壮年多出外“撵山”(打猎)。

厚南节
又称“桑刊节”、“宋坎节”。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举行,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的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以迎接太阳。所以,人们把这个节日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现在,宋坎节的内容比过去有很多改变,除以往的传统活动外,又增加了文娱节目的表演和体育比赛,更为人们所欢迎。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

布朗族的风俗习惯
布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婚俗
布朗族严格实行氏族外婚制和一夫一妻制,各地婚俗略有差异。西双版纳布朗族从恋爱到婚姻的缔结,一般都要经过染齿、恋爱、订婚、结婚等过程。

布朗族青年男女大约到了15岁左右,通常要举行染牙齿仪式。该仪式一般是由青年男女以年龄为等级所组成的社团协助完成。届时,男青年用一种布朗语称作“考阿盖”的树枝,在铁锅片上烧取黑烟,在嬉笑逗乐之间帮助女青年染牙,然后女青年又为男青年染齿。经过这样互染牙齿的活动后,青年男女便获得了恋爱、结婚的权利,从此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如有谁违反这一古老遗俗,将遭到大家的指责,也无人与之进行社交活动和恋爱结婚。

“串姑娘”
"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青年的恋爱和婚姻非常自由,常常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话语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

精心梳妆打扮过的姑娘们也会早早地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

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串姑娘也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花为媒
布朗族的男女青年恋爱和结婚都很自由。经过一定时间的恋爱后,男子便会向女子求婚www.yw11.com起名网。求婚的方式有的地方是男子把从山上采来的鲜花献给女方,女方为了考验男子是否真心爱她,往往只收下男子最初几次送来的鲜花,而不作任何的表示,如果男子仍然向她奉献鲜花,姑娘确认男子是真心实意爱她时,便在送来的一束鲜花中挑选一朵最鲜艳美丽的花戴在自己的头上,以此表示同意男子的求婚。

此后,由男子把定亲的事情告诉父母。父母同意后,便请一位媒人带一包茶叶一包草烟,向女方父母提亲,女方的父母一般都会同意女儿的选择。

婚典重复多次
布朗人的婚礼也不寻常,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须回岳父家住,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 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舞蹈

婚后三年从妻居
布朗族还遗留着婚后三年从妻居住的习俗,即婚后男子晚上住在岳父家,白天回自己家劳动,待三年期满,妻子才选择吉日到夫家居住。

从妻居的三年间,如果双方感情不和,而双方的家长、家族长以及亲友又劝解无效,夫妻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离婚。离婚的手续比较简单,只须请来一位证人,由证人持刀将男女双方个各持一端的一根蜡条从中间截断,双方各持被截断的蜡条便是离婚的凭证,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也随着蜡条的被截断而了结。

上一篇仫佬族主要习俗,仫佬族节日习俗,仫佬族风俗习惯

下一篇撒拉族主要习俗,撒拉族节日习俗,撒拉族风俗习惯

野史秘闻本月排行

野史秘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