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主要习俗,乌孜别克族节日习俗,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

发布时间:2016-06-1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野史秘闻 手机阅读
《乌孜别克族主要习俗,乌孜别克族节日习俗,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1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乌孜别克族主要习俗,乌孜别克族节日习俗,乌孜别克族风俗习惯】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居住分散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2453人,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 尊重老人是乌孜别克人良好的传统,吃饭时要请老人坐上座,走路要让老人先行,相聚时请老人先说话。乌孜别克族还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要热情招待。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其祖先是粟特人、花剌子模人,马萨盖特人,突厥人等,后来发展成为乌孜别克人。这其中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14世纪时期 金帐汗国的统治者——苏丹·穆罕默德·乌孜别克汗,《元史》上称月即别、月祖别。当时乌孜别克汗的国家非常强大,乌孜别克汗对他的汗国管理很严,军队也很 有名,所以周边的人们他的国家叫做乌兹别克汗国,把他的国民叫做乌兹别克人。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曾在军事、经济、文化、政治、史学、艺术等方面创造过卓越的成就。乌孜别克族属于高加索人种和亚洲 人种的混合型,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即图兰人种,是过渡人种。现代乌孜别克族主要生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斯坦等 国家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和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乌孜别克族 乡。我国的乌孜别克族一般通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乌孜别克族语言
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

乌孜别克族文化

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叙事长诗《帕尔哈德与希琳》等流传广泛。乐器中以三角形的“斜格乃”最具特色。乌孜别克人绝大多数人从事商业、手工业。少数居住在新疆北部的乌孜别克人从事畜牧业。 乌孜别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乐器有独它尔和弹布尔。民间音乐的曲调婉转曲折,优美动人。舞蹈以动作轻巧、富于变化而闻名。

乌孜别克族音乐文化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有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古典音乐等许多种;传统乐器有“都塔尔”、“斜格乃”、“热瓦甫”、“弹布尔”等弹拨乐器以及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等,表演时弹唱,表达情感十分自如。

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传统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婉转,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形式,民间说唱也十分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黑眉毛的姑娘》、《埃尔帕米希》、《古鲁黑拉·苏勒坦》等最为流行。有歌必有舞,乌孜别克族舞蹈优美轻快而富于变化,舞姿舒展,展示浓郁西域风情的《阿伊江》、《乌帕尔》、《塔纳瓦尔》、《哈拉增》等民间舞蹈最为流传。

乌孜别克族的民歌

歌曲:黑眉毛的姑娘
编曲:张磊
歌词大意:
(小伙子)你的眉毛黑又黑,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露出来让我看一看。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露出来让我看一看。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
(姑娘)看我的眉毛做什么?
亲爱的哥哥(亚里亚)燕子有一双黑翅膀。
亲爱的哥哥(亚里亚)你和我不是见过吗?
(小伙子)你的脸蛋红又红,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露出来让我看一看。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露出来让我看一看。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
(姑娘)看我的脸蛋做什么?
亲爱的哥哥(亚里亚)巴扎上卖的小圆馕。
亲爱的姑娘(亚里亚)你和我不是见过吗?
亲爱的哥哥(亚里亚)

乌孜别克族简介
乌孜别克族,也称乌兹别克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从世界范围看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中文资料里把居住于中国境内的叫做乌孜别克族,居住于中国之外的叫做乌兹别克族,但是在英、俄、法、德等语言里只有一个称呼),英文:Uzbeks,乌兹别克语:O`zbeklar(O`z=自己,bek=贵族,这是一个突厥语词汇,加在一起就是自己当家做主,自己做贵族,不受外人欺负)

历史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来源于14世纪时的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乌孜别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领袖”。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内地经商,往来频繁,络绎不绝.17世纪以后,不少商人随着经商活动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

乌孜别克族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乌孜别克族对人热情对老人尊敬,有着纯朴的品质。下面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解析: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苏曼莱克
苏曼莱克,是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宗教活动,每年伊斯兰教教历的一、二月份举行。据说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届时,乌孜别克族人用麦粒碾成 粉,做成“阿里瓦”(一种甜面食)一类的饭食。这种食品必须由许多妇女共同制作,做完后以家庭为单位,全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食用被视为神圣之物的 “阿里瓦饭”。

圣纪节
又称毛吾来提节,圣纪节是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肉孜节
又叫“开斋节”,是乌孜别克族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肉孜”是“斋戒”的意思,伊斯兰教教历9月为斋月,斋戒期间,凡成年穆斯林教民每天只 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后进两餐,白天绝对禁止饮食。至9月29日或30日看到新月的第二天为开斋节。老弱病幼、孕妇等可不守斋。节前每个乌孜别克族家庭都 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节日期间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拜访,走亲访友,互致赛抗木(问好),表示祝贺。虔诚的信徒日出以后还要到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 肉孜节,国家规定乌孜别克等民族放假一天,欢庆佳节。

努肉孜节
是乌孜别克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每年阳历3月22日,乌孜别克族人民都要欢度努肉孜节,以庆祝春天的来临和新的一年的开始。过努肉孜节时,乌孜别克族都举行一种称为“苏麦莱克仪式”的传统聚会,在农村,人们还要用麦苗熬制“苏麦莱克”粥。在熬制过程中,人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熬好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将粥分发给大家。

古尔邦节
“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牺牲”、“献身”,俗称“献身节”,又称“宰牲节”,该节日在肉孜节后七十天。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从此以后,就有了宰羊祭祀的古尔邦节。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宰羊杀牛,做各种食品,馈赠亲友,款待客人,亲友、邻居互相邀请吃饭。乌孜别克族除了载歌载舞以示庆贺外,还举行体育活动,尽情欢乐。“古尔邦”节一般持继三天。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节庆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 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 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每年春季,乌孜别克族还要举行“苏麦莱克”仪式,届时以村为单位,大家自带各种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锅熬熟后共餐。在此过程中,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歌舞 娱乐活动,预祝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上一篇塔吉克族主要习俗,塔吉克族节日习俗,塔吉克族风俗习惯

下一篇俄罗斯族主要习俗,俄罗斯族节日习俗,俄罗斯族风俗习惯

野史秘闻本月排行

野史秘闻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