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83部队是什么部队?77283部队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6-01-05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队兵种 手机阅读
《77283部队是什么部队?77283部队的由来》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1-05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第14集团军军部现驻云南省昆明市,代号为77200部队.隶属成都军区,属于乙类集团军。现编制为2个师,3个旅,及集团军直属各部队 即:第31摩步师(驻大理), 辖第92团(云南临沧),第93团(云南保山),装甲团(云南大理)炮兵团(云南弥渡),高炮团(云南楚雄)

  第40丛林战步兵师(驻开远),辖第118团(昆明盘龙),第119团(开远),装甲团 (昆明呈贡),炮兵团(曲靖),高炮团(开远)

  装甲旅(驻昆明徐家渡)

  高炮旅(驻昆明峨头厂)

  炮兵4旅(驻昆明)

  集团军直属1个特种兵大队,1个电子对抗团,1个舟桥团第86舟桥团(云南江川),1个通信团(昆明) ,1个工兵团(玉溪)、1个防化团(昆明)等保障部队

  第14集团军军部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原代号为35201部队,隶属成都军区,是1985年由14军改编的,下辖40,41师和原11军31师(原为贵州省军区49师,1969年改为11军31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复者阴山)和32师(1969年重建第11军时组建)4个步兵师,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90年代中期以后,41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步兵第32师改为云南省陆军预备役师,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1师91团和步兵第40师120团也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现任军长刘亚红,政委朱汉宾。

  刚刚离任的军事科学院院长王祖训曾于1988-1990年任该集团军军长。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是:

  老山英雄团--步兵第40师第118团;

  英雄营--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3营;

  英雄营--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1营;

  淮海先锋连”--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4连;

  钢铁六连--原步兵第40师第120团第6连;

  猛虎连--原步兵第31师第91团第9连;

  老山神炮连--炮兵第4师第5团某连;

  老山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8团第8连;

  老山穿插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4连;

  老山防御英雄连--步兵第40师第119团第7连;

  者阴山英雄连--步兵第31师第93团第9连;

  14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37年8月1日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即历史上有名的“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参加过著名的 “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1942年太岳军区将第386旅和决死第1纵队整编为太岳纵队,下辖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1945年10 月,太岳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分别改为第10、第11和第12旅,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各旅旅长分别为周希汉,李成芳和刘金轩。随后参加了闻夏、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1947年2月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8纵队第22旅。旅长查玉升。8月,第4纵队和第 22旅等部在陈赓、谢富治指挥下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引起轰动的影片之一的“小花”的背景就是根据描写这段历史的小说“桐柏英雄传”改编而成的。之后,第22旅改归第4纵队建制。淮海战役结束后,以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廖运周的第110师于1949年2月 14日在河南漯河地区合编为解放军第14军,第11、第22旅和第110师分别改编为第40、第41和第42师,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属第2野战军第 4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1950年1月进军云南,并参加了西昌战役。尔后在滇西边境担任剿匪作战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西双版纳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第14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歼敌37万余人。

  50年代后第14军一直驻守云南,1959年部分部队参加了西藏平叛的战斗。在60,70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著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1968年该军移防昆明。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该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被誉为“丛林猛虎”。

  1979年2月至3月,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并前出铺楼,切断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之后1981年5月,第42师收复扣林山,第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1984年4月28日,第40师配属第41师122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5月15日,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随后,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涌现出张大权、尹光忠、史光柱、李海欣等著名战斗英雄。

  第14集团军

  一、光荣历史

  第14集团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薄一波奉命回山西建立抗日武装,利用阎锡山与蒋介石的矛盾,建立了一支有共产党领导的打着山西地方武装旗号的抗日军队——这就是抗战中赫赫有名的山西新军。山西沦陷后,该支军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在彭德怀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中和残酷的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中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驰骋中原。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国军起义部队廖运周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将军。在第4兵团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进军云南,成为刘邓旗下的主力部队。

  二、援越抗美与反越自卫战

  五十年代后第14军一直戍守西南边疆,看守南大门。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保证援越运输线的畅通,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为越南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也可能是与越南的这个缘分,二十多年后,在变兄弟为仇敌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越军展开了一场该场战争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

  这场战斗就是1984年进行著名的夺取法卡山和老山的战斗。1984年4月28日,第14军第40师、第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推进至松毛岭前沿,全歼敌两个连,毁灭性打击敌两个营,击溃敌三个团,敌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敌纵深增援团队炮击,使敌伤亡重大,但伤亡数字不详(如者阴山之战中,越增援一个团遭遇我一个排阻击时,被我14军炮兵师两个重炮团集火密集炮击,敌尚未下车)。

  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廖锡龙不愧将才,大战之前,亲自赴前沿侦察敌情,勘察道路,为迂回部队选择最佳迂回道路。总攻之前,两度推迟总攻时间,在老山之战开战后40分钟才发起攻击,使得迂回掉队部队得以及时到位,匆忙赶到的部队指战员得以利用宝贵时间调整部署,休整部队。事实证明,两次调整总攻时间十分必要,部队战前准备了200口棺材,战后100口都多。此战之战果,不仅14军军长,军区首长没想到,许多参战官兵都没想到。须知,当时越军炮兵还是有对等还击的气概的,双方炮弹空中相撞的事情并不罕见。战后,悍将廖锡龙升任第14集团军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又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与者阳山之战比较,老山之战则打得十分艰苦,你来我往,拉锯战频繁,比较有名的战事有84年“4.28”之战,“6.12”之战,“7.12”之战。其中“7.12”之战规模最大,越军 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部队对我14军40师一个团的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松毛岭大战打得惊心动魄,“7.12”之战,敌反扑情况战前我已掌握,凌晨,我以两个炮连在阵地前300米处进行火力侦察,两轮炮击,击毙敌两名营长,敌伤亡重大,但敌军轻伤员无一呻吟,重伤员致死不动,失去指挥的部队蛰伏如前,不慌乱,不暴露,无线电静默,纪律和素质令人敬佩,颇有志愿军邱少云之精神传统。 14军前指见没有情况,下令除一线保持警惕外,其余睡觉。凌晨越军扑上我军一线阵地,来势十分凶猛,我军集中老山地区所有炮群,甚至师属坦克营也一字排开,展开火力封锁,打敌后续梯队,封锁我阵地前沿300米一线,打成3道火墙,整整一个上午,敌军主力没有接近我主阵地。下午,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越军一个营趁机抢占我一个高地,我军一个火箭炮营配合进攻,一个排45人15分钟夺回,当我军攻上高地时,敌军一个营几百人,只剩下6个活人。不甘心失败的越军十分顽强,纠集六个团轮番冲锋,甚至发动了少有的营团级集团冲锋。事后证明,这是本次战斗中最愚蠢的举动,白白遭受灭顶之炮火覆盖,一整天,敌被阻于松毛岭一线寸步难进,阵地前留下了3000余尸体,占整个两山之战越军伤亡总数的43%。

  三、丛林猛虎的称号

  两山战斗后,第14军获得了“丛林猛虎”的称号。应该说,第14军也无愧于这个称号。经过两山实战证明,第49师、第40师是我军名副其实的丛林作战师。对于这场战争中西线的失利,人们往往归咎于许世友的指挥失误,没有注意到广州军区的部队原属四野,擅长在平原地区的大兵团作战,解放以后,又长期驻扎在珠江三角州的水网地带,不熟悉热带丛林战斗模式。而成都军区的部队原属刘邓的二野,渡江战役后就直插大西南,经过山地、丛林作战的锤炼。解放后,又长期驻扎在大西南,针对热带山地丛林,训练过各种战法。例如1962年3月昆明军区就在西双版纳举办过“昆明军区第一期战术研究班”,专门研究山地丛林的战法,参加学习的有军区副司令陈康将军、第14军徐其孝军长、军区副参谋长王非大校以及军区机关、各军、师、军分区、步兵学校主管训练的干部等。这次研究班后,第 14军49师的副师长张化民上校还率领的一支200人部队,研究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经验。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第14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

  四、八十年代裁军、第14军落户成都军区

  八十年代裁军100万,八大军区改为七大军区,被裁掉的一个军区就是14军所在的昆明军区,14军由此改换门庭归属成都军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工业没有将研制适宜热带山地作战的特殊装备作为自己的任务,因此在集团军的改制中,作为担当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第14军仍然以传统的步兵为主,并没有改组为多兵种的合成军。九十年代,为了贯彻打局部战争的新战略思想要求,陆军编成内将24个集团军分为甲类乙类,将甲类军改装为快速反应部队,划分的主要根据以该军的战史和任务而定。由于第14军担负热带丛林的山地作战任务,作战目标比较单一,又通常陆军的坦克装甲车等大型机械化装备并不适宜,因此第14军被列入乙类集团军。

  在者阴山一战中表现出出色指挥才能的廖锡龙师长后来晋升为军区司令。

  第14集团军现属成都军区,军部驻春城昆明。

  第14集团军

  第14集团军是原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

  1937年8月1日,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同年10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扩编为“决死第1纵队”,鲁应麟任纵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总队。1938年春,又成立第3总队,7、8月又组成游击第1、第2团和第三专署保安第5、第6团等部队。 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1次****高潮,制造“十二月事变”,进攻八路军晋西支队和抗敌决死纵队。在晋西北区党委和第120师组织掩护下,晋西支队和决死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粉碎了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随后,“决死纵队”经过政治整军,按八路军建制整编,仍沿用“决死纵队”番号,下辖第25、第38、第42、第57、第59团。纵队长兼政治委员薄一波,副纵队长牛佩琮,参谋长颜天民,政治部主任王鹤峰。1940年11 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决死纵队”编入晋西北军区,1941年初,晋西南地区洪赵支队进入太岳区,归决死第1纵队领导。同年1月14日,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8月,决死第1纵队改称决死第1旅,归八路军太岳纵队建制。陈赓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辖第1至第5军区,属八路军总部建制。1942年1 月归八路军第129师建制。1942年冬,日寇纠集3万余人,占领山西沁源进行“山岳剿共实验”,决死第1旅奉命成立“沁源围困委员会”,实行围困战,组织野战部队和民兵基于队,在全县13个区进行游击活动,清室空野,骚扰敌人,派人潜入城内,填死水井,或扔进死狗死猪,灌入粪便;断敌人的补给线等等。最后,迫使日伪军撤离沁源城。1943年3月,决死第1旅随同军区部队先后进行了济垣战役、豫北战役等作战。1945年8月,决死第1旅参加战略反攻,先后收复县城7座。

  1945年10月23日,太岳军区奉命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韩钧任副司令员,杨奇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第11、第12旅。其中决死第1旅改编为第11旅。第4纵队组成后,随即参加了上党战役,生俘阎锡山中将炮兵指挥胡三余以下两千余人。

  1946年6至9月,参加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在临浮战役中,又于官誉地区消灭了蒋介石精锐“天下第1旅”第2团。11月至翌年1月,参加吕梁、汾孝战役。1947年3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由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新编第7团、第2军分区警卫团、第4军分区独立第1团在山西灵石地区组建太岳军区第22旅。4至5月,第4纵队及第22旅在晋南地区进行攻势作战,歼敌1.4万余人。7月,第4纵队及太岳军区第22旅归陈(赓)谢(富治)集团指挥。8月,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转至伏牛山麓,开辟豫西根据地。11 月,第11旅第33团组建豫西第2军分区,第22旅(其第64团调归豫西第1军分区)归第4纵队建制。1948年1月,第4纵队在襄城、方城地区进行新式整军。3月参加洛阳战役,与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一起,全歼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等部共2万余人。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改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先后参加宛西、宛东、郑州等战役,后又参加淮海战役,攻占符离集车站,断敌退路;在南坪阻击援敌,保证主力部队于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

  1949年2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合编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政治委员雷荣天,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启明,政治部主任朱佩,后勤部部长党元成。原辖第11旅改称为第40师,刘丰任师长、侯良辅任师政治委员;第22旅改称第41师,查玉升任师长,丁荣昌任师政治委员;由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110师改编组成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张子明任师政治委员。第14军组建后,归第2野战军第4兵团建制。4月,第14军参加了渡江作战,切断浙赣线,配合友邻部队解放南昌,再由赣州南进,直插三水城下,威逼敌第103师师长曾三元率部起义。而后部队继续向高要、鹤山追击,在宅梧地区将敌第91师包围,迫敌师长刘体仁以下1700 余人投降。卡住了北江、西江汇合点,控制了敌人逃窜广西的要道。接着向阳春、阳江方向追击,经九天九夜连续行军作战,在阳江地区歼敌第50军、第39军、保安第2师、第13兵团部、第21兵团部等4万多人(俘敌30300人,毙敌10000余人)。国民党海军第4巡逻联合舰队官兵500余人,率11艘军舰向我投诚。

  广东战役结束后,第14军进军广西、云南。经茂名阻击战斗、博白追击战斗后,部队昼夜兼程,强渡钦江,直插钦州,粉碎了白崇禧集团逃往海南岛的企图。经钦州地区一战。第14军俘敌第7军军长阎仁毅等将校级军官938名,校以下官兵44168人,毙伤敌1900余人,缴获汽车 245辆,军用物资一部。而后,部队入滇,在大理、丽江、保山一带完成了剿灭匪患,帮助地方建立政权等任务。

  1950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第14军归第4兵团兼云南军区建制。驻防云南大理

  50年代后第14军一直戍守西南边疆,看守南大门。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保证援越运输线的畅通,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为越南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二十多年后,在变兄弟为仇敌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越军展开了一场该场战争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

  1979年2月至3月,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并前出铺楼,切断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

  1981年5月,第42师收复扣林山,第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

  1984年4月28日,第14军第40师、第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第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推进至松毛岭前沿,5月15日,第41师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

  两山战斗后,第14军获得了“丛林猛虎”的称号。是我军名副其实的丛林作战部队。

  1985年,中央军委大裁军,将八大军区改为七大军区,裁掉14军所在的昆明军区,14军改属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下辖31师,32师,40师,41师4个步兵师,并编入炮兵第4师、坦克旅和高炮旅。

  1996年,步兵第41师改为武警机动师。

  1998年,步兵第32师改为云南省陆军预备役师,坦克旅改为装甲旅。

  由于第14军长期以来研制适宜热带山地作战的特殊装备作为自己的任务,因此在的改制中,作为担当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第14军仍然以传统的步兵为主,担负热带丛林的山地作战任务。

  2008年5月13日,第14集团军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分布在北川、安县、绵竹灾区.

  现任军长周小舟少将 ,政委刁国新少将

  14集团军军史

  2008-01-21 21:43

  第 14集团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37年8月1日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成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即“山西新军”),同年10月,扩编为决死第1纵队,鲁应麟任纵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2总队。后扩编第3总队,游击第1、2团和第三专署第5、6团等部队。1939年12月后编入八路军建制,仍沿用决死纵队番号,下辖第25、38、42、57、59团,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治委员。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决死纵队编入晋西北军区。1941年1月14日,决死第1纵队兼太岳军区。8月,改称决死第1旅,归八路军太岳纵队建制。陈赓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至第 5军区,属八路军总部建制。1942年1月,归八路军129师建制。1942年太岳军区将第386旅和决死第1纵队整编为太岳纵队,下辖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212旅。

  1945年10月23日,太岳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第386旅、决死第1和第 212旅分别改为第10、第11和第12旅。随后参加了上党、闻夏、临浮、吕梁、汾孝等战役。1947年2月,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新编第7团、第2军分区警卫团、第4军分区独立第1旅在山西灵石组成太岳军区第22旅。8月,第4纵队和第22旅等部在陈赓、谢富治指挥下挺进豫西,开辟豫西根据地。之后,第 22旅改归第4纵队建制。1948年3月,参加洛阳战役。

  淮海战役结束后,以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第110师于 1949年2月14日在河南漯河地区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政治委员雷荣天,第11、第22旅和第110师分别改编为第40、第41 和第42师。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1950年1月进军云南,并参加了西昌战役。3月,第14军兼滇西卫戍区。尔后在滇西边境担任剿匪作战任务,并多次击退境外国民党军的进攻,保卫了云南西部边境的安全和稳定。第14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共歼敌37万余人。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其中有著名的太岳军区战斗英雄胡尚礼,祁保禄,宁死不屈的战士马冠群,全国战斗英雄刘子林、侯廷选、张玉琦、高文魁等和荣获钢铁防线“守如泰山”的第118团第2营、“剿匪模范”的第119团第2、3营和第122团“水上英雄”第4连、“突破天险”第6连等英雄集体。

  1959年第14军部分部队参加了西藏平叛的战斗。在1960-1970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第14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和平时的演练,该军积累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1986年11月该军由开远移防昆明。

  1979年2月至3月,第14军做为西线主力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并前出铺楼,切断7号公路,控制了红河渡口,胜利完成任务。战后,中央军委授予:118团6连副班长罗正和为“战斗英雄”,119团特务连工兵排班长白洪普为“排雷英雄”,120团5连战士岩龙烈士为“孤胆英雄”,120团3营8连步谈机员海水干为“英雄步谈机员”,123团8连班长甘在和为“英雄火箭筒手”,124团2连班长高华忠为“战斗英雄”。

  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决定由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担任主攻任务。5月7日,步兵第126团第1、2营和3营8连,炮兵团一部,对扣林地区1705.2高地越军发起进攻,毙敌170人,作战部队伤73人,亡18人。此后,我军转入防御作战。自5月7日至24日,作战部队共歼敌430名,其中毙251名,作战部队伤亡 276人,其中亡64人。7月10日,步兵第126团与边防15团交接扣林地区防务。战后,第126团1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扣林山战斗英雄营”称号,3连 7班被昆明军区授予“九勇士英雄班”称号。

  1984年4月28日,第40师配属第41师122团发起收复老山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攻占老山主峰。5月15日,第122团两个营在边防第15团配合下攻占八里河东山。随后,该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激烈的防御作战,8月5日老山地区防务移交陆军第11军。第14军18297人参战,歼敌4505人,涌现出张大权烈士(118团5连副连长)、陈洪远(118团1连4班班长)、尹光忠(118团 8连4班班长)、史光柱(118团9连2排4班班长,代理排长)、李海欣烈士(118团3连3排代理排长)等著名战斗英雄,142高地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1985年陆军第14军改编为陆军第14集团军,原属第11军的步兵第31师(原第17军49师,后为贵州省军区独立师。 1969年重建第11军,第49师改为第31师,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占封土,1984年4月收复者阴山)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炮兵旅、坦克旅和高炮旅。1992年,撤销步兵第42师和炮兵旅,炮兵第4师编入第14集团军。

  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步兵第41师于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坦克旅改为装甲旅,步兵第31师91团和步兵第40师120团也分别改编为师装甲团。2003年,炮兵第4师缩编为第14集团军炮兵旅。

  历任军长

  李成芳(1949.09-1954.09)查玉升(代,1954.09-1955.04)范朝利(1955.04-1956.07)查玉升 (1956.09-1965.03)梁中玉(1965.03-1970.04)朱 英(1970.04-1975.11)黄德懋 (1975.11-1978.11)张景华(1978.11-1983.05)刘子波(1983.05-1984.09)何其宗 (1984.09-1985.03)蒙进喜(1985.03-1988.09)王祖训(1989.11-1994.03)朱 启 (1994.03-1996.01)刘亚红(1996.01-2002.01)夏国富(2002.01-2004.12)赵宗歧(2004.12-)

  历任政治委员

  雷天荣(1949.02-1952.10)李成芳(兼,1952.10-1953.03)王德贵(1953.03-1954.09)陈鹤桥 (1954.09-1961.10)王砚泉(1961.10-1965)胡尚礼(1965-1969)成泽民(1970.02-1972.11)原增录 (1972.11-1975.11)刘炎田(1975.11-1978.05)范新友(1978.05-1983.05)荀友明 (1983.05-1990.04)陈培忠(1990.06-1993.02)萧怀枢(1993.02-1998.09)马子龙 (1998.09-2000.12)朱汉宾(2000.12-)

上一篇75210部队是什么部队?75210部队的由来

下一篇71643部队是什么部队?71643部队的由来

军队兵种本月排行

军队兵种精选

军队兵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