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限行规定,海南省外地车限行规定

发布时间:2016-05-04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范文报告 手机阅读
《2016年海南省限行规定,海南省外地车限行规定》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5-04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6年海南省限行规定,海南省外地车限行规定】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由于2016相关政策还未出台,所以沿用2015以及之前最新的党政法规。

  为了更好的保障交通畅通,交通委出台了很多车辆交通管理措施其中便有对出东省车辆限行规定,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具体谈谈公车限行规定,希望对对此关注的朋友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近几年,随着网络、新闻媒体等不断对“三公”消费进行披露,公车消费暴露出公车费用过高、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浪费大、超编超标配备等典型的公车腐败问题。加大公车治理力度、推进公车改革、杜绝公车腐败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共识。与全国各地一样,我省的公车消费的问题也日趋严峻,如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削减“三公”消费,加快推进公车改革,以实现建设高效、廉洁、节约型政府的目标成为我省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省推进公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选择

  公车消费作为全国普遍性问题,推进公车改革事关全国大局,涉及政府机构改革方方面面的利益,改革的阻力和难度较大。但随着我国部分地区(比如杭州、昆明等)推进公车改革实际性效果后,公车改革成为我国实现建设高效、廉洁、节约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当前,中央政府对公车改革政策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就要求中央、地方各部门向社会公开“三公”消费清单。4月25日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抓紧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车管理使用改革。6月,温家宝总理对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建设一个廉洁、节约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特别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这项工作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常这表明了中央推进公车改革的决心,也体现了我省推行公车改革应有的政策意义。

  2004年,我省在澄迈县首开货币化公车改革试点。推行7年来,总体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例如,未执行车改前,澄迈县公车消费年均1465.13万元,每辆车年均费用为8.02万元。执行车改后,2005年公车财政消费897.4万元,比原来少567.73万元,节省38.7%;2006年公车财政消费1128.1万元,比原来少337.03万元,节省23%。虽然随着燃油等物价致使调整车改革补贴标准,造成2008年开始公车消费比未车改前的2004年的公车消费多,但这不能影响公车改革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取得的改革意义。2009年,我省八一农场以“公车拍卖转让、私车公用公补”的方式,推行我省第二次货币化的车改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产生了每年节约60%公车消费的可观成绩,并实现了场部车补的公平、公正,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虽然,海南提前推行的“一县一潮公车改革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分配不均匀、车补差距大、重大交通活动用车不足、工作推诿扯皮等现象,但执行货币化的公车改革效益明显,值得在我省普遍推广。从我国历次公车改革来讲,由于没有触及根本性问题,致使公车采购的反弹和公车使用毫无节制,证明是这些年的公车改革是失败的,没有达到节约办公成本和规避腐败的目的,这些失败的改革经验让我省必须选择货币化公车改革的路径。

  二、我省推进货币化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树立海南形象,建设高效、廉洁、节约型政府的需要

  我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历来敢为人先,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因此,在我省全面推行公车改革对树立海南勇于改革创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我省树立起高效、廉洁、节约的政府服务形象,我省如果全面推行公车改革,并在未来实现公车消费的下降,将赢得社会的广泛赞扬,有利于改善我省的投资软环境。

  (二)改革现有公车管理模式,既可突破公车消费难局,又为我省积累发展政策资金和经验

  我省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改善投资软硬件资金一直捉襟见肘。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将为我省从公车改革途径中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直接或间接转变我省改革发展经济社会的需要。例如,我省澄迈县的公车改革可节省公车消费30%左右,八一农场公车改革可节省60%的经济数字看,必将能为我省节省大量的发展资金。从该两地改革的措施中,支持公务员购车来看,也能促进汽车购买和消费的提高,从中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反过来有利于经济发展资金的积累。

  (三)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既利于我省节省公车开支,又利于规避腐败

  公务车的消费主要由购车费、汽油费、保养费、路桥费、保险费、折旧费、司机人头费等七大块组成,也就是说从购置公务车开始,就得支付这七块的基本费用,耗费很多,而且一个单位往往有多部车,一年开销数额甚大。但公务车管理上又存在许多疏漏和失控,致使一些部门和单位或是多配车,或是用车不规范,导致公车私用多、耗油多、修理多,漏洞百出,浪费严重,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后,公务车用车消费都转化为量化的消费标准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手中,让其根据手中掌握的标准进行用车消费,既能节省开支,又能规避许多腐败行为,一举两得。

  (四)货币化公车改革,受益面普及每一个公务员,体现公平、合理的执政理念

  在现有的公务车管理体制中,公务车存在如下不合理之处:一是有的部门公务车过量,有的部门公务车过少;二是公务车基本掌握在领导手中,许多负责具体事务的同志工作过量大、工作对象具体且多,但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又使用不到公务车,这不仅不利于他们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还得为工作支付交通费,极大地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每一个人都受益,并可根据自己的分配标准酌情购买车辆和消费,体现了一种公平、合理的执政理念,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图】空气重污 机动车每日<em>限行</em>两个尾号_西部

  三、我省推进货币化公车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一)面临的两大阻力

  改变我省现有公车管理模式,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既有受益方也有受损方,因此将面临来自两方面的阻力:

  1.政府内部的阻力,即政府“特权”阶层。这“特权”阶层是指公务车的掌控者,他们对公务车行使绝对的使用权和管理权,也就是他们从公务车掌控上获益最大,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表现为他们的权力象征和利益的获得。如果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特权”阶层虽然可以获得与职务对等的分配标准,但还是远远无法与以前相比,因此,他们往往会给改革设置障碍

  2.社会的阻力。由于货币化公车改革表现为货币形式分配到公务员的手中,社会舆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变相提高公务员福利待遇的途径,因此,来自社会反对声音一定会存在,但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来讲,我们应该选择效益最大者。

  (二)面临的四大问题

  货币化公车改革是一种全新的公车改革制度,其直接或间接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在我省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中将面临四大问题:

  1.货币化公车改革的分配补贴标准及合理性问题。

  (1)补贴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分配标准关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保证被分配者的利益是否适当,利于工作。分配标准过高,财政承受压力大,达不到节省公车消费的目标;分配标准过低,造成不够用,会影响工作积极性。澄迈县的公车改革就很有借鉴意义。该县未执行车改前,年均公车消费金额1465.13万元。执行车改后,2005年公车财政消费897.4万元,比原来少567.73万元,节省38.7%。但该县随着燃油价格等的提升,于2008年开始提高了补贴标准,使车改后的费用逐年提升,该年费用就达1608.7万元,2009年更高达2044.7万元,均超过了车改前的费用。

  (2)级别补贴差距要公平、合理问题。分配级别差距过大,则有失公车改革的公平与合理,底层干部就会有怨言,相同级别的虚职领导也难适从。澄迈县的车改补贴就具有两头差距巨大,中间分配不公的特点。例如该县正职车改补贴为5500元,如果私车公用再增加补贴600元,也就是县级正职高达6100元。而最低级的办事员、科员才250元,股长也才350元,被当地干部笑称为“250”。同时,在该县车改政策中各部门的车补还要提留50%用于平均分配,也就是说补贴250元的科员、办事员拿到手只才125元。中间分配不公还表现在同级别的科级干部之间,比如一级局的正科1600元,私车公用再补贴300元,而虚职的主任科员才600元,相同级别相差了1300元,差距过于巨大。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最忙的是科员、股长、(副)主任科员,他们负责大量的具体工作,公务交往也较多,费用基本不够用,而掌握实职的科级则主要表现在会议、应酬上,工作繁重时他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因此,补贴的巨大差距引起低层公务员的一些非议。还经常出现能底层干部能不门办事就尽量不出门,出门时希望尽量挤上领导私用车的现象。

上一篇2016年福建省限行规定,福建省外地车限行规定

下一篇2016年淮安农民买房贷款优惠政策,淮安农民买房政府补贴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