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敌后抗日战争为何对日本心理打击很大?

发布时间:2016-11-16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中国的敌后抗日战争为何对日本心理打击很大?》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1-16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中国的敌后抗日战争,敌后战争对日本心理打击更大!

  中国的敌后抗日战争,敌后战争对日本心理打击更大!

  地道战

  1941年以后,随着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日趋尖锐、残酷,冀中蠡县宋家庄在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把孤立的隐蔽洞改造成地道。中共冀中区委及时推广了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改造平原地形的这一创举,很快在平原地区普遍地开展了挖地道运动。到1944年冀中地区地道总长达1.25万公里。构筑的地道,一般有各种保证安全和便利作战的设施,地面工事和地下工事相结合,具有坚固隐蔽、能打能藏、能攻能守、可进可退等特点。有些地道还村村相连。有的地道建有休息室、会议室、仓库、水井,甚至有牲畜圈,成为一座地下村庄。在敌人“扫荡”时,军民依托地道,与其他战法相结合,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这种战法,对开展平原游击战起了重要作用。

  地雷战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军民使用各种地雷同敌人斗争的一种作战方法。开始时,是民兵用集束手榴弹埋放在日伪军必经之地,以绳拉火引爆,杀伤敌人。后来,不断改进,就地取材,军民协力,自力更生制造炸药,制成各种地雷。有铁制的、石制的、陶器制的;有利用壶、罐、瓶等日用品改制的,埋设于敌人必经的路上、沟边、村口、井旁和可能集合的空场地等,敌人所到之处,处处开花。形成群众性的爆炸运动,给敌人造成很大威胁。这种作战方法,保护了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

  麻雀战

  小群分散狙击袭扰敌人的一种游击作战方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中,游击队和民兵依靠人民群众,利用地形熟悉的有利条件,三五成群,忽聚忽散,出没无常,灵活机动,对敌人实施突然准确的射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采取的主要手段有:一是袭击,用以打击驻止的敌人;二是伏击,用以打击运动的敌人;三是狙击,严密隐蔽,瞄准时机,用冷枪杀伤驻止或运动的敌人。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区的游击队和民兵以麻雀战打击日伪军,取得了较好的战果,消耗了敌人的战斗力。

  破袭战

  破袭战,亦称“破击战”。破坏或袭击敌人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工程设施、基地、据点等的一种作战方法。目的是给敌人的机动、联络、补给等造成困难,消耗和消灭敌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为了挫败日伪军对根据地所进行的残酷“扫荡”和“蚕食”,翻铁路、割电线、炸桥梁、毁公路,给敌人的机动、联络和补给制造障碍,牵制和打击了日伪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对平汉、正太、白晋等铁路,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破袭,予日伪军以有力的打击。

 

上一篇日媒称发现元朝进攻日本的中国军船 元朝为何最后没成功侵略日本?

下一篇中国国民党历任首脑及在职时间表 抗战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统计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