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中美对抗激烈 邓小平传话“一否到底”迫美让步

发布时间:2016-07-18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联合国中美对抗激烈 邓小平传话“一否到底”迫美让步》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7-18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当时,邓小平还传话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一否到底”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行政首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作为联合国的代表,秘书长由安理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其主要职能是:在大会、安理会和托管理事会的会议中,以秘书长资格行使职权,向大会提交关于联合国工作的年度报告和必要的补充报告,有权把其认为有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提请安理会注意。此外,还可根据大会和安理会授权负责有关决议的实施。

正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位高权重,为了维护秘书长人选的公正性,在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和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关系良好

1971年底,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因病不能继续任职,奥地利常驻联合国大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报名参加秘书长竞争。

瓦尔德海姆与中国的关系是比较友好的。1971年12月21日,这天正好是瓦尔德海姆的生日,联合国大会举荐他为联合国秘书长。中国给予瓦尔德海姆极大支持;瓦尔德海姆当选后,对中国也表现出了充分的尊重。

1972年8月1日,瓦尔德海姆和夫人应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邀请抵达北京,成为首位正式访问中国的联合国秘书长。8月13日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会见了瓦尔德海姆夫妇,在谈话中周恩来表示同意瓦尔德海姆关于“联合国处于十字路口”的观点。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瓦尔德海姆掷地有声地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在座的各个国家的代表都无言以对。

1976年12月8日,由于中国的继续支持,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瓦尔德海姆连任秘书长。

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

1981年12月,已经担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宣布:再次竞选连任秘书长一职。瓦尔德海姆的连任要求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职务不应老是由欧洲人担任,按联合国的地域轮流的惯例和原则,应由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即第三世界的人选担任。

早在1981年6月,由50多个国家组成的非洲统一组织,就在内罗毕首脑会议上一致推荐时任坦桑尼亚外交部长的德.萨利姆,代表非洲大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9月间,近百个不结盟国家又在纽约举行会议,通过了支持萨利姆竞选的决议。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不过是萨利姆和瓦尔德海姆两人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已经成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行政事务,争取平等权利的一场政治斗争。在竞选活动还没有开始之前,西方媒体就纷纷预测,瓦尔德海姆会得胜,因为他既得到美国、也得到苏联的坚决支持。而根据历届联合国秘书长选举的惯例来看,只要美苏两个大国满意的人选,即使广大中小会员国不满意,最终也是要当选的。但是,现在中国方面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历史的惯例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形势了。第三世界国家再也不能容忍美苏操纵联合国最高行政人选的局面继续下去。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了第三世界国家一边,支持它们的合理要求。

1981年10月27日上午,联合国安理会就推荐秘书长人选问题,进行了4轮投票。萨利姆在第一轮投票中得11票,瓦尔德海姆得10票;在后3轮投票中,由于美国的运作,形势虽然未起多大变化,但萨利姆的票数逐渐减少。在第4轮投票中,萨利姆只得到6票,而瓦尔德海姆得票仍然保持在10票,差距扩大到4票之多。两人均未获得安理会提名的多数票,而且两人分别遭到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美国否决萨利姆,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

11月4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就推荐秘书长人选问题又进行了2轮投票,结果是:萨利姆分别获得9票和8票,瓦尔德海姆每次都得到10票。但是,同前6轮的投票一样,两人还是分别遭到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

至此,安理会已就此问题进行了多轮投票,但仍然陷于僵局。如果僵局持续下去,就可能有人提出新的候选人。为了寻求解决办法,安理会决定9日下午进行私下磋商。

关键时刻,邓小平传话:“一否到底”

中国在安理会主持正义,坚决支持萨利姆,受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交口称赞。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向中国和第三世界施加压力,指责中国“制造麻烦”,要求中国改变立场。对此,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今天,联合国的成员国已达157个,其中不结盟国家几乎占三分之二,非洲国家占三分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个客观现实,也无法否认这些国家今天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在担任过秘书长的4人当中,仅有一人来自亚洲,其他3人都来自欧洲。这同联合国的组成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所起的作用相比,极不相称。因此,在本届联大选举时,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强烈要求他们的代表能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中国从支持第三世界的一贯原则立场出发,投票支持萨利姆。中国历来与第三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对于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一致支持的秘书长人选,中国理所当然地坚决支持。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绝不意味着中国对他本人要故意为难。”“萨利姆本人今年39岁,19岁进入外交界,出使过埃及、中国和古巴,担任10年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曾被选为联大主席,是一位才能卓著的职业外交家。显然,无论是从第三世界的支持上,还是从本人的资历上,萨利姆都是合适的人选。”当时,邓小平还传话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一否到底” (支持萨利姆到底,就必须否决瓦尔德海姆到底)!

1981年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天之内又进行了8轮投票,想把萨利姆的票数降到最低点,迫使中国不得不支持瓦尔德海姆。可是,结果却适得其反:萨利姆不仅仍稳定在原来的票数上,而且有时还略有上升。而瓦尔德海姆的票数反而略有下降。由于两人各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否决,因而都未能当选,使选举继续处于僵持状态。

面对僵局,中国发表声明:“目前在安理会就推选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所展开的斗争,是一场第三世界反对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事务、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美国则声称:“即使它不对萨利姆行使否决权,苏联也会对他使用否决权。”这样,美国就表明了它是甘愿让苏联藏在自己的否决权后面的。

“中美在外交上打了场朝鲜战争……美国输了!”

瓦尔德海姆看出他当选无望,便找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商议,凌青诚恳地说:“中国坚持的是原则,中国的态度不是针对你个人的。联合国成立只有36年,你一人就担任了10年秘书长,这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中国支持第三世界秘书长候选人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也许是一言惊醒梦中人,瓦尔德海姆连连表示:“完全理解中国的立场,我决定退出竞选。”

1981年12月3日,瓦尔德海姆写信给安理会主席,似乎是如释重负地说:“至今,安理会未能就向联合国大会推荐(一名新的秘书长)一事取得一致。基于这种情况,为使安理会能顺利地完成其任务,我愿意要求安理会在今后的投票中不要把我的名字包括进去。”瓦尔德海姆的信件,打开了16轮投票始终没有结果的僵局。12月8日,考虑到美国顽固态度,萨利姆随即宣布,他已要求安理会主席在今后投票表决秘书长人选时不要列入他的名字。他对记者说,他作出这个决定,是为了“使第三世界的其他候选人有可能当选,并使安理会的努力能取得进展”。12月15日,第36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一致推荐通过决议,任命德奎利亚尔为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似乎是回应中国的期望,“新秘书长在宣誓就职后,向大会致了词。他表示,他不会忘记自己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他认识到有必要推动新的全球谈判。他向大会保证,他将致力于执行联大所通过的各方面的决议,并以开诚布公的态度来处理一切问题”。

1982年8月21日,德奎利亚尔访问中国,邓小平在中南海会见了他并向客人详尽地阐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

综观瓦尔德海姆、萨利姆双双退出,有国际政治评论家这样说过:“中美在外交上打了场朝鲜战争,表面上看是平局,实际上占尽天时、地利的美国输了!”

和美国在联合国里唱唱反调,表明中国不是无足轻重的

美国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中国在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和美国对峙,是向美国的一种示威。”用对抗性“示威”一词当然不妥,但中国此举是向美国表明一种态度,则是不争的事实。

1981年1月20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任美国总统。作为美国共和党中的“鹰派”,里根在竞选期间和上台伊始对华态度很不友好,企图提升美台关系。但是,被毛泽东誉为“绵里藏针”的邓小平却是个“不信邪”、“不怕鬼”的人。1981年1月4日,在获悉里根击败吉米?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邓小平向美国客人陈香梅等阐述了“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对里根进行“当头棒喝”:“就中国方面来说,我们希望中美关系继续发展。坦率地说,里根先生在竞选纲领中说的有些话确实使我们有所不安……很可能导致中美关系的后退。”

美国报刊和一些人错误认为中国很弱很穷,装备落后,所以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同时,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而美国无求于中国。

正是为了反击“中国是无足轻重的,是一个不值得重视的国家”、“中国现在有求于美国,美国无求于中国”的谬论,表明“如果需要中美关系倒退的话,中国只能面对现实”的严正态度,邓小平才决策“和美国在联合国里唱唱反调,一则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一则表明中国不是无足轻重的!”事实表明,中国此举对里根政府是有震撼的。1981年12月4日,就在瓦尔德海姆退出秘书长竞选之际,中美双方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便在北京开始了谈判。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它和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一起,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三大基石。

上一篇永兴岛机场真实作用 战时可以执行战斗任务

下一篇毛泽东心目中最理想的“二号接班人”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