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如何指挥两淮保卫战?围歼74师失败后被迫撤退

发布时间:2016-08-02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粟裕如何指挥两淮保卫战?围歼74师失败后被迫撤退》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02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从1946年9月两淮失守到12月宿北战役和翌年1月鲁南战役胜利,是华东战局第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粟裕面对强敌压迫和内部不同意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提出关乎战略全局的建议,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役指挥任务。从而,充分地表现出驾驭全局,预知和掌握未来的战略才能,因敌变化,出奇制胜的谋略思想,从容不迫,独到娴熟的指挥艺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高贵品德,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的科学态度,调查研究,发扬民主,关心部属的淳朴作风。

1946年8月下旬,在粟裕的前线指挥所里,又挂上了各种比例尺的地图。此时苏中战役的后两仗正在激烈地进行。粟裕判定此战役已经胜券在握,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作战目标选择上,一次又一次地长时间坐在地图前进行思考和计算。

人们都晓得粟裕看地图成了嗜好和习惯,但一般人却不一定了解其中的奥妙。有人问粟裕:“您天天看地图,这上面究竟有什么奥妙啊?”

粟裕回答:“奥妙无穷啊!熟悉地图,熟悉地形,是军事指挥员的基本功。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

面对地图进行思考和计算,是粟裕决策思维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密切结合,把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密切结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对可供采用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在他的头脑里,地图是立体的、具体的和动态的。各种作战方案,千军万马,敌我态势,都像放电影一样,可以一幕幕地演示出来。甚至连村镇、地物的位置,道路、河流的走向都一清二楚。

当年的作战参谋秦叔瑾深情地回忆说:在我所接触的指挥员中,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精通地图而又熟记地形的。他不仅看当面五万分之一的,而且要看二十万分之一、五十万分之一和全国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也就是说,他不光考虑战役、战斗,还考虑战略全局问题。所以,他总是把战役的局部和战略的全局结合得很好。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古今中外优秀的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军事决策上的全局观念与战略远见。粟裕不仅深谙此道理,而且善于把它体现在战争的实践中。

当时华中战场上的形势是,南线国民党军队,经过苏中数战,被阻截于海安、如皋以南地区,它所占的海安、如皋已成孤立的据点,北线国民党军队,经过两战后,同山东野战军对峙在两淮以北一线。种种迹象表明,国民党军正在重整部署,调兵遣将,策划第二期作战,企图南北对进,会攻两淮。

粟裕判断,战场将由华中解放区前部向纵深发展转移。但是转移的时机、方向和转移后的布局,则尚待观察和制定。

8月31日,苏中战役全部结束,粟裕在致中央军委和陈毅等人的电报中,提出了华中野战军“今后之作战方针”,即对海安之敌加强政治攻势,迫敌起义,否则拟于军事准备充分有把握时攻歼之。如敌来援,则舍海安而歼援敌。海安得手后,休整部队,相机攻占泰州、仙女庙,予第二十五师以歼灭性打击,巩固邵伯外围,而后转移兵力于淮南,恢复三分区,设法截断蚌埠路,配合淮北作战。

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军事部署。攻占海安还是打援敌,对海安围而不攻还是攻而取之,都做了两手准备。关键是争取时间休整部队,以利下一步作战。因为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40多天战斗,平均每天打一仗,人困马乏,亟待休整补充。加之冬季将临,又急需筹措过冬衣物。

其间,粟裕和谭震林又连发三电,向上级报告行动计划。中央军委亦连发三电,认为粟谭“所见甚是”,“计划甚好”,指示“各事照你们计划办理”,不管敌情如何变化均须休整,“养精蓄锐,以备再战”。中央军委还致电陈毅,北线作战任务由陈率领山东野战军担负。

9月上旬,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为了迅速攻占淮阴、淮安,歼灭苏北我军之目的,以苏北绥靖军向泗阳、淮阴、淮安进犯,开始执行第二期作战计划。其部署是,以第七军东渡运河攻占泗阳等地,掩护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左侧安全;以整编第七十四师等部担任主攻,沿运河西岸南下,限9月16日前攻占淮阴;以第二十八师第一九二旅为预备队,在整编第七十四师后跟进,掩护其右侧安全。各部由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统一指挥。

上一篇共产党特工在日本被捕后遭受了怎样的酷刑?

下一篇斯大林占黑瞎子岛始末 派“远东军魂”击败张学良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