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记者中印战争报告:“印度是入侵者”

发布时间:2016-08-17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抗日战争 手机阅读
《澳记者中印战争报告:“印度是入侵者”》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17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HendersonBrooksreport)是近日频繁出现在印度媒体上的一个新闻热词。而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整整半个世纪前。

1963年,印度陆军中将亨德森·布鲁克斯和时任印度军事学院院长巴贾特准将联合撰写了该报告,分析了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多年来其都被印度官方以“高级机密”封存。

直到今年3月17日,88岁的澳大利亚资深记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将该报告的部分内容传到网上,在印度引发下载狂潮,但网站马上遭到屏蔽。印度政府称该报告涉及机密,不便公开,然而由此引发的舆论和政治波澜却并未平息,一段被掩盖了半个世纪的“家族秘密”就此重新揭开。

“尼赫鲁政府错误估计了形势”

马克斯韦尔在其网站上表示,自己早已知晓《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的内容,但是一直在等待解密。因为印度官方不愿意公布这份报告,他别无选择,因为不愿意给他的后人留下难题,马克斯韦尔把报告上传到了网络上。但他在网站上公布文件后不久,印度境内就无法登录该网站。有印媒猜测这是印度政府所为。不过在网站被屏蔽之前,多家印度媒体已获取了该报告,并对读者公开。

这份陆军内部报告由在战后接任印度陆军参谋长一职的乔杜里上将下令编写,目的是评估自1962年6月初交战开始到11月20日中国宣布单方面停火期间印军的军事行动表现。乔杜里选中了驻扎在贾朗达尔的第11军军长亨德森·布鲁克斯中将。布鲁克斯本人并没有参与作战。报告在1963年4月被提交上来,并与乔杜里那份内容详尽的附录一道被转交给国防部。

《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并未从政治的角度讨论1962年战争,而主要是从战争的部署来剖析印度失败的原因。印度当年希望中方接受英国划下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境,但中方不接受,尼赫鲁便实行了危险的“前进政策”(ForwardPolicy),使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上或者附近设立独立的哨岗,以强化印度的“主张”,引发中方愤怒。但仓促应战的印度军队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了被视为耻辱的溃败。

和许多观察人士一样,印度作家梅格纳德·德赛认为,新公开的报告其实并未透露有新意的内容,“每个人都知道当时的尼赫鲁政府错误估计了形势,让印度军队贸然行动,而不顾及他们是否准备好了,装备是否齐全。多年来对国防力量的忽略付出了代价”。

不过,报告时隔50年后的重见天日让印度舆论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看待昔日“旧闻”。

糟糕的军事指挥是主因

《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本身没有直接对时任总理尼赫鲁发表评论,报告仅涉及军事行动表现。

这份报告总结说,劣质的装备和武器令陆军无法胜任战斗,弹药与装备短缺是印军战败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报告作者写道,糟糕的军事指挥才是印度陆军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今日印度报》经过梳理,整理出一份“1962年的责任人名单”,罗列了多位指挥不利的将领和官员。首当其冲的是时任印度国防部长克里希纳·梅农。中印战争期间,梅农要求所有的军方会议都不作记录,这导致将领更容易做出轻率的决定,而且责任和原因都无法追查。

责任排在第二的则是当时的印度情报局负责人穆里克。印度情报部门对中国的情况做出了错误判断。他们依赖中情局的简报、报纸报道以及印度驻华使馆所提供的信息,而这些关于中国国内经济危机、中苏关系以及台湾局势的报告导致印度错误地相信中国不会对“前进政策”做出强烈回应。

同样判断失误的还有时任印度外交部长M·J·德塞,1962年9月22日在国防部长办公室举行的会议上,德塞称中国或许不会对印度的“前进政策”作出大的反应,或许只会占领一到两个哨岗。

报告中还提到了总参谋长B·M·考尔中将。他在开战前刚刚被指定为新成立的第4军的指挥官。考尔的驻地设在提斯浦尔附近,但他因病返回了德里,而就在此时,战争爆发了。报告说他在病榻上下达命令,高级军官们则放任他这样做,而不是去寻找一位继任者。这都被视为指挥不力的例证。同样,报告还提到考尔曾在冲突高潮阶段致信尼赫鲁,敦促其与美国接洽,要求美方提供帮助,这表明高级将领当时已经慌了神。

报告披露者:印度是入侵者

当报告引发印度国内再起喧嚣时,“泄密”事件的始作俑者马克斯韦尔则远在澳大利亚隔岸观火。他在网站上表示:“长期拒绝公开该报告一定是出于政治理由,很可能是带有党派性质的。”尚不清楚马克斯韦尔是如何得到这份文件的。

在印度媒体眼中,马克斯韦尔是一个长期充满争议,而又与印度有深厚渊源的人物。上世纪60年代,他是《泰晤士报》驻新德里的记者。对于1962年这场战争,马克斯韦尔一直以来坚持的判断是:中国是受害者,印度是入侵者。 由于这一立场,马克斯韦尔也得罪了印度政府和军方。使得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公众眼中的马克斯韦尔是一个左翼阵营的“反印”人士,以至于一些曾帮助过他的印度人都被打上“叛徒”的标签。

当时和他交往密切的印度学者说,也许正是对印度爱恨交织的情怀,使得马克斯韦尔在新德里期间成为他的事业最顶峰时期。

《印度快报》的总编谢卡尔·古普塔回忆说,由于官方一边倒的宣传和对马克斯韦尔的攻击,他自己在年轻时也曾以敌意和猜忌对待这位外国记者。但如今他想公开向对方表示道歉。古普塔在一篇立场鲜明的评论中指出,马克斯韦尔是一位坚韧、有勇气的学者和记者。他至今仍致力于努力揭露印度历史上那一段重要而模糊的时期。 “他在以一个朋友,而非敌人的身份,试图帮助印度揭开那个痛苦的家族秘密,”古普塔说:“至于他左倾的政治色彩,我想这已经随着历史的流逝远去了,因为不仅是马克斯韦尔,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已不再和当年一样。”

上一篇解放军血战上甘岭 美司令称战胜不了中国军队

下一篇朝战前期美机轰炸中国东北始末

抗日战争本月排行

抗日战争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