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一体逐渐形成 山西商人与官方最为密切

发布时间:2016-08-30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官商一体逐渐形成 山西商人与官方最为密切》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8-30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掌握历史,了解军情,本文由27军事网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官商一体逐渐形成 山西商人与官方最为密切

中国古代奉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官商一体缺乏大规模滋生的必要条件和土壤,但也有个别人打破成例,成为最早的官商合体的受益者。

早在汉初,统治者就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对商人收取重税,并适时打击商人,规定商人不得为官,子孙后代也不得做官,士农工商四民,商人地位最低。正是由于这样恶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古代商人在歧视和屈辱的夹缝里扭曲人格,艰难生长,被迫成为封建专制政治的附庸。

“天下贤才尽入榖中”无疑使封建大一统政治下的驭商之策,国家把那些维护封建政权有过重大贡献的商人纳入官僚整体,用国家之力量,引导更多的商人为国报效。统治者在国家财力拮据的情况下,往往让富商大贾出资效力,富商大贾乐得乘时“周流天下”“交通王侯”,以达到炫耀自我的目的。汉景帝时开始实行“输粟六百石者爵上造,四千石者爵五大夫,达万二千石者爵大庶长“的捐资授官制度,由此开了权钱交易的先河。

汉武帝时,河南商人卜式抱着抵抗匈奴“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的信念,以家产之半捐输助边,赢得汉武帝的赏识器重。汉武帝认为应该嘉奖卜式的义举,政府给商人的褒奖也只能是官职。于是,卜式先为朗吏,再拜御史大夫。汉武帝还任用盐商东郭咸阳、铁商孔仅为大农丞,分管国家的盐铁事务,任用洛阳商人之子桑弘羊主持全国的计算。这些大商人入住政府,对商人的活动更加有力。当时的大地主,大官僚,也有兼营商业,牟取暴利。元帝时,官吏经商成风。东汉建国后,新贵族与官僚,地主,豪商结合,形成新的豪强地主集团。王莽效法汉武帝,以贾人为盐铁官,推行五均六?,但王莽控制不了这些推行政策的商贾,大商“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薄,府藏不实,百姓愈病”,社会上一时贿赂成风,官僚交结商人,也在大肆敛财,王莽的新经济政策宣告失败。

 唐宋时期,官商一体化仍在继续,在发展。唐中宗时期,奢侈风行,国库为之空竭,最高统治集团大肆纳贿卖官,于是,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一时多达数千人。唐睿宗时,罢黜斜封官,但在太平公主等人的影响下,只得“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买卖官员的现象有禁无止。富者买官屡开屡禁,富商大贾与贵族,官僚和地主因此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北宋的行会,也多由官吏暗中出资经营,可以说北宋的商业行会事实上就是官绅和豪商大贾共同把持操纵的。南宋初年,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规模超过北方,富商大贾“多以金帛窜名军中,侥幸补官”,利用政治特权,肆行兼并掠夺土地,并且“假名早日冒户,规免科需。

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一些参与国家重大经济活动如盐商一类的商人,他们的子弟通过交结地方官吏以郡县学籍参加了科考,一部分弟子由此步入仕途,而官府对此并不明令禁止,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不许商人子弟仕官为官的成例。卿相出自科举是明代的定制,商人子弟入仕做官,提高了商人家族再社会上的地位,同时商人家庭借此利用其政治地位巩固他们商业上取得的成就,这就是出现官商一体化家族最根本的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的扩充,必然引发商人参政议政分享政权的愿望和可能。经济服务于政治的思想牢牢地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商人依附封建政权的前提,也是官商一体化依托的基础。明代最早形成的山西、陕西商帮,在明初“开中”输粮、纳米换引阶段,秦晋两省的商人,以地临九边卫所的优势,捷足先登,成为明代最早有合法身份的官商,这部分官商人称边商。边商的经营活动属于政府行为,风险小而利润大,而且是垄断商人,与盐商的经营活动类似。

政治与经济结合的关键在于官与商的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得益彰。家族中的子弟要读书做官,不仅需要耗费一定的财力,而且也需要家族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为此,一个家族为了让子弟做官,就需要有人经商,子孙再家族财力的支持下成为官僚学者扬名显姓,反过来又提高了家族的商业信誉和知名度。当时许多山西商家就意识到:官商结合型家庭是一种最理想的家庭模式,封建政治和封建经济必须在相互依托中求得生存,求得更大发展。明中叶以后,官商一体家族开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除晋商外的其他地方商人也有官商一体化家族的存在,但山西商人更为典型和突出,时间上也更早一些,因为山西商人作为一个大的商业帮派集团是在明初形成的,特别是开中制实施以来,山西商人与官方的关系较其他地域商人更为密切。

 商品经济部发达的封建社会前期,商业经济只是封建政治的附属品,富商交结官方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形成气候,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统治者的利益需要,决定商人是否可以捐资授官,商人结交权贵处于比较隐蔽和被动的状态,并不能对国家形成大的影响。然明清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以地域地缘关系广结商帮,国家对商人入仕以及商人子弟科考政策有所放松,加之清代以后由政府出面推行捐纳授官职,使得官商结合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官商一体化得到了充分发展。

明清山西官商家族:当官为经商护航

明代山西官商家族中的官和商是分别来做的,用明清官商家族出身的大官僚杨义的话说就是"商则不官,官则不商,既商之,又官之,其名不正,其事不雅。吾不为也。"明代做官的人基本上是通过科举正道步入仕途的,官商家族中,既有经营大买卖的直系亲属,同时也不乏朝臣要员,他们还利用姻亲方式巩固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有时甚至不惜大量的钱财去结交当朝权要,争取政治上的更大成就。

明代的一个大家族里,官员的地位通常要比商人要高,不少商人是因为当初科考落第走不了仕途专而业商,在商人子弟有了出仕机会后,整个家族就要全力以赴,大力支持,因为家族的生存发展,还要赖封建政治的庇护和支持。家里有了做官的人,对于许多经商的人来说是找到了坚强的后盾,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又了精神支柱,做起买卖也能少些后顾之忧。不过,当时的许多人对经商的官员是鄙视的。

和明代官商家庭不同的是,清代的山西官商家族中难以分辨官与商孰高孰低孰重孰轻,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变更。山西商人对自己的经商活动并不轻看,认为业商是一种正当的职业,较之它业并无尊卑贵贱之分,不少山西籍人士在科考与业商二者间甚至更热衷于商道,因此清代山西人在商业财产不断聚增的同时,科举方面呈现出滑坡态势,不少有才智的商人子弟舍仕而业商。

买官获爵的捐纳制度贯穿了整个清朝,这对清代山西官商家族的构成甚至清朝政治都有影响。捐官文职可至郎中道员,武职可至千总把总至参将,有钱人家的子弟可通过捐银轻易得官,这对已经积累了一定资产的山西商人极为便利。商人在经营买卖的同时,通过捐纳途径得到一个管缺,经商做官二者合一,一身二任,似乎更像是绅商,既有钱财,又不乏地位。

上一篇毛泽东曾放弃勋章授衔拒当大元帅

下一篇"厚重少文"许世友为何被毛泽东格外倚重?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