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揭露中国在天空二号秘密测试电磁引擎,未来可实现70天抵达火星

发布时间:2016-12-2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新闻 > 国际军情 手机阅读
《英媒揭露中国在天空二号秘密测试电磁引擎,未来可实现70天抵达火星》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12-2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军事观察为新闻阅读类程序,它分为中国军情国际军情军事热门航空新闻航天新闻五大板块,它能帮你了解最新最全的军事资讯,最新最热门的军事话题。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今天最新的热点时事军事新闻,希望给以给朋友们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简称,指的是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由英国工程师罗杰·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相比传统引擎,EM引擎有着脱胎换骨的进步。

  

<em>英媒称中国在天宫二号测试电磁引擎 可70天抵</em>

 

  此次中国在这项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外媒极大的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12月20日报道,中国已经开发出了低轨道太空测试设备,目前安装在了天宫二号上进行测试。

  《每日邮报》预计,如果EM引擎能够成功投入实际运用,人类可以在10个星期内抵达火星。而目前根据NASA估计,当使用传统火箭的时候,从地球出发前往火星的单程“旅行”大约是6到7个月。

  相比起来,美国的设备目前还只能待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毫无疑问的,中国目前在此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em>英媒</em>:<em>中国在天宫二号测试电磁</em>驱动<em>引擎</em> 若成功

 

  想象中装备EM引擎的太空飞船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简称,指的是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由英国工程师罗杰·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目前中国在此项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

  引擎原理大致是:用电力在密闭的锥形腔内产生微波,微波在腔内来回反射,在两端产生的推力差即可作为飞行器前进的动力,太阳能提供电力来维持微波的运动。

  EM引擎再次吸引了航天迷们的眼球。

  这一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经过同行评审的EM引擎(EM Drive)论文。评论称,这表示其实验结果以及整个论证过程都得到了同行专家们的认可,意义重大。这篇题为《真空中对来自闭合射频腔的脉冲推力的测量》的论文已发表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期刊上,并于12月印刷出版。

  “各国科研机构近几年陆续开展了对EM引擎的一系列长期、反复的试验,这次NASA发表的试验结果,可以说是再次确认了该技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陈粤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也首次披露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在EM引擎研发上的最新进展。

  2000年左右,英国工程师罗杰·肖耶提出EM引擎这一概念时就饱受质疑,因为它似乎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火箭升空需要推进力,然而,EM引擎的外界没有任何作用力,“凭空”产生了前进的推动力。

  罗杰·肖耶等人试图从不同角度解释其产生推力的原理,但均未被广泛认可。正因此,这一听起来就很玄幻的技术很长时间没有引起主流学术圈的注意。直到中国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杨涓教授开始跟踪这一技术。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开始,杨涓将该技术引入正规学术领域开展研究,发表了关于EM引擎及其相关试验的论文。

  此后,广为人知的是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专注于前沿推进技术的研究团队“鹰工厂”的试验结果。他们对两台推进器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验,并于2014年6月4日将实验结果以论文的形式在AIAA第50届联合推进大会上发表。实验数据显示,在28瓦微波功率的作用下,产生了30—50微牛(1毫牛=1000微牛)的推力。

  因当时其试验条件并非真空, 这篇文章曾受到外界质疑。此次最新发表的论文,正是该团队完善试验后,在真空中完成的推力测试的结果。数据显示,在最大80瓦的微波功率输入时,最大测到推力约124微牛。相比之下,同样是无工质的太阳帆,每千瓦只能产生6.67微牛的推力。

  “除了NASA,国际上还有几个团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罗杰·肖耶本人,美国Cannae公司,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德国这个团队2015年也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结论跟NASA的类似。”陈粤说。

  陈粤团队从2010年开始正式开展EM引擎研究。该团队依靠经典电磁场理论分析和计算,开展了推力器腔体设计。通过分析计算,研究人员认为该推力的产生,来自电磁场在特定设计的谐振腔体里产生的不均衡分布,因此该技术不需要传统工质,实际上是使用了电磁场对物质的作用力,也符合经典力学定律。

  “我们已研制成功几种规格的多台原理样机,建立了实验验证平台,完成了毫牛级微推力测量试验,通过几年来的重复试验及相应的干扰因素排查试验,确认该类型推力器的推力存在。”陈粤介绍,他们已完成了可用于飞行试验的试验装置研制,正在开展在轨验证。

  “这项技术目前处于原理验证阶段的后期,后继目标是使该技术尽快在卫星工程领域实际应用,但还有很多攻关工作要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总设计师李峰说,目前原理样机体积大,推力较小,需要特殊的工程方法,优化腔体设计,提高腔体品质因数,减小损耗,将微波能量更有效用于产生推力。目前测到的推力是微牛级至毫牛级,至少要提高到百毫牛级甚至牛级才能用于卫星的姿控、变轨等工作。

  他具体解释道,从原理验证到工程应用,还需解决目前原理样机推力小、推功比低、推力器难以长时间稳定工作、推力器布局、应用策略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如果这些工程问题都得以解决,EM引擎的工程化应用将使航天推进技术产生跨代式飞跃。这些技术问题,虽然有很大难度,但是在工程上是可以解决的。

  李峰透露,陈粤团队依托国家相关项目支持,正在开展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攻关,争取5年内实现工程应用,“我们已调集了微波、结构、热控、电力电子、星载电子系统等相关专业力量,全力来做这件事,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们有信心做成。”

  据报道,NASA下一步也将开展太空实验,记者就此相关问题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从与NASA关系密切的美国Cannae公司官网可以看到,该公司已经启动了EM引擎技术的飞行试验计划,计划于2018年发射一颗6U立方星验证该技术。

  相关内容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达到6.7%,高于许多专家的预测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约占全球GDP的17.3%。中国的实际GDP每增长6.7%,就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约1.2%。如果把中国对应的贡献剔除出去,IMF预估的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3.1%这一数值就要被调低至1.9%,这将远低于衡量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临界值——经济增速2.5%。也就是说,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马力最大的发动机。没有中国的贡献,世界经济早已陷入衰退。

  毋庸讳言,与1980—2011年的年均增速10%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显著放缓。但是,全球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靠中国支撑。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倡议中所扮演的领导角色让我很受鼓舞,这些倡议将是促进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助推器。这两个倡议无论是单一的、还是整合起来,都会成为促进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

  中国的外向型战略目标——从RCEP推动的贸易自由化和亚投行这样的多边机构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等大动作——显然表明中国扮演地区领导这个新角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如果就此推断中国在向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时代的全球领袖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还为时尚早。大国崛起和衰落是一个悠久而争斗激烈的历史。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经济体的支持,注定会失败。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足以解决国内经济积累的不平衡问题的有关政策时,这种情况才可能发生。中国的全球领袖地位将取决于其国内的实力。

  高水平或超高速增长绝不是中国的长期发展方案。从1980—2011年10%的平均增速转变为现在的6.5%—7.0%的增速,既是可控的,也是必需的。中国需要沿着再平衡和改革的道路走下去。从过去为了扩大出口和投资而推动的制造业为主导的高速经济增长,转变为提升服务业和私人消费的比较缓慢、但更加平衡的增长,中国拥有了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机会。如果坚持下去,中国有望解决经年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和不平衡问题,尤其是资源性环境恶化和污染、大量的经常账户盈余、地区经济增长不均衡以及某些部门债务过重等问题。

  过去的经济模式已超期服役。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唯一良方就是改变增长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通过结构再平衡转向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进而实现所希望的目标。只有坚持发展服务业和城镇化增长的道路,中国才能扩大劳动收入群体,他们是消费者购买力不均衡的症结所在。中国必须推行从增长数量向提升增长质量转变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结构的再平衡。除此之外,没有回头路。我对中国的改革道路持乐观态度。

上一篇外媒称哈萨克斯坦某小镇生活在核阴影,英媒揭秘苏联核试验场

下一篇叙军方宣布已经完全收复阿勒颇,反政府武装已成功撤出

国际军情本月排行

国际军情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