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生死之谜,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6-04-27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 手机阅读
《揭秘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生死之谜,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怎么死的》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4-27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宋太宗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四年对北汉和辽国发动的战争,先胜后败。而且这一败高粱河,除了损失大量人员、装备和物资以外,对整个宋军的士气打击极大。作为全军主帅的赵光义,不但没能实现以军功压服太祖诸子和朝中重臣宿将的目的,还被朝野视为失败的主要责任人。更令太宗无法释怀的是,在撤退的过程中,曾有官兵在“找不到”太宗的情况下,试图拥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称帝。这次未遂的政变触动了太宗深埋在心底的最大恐惧,结果当赵德昭为参战官兵邀功请赏时,太宗大怒,遂逼德昭自杀。

  无敌天下闻

  当然,太宗征伐北汉也并不是一无所得,虽然经历苦战得来的太原城被太宗下令平毁,但北汉那支身经百战,以强悍闻名于北方的军队,却大部归了赵宋。在北汉投降官兵中,最著名的一位,名叫刘继业,此人是北汉三代皇帝麾下最出色的将领,也是后汉开国皇帝刘崇的养孙,本姓杨。《宋史》中记述刘继业“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由于当时北汉主要的敌人正是南边的后周和赵宋,因此刘继业作为北汉将领经常与宋军作战。同时,他生长于当时称为麟州的陕西神木,后又到太原投军,对契丹人南下打草谷的行为深恶痛绝,曾向北汉皇帝进言,认为契丹“贪利弃信,他日必破吾国”,主张向赵宋投降,以主要精力打击契丹。

  在宋军最后一次征伐北汉时,刘继业又力劝国主刘继元投降。但当刘继元终于投降时,刘继业并没有立刻交出城防,而是“犹据城苦战”。赵光义对刘继业这样一位善战又忠义的将领颇为欣赏,“闻其勇,欲生执之”。最终刘继业跟随主君投降宋朝,太宗“召见业,大喜”,立刻将其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下令刘继业“复姓杨氏,只名业”。

  

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之死的真相

 

  杨业像,出自清光绪《绣像杨家将全传》

  从刘继业到杨业,赵光义获得了一位“老于边事”的悍将。据时人记载,太宗对这位降将“赐予甚厚”,将其升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可谓特加赏赐,放手任用。按说太宗并不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帝王,他重用礼遇杨业,一方面说明辽军给太宗留下了太深的心理阴影,他认为必须使用杨业这样的宿将才能对抗契丹铁骑;另一方面更说明太宗与太祖遗臣关系已经降到冰点,只能以外来降将来平衡太祖朝的老将。

  事实证明,太宗把宝押在杨业身上,是赌对了。太平兴国五年,也就是杨业归宋第二年三月,契丹兵十万入雁门,杨业率领数千骑兵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从这一仗,我们就能看出杨业的水平:首先他是“以骑制骑”,率领精锐骑兵对抗数量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其次,他对雁门周围的小径等地形地貌异常清楚,不愧“老于边事”。杨业由于雁门大捷,“迁云州观察使,仍制郑州代州”。

  虽然杨业以大捷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太宗对杨业的礼遇,还是遭到了宋军将领们的敌视。《宋书》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后来很多研究者认为,时任三交都部署的潘美也是嫉妒杨业的“主将”之一。但是在历史上潘美并不是一个性格阴暗之人,在此前率军平定广东等战争中也未与手下争功。而太宗本就有以杨业压军内宿将的意思,因此“有上潜书斥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太宗这种做法,颇有战国时秦武王嬴荡不疑甘茂的意思,杨业自然是感激涕零,但却没有从实质上平息北汉降将与太祖宿将之间的矛盾,只是将其暂时压制。

  

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之死的真相

 

  图片: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关关门。雁门关扼守着山西南北交通的要冲,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杨业在此取得雁门关大捷,获得了太宗的礼遇,也遭到了宋军将领的嫉妒

  女主临朝就必定内部不稳?

  杨业取得雁门关大捷之后两年,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九月,辽景宗病逝,他12岁的儿子继位,是为辽圣宗。圣宗年幼,其母萧绰摄政,就是著名的“大辽萧太后”。对于萧绰的能力,《辽史》和《契丹国志》都评价较高,说她“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明达治道,闻善必从”。说起来,萧绰也确实很善于利用女人的优势,史载她哭着对大臣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引得皇族青年将领耶律斜轸和燕云地区汉族大地主韩德让挺身而出。有了皇族、本家大贵族萧氏和契丹化的汉族地主的支持,萧绰开始在国内发展生产,整顿军队。而受到太后支持的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也在燕云十六州“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边境大治”。

  按说辽国在萧太后统治下秣马厉兵,应该引起宋朝君臣的重视。谁想到宋朝这边的官员,看到萧绰以太后身份摄政,便想起了汉族王朝太后摄政每每带来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自动脑补到辽国身上。宋雄州知州贺令图等人纷纷上奏,将辽国说成太后专权、韩德让宠幸用事,大臣不附,国人疾之。应该说宋朝官员抹黑辽国,情有可原,主旨还是迎合太宗的报仇心理。而太宗再次犯了高粱河惨败时不知己不知彼,刚愎自用瞎指挥的老毛病,决心乘辽国“内部不稳”,一举夺回幽蓟。

  

大宋太宗系军事干部杨业之死的真相

 

  图片:《仪卫图》,辽代壁画,纵84厘米,横73厘米,1991年内蒙古敖汉旗贝子府镇大哈巴其拉村喇嘛沟辽墓出土,位于墓室西壁,现藏敖汉旗博物馆。画面表现5名契丹男侍分别持弓箭、琴、高靴、海东青等,在春季出猎前的场景

  宋朝的大部分官员并不赞成太宗蛮干,例如给事中李至就提出,幽州需要数万军队才能攻破,这几万人的给养是个巨大问题。而且幽州地势平坦,“难以取石(投石机的石弹)”。但也有官员支持伐辽,例如刑部尚书宋琪,提出应该从太行东路北进,一举占领燕山和军都山,切断幽州与辽国深腹的联系。为了阻止辽军南援,宋琪还提出应该引桑乾河水灌入高粱。此外,宋琪还根据宋辽军队特点,绘制了阵图。太宗对于宋琪提出的伐辽战略战术十分满意,决定照此办理。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宋军正式发动三路伐辽,史称“雍熙北伐”。东路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指挥,从保定出发攻击涿州,马军都指挥米信则带兵从雄州趋新城。这一路是两支军队互为犄角,兵力较多。中路以步军统领田重进指挥,从定州出发攻击涞源的飞狐口。西路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出雁门向云州攻击。西路和中路得手后,应该立刻合兵一处,迂回包抄从北方攻击幽州城。为了最大限度牵制辽军,太宗甚至派使臣联络高丽,要求它向辽东侧后进攻。

  

上一篇讲述那些年激励人心震撼人心的战斗口号

下一篇中国空中"奶妈"加油技术再获突破,软管加油技术转变硬式加油技术,歼20歼31战力提升

中国军情本月排行

中国军情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