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历史人物简介,叶剑英平轶事

发布时间:2016-01-14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事人物 手机阅读
《叶剑英历史人物简介,叶剑英平轶事》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1-14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1949年1月,任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年参加中共代表团,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等职。

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1949年1月,任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 同年参加中共代表团,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

 

与周恩来

[1]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与周恩来叶剑英与周恩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一年后即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附马巷7号一个官宦人家,周恩来比叶剑英小1岁。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共事时相识,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两人的友谊整整52年。从年龄上说,叶剑英比周恩来大1岁,周对叶十分尊敬,经常直呼叶剑英为“剑英”,有时在下级面前称“叶公”、“参座”。从职位上说,周一直是叶的上级,还是叶的革命领路人,在公开场合,叶称周为“周副主席”、“总理”、“周公”,平时就直呼“恩来”。

重视高等教育

亲创三所大学

[2]叶剑英在其长达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主要从事军事和党政领导工作,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政治身份也为人们所熟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叶剑英多次与教育事业结缘,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大革命时期,他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出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1932年秋,他接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他曾先后创办三所大学。1948年,叶剑英受命创办华北军政大学,先后培养了15000余名军政指挥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及时地走上了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后来的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至1952年主政广东期间,叶剑英始终把教育事业看做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持创办了南方大学和广东军政大学,提出了独特的办学思想。叶剑英不愧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

与蒋介石

叶剑蒋介石蒋介石英的女儿叶向真曾说,叶剑英那个时候是孙中山的护卫,后来在黄埔军校筹建的时候,他是20个筹建人之一,最后在黄埔军校建校的时候,他任副教育长,全部黄埔军校的课程,当时都是他制定的。他制定完黄埔军校所有的课程之后,就去东征了,所以没有参加开学仪式。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东征,在黄埔军校跟蒋介石就结下了非常好的友谊。所以蒋介石是最信任他的,所有的人不可以配剑和配枪进入蒋介石的卧室,只有叶剑英可以佩戴短剑,可以佩戴枪进入他的卧室,可见蒋介石是最欣赏和最器重他的,后来还让做了2师师长。[3]

生平经历

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

1914年入梅县私立东山中学。

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

1920年夏,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驱逐桂系军阀之役。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

叶剑英叶剑英1927年7月,经李世安介绍、周恩来同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暴动,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928年冬赴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和军委参谋长。

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10月,任八路军驻南京代表。

1941年2月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十八集团军参谋长。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

1947年返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军委副总参谋叶剑英叶剑英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参与领导全国范围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5月,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

1948年12月,任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北平市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主任。

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1949年8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后先后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1949年底至1953年,他领导了华南地区的剿匪斗争、经济建设以及广州的市政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50年1月任广州南方大学校长。

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6月,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叶剑英叶剑英1955年与朱德彭德怀等人同时被授予元帅军衔,并称“十大元帅”。

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

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

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66年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5月15日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秘书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8月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3年,中共十大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5年,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兼任国防部长。

1976年2月,被毛泽东下令养病休息,10月,协助华国锋,汪东兴,李先念等人于怀仁堂拘捕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3月—1983年6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79年10月1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中央决定由叶剑英出面讲话。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9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前,因健康问题辞去党政军所有职务。

1986年10月22日凌晨1点16分,病逝于北京。他被官方称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4]

人物贡献

叶剑英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殚精竭虑,作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丰功伟绩,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敬重。叶剑英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追求真理、救国救民。他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征讨桂系军阀,抗击陈炯明叛军,护卫孙中山脱险,参与创办黄埔军校,驰骋东征和北伐战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名将。他从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7年,在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人惨遭杀害的严峻时刻,他毅然通电反蒋,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从此他对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坚信不移,并为之执着地奋斗了一生。

叶剑英叶剑英叶剑英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建立了光辉业绩。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坚定机敏地策应南昌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参加领导广州起义。这两次起义和秋收起义一起,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央苏区,他拥护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参与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指挥,为红军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长征途中,他坚决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机智勇敢地同张国焘分裂红军、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作斗争,为党中央和红军胜利北上立了大功。毛泽东同志后来曾多次称赞叶剑英同志在这一关键时刻“救了党,救了红军”。红军到达陕北后,他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方针,他协助周恩来同志,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一致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到南京、武汉、长沙和重庆等地参加党的领导工作,坚持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积极扩大党的影响。回到延安军委总部后,他协助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我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他协助周恩来同志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停止内战的协议。随后他领导中共代表团在北平进行军事调处,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停战、发动内战的真实面目。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晋西北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的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转战陕北、指挥全军作战。他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接管做了大量工作。他指挥解放广东和海南岛的战役,夺取华南战场的最后胜利。叶剑英同志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华南、中南地区工作期间,胜利完成了剿匪、土改、建立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生产等各项任务。一九五四年后,他长期担任中央军委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领导和组织全军的教育训练,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呕心沥血,成绩斐然。“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为维护军队和全国的稳定,为抵制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奋不顾身,顽强努力。一九七六年,叶剑英同志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道,根据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在这场斗争中,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叶剑英同志排除阻力,坚决主张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立即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坚决主张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党和国家工作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主持全国人大工作期间,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他在一九七九年一月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告台湾同胞书》,又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发表了著名谈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他以身作则地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与合作。叶剑英同志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新的历史功勋。

叶剑英同志所作的“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的诗句,是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崇高思想和高尚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物评价

叶剑英叶剑英叶剑英同志党性坚强,信念坚定。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他无私无畏,有胆有识。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毛泽东同志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周恩来同志也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

叶剑英同志胸怀宽广,谦逊质朴。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富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他不计浮名不畏难,能上能下,任劳任怨。他始终保持高尚的革命气节,为党为民,一身正气。他一生勋业卓著,但从不夸耀自己,把一切功劳归于党和人民。

叶剑英同志好学深思,实事求是。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向实践学习。他博览群书,熟谙历史。耄耋之年,仍坚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真正做到了“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他还是一位受毛泽东同志称赞的诗人。他的许多诗句,“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笃信马列依真理,不移不屈不苟同”;“全心全意一为公”,“老骥仍将万里行”;“应向青年寻后继”,“长征接力有来人”等等,都深含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对我们一代一代的后继者都具有深刻的教育、启示和鞭策作用。[5]

上一篇徐向前历史人物简介,徐向前平轶事

下一篇陈毅历史人物简介,陈毅生平轶事

军事人物本月排行

军事人物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