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夫人是谁,黄克诚是怎么牺牲的

发布时间:2016-09-1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事人物 手机阅读
《黄克诚夫人是谁,黄克诚是怎么牺牲的》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9-1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黄克诚夫人是谁,黄克诚是怎么牺牲的】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连着党风”。黄克诚大将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连年长他9岁的毛泽东也尊称他为“黄老”,他不仅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称,而且在严格治家方面也堪称楷模。

  对自己:克己奉公

  黄克诚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对待自己有时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

  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黄克诚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由于日伪军的重兵封锁和频繁的“扫荡”“清乡”,三师指战员的吃、穿和生活日用品供给十分困难。为了改善三师指战员们的伙食,黄克诚亲自带头开荒种菜。种菜没肥料不行,他就和当地的农民一样背起粪兜拾粪。在黄克诚的带动下,三师干部、战士一齐动手,开荒种菜,省下的菜钱可以买点荤菜,几个月下来,部队伙食就得到了改善。黄克诚还把亲手种的番茄送给部队驻地附近的群众。群众吃了,都高兴地说:“吃了番茄甜在心,黄师长和我们是一条心。”吃的问题解决了,黄克诚又打起军装的主意。在军帽上去掉围圈,只扎一道线作象征,军上衣去掉翻领,把原来老式军裤的宽腰裤改为窄腰裤,这小小的改动,积少成多,节省了很多布匹。

  黄克诚对自己要求甚严,生活上处处节俭。抗战时期,部队实行供给制,官兵一致,每人每月发2盒火柴、3两油和4两黄烟。可黄克诚吸烟要用火柴,每天晚上还要点灯熬夜工作,发的两盒火柴,一个多星期就用光了。没火柴吸烟,他就到群众家的锅塘里点火。一天,警卫员小张看到黄克诚躬着腰到锅塘里点火,既不方便,又影响工作,就悄悄替他多领了2盒火柴。黄克诚发现后,立即退给小张,并且耐心地教育他:“小张,官兵一样,不到发火柴的时候,不能发给我,决不能有丝毫的特殊,不然以后这个部队怎样带啊?”于是,小张又把2盒火柴退回去了。后来,黄克诚干脆买来火刀、火石,打火点烟。有一次,师部来了一位客人,黄克诚递给他一支烟,警卫员用火柴替客人点了火。客人走后,黄克诚对警卫员说:“今后来人抽烟,一律用火刀、火石,不要用火柴,各方面都要节约。”黄克诚的棉衣穿了四五年,补丁打着补丁,领口、袖口都破了。警卫员想给他领一件新的,他却拒绝了,缝补一下继续穿。黄克诚还把领到的洗脸毛巾从中剪开,一半自己用,一半给别人用。为了节省烧洗澡水的柴草,黄克诚一年四季坚持洗冷水浴。由于黄克诚处处以身作则,厉行节约,1942年被评为全军的“节约标兵”。

  1948年5月,黄克诚奉命担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当时,分局机关设有一个单独的小食堂。分局秘书长看到黄克诚等一些领导干部营养不良,就吩咐管理员弄了些大米、鸡蛋,打算给首长补充点营养。吃饭时,黄克诚看到桌上的米饭和鸡蛋后,对秘书长说:“农民现在没饭吃,你却叫我们吃白米饭、炒鸡蛋,这是共产党员干的事吗?”接着,黄克诚指示:“取消小灶,干部一律到大灶就餐,并立即执行。分局个别有肠胃病的领导干部可适当照顾,可吃点细粮。……后方的干部要多吃粗粮,把节省下来的细粮送到前线,让前线的战士们和伤病员吃得好一些,多打胜仗。”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任湖南省委书记。当时实行供给制,根据黄克诚的提议,给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主席程潜每年的活动经费是4000万元(旧币,1万元相当于新币1元),每月平均330多万,而黄克诚自己每月仅100多万元。

  1952年11月,黄克诚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掌管全军财政的计划权、分配权。在此期间,经他主持研究, 报军委批准, 为全军下拨经费数亿元, 建房4600多万平方米, 全军基本结束了住民房的历史。而他本人1952年进京时住在北京万寿路一栋普通平房里,后来因工作需要搬到北海旁的一个小院里,房小屋旧,冬季漏风,夏季漏雨。房管部门要大修,他却说那要花很多钱,先简单维修一下即可。直到1957年才搬到一个条件好一些的院子里。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黄克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当时,黄克诚因庐山会议所受到的错误处分尚未彻底平反。对于自己曾经受过的不公正待遇,他从没有流露过一点不满和怨言。很多人为他鸣不平,然而他却坦然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在党内受点委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比起我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来,实在微不足道。在党的历史上,有一些好同志含冤死去, 他们连全国胜利这一天都没能看到,比起那些同志,我是幸运者。彭德怀戎马一生,功高盖世,不也是没等到粉碎‘四人帮’,就含冤九泉了吗? 比比彭老总,我也很知足,有什么委屈、不平可言? ”好心人提醒他,起码庐山会议后被降低的两级工资应当要求予以恢复。他不以为然地说:“降低两级工资算什么?当年从家乡和我一起出来参加革命的几百位同志,都在战争年代牺牲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现在我有地方领薪金,有地方看病,有吃有穿,不是挺好吗?”

  黄克诚对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却对平反别人的冤假错案不遗余力。长春市的一名医生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政治上受歧视,级别、待遇长期受影响,精神上很压抑,无奈之下,他试着向黄克诚和中纪委写信申诉。黄克诚知道后,随即给这个医生所在的医院党委写信,责成他们认真复查处理,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这名医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医生的问题居然得到了黄克诚的关注,感激之余,他给黄克诚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加倍努力工作,同时寄了一筐苹果答谢黄克诚。黄克诚知道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回信告诉他,帮他解决问题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应该的,现在问题得到落实,放下包袱好好工作就行了, 不必送礼。”他还嘱咐工作人员:“苹果要坚决退回去。”工作人员于是将那筐苹果寄放在商店里卖掉, 而后将钱寄给了那位医生。

  1986年是黄克诚光辉一生的最后一个年头,重病缠身的他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不管医护人员和亲友怎么劝说,他就是坚持不吃任何药物,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他反复强调:“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好强行为他注射、输氧。然而,他一旦清醒,就将身上的输液针头拔掉。一个战功卓著、把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和民族的共和国大将,却对自己严苛得似乎“不近人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在想着为国家节约钱财。他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群众,唯独没有自己。<em>黄克诚</em>

  对妻子:约法三章

  黄克诚参加革命前,父母给他包办了一桩婚事。婚后没几天,黄克诚便离开家乡去参加革命。不久,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对她说,我是提着脑袋参加革命的,生死未卜,不想让你白等,你还是另嫁他人吧。妻子是个实在人,很快就改嫁了,后来生孩子时难产死了。为此,黄克诚深感愧疚,在晚年病重时还常提起这段往事,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许多遗憾的事情。我这一辈子就对不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前妻,真是对不起她呀!”

  前妻改嫁后,黄克诚单身了很多年。1941年,经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撮合,39岁的黄克诚和来自山东的23岁女大学生唐棣华结婚了。他们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也没有摆喜宴,只向几个好朋友打声招呼,就算结婚了。婚房是简陋的临时住房,连个大红喜字也没贴,床上摆着破旧的军用被褥。

  新婚夜,黄克诚就和新娘唐棣华 “约法三章”,他一脸严肃地说:“我们就要共同生活了,有些问题需要郑重地讲清楚。第一条,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得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婚姻的利益而妨碍党的利益,不能因为私人的利益而损害党的利益;第二条,我所处的工作岗位重要,你不能因为要求男女平等而让我迁就你,因为我的工作岗位比你的重要;第三条,我这里有军队的一些文件,还要经常找人谈话,你不得打听你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唐棣华觉得第一、第三条都好接受,唯有这第二条多少有些大男子主义的味道。虽然当时有些不乐意,但她很快便想通了。婚后第二天,唐棣华就到阜宁县修筑海堤的工地上参加劳动了。她曾说过:“战争环境,他不苛求我,我也不苛求他。”对黄克诚的敬爱之情溢于言表。

  唐棣华的父亲是当年汉口的大鸦片贩子、大汉奸,全国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逮捕和关押。1952年春夏之交,中南局决定对其执行枪决。唐棣华知道这一消息后,只是暗自伤心,却没有要求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丈夫去求情。在临近执行枪决的前两天,黄克诚来到负责此案的高文华家,对他说:“中南局已经决定要将唐某枪毙,我准备叫唐棣华同志去汉口见其父亲最后一面。不管怎样,毕竟是生身之父嘛,临死时去会个面,你看可以吗?”高文华连声说:“应该,应该,这也是人之常情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黄克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持原则,态度坚决,而为人的感情却是很细腻的。

  1954年,黄克诚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按规定, 唐棣华与孩子可以享受相应的生活待遇。唐棣华却说:“我们一直是普普通通的人,孩子们将来也一定是要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我只有一个想法, 不管将来怎么样, 我们一定要保证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

  对子女:不许沾光

  黄克诚40多岁才有了孩子,舐犊情深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对子女要求却十分严格,曾给子女们立过许多家规:“你们要学革命,不要学世故。千万不可不学革命,却把世故学会了。”“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 黄克诚被关押了8年零9个月,长期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直到1972年才被允许与家人见面。当5年不见的儿女获准来监狱探望他时, 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见到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诫他们要好好学习马列著作, 并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背诵《共产党宣言》的情景。当孩子们关切地问他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时, 他只是淡淡地说“过得很好”。随后,他又滔滔不绝地讲他当年的革命、工作和学习经历, 并不无遗憾地说起他的一些未及实现的、为国为民办实事的美好设想……他说得激情满怀、神采飞扬, 仿佛他不是在坐牢,而是在讲坛上发表演说、作报告。

  小女儿黄梅回忆说:“父亲和母亲用一种信仰的力量规范自己的言行,律己和治家一向是比较严格的。我们家的衣食住行,除了住房由公家安排,住得比较宽敞外,其他的都很简单。我们兄妹小时候穿的衣服多由外婆亲手缝制。家里还种了几棵刀豆、几棵南瓜。一段时间,吃菜经常是豆荚、南瓜,南瓜、豆荚,把人都吃烦了。公家给父亲配备的小车,孩子们是极少能坐的。我年幼时多病,常常是叫辆三轮车去看病。我还记得雨天里发着烧,坐在挂着油帘子的三轮车里往医院赶的情景。”

 

  1980年春,小儿子黄晴结婚时,社会上盛行婚嫁讲排场、摆阔气之风, 无论大小城市,都是用小轿车迎亲。于是,工作人员请求黄克诚破一次戒——允许黄晴用专车接新娘。黄克诚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戒不能开。年纪轻轻的,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都可以来嘛, 为什么要开着小车抖威风?”于是,黄晴真的用自行车把新娘接了回来。同时,既不请客,也不收礼,全家和工作人员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算把喜事办了。在谈到父亲的言传身教时,黄晴说:“父亲谈话不搬用名词, 不故弄玄虚, 他总是从丰富的阅历中提取一些有教益的事实开导人, 使人感到一种历史和经验的厚度。父亲曾说:‘我赞成你们做一件事就要钻进去,搞到底,这样才能搞出点名堂;患得患失,受不得冷遇, 不坐冷板凳, 就什么事也做不好’”。

上一篇陈赓夫人是谁,陈赓是怎么牺牲的

下一篇王树声夫人是谁,王树声是怎么牺牲的

军事人物本月排行

军事人物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