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婚嫁习俗,成都市结婚风俗及禁忌

发布时间:2016-07-08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民间故事 手机阅读
《成都市婚嫁习俗,成都市结婚风俗及禁忌》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7-08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成都市婚嫁习俗,成都市结婚风俗及禁忌】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粹。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婚礼

上头

 

    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
“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
“上头

”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说:
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
对于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于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
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着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最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究竟为何会这样呢,遇到出殡的队伍会是财宝吗?其实这是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了解更多关于迎亲内容

拜堂

“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
“拜堂”这一婚俗于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
“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时候。

了解更多关于拜堂内容

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
在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这是因为嫂字有着扫帚星的扫字的谐音,是故人们相信嫂嫂于出门时相送会带来不吉利。
现在的新娘出门时,由伴娘 (陪伴新娘过门至男家,而且必须是是未婚的) 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
传说翁姑不可以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因为这样会相冲。所以当女方步入男家后,翁姑会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
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相传在先秦时已有这样的习俗。
归宁,就是回娘高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

了解更多关于回门婚俗

婚礼婚俗常识:

婚礼:汉《仪礼·士昏礼》:士娶妻之礼,以

昏为期。因而名焉。君子娶妻的礼仪,在黄昏时分举行因此而得名。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叫“冠礼”一般为二十岁

笄礼: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后结发加笄(簪子),表示年届成人,可以结婚。

六礼: 古代婚姻要经过的六道手序,叫“六礼”。《仪礼.士昏礼》载,六礼即纳采(向女家送礼求婚)、问名(向女家问清女子的名字.生辰)纳吉(卜得吉兆后向女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选定完婚吉日.向女家征求同意)、亲迎(新郎到女家迎娶)。

嫁娶:“嫁者.家也”“娶者,取也”。“嫁”意味着女子有家,“娶”表示男方把女方取到家里来。男尊女卑观念由此可见。

合卺:卺是由同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做成瓢,新郎新娘各执一瓢而饮,古称合卺。唐朝改用酒杯,宋代将两杯用彩线相连对饮,称“交杯”。是现代交杯酒仪式的前身。

结发: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的扎结一下,或将二人的头发分别剪下一绺用彩线扎在一起。后来把元配夫妻称作结发夫妻。

闹洞房:此习俗汉代已十分流行,旧时男女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互间并不熟悉。闹洞房除了逗乐之外。还能让他们去掉生涩之感,还可使亲友熟悉起来,显示家庭的宾朋满座,兴旺发达。

撒帐:汉时婚礼亲友在新人入洞房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一般为栗子、枣、花生、桂圆等,意为“早立子”“花着生”“富贵”等,现代很多地方仍在沿用。

子孙饺子:旧时子孙饺子由女家包好带到男方家,由男方家煮熟;同时男家要做长寿面。吃子孙饺子时便怂恿小孩子问“生不生?”让新娘自己说“生”。这叫“讨口彩”是早生孩子的吉兆。

跨火盆:新娘从预先准备好的炭火盆上跨过,意为烧去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属封建迷信。

射三箭:旧时婚礼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喜轿射三支无镞的箭,称“射煞”有避邪驱祟的意思。属封建迷信。

跨鞍:新娘下轿以后,要跨过马鞍,因“鞍”与“安”谐音,意为祝新人平平安安。

红盖头:源于伏羲氏与女娲的传说。汉代始流行。上轿前新娘要蒙上一块两尺见方的红盖头,使其不能被人看清楚面目。洞房之夜新郎用秤杆将红盖头挑开,谓之“称心如意”别有一番情趣。堪称传统中式婚礼的经典。红色还有驱邪避煞,吉祥如意之意。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红双喜:传王安石喜结良缘之日,忽报金榜题名。值此双喜临门之际王安石喜不自禁写了个斗大的红双喜贴在门上,从此结婚贴红双喜的习俗流传开来。

主婚人:在西方的宗教婚礼中,主婚人一般为神父、牧师或一位德高望重的亲友,他同时担当着主持婚礼过程的重任,中式婚礼中的主婚人一般为双方父母或本族的长者。

凤凰  凤凰为“四灵”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为“凤”,雌的为“凰”,通称为“凤”或“凤凰”。民间亦视凤凰为吉祥的象征。夫妻和谐、生活美满称为:“凤凰于飞”。凤凰相伴而飞,比喻夫妇互相唱和,形影不离,后世多用为婚礼祝语。

比翼鸟 比翼鸟为古代传说中的鸟类,是神话传说中的奇鸟,其鸟特点是一翼一目,须二鸟比翼双飞,又传此鸟雌雄生死不离见则兆吉。民间取义为吉祥之物,又为夫妇好和,比翼双飞的象征。唐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诠释爱情的千古佳句。

 鸳鸯 雄为“鸳”,雌为“鸯”。为名贵观赏鸟类,作为婚嫁吉祥物,主要因其性喜雌雄双宿双飞,形影不离,以之比拟夫妇和好,鱼水情深。因此历来以鸳鸯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或比喻夫妻好和,情深意长。

七夕 七月七日,也称“七夕”,“双星节”“七巧节”“女儿节”,七夕节来自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仙女织女下凡游戏,与牛郎结为伴侣。不料天帝查得此事,派王母娘娘将织女押回天庭,牛郎腾云追上天庭,王母娘娘将银簪化作银河,把二人分开。牛郎织女依依不舍,遥望对泣,感动喜鹊,于是喜鹊用身体搭成一座鹊桥,让二人在此相会,王母娘娘无奈之下便让二人每年的此日在鹊桥相会一次。这一故事广为流传,二人隔河相望,矢志不渝即是对坚贞爱情的赞颂。

月下老人 简称“月老”是古代的婚姻之神,这位媒神的来历也绕有趣味,传说唐代有位叫韦固的人,一天晚上,见一奇异白须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看一本书,韦固问他何书。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月老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成了“媒人”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被人们视为婚姻的吉祥神。

和合二仙 又称“和合二圣”是民间传说中象征吉祥如意的欢喜之神,和合之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家人和合,平安幸福;一为婚姻和合,夫妇和谐。

秦晋:春秋时,秦国与晋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一方面为扩大地盘矛盾尖锐,一方面为了向中原发展的相互需要而互为婚姻。后人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蜜月:传说蜜月始于爱尔兰古代风俗,新婚男女喜庆之夜由本族首领或首人尊崇的老人举行赐酒仪式,酒是以蜂蜜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甘美无比,名为“蜂蜜酒”。新婚之后新人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旅行生活,连同新婚之夜喝蜂蜜酒的仪式统称为“蜜月”。另传,也是在爱尔兰,新人新婚的这一天,怕有人来抢新娘,新婚夫妇躲进深山老林,以“蜂蜜”为食度过一个月的时光,因此称为“蜜月”。现在人们习惯将婚后的一个月称为“蜜月”

新郎:“郎”在古代是指青年男子,也是女子对丈夫或所爱男子称呼,“郎”又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君”。因为把男子娶妻看作同金榜题名同样荣耀。所以把新婚男子称为新郎。

出阁:“阁”指闺阁,古时指公主出嫁为“出阁”。后来为女子出嫁的通称。

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原文谓失水的群鱼,吐沫相互滋润。后借喻夫妇共患难,竭尽全力相救援。

司仪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担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宣布程序。   婚礼司仪泛指举行婚礼仪式时的主持人。

十六大传统结婚禁忌

80后的婚礼,彰显出了80后热爱自由、喜欢新鲜事物、追求品质生活的特性。婚礼的布局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更多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量身定做的自己的婚礼。在我们举行现代婚礼的同时,亦可参考下我们传统的婚嫁习俗哦 ~下面是我们国家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一些禁忌,有人说这是一种迷信。但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迷信归迷信再不信邪的人面对婚嫁,也免不了尊敬传统,随俗一番下面的婚嫁禁忌,提供新人参考,如果你比较信奉传统,那就看看下面这些禁忌吧
1 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为“睡空床,不死夫也死妻”。

2 结婚当天,到晚上就寝前,所有的人尽量远离新床,尤其新人绝对不可碰到床边,会不吉利。

3 婚礼当日,忌让人坐在新床。

4 婚礼当日,新娘不可任意躺在床上,否则长病在床。

5 婚嫁忌生肖虎的人观礼。

6 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姑姑嫂嫂不能相送。

7 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因为“不哭不发”。

8 新娘的衣服忌有囗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9 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礼回娘家,即为归宁。但切记当天需在天黑前赶回夫家,不能在娘家过夜。

10 结婚后的四个月内,新娘不可叁加任何婚丧喜庆的仪式,以免冲喜。

11 忌吃喜饼,喜饼是喜气的象征,分发喜饼的习俗意在分享新婚的喜悦,并将婚讯藉由喜饼传达给每一位亲友。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应该注意忌讳的。

12 忌二次上香,很多传统家庭在嫁女之时都会在祖先或神灵供桌前告祭上香,女方除了要供奉礼饼,还要注意上香时,尽量不要将香头插歪,假如歪了,也不要将香拔出、再插一次,因为二次上香有再婚的意思,对于初婚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13 忌说“再见”

14 忌串门

15 忌孕妇送亲。成亲之日,新娘出门时,孕妇不能相送,因为古时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所以在新娘出阁时,孕妇应该要回避。而且在新娘出门时,往往要燃放花炮,而且人员众多,场面拥挤嘈杂,空气也较为浑浊,为了孕妇的健康着想,也不应让其加入到送亲的队伍中。

中国古代一路走来的婚礼婚俗,婚礼程序 

隋唐两代是封建文明发达的时代,那时婚礼和婚俗是丰富多彩的。属于婚礼的有十一项: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同牢、妇见舅姑、庙见、反马与致女、婿见妇父母;属于婚俗的有十七项:问卜与合婚、择日、催妆、障车、青庐、转毡、却扇、坐鞍、合髻、拜堂、撒帐、闹房、授巾、盖头、拜时、撒谷豆及其他,看新妇等。就唐朝来讲,最重要的是“见舅姑”,也就是从此新妇就成为夫家的一员、公婆的儿媳了。所以这一仪式特别隆重,新妇见公婆后,还要依次见过婆家尊长和男女老幼一切亲属,新妇要在明亮的蜡烛前端坐三天,由亲属们观看、闹房。在唐朝,这一礼俗又称为“观华烛”。唐朝诗人朱庆余有两句说:“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就是指这一婚俗。闹新房 唐代的闹新房,时间较长,早在新妇从娘家出发前就闹起。从新妇家出来至新郎家的沿途,继续有不停的狠闹,以至于遮拥道路,行者不通。《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睿宗时有一位大臣上疏说:“往者下俚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三公,乃广奏音乐,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撒帐”、“合卺”和“障车” 唐代婚俗中,带时代特色的是“撒帐”、“合卺”和“障车”。“撒帐”,相当于后世的撒喜糖和撒喜果。据说这种婚姻习俗源于汉武帝时,到唐朝,成为风行一时的婚俗,不仅撒喜果,还撒金钱和铜钱,宋以后又加上撒谷豆。其实都是表示财源茂盛、早生贵五谷丰登的意思。唐朝撒帐还专门有《撒帐诗》。最早,是周时的婚俗,用一个瓠(葫芦)分为两个瓢的意思,表示二人成为一家。葫芦瓢演变为酒杯,到汉时用之盛酒,但只在婚时食后用酒漱口,并不真饮。到唐朝时,才真正演为真喝酒,还要一饮而尽。这时瓢已改为酒杯,称为“合欢杯”,新婚夫妇要共饮“合欢酒”。盛唐诗人宋之问的诗“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杯”,就是描写这种婚俗的。明清时代“合欢酒”又变为“交杯酒”,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唐朝敦煌,则一般喝葡萄酒,还有唱词祝福道:“酒是蒲桃酒,将来上使君,幸垂与饮却,延得万年春。”新娘则回道:“酒是蒲桃酒,先合主人尝,姑􊲹已不尝,其酒洒南墙。”这是一种颇有生活情趣的婚俗。“障车”,前面已经提到,唐时非常流行。障车之俗,盛于唐代,盖新妇车至中途,游人拥为戏乐,且邀酒食也。这种风俗自天子嫁女到一般庶民娶妇,莫不如此。前文曾提到了安乐公主豪华婚礼,引起京师万人空巷,迎娶途中争相观看的盛况,以至于出现凡障车必出现“遮拥道路,留滞淹时”的阻塞交通的现象,所以唐睿宗太极元年(712 年)竟然不得不采取措施“禁断”。但已流行的风俗是禁不断的,这也是繁华的唐朝豪奢社会风尚的必然结果。后来有的迎亲者,为了避免障车的骚扰,竟然偷偷中途换乘骏马潜至男家。障车这种婚俗,至宋元时犹存,屡禁屡不能止。“奠鹰”敦煌地区特有的“奠鹰”婚俗,则别有一番民族豪气。奠鹰,源于奠雁。雁是一种候鸟,一般象征着信守不渝,所以古人常常用雁作为定婚礼品,早在先秦时期婚礼中就有赠雁、贽雁的风俗。唐朝时中原地区沿袭这一古俗,还特别讲究送白雁,唐高宗时太子弘纳妃,正好御苑中捕到一只白雁,高宗特别高兴,就送了白雁作为“奠雁”礼品。敦煌地处唐朝边陲,这里民族战争频繁,民风比中原强悍,民族情绪也较为浓重。敦煌在有唐代数被少数民族占据,希望摆脱民族压迫的强烈愿望,把“奠雁”的古俗改为“奠鹰”,大概就为此意。其俗为:新娘入堂后,用扇和障将她遮起,后由女傧扶她上马鞍(即坐鞍),让新娘拿一只鹰,用红绸裹着,然后交给新郎去放生,使鹰自由飞去,也表示祝福新郎“鹏程万里”之意。除上述所举数种外,隋唐五代婚俗还有多种,例如以问卜定婚姻,择吉日举行婚礼,都和后世相似。在婚姻方面,也出现了有关阴阳婚嫁书十多种。《隋书·经籍志》列举了《嫁娶经》、《嫁娶迎书》十二种,《新唐书·艺文志》也录有《婚嫁书》等。隋唐时代婚姻问卜相命之记载,史书和小说也时有所见。《新唐书》载唐太宗女儿城阳公主下嫁薛瓘时“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婚则吉’”。从命合与否,到选择吉日,都要经过相卜一道关。此风到后来,竟成了男女婚姻的首要依据,这是既可适诗:“妾本邯郸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一朝结发从君子,将妾迢迢东鲁陲”。“结发”唐朝又称“合鬓”或“合发”,即将新婚夫妇的头发“合而结之”,后来又演为元配夫妻。敦煌唐俗有“合发诗”,唱得很风趣:“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髻,面上贴花红”。唐朝婚姻习俗是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一项动作和程序,都可以演为繁缛热闹的场面。

 

上一篇深圳市婚嫁习俗,深圳市结婚风俗及禁忌

下一篇重庆市婚嫁习俗,重庆市结婚风俗及禁忌

民间故事本月排行

民间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