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都有哪些教堂,海口教堂地址

发布时间:2016-09-07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野史传奇 > 民间故事 手机阅读
《海口都有哪些教堂,海口教堂地址》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9-07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海口都有哪些教堂,海口教堂地址】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三亚市清真古寺

 

清真古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回辉社区,是三亚市最早建成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在《海南岛史》一书中称之为东庙。原位于三亚街(现三亚市西南郊)。20世纪20年代该寺已建成为阿拉伯式的拱形建筑,钢筋水泥结构,礼拜大殿呈八角形造型。日军侵琼时(1941年前后)在原回辉村修建机场,回辉村民被迫迁至羊栏(现三亚市区西南6公里处),原古寺被毁。20世纪50年代,羊栏回辉村民自筹资金在新址重建“古寺”,呈阿拉伯拱形模式,“文革”期间又遭到破坏,寺殿被拆毁。

 

1982年,羊栏回辉村再度重建清真古寺,面积仅为300多平方米。由于寺殿狭小、信徒众多,1986年在港澳穆斯林的鼎力资助下,扩建了礼拜殿,并设有招待所、沐浴室和接客厅。1990年被列为三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扩建,新建的古寺面积821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集体礼拜。寺内环境优美、雄伟庄严,是附近几座清真寺文化教育中心。该寺成立了寺管会,实行民主管理。

 

寺内现存有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正堂禁碑”一块,高150厘米,宽55厘米。它是论述三亚市凤凰镇回族的唯一一块汉文石碑。

 

 

 

清真古寺正堂禁碑

 

三亚市清真西北大寺

 

清真西北大寺原名清真西寺,始建于成化九年(1473年),原址座落于三亚街(现三亚市西南郊)回新村即现在的天涯区回新社区。1937年,日本登陆海南岛,为扩大自己的军事基地,加上回新村的地理位置对南海军事控制具有明显的优势,先后把回新所有的回民赶到羊栏镇即现在的回辉社区,当时在回新村的四座清真寺——清真北寺、西寺、古寺、南寺都被拆除,被赶到回辉村后,西寺和北寺合并取名:清真西北大寺。清真西北大寺于1944年在回辉村重建,1966年文革被拆,1978年又重建,由于人数不断增多,先后1980年重建,1996年重建至今,清真西北大寺的礼拜殿面积约为300度平方米,可容纳400余人同时礼拜。

 

该寺是一座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砖瓦结构建筑物。礼拜大殿的整粱雕刻有两条玲珑的卧龙。大殿正门6扇,左边门四扇,中间横式匾额为“认主独一”,所有门窗都绘雕有花、草、鸟、鱼、虾等图案。现仅存大殿门前有两块长匾,是清宣统辛亥年间(1909-1911年)县丞魏华廷所题。左联字为“思沦颂北开教源清净食毛践士秦地大彰扈驾功”,右联字为“卸赐编南州道本真诚爱国忠君普天宜有功之日”。寺内有一座八角凉亭,颇为别致美观。礼拜殿两边有两层的教学楼,还有2014年竣工的新型现代化教学楼。

 

清真西北大寺是三亚穆斯林人才的培养基地,自迁到回辉社区以来,不断创办经堂教育,先后培养出三代阿訇,这些阿訇在三亚穆斯林从事各行各业中都是领头人,特别是在宗教、文化、经济形成独特的风采,清真西北大寺不仅创办经堂教育,而且办业余学习班、扫盲班、学前学习、妇女学习班都独具一格,办得有声有色。每年都会举办卧尔兹演讲和《古兰经》诵读比赛,为信教群众提高方便舒适的场地,如今新建的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综合教学楼,让学生住的舒服,学习更踏实。

 

清真寺是穆斯林履行功修、欢庆节日、进行宗教生活的精神家园,是教职人员讲经宣教、办理教务、服务信众的场所,是管委会处理事务、开办宗教教育、开展宗教文化交流,组织公益慈善活动的基地,是维系穆斯林情感的纽带。自建寺以来,清真西北大寺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先后完善清真寺的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组织分工明细、财务公开、安全预防一体化的宗教活动场所,寺管会成员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仅具备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办事公道、热心为穆斯林群众服务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宗教操守和伊斯兰教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执行寺管会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清真西北大寺主体楼

 

 

 

清真西北大寺正门

 

 

 

清真西北大寺凉亭

 

海口市天主教圣心堂

 

天主教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传入海南岛,迄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开始,由葡萄牙耶稣会派彼尼神父在琼山县府城镇陈氏宗词内设天主教堂进行传教活动。3年后,彼尼离开海南,葡萄牙耶稣会另派大为加来当神父,主持传教活动,同时又派马极神父来海南,在定安县仙沟市设传教点传教,还在附近地区的村庄设5个传教活动点。不久中断。明崇祯十年大为加因年老回国休养,葡萄牙又派传教士林木笃来海南主持传教,在琼山县府城北高街建立一幢简易房层设立天主教堂。明崇祯十六年在琼山县府城至海口的府海路中段的原五里亭附近东坡(现海口机场东侧)购置土地,作为圣教坟地。到清顺治八年(1651年)全岛天主教徒发展到2253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海南天主教划归广州天主教主教区管辖,由驻广州的法国巴黎双圣心会派芬神父及随行圣保禄会的一位修女来海南,芬神父在琼山县府城镇主持传教,修女初期在府城镇协助芬神父传教和管理孤儿院。宣统二年(1910年)天主教活动从府城迁移到海口市长沙坡租用民房设教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天主教在海口市铜锣园购买私人土地筹建教堂。建成后,宣统三年,从长沙坡移到铜锣园新建立的教堂活动,后逐步增购土地,先后建造育婴堂、修女院、修道院、学校等附属楼房。天主教神职人员逐渐集中于海口铜锣园天主教堂,逐步形成了海南地区的天主教活动领导核心机构,成立海南天主教监牧区,指导全岛的天主教活动。

 

民国21年,设立独立的海南天主教传教区,余礼灼当选为海南传教区主教(余1923年11月来海南,1932年9月晋升为主教),主持琼崖教务。余礼灼主持海南传教13年之久,全区教徒人数约500人。1936年起,由德文彬任主教,主管海南传教区的工作,1939年教徒人数发展到近2000人。

 

海南岛解放后,天主教神职人员逐渐汇集于海口地区,信教群众汇集于海口天主教堂活动。“文革”期间停止教堂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海口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了宗教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1年批准海口市天主教恢复教堂活动。原海口天主教堂于1970年因政府征用已经拆除改建他用。1980年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按有关规定作折价处理,偿款给天主教。1982年重建圣心堂,教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96年经省民宗厅审查合格登记发证在振东街127号。2006年天主教爱国会向市政府申请划拨土地易地重建,得到政府支持,划拨位于美苑路20号5亩土地给圣心堂建设新教堂。2010年天主教圣心堂开工建设,2012年竣工投入使用。天主教圣心堂现有神父、修女各2名,信众人数600人。

神圣的<em>教堂婚礼</em>策划 打造最浪漫的婚礼

 

 

定安县深田天主教堂

 

天主教于1663年传入定安县,开始由法国葡萄牙教区派神甫马权在定安县仙沟墟设点传教,随后在附近设5个传教活动点(即深田、定城、山柚山、高钗、鹅万)。先后有7位神父(均系法国籍人)领导传教活动,逐步发展信徒共有1000多人,这些信徒多为传教点附近20个村庄的村民。

 

1892年,为了适应传教和做弥撒的需要,由法国巴黎远东教会出资,在深田建一座200多平方米的两层瓦面欧式楼房作为固定教堂,楼上居住神甫,楼下设祭台念经,旁边建3间厢房。1909年,由法籍神甫谢文主持,法国教会出资,再在原教堂旁建一座200多平方米瓦木结构西式大教堂。

 

太平洋战争瀑发后,法国神父全部离去,至1943年,由琼山人、香港修道士学校毕业的谢瑞光在深田教堂当神父。1945年日本投降后,法国人派法籍神甫冯利安和山西人蒋宏文充当定安天主教神父,住在深田教堂。

 

解放后的1952年至1978年,定安县天主教停止宗教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定安县天主教爱国会”和“深田天主教爱国会领导小组”,由海南籍神父谢瑞光主持。1992年,国家宗教局拨款4万元修缮深田教堂,2006年,国家宗教局和省民宗委拨款5千元与信众筹集资金一万元将教堂内部重新装修,深田教堂成为定安县天主教传教中心,现有信徒320人,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场所目前无宗教教职人员。

 

 

 

儋州市基督教那大教堂

 

那大教堂,位于海南省儋州市儋州市东风路156号,现主要负责人黄文举传道,目前聚会的人数约为1000人。1995年被儋州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授予和谐寺观教堂先进单位,2013年12月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授予和谐寺观教堂先进单位。

 

儋县(即现在的儋州市)那大基督教堂会(亦称那大差会),系海南基督教会分支结构。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创建。起初,由丹麦传教士冶基善用两年时间在那大北门建起一座二进的平房,前进屋为教堂,后进屋为医务室,由冶基善主持传教兼管医务,接着纪路文也到那大协助传教。光绪十三年美国长老会又派传教士王约逊接替冶基善主持传教活动,吴赖安为医生,徐君礼为传教士。光绪二十年,那大教会建起楼房2间,1间为神职人员住宿,1间供办医院使用,原有的房产作为兴办那大中西学堂的校舍,另建立教堂1间供信徒使用。那大教会先后附设“中西中学堂”、“吉安乡女子学校”、“海口福音医院那大分院”等机构。

 

民国28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那大,那大教堂传教活动停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南大会再派传教士王道琼到那大教会主持活动。1954年那大堂会因教徒人数不多,牧师李英华因病死亡,堂会活动瘫痪,余冠球曾一度代理主持那大教堂的传教活动,1966年又停止活动。

 

民国23年,当时的“中华基督教海南大会儋临区会”,下辖加来、南江两个教堂会,以及南丰、和舍、和庆、王五、西峰、金江等6个分堂会。历任外籍牧师有冶基善、纪路文、林保罗、王约逊、李惠霖、石鼎业、王道琼、叶兴利、梁德化;华籍牧师有万鼎新、李英华。1927年至1940年,中华基督教儋临区会牧师李英华,长老叶亚荣、符世经、邓冠英、钟岳灵、余学海、谢沛霖、吴博、李英伟。1941年至1950年,中华基督教儋临区会牧师李英华,长老叶振声、余学海、吴汉生。

 

1982年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教堂活动,儋县设有那大堂会、王五聚会点、东城福安村3个活动点。

 

1933年的那大堂

 

当年的那大教堂2

 

原那大堂大门及围墙

 

当年的那大教堂3

 

90年代那大堂

 

那大堂现状1

 

那大堂现状2

 

琼海市基督教嘉积教堂

 

嘉积教堂,位于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内,建筑面积为660平方米,主要负责人为黄豪牧师。该教堂为我省省级保护文物。

 

基督教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传入琼海,由美国长老会派纪路文牧师和陈西美医生在嘉积市设点传教。初期,在嘉积市高士街附近的关帝庙处租一间大房子,前后2个大厅4个小房,以前厅为传教场所,后厅设医疗所。光绪二十七年,纪路文和陈西美主持在嘉积市北门外三圣庙附近,建造一所平房作医院,同时筹建一间可容纳100多人的教堂和一所校舍。光绪二十八年正式迁入新的教堂活动,医疗所同期迁移,改名嘉积福音医院,当年还设立嘉积中西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兴建牧师住楼、工人住宅和厨房。光绪三十年长老会又派郝斐来嘉积教堂加强传教活动,嘉积教堂于民国4年(1915年)正式建立堂会,由美籍牧师主持,教徒200多人,其所辖的分会教徒为400多人。民国14年左右,嘉积堂会处于旺盛时期,节假日活动约有教徒千人,平时正常的礼拜活动也有二三百人。民国28年日军侵琼,教堂停止活动。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海南大会派牧师潘先和、吴毅新主持嘉积教堂活动,但当时美国长老会不再派人来,经济援助大为减少,是基督教在嘉积地区活动衰落时期。此后至解放前夕,参加教堂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少。

 

自海南解放至1952年间,琼海基督教基本上停止教堂活动,嘉积教堂房屋由琼海人民政府接管使用,1954年嘉积地区基督教基督教由长老李蕃茂在家主持礼拜活动,1957年停止活动。不久,教徒又自发组织家庭聚会活动,直至1966年才停止。1985年11月,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经琼海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教堂活动。

上一篇海口都有哪些教堂,海口教堂地址

下一篇海口都有哪些教堂,海口教堂地址

民间故事本月排行

民间故事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