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参加的战争, 美国二战战争片大全

发布时间:2017-01-11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时政人物 手机阅读
《二战后美国参加的战争, 美国二战战争片大全》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7-01-11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二战后美国参加的战争, 美国二战战争片大全】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战争:

  (一)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战争:

  1,冷战

  l947-1991年

  参战各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

  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世界

  美国参战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了两大决定世界政治走向的势力范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世界。为了与"东方集团"抗衡,贯彻自己的价值、原则和经济利益,在冷战期间,美国坚持其对共产主义的扼制和反击

  持续时间:44年

  过程:1948/1949:柏林危机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0:朝鲜战争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苏伊士运河危机

  1963:古巴危机

  1963:美国和苏联签署《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

  1964:越南战争

  1968:美国、苏联和其他85个国家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

  1969:开始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1972:限定反弹道导弹发射场的协议

  1985:米哈伊·戈尔巴乔夫新任苏联总统

  1989:柏林墙倒塌

  1991: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第一阶段条约

  结局: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前苏联结束共产主义

  2,朝鲜战争

  l950-1953年

  交战双方:由中国和苏联支持的北朝鲜

  由美国和其他l6个联合国成员国支持的南朝鲜

  美国参战的动机:支持南朝鲜.阻止金日成领导下的北朝鲜在朝鲜半岛占上风,并以此阻止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展。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第一次代理人战争。

  持续时间:三年

  过程:1950.625:战争爆发

  1950.6.27:根据联合国第83号决议,联合国出兵干涉

  1951.4.22:开始阵地战

  1951.7.10:停战谈判

  19537:停战协定签字

  结局:确定边界线为北纬38度;北朝鲜部队撤出南朝鲜

  参战人数:北朝鲜:l5至20万士兵

  南朝鲜:l0万

  中国:将近90万士兵(沿边界)

  牺牲人数:美国人:六万(九万负伤)

  南朝鲜/西方部队:18万

  中国/北朝鲜:估计约150万

  朝鲜平民:估计将近300万

  3,伊朗政变--l953年

  伊朗革命--1979年

  "鹰爪"行动--l980年

  交战各方:由美国支持的国王理萨·巴列维

  穆罕默德.摩萨台,阿亚图拉'霍梅尼

  美国参战动机:直至伊朗革命期间,亲西方的里萨·巴列维国王一直与美国有着密切的合作。自他被推翻以来,美国就怕伊朗向共产主义和原教旨主义方向发展。

  美国在伊朗追求如下具体目标:

  抑制苏联势力扩张

  保证自己的能源储备(主要是石油)

  持续时间:27年

  过程:1953.8:第一次政变尝试失败

  1955.8.18:国王逃往外国

  1953.8.22:伊朗政变;巴列维国王重新登上王位

  1978年1月起:伊朗人民举行多次重大起义

  1979.1.16:伊朗革命

  1979,11.4:德黑兰美国使馆遭袭

  1980.4:"鹰爪"行动

  结局:巴列维国王不得不离开伊朗,美国在该地区失掉了最重要的盟友

  阿亚图拉·霍梅尼建立了一个原教旨主义的什叶派政府

  参战人数:不详

  牺牲人数:伊朗平民1953:300人

  1979:3000人

  美国士兵l980:8人

  4,危地马拉政变:"成功"行动

  1954-危地马拉游击战

  1954-1996年

  交战各方:受危地马拉民众支持的总统亚阔布·阿本斯

  受美国支持的危地马拉流亡者

  美国干涉的动机:通过大部分被美国控制的联合果品公司,美国政府的影响渗透到该国的政治和经济方面。该国在1950年实施的一项大的国内改革损害了联合果品公司的利益。美国为恢复其原有的权利和权益而进行了干涉。

  持续时间:"成功"行动:11天

  游击战:断断续续持续了40年

  过程:1950:阿本斯当选

  1954.6.17:危地马拉流亡的反对派发动进攻:"成功"行动

  1954.6.28:政府倒台1954-1996:游击战争

  1996:签订和平条约

  结局:1954年,通过建立一个军政权,确保美国继续在该地区的影响。

  参战人数:流亡的危地马拉反对派:400人

  牺牲人数:流亡的危地马拉反对派l954:48人

  平民1954-1994:据估计20万

  5,金门危机

  l954-1955

  1958和1995年

  交战双方:受美国支持的台湾地区

  受苏联支持的中国大陆

  美国参战动机:支持台湾防止中国共产主义的权力扩张

  通过对台湾积极的军事支持,体现其在南太平洋的重要战略地位

  持续时间:四年

  过程:1937年起:中国内战

  1954.8.11-19555.1:第一次金门危机

  1958.8.23-19581025:第二次金门危机

  1958.106:调解危机

  1995.7.21--1996.3.23:第三次金门危机

  结局:原有状况没有改变;"和平共处"的口号得到落实

  参战人数:中国台湾部队1954/55:73000人

  中国部队:不详

  美国部队:不详

  牺牲人数:台湾和大陆双方:2000人(估计)

  美国人:200人(估计)

  6,黎巴嫩:"蓝胡子"行动--l958年

  内战l975---1990

  多国部队l982年

  参战各方:黎巴嫩政府

  联合国托管部队(美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追随者

  以色列

  叙利亚

  美国参战的动机:美国参战动机体现出艾森豪威尔政策:即应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防止中东国家受该地区共产主义扩张的影响;

  致力于支持黎巴嫩政府。

  持续时间:"蓝胡子"行动:三个月

  黎巴嫩内战:l5年

  多国部队:两年

  过程:1958.715-1958.10.20:"蓝胡子"行动

  1975.4:黎巴嫩内战开始

  1982.8.21:派驻多国部队1985.4.18:美国驻贝鲁特使馆前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1984.2.26:多国部队大范围撤出

  1990.10:内战结束

  结局:被迫进行和平谈判,美国没有参加

  参战人数:美国l958:14000人

  联合国部队1982:5600人(其中美国l800人)

  叙利亚1975:35000人

  以色列:不详

  牺牲人数:黎巴嫩:90000人(115000人负伤)

  美国:400人

  7,刚果内战

  l960-1964年

  交战双方:得到由联合国授权的部队(主要是美国人和比利时人)支持的刚果政府

  苏联支持的辛巴斯(Simba,s)[1]

  美国干预内战的动机:使政府和这个地区保持稳定

  反击共产主义,确保一个亲西方的政权("新终点线"行动)

  解救人质("红龙"行动)

  持续时间:("新终点线"行动):四年

  ("红龙"行动):四天

  过程:1960.7.14-1964.1:"新终点线"行动

  1964.9.15:反叛者攻下斯坦利维尔

  1964.11.23-27:"红龙"行动

  结局:解救人质,建立一个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参战人数:不详

  牺牲人数:"红龙"行动:据美国统计报告称,有20名西方人质丧命;

  目击者称近1000人丧命

  8,柏林危机

  l961年

  冲突各方:美国、西方盟国和联邦德国

  苏联和民主德国

  美国参与柏林冲突的动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和柏林被分成各个占领区和势力范围。柏林和西德在冷战时期发展成为美国与苏联对抗政策的支柱。

  美国在柏林危机中的具体动机如下:

  确保西柏林的自由,包括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继续坚持西方国家军队驻扎在西柏林

  保证盟国不受阻挡地进入整个城市

  持续时间:两年零六个月

  过程:1944.9.12:《伦敦议定书》

  194,5.7-8:英、法、美三国部队进入西柏林

  1948.6.20:西柏林开始使用西德马克

  1948.6.24:开始封锁柏林

  1948.6.26:开启空中走廊

  1949.5.4:Ⅸ杰萨普一马立克一协定》

  1949.5.2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10.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55.7.18:日内瓦四国会议

  195811.10:赫鲁晓夫发出关于柏林的最后通牒

  1961.7.3-4: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晤

  1961.8.13:开始建造柏林墙

  1961.10.28:柏林危机结束战地实景:伊拉克<em>战争</em>的悲情瞬间!

  结局:承认现状

  9,古巴危机

  l962年

  交战双方:美国,得到古巴流亡者支持

  苏联,得到菲德尔·卡斯特罗支持

  危机期间美国入侵的动机: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美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苏联踏上了美国的前哨阵地,并打算以军事手段来捍卫。美国认为苏联竭力在扩大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这种挑衅行为致使美国采取防御措施。

  持续时间:一年

  过程:1961.4.17:进攻猪湾

  1962.9.28: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被美国发现

  1962.10.24:苏联战舰与美国军队遭遇

  1962.10.23-27: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交换信件

  1962.10.28:肯尼迪和赫鲁晓夫达成协议解决危机

  结局: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参战人数:猪湾:1400名古巴流亡者

  古巴危机:44000名苏联人,10万美国人

  牺牲人数:猪湾:161名古巴人,114名流亡古巴人(1113名古巴流亡者被卡斯特罗军队逮捕)

  10,越南战争

  l962-1973年

  参战各方:南越,受美国和东南亚条约组织部队的支持

  越共和北越,受中国和苏联支持

  美国参战的动机:阻止共产主义扩展到南越,由此导致二战后最大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在美苏之间的爆发

  持续时间:11年

  过程:1954:日内瓦会议

  1962.3-1973.1:越南战争

  1964.8:北部湾事件1965.2月起:开始有计划地轰炸越南北部

  1968.1.30:春季攻势

  1968.3:美莱村大屠杀1968.3.10:停火谈判

  1970一1971:战争范围扩大到柬埔寨和老挝

  1972.12:"圣诞轰炸"

  1973.1.27:签订停战协定

  结局:1973.3:美国撤军

  1975.4.30:越共进驻西贡

  1976.7.2:北越和南越统一

  参战人数:美国:约870万

  东南亚条约组织部队:7万中国:15万;越共:无详细统计

  牺牲人数:南越士兵:20万人

  美军士兵:56000人

  东南亚条约组织士兵:5000人

  北越士兵:92万人

  北越平民(北方):55万人

  南越平民:45万人

  11,多米尼加共和国内战

  1965年

  交战双方:美国及站在君主政府一方的美洲国家组织的军队君主立宪派

  美国干预内战的动机:撤离外国平民

  抵制共产主义的影响

  稳定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

  持续时间:一年

  过程:1961.5.30:拉法埃尔·特鲁希略被谋杀

  1962.12.20:胡安·博什当选

  1963.9.25:军事政变推翻博什

  1965.4.24:内战开始

  1965.428-1966.9.21:"动力凝聚"行动

  1965.9.5:成立过渡政府

  结局: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成功撤退外国平民

  参战人数:美国人:约两万

  多米尼加人(保皇派):约三万

  牺牲人数:美国人:死亡44人,负伤36人

  立宪派:l00人

  多米尼加平民:6000一10000人

  12,智利:推翻阿连德及皮诺切特夺取政权

  l973年

  冲突双方:萨尔瓦多·阿连德及其追随者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及其追随者(在准备阶段受美国的支持)

  美国干预的动机:阻止出现一个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智利政府,担心这敌对的意识形态从此蔓延到其他拉丁美洲国家

  持续时间:军事政变:一天

  皮诺切特专制统治:15年

  过程:1970.94: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

  1970.10.22:施奈德将军被谋杀

  1973.911:军事政变,阿连德死亡

  结局:皮诺切特掌权;建立高压专制独裁政权

  参加人数:不详

  牺牲人数:智利:1500人

  13,第一次海湾战争

  1980-1988年

  交战各方:伊朗

  伊拉克

  美国领导下的联合国部队

  美国参战的动机:除了阻止伊朗原教旨主义向其他海湾国家蔓延外,为了该地区的稳定和确保从海湾地区向外输出石油的安全。

  持续时间:八年

  过程:1979: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1980.9.22:伊拉克进攻伊朗

  1981-1982:伊朗战争动员和保卫国家

  1982--1984:伊朗的反击

  1984-1987:阵地战

  1981--1987:油船大战1986.11.1:科威特请求国际援助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国际舰队

  1988.8.20:签订停战协定

  结局:导致战争的起因没有消除石油出口得到保证

  参战人数:伊拉克:400000士兵

  伊朗:500000士兵

  联合国部队:不详

  牺牲人数:伊拉克:375000人死亡,60000人被俘

  伊朗:300000人死亡,500000人负伤

  14,尼加拉瓜:"伊朗门事件"

  1980-1986年

  参加事件的各派: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委员会索

  摩查政权

  桑地诺派反对派

  美国参与事件的动机:在反对索摩查政权的游击战初期,桑地诺派受到美国的支持,掌权后它与苏联结盟。于是美国开始大力支持与桑地诺派、同时也是与共产主义斗争的反对派。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追求另一种目的:他们要做的主要是走私毒品和武器,以此也可使反对派得到资助。

  持续时间:六年

  过程:1937: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当选总统

  1956.9.21: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被谋杀

  1974: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德巴伊雷当选总统

 

  1978.1.10:彼德罗·华金·查莫罗被谋杀,引发了内战;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德巴伊雷逃往外国,并于1980年在当地被谋杀;美国停止支持桑地诺派,从此开始资助反对派对派

上一篇都干不过中国的美图,美熟娘中国美图区

下一篇男子见女网友被杀,男子打飞的见女网友

时政人物本月排行

时政人物精选

时政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