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简介,水族由来,水族风俗

发布时间:2016-06-15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时政人物 手机阅读
《水族简介,水族由来,水族风俗》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6-15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水族简介,水族由来,水族风俗】由27军事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

水族是中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秦汉以前,岭南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如“西瓯越”、“南越”、“骆越”等,与东南亚沿海的其它诸越统称为“百越”。从历史发展的某些迹像和语言、文化教育、生活特点等方面 考察,水族是“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根据民间歌谣的叙述,水族的祖先原来居住在邕江流域,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往黔桂边境迁移,在荔波、三都等地定居,从此开始由“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明代以来,由于实行兵食自给的卫所屯戌制,大量的汉民迁入水族地区,这些从外省调遣来戌守的士兵,设屯安家,世为军荒政策,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处、通婚,有的已经融合成水族,所以至今有一部份水族人坚持祖先是来自江西之说。在中国历史上,水族被统称为“百越”、“僚”、“蛮”等,直至清代中叶之后改称“水家”。  

编辑本段建筑

 

  勤劳勇敢的水族人民世代依山傍水而居,村寨按姓氏聚族而居或成片聚居,一般由数十户或上百户组成一个村寨,村际间的道路曲折迂回,村寨周围或修竹成林或杉、松、枫、柏等参天古树环绕,山泉叮咚,清溪长流,虫鸣鸟语。金秋时节,近处肥美的田养鲤鱼不时跃出水面,远山金黄的稻浪尽收眼底,一派“鱼米山乡”的田园风光。

 

  村寨中,全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错落有致,与大自然浑然一体。水族传统的房屋建筑,体现为一栋三间或五间的建筑。房屋排扇多为五柱四爪或八爪,歇山式屋顶上覆瓦,多数房屋外挑长爪,盖着水檐,俗称“二滴水”,重檐下作走廊。所有房屋在向阳一方的长柱上凿通眼子,搭成阳台,作晒谷物、衣物和乘凉之用。多数房屋分上、中、下三层,底层关养牲畜或堆放杂物,侧间为灶房,中间层住人,顶层为粮仓和储藏室,层际间由厚实的宽型木梯相连。住人的中间层,房屋各间均分前后两部分,后面部分为卧室,前面部分除正中一间设为正堂(俗称堂屋)外,其余各间均设有火堂,是平时家人吃饭、休息和接待亲友的处所,逢年过节则在正堂中设席祭祀祖先,正堂一侧设有永久的“娘娘神”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的水族农户在建造新房时,已经改变了“人居其上,牲口畜其下”的传统,采用人畜分居的建筑布局,房屋结构也有所改变,由原先的全木结构向砖木结构演化。  

编辑本段服饰

 

  水族男女都喜欢穿青、蓝两色服装,所用布料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即远近闻名的“水家布”。男子过去穿大襟无领宽袖的青蓝土布长、短衫,内衬白布短褂,下身穿青蓝简便裤,脚穿元宝盖青布鞋,用青布包头。现在男子的服饰已汉化。女式则独具水族特色。

男式服饰

 

  男服饰,在明代以前留满长发,绾结于顶,穿和尚领无扣长衫。清代时受强化改装的影响,年长者剃发留辫,多数代瓜皮帽,身穿无领大襟阔袖的青兰布长衫。冬天加棉长衫和夹裤。青壮年亦剃发绾辫盘结于顶,用青白布包头。一般都留尺余长的头巾披于脑后,上身穿大襟无领青兰色短上衣,下身穿青兰色直筒便裤,脚穿布袜和元宝盖布鞋。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男人剃去发辫,衣服改用布纽扣,中青年多穿有领对襟衣,仍用青白布包头。年老者平时也穿有领对襟衣便服,节日或走亲仍穿布扣长衫。

女式服饰

探访贵州神秘<em>水族</em>古老的东方情人节_深圳新闻

  女式服饰清代以前,年长妇女多绾结于顶,用青方巾包头,上穿对襟无阔袖银扣短上衣,下套百折围裙,并在前后系上两块长条腰巾,脚穿尖钩穴花鞋,有的还扎裹腿。中年妇女大多把长发梳成一把盘绕于顶,外包青白布长条头巾,盛装时常绕结于顶并插上各种银饰品,脚穿翘尖鞋、穴花鞋、元宝盖鞋或绣花鞋。

 

  清乾隆《独山州志》记载:”水家苗、衣裳黑、长过膝、好鱼猎、妇女勤纺织、短衣长裙“这说明水族妇女在清代是穿裙的,民国以后才易裙为裤。水族妇女的服饰,以区域为特征,大致有五种:一种是中和一带,二种是九阡、荔波一带,三种是丰乐和平一带,四种是普安交梨一带,五种是都江榕江一带。都江、榕江、雷山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圆、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花边多喜用色差显着的大万字和月季花边。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天颈后,形象古朴,发式仍保持留绾结于顶的传统,外包黑方格或红方格白花巾,

 

  银饰品有:银梳、银篦、银叉、银花、银手镯、银项圈、银压领及银蝴蝶、银针线筒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颇具水族特色。这些银饰品主要是在结婚大典或喜庆节日才盛装佩戴。布料都是水族自己种棉花,然后通过压花、弹花、纺纱、织布、浆布、染布等程序加工后,才裁缝的。改革开放前,水族地方都种有棉花,改革开放后农村为减轻劳累,都靠到市场去买洋纱来织成布,或直接买布来裁缝了,而今棉花已经频临绝种,荒废的民间压花机、弹花机、纺纱车已成文物之用。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水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清代中叶以前以糯米为主食,乾隆《独山州志》记载:“食为糯米,不尽用碗,半以手捏团食之”。后来粘米逐渐推广种植,粘米又成主食,苞谷、麦籽、稗子、荞子、饭豆、红薯等杂粮为辅食,蔬菜以韭菜、青菜、广菜、南瓜,其他瓜豆类为普遍,野菜主要是蒴菜、竹笋等。香料主要是姜和葱蒜、花菽、辣椒,肉食以猪肉、牛肉、鸡、鸭、鱼作为节日或待客的佳肴,尤其是鱼作为水族祭祖的主要供品。祭祖或待客的鱼,都用辣子烧烤后用石钵冲烂水搅拌,叫鱼秋辣子和韭菜包鱼,野外稻草烧鱼,美味可口。

 

  水族饮食,平时是无菜不酸,无味不辣的习惯。平时饮食不讲究,但客人来访,饭菜必须丰盛,糯米饭、肉、鱼、酒、鸡、鸭或至少豆腐招待,席间,主人向客人劝酒、猜拳饮酒、唱歌敬酒、碰杯敬酒、喝团团酒等,直到客人醉酒主人才感到满意高兴,世代沿袭。  

编辑本段待客之礼

 

  水族热情好客,客人到家要主动打招呼,让坐、送水等。节日期间,客人到家,不论认识与否都要热情招待。待客饮食中以酒为贵,贵客则以杀小猪及鱼招待。猪头、鸡头象征尊贵,所以鸡头要敬给客人,猪头留作饯行席的供祭品。

 

  水族迎宾待客有“酒重于肉、烟重于茶”的习惯,客亲来走,没有肉即可,但不能无酒无叶子烟。酒烟是待人的礼义。  

编辑本段婚姻

上一篇拉祜族简介,拉祜族由来,拉祜族风俗

下一篇东乡族简介,东乡族由来,东乡族风俗

时政人物本月排行

时政人物精选

时政人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