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秋后问斩为何偏偏讲究午时三刻处死犯人

发布时间:2014-11-04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中国野史 手机阅读
《揭秘古人秋后问斩为何偏偏讲究午时三刻处死犯人》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4-11-04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我们在看古装影视剧或古史书籍时,常见到“午时三刻”,“秋后问斩”等字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古人在这方面特讲究。我们先说,对死刑犯为何“秋后问斩”。一、“秋后问斩”,究竟所从何来?关于秋后问斩,早在春秋战国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到了汉代,则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后来,明清两朝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即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称为“朝审”;而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则称“秋审”,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从明清两朝不难看出,秋后问斩与秋审或朝审制度有关。

 

  

 

  但这又是对汉唐以来一脉相承。至于为什么偏偏要“秋后问斩”,始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而关于刑杀与时令的论述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古时候,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认为在人类和自然界万事万物之外存在着一个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

 

  灾害、瘟疫、祥瑞、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因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和谐,刑杀、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人间的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顺乎四时。

 

  西汉中期儒学春秋公羊派大师董仲舒(前179~104)继承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创造出一套“天人感应”的迷信学说。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先德而后”,故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如果违背天意,就会招致灾异,受到上天的惩罚。从此,“秋冬行刑”遂被载入律令而制度化、长期化。西汉时期行刑的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不过,话说回来,“刑以秋刑”制度虽然不致耽误农业生产,对统治者恣意妄杀起某种缓冲作用,但其政治实质则主要是封建统治者借天意之名,行杀罚之实,表示用刑是天命所定,不得违抗,让老百姓俯首贴耳地任其宰割,使其统治得以巩固。

 

  正因如此,一旦形势处于紧急状态或危及其根本利益的重大案件,统治阶级就不顾一切,而予以“斩立决”。例如,清末,戊戌变法失败,1898年9月2日,谭嗣同等6名变法维新派人士被捕。凶残的慈禧太后,竟未经提审,就将这6位变法志士于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处以极刑。

上一篇水浒潜规则大揭秘: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排名玄机

下一篇中国古代残暴的吃人肉史:花样繁多令人发指

中国野史本月排行

中国野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