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记载唯一反对在宪法写林彪为接班人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2014-11-23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史 > 红色秘史 手机阅读
《《宪法》记载唯一反对在宪法写林彪为接班人的人是谁(6)》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4-11-23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梁漱溟说:“匹夫不可夺志!”

  梁漱溟本人并不想把这种批判持续下去。他知道,自己的发言实际上是逼迫的产物,可也确实是自己想要说的话,但他仍然迫切希望能尽快结束这场对自己的批判。他当然是不怕批判的,这是他的品格。但是,他不希望这件事扩大,以至于影响大局,也不希望与勉强上台作批判的发言者伤了和气。出于这种想法,在批判展开之后不久,他便主动检查自己的初衷和效果问题。

  1974年3月8日,梁漱溟在小组会上作了检查。负责记录的汪东林记下了梁漱溟下面这些话:“最近我大胆狂妄地放言高论起来,我原说文章写出后亦不公开拿出来。‘仍不公开’的话说了多次,就是怕公开出来不合适。第一怕文章内容上的学术分析研究,远离了当前的政治运动,文不切题;第二怕有碍于当前的政治运动,没料到不拿出来的东西,竟然拿出来其中一部分,很有碍的一部分,自己违背了初心,忘记了自己的政治任务。这错误不怪自己怪谁?又犯了老毛病,个人英雄主义,好胜、逞强。错误是我的错误,罪过是我的罪过,一切我应担当。”“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自是应有之举,会上同仁责斥我、驳斥我,全是理所当然。这种驳斥、责斥与其少不如多,与其轻不如重。如果平淡轻松,则不带劲,那倒不好。×××委员说,不要再称我什么‘梁老’?‘梁先生’了,真是快人快语,痛快人说痛快话。有声有色,会上的气氛才像个样儿,所以上次临散会,他话没讲完,主持会议的于老(树德)说下次接着讲,我也站起来应声说‘下次再讲吧!’我心里此时没有我,只有共同的政治立场和任务,可惜我不能经常这样无我——如果我那样高明,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错误了。”

  1974年3月11日,梁漱溟又在学习会上检查自己说:“我的长篇发言远离了当前‘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有碍于当前群众的‘批孔’,错误是严重的。本学习组同仁对我的一切斗争都是理所当然,我不应再诉说什么。再说话,便是错上加错,我只有静听的义务了。”

  但是,梁漱溟对于自己的观点是决不改变的,是坚持到底的。这样,尽管他一再检查自己发言的初衷、态度、个人英雄主义、逞强等,但他只要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说假话,想结束这场批判,也是不可能的。结果,他越解释,别人抓他的把柄就越多,批判会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新内容,有人还特别抓住他对待“批林批孔”运动的态度问题。

  面对“四人帮”亲信始终抓住不放,面对他们的穷追不舍,梁漱溟知道自己怎么检查也没有用了,他横下一条心,不再说话了。从1974年3月中旬以后,他就不说话了,但他坚持每会必到,洗耳恭听。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批判会开了几十次。只是在众人一再追问他对待批判林彪的态度时,他才断断续续地讲了前边摘录的汪东林先生整理并发表的那些话。

  批判梁漱溟,他却不说话,这使得批判者们也感到没有什么意思,加上天气太热,大家也厌倦了开大会。于是,到1974年9月下旬,大家就结束了联组批判会,又回到各自的小组去。在结束联组批判?回到小组的第一天会议上,主持人问梁漱溟对大家批判他有什么感想,梁先生并不回答,主持人一而再地问。不料,梁先生竟脱口说出下面的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显然激怒了会议主持人和一些积极分子。主持者问:“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梁先生朗声解释道:“我认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我只是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轻易去相信别的什么,别的人可能对我有启发,但也还只是启发我的理性。归根结底,我还是按我的理性而言而动。因为一定要我说话,再三问我,我才说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老话。吐露出来,是受压力的人说的话,不是在得势的人说的话。‘匹夫’就是独人—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着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他,但就是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上一篇揭秘1997年香港回归谈判中方不为人知的让步

下一篇1949年初毛泽东用什么办法改造妓女?

红色秘史本月排行

红色秘史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