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称与中国军队开战有病,麦克阿瑟为何如何形容中国军队

发布时间:2016-07-28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新闻 > 中国军情 手机阅读
《麦克阿瑟称与中国军队开战有病,麦克阿瑟为何如何形容中国军队(4)》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7-28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长征,淬火了一支军队的意志精神

“七七”事变后,日军叫嚣:3个月内灭亡中国。

也许,骄横的日军看到了中国国力的衰败和中国政府的软弱,却没有看到一支新生的力量已经站到了抗击侵略的第一线。

平型关一战,13公里的山谷中倒下了坂垣师团1000多具尸体。以红一方面军为主改编的八路军115师一战成名,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首次破灭。那是不少红军战士第一次见到坦克和装甲车,担负正面进攻任务的李天佑带着他的686团与日本精锐部队白刃拼杀。

身上有6处战伤的李天佑20岁担任红三军团5师师长,长征中担负艰巨的前卫师重任。此时,这位八路军主力团团长,年仅23岁。

23天后,由红二方面军改编的120师设伏雁门关,几十辆汽车在冲天大火中化为灰烬。日军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梦想”,如同雁门关下升腾的浓烟一样随风消散。

这一仗毙伤日军500余人。单手挎枪冲在部队前面的,也是一位身负6次战伤的年轻战将——24岁的716团团长贺炳炎。1935年12月,担任红二六军团5师师长的贺炳炎右臂被炸烂。没有手术器械和麻醉药,医生只好用木工锯子截去了他的右臂。

又过一天,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再传捷报:769团夜袭阳明堡,击毁敌机24架……屯居山西的日寇一时失去空中突击力量。

指挥战斗的769团团长,是比李天佑还年轻一岁的陈锡联。19岁担任红四方面军11师政委的陈锡联,4次身负重伤,长征中三过草地……

不到一个月,3支长征大军改编的八路军3个主力师,以战斗姿态亮相抗日前线,让不可一世的日军从此记住了这样一群浑身战伤的军人。

“那时,鬼子都知道,戴斗笠的八路不好惹。”老红军夏精才说,“我们多半刚走完长征,习惯打仗就像习惯饿肚子一样,因为红军中多半是南方人,有戴斗笠的习惯,没想到竟被日本人作为特征记下来了。”

军事专家赵小卓认为,八路军的这些战斗之所以著名,在于经历过长征考验的官兵所展示的纯熟战术素养和顽强战斗作风,更在于从他们表现出的坚强信念: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对外来入侵最勇敢。

长征,锤炼了铁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精神和铁一样的部队。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大渡河,水深流急,巨浪能掀起几丈之高,几十里也找不到一个渡口。

1863年,太平天国骁将石达开率兵西进,在这里全军覆灭,7000强悍的太平军惨死在清军刀下。1935年5月下旬,刚刚走出彝族聚居区的红军在大渡河畔遭遇10万国民党大军南北夹击,又一次陷入生死绝地。

蒋介石电令:“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达开覆辙,希各军师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危急时刻,杨得志率红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17勇士驾一只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小船从巨浪尖上飞向对岸。

但船少人多,几万人马无法迅速渡过大渡河。杨成武指挥红4团以昼夜行军240里的速度直扑泸定桥,在敌人还未来得及毁掉这座古桥时,22名突击队员已经冒死攀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相隔72年,两支走过同一条道路的军队,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留在大渡河畔的奇迹,成了长征路上两支开路先锋——红1团和红4团的荣耀。美国学者谢伟思后来在泸定桥畔,用这样一段话表达敬意:“能够亲临人类历史上如此重要的地方是激动人心的。”

全面侵华之初,日军并未将共产党所领导的队伍视为对手——这支刚刚经历过长征的部队人数不足4万人,不少士兵手中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

1938年秋天,27岁的八路军344旅代理旅长杨得志东出太行,身边的队伍只有百余人。然而,仅仅5年零3个月之后,杨得志和战友们已经把冀鲁豫边区壮大成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红军都是英雄汉。1939年11月7日这一天,杨成武也迎来了他抗战历程中的闪亮一笔。黄土岭之战,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指挥部队,把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诱入山谷。激战过后,日军死伤900多人,“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也“凋谢在了太行山上”。

这一年,阿部规秀53岁,杨成武25岁。

上一篇日美澳借南海仲裁对中国指手画脚,中方恼羞成怒发声明斥责日美澳

下一篇中国北斗与美国GPS相差多远,中国北斗导航何时能服务全球

中国军情本月排行

中国军情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