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红军万里长征路前历史,毛泽东长征前做的特别任务,毛泽东与张天闻联手合作

发布时间:2016-04-25作者:27资讯网来源:www.27zixun.com阅读数: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大全 > 军事人物 手机阅读
《揭秘中国红军万里长征路前历史,毛泽东长征前做的特别任务,毛泽东与张天闻联手合作》由作者投稿编辑于2016-04-25 收集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请及时向我们反馈。

   

<em>长征</em>_图片_互动百科

 

  原标题 [毛泽东长征前的特别任务]

  长征,是一首诗,一首悲壮的史诗。

  长征,是一曲歌,一曲英雄的赞歌。

  长征,是一个奇迹,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进长征,去领略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奇迹吧!我们将陆续推出专版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前夕的这段历史了解甚少,甚至出现过诸多的猜测和误传。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将历年调查采访到的有关史料整理成文,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生动的毛泽东。

  与张闻天联手

  1934年7月底,毛泽东从会昌返回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沙洲坝又遭国民党飞机轰炸。这是因为红十六军军长兼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叛变投敌。孔荷宠向国民党献上了他暗中描画的沙洲坝中央机关分布图,国民党空军紧急出动,接连三天对沙洲坝狂轰滥炸。按照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安排,毛泽东随中央政府机关搬到离沙洲坝有12公里的云石山。

  在云石山村西的一座小石山顶上,有一“云山古寺”。古寺为楼式瓦房,寺内正厅为佛殿,厅的左右各建横屋一栋,左右横屋有围墙连接,与厅堂构成三合院。毛泽东住右侧横屋的一间,他的隔壁住着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

  大概8月下旬,张闻天结束在“闽赣省”的巡视工作,住进云山古寺。

  张闻天比毛泽东小7岁。他对毛泽东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央政府共事期间,通过频繁的工作接触,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因此尽管毛泽东受排挤后许多人对他冷眼以待,但张闻天却不这样,他并不觉得毛泽东事事都错,相反认为毛泽东对许多问题的见解都高人一筹。

  张闻天曾就学苏联,一度与王明等人的关系甚是密切。广昌战役失败后的一次会议,张闻天与博古发生“公开冲突”,两人的关系出现裂痕。此后,博古为维护其小团体关系,规劝张闻天说“莫斯科回来的同志”不应该闹磨擦。但是日感“处于无权地位”的张闻天,对博古等人的做法“心里很不满意”,因而对他的“劝导”并未重视。就在这个时候,历史的机缘将张闻天与毛泽东安排在了这座小小的云山古寺,古寺后山上密密的树林,大树底下一块块光滑条状的天然石凳,成了他俩促膝交心的好地方。

  张闻天后来这样忆及他与毛泽东开始“接近”的过程:“我同毛泽东同志所以能够在长征出发前即合作起来的原因,除了我前面所说的种种原因外,我对他历来无仇恨之心……记得在出发前有一天,泽东同志同我闲谈,我把这些不满意完全向他坦白了。从此,我同泽东同志接近起来。”

  通过交谈,张闻天对毛泽东更加了解,也更加敬重。

  奉命察看突围路线

  可悲的结局是不难预料的。当一年一度的秋风再次来临时,毛泽东等亲手开创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被李德“崽卖爷田”卖掉百分之六十,仅剩下瑞金、于都、兴国、长汀、石城及会昌、宁化的部分地区了。

  这时,建在瑞金的弹药厂、硝盐厂、军械厂到处叮叮当当,有的在修理,有的在捆扎,老少妇女人人都在打草鞋、编斗笠、缝粮袋,好像部队要进行一次远征。

  也就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带着他的一班人马——文书、卫生员、警卫员等多人离开云石山,经过两天的行程,来到于都住进县城北门一幢房子里。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为什么离开瑞金来于都?他在于都都做了些什么事呢?

  我们从毛泽东9月20日发给周恩来的一份“急密译”电报中,似乎可以看出毛泽东这次来于都的真正任务。

  电文一部分抄录如下:

  周副主席(急密译)

  (甲)信丰河游从上下湾汶滩起经三江口、鸡笼潭、下湖圩、大田至信丰河沿东岸十里以内一线,时有敌小队过河来扰,但最近一星期内不见来了。

  ……

  (戊)于都、登贤全境无赤色戒严,敌探容易出入,现正抓紧西南两方各区建立日夜哨及肃反。此复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

  从电文格式看是毛泽东给周恩来的复电,从电文内容看,是对于都河、信丰河一带敌情报告及我方保卫大队设置的建议。

  9月20日,离红军主力转移仅仅只有20天。

  红军突围前夕,红军保卫大队也正是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分布在三门滩、罗家渡和长洛圩、圹村一线。

  10月18日,刘英在于都河遇见毛泽东,问道:“你9月份到于都是有‘特别任务’的是吧?”她后来回忆说:“毛主席这才告诉我,他来于都主要的任务是察看地形,选择突围的路线。现在我们利用枯水期,在选定的地点架了5座浮桥,安然地过了于都河,走的就是毛主席选定的路线。”

  可见,毛泽东此时不仅知道红军主力要转移,而且还知道红军转移的突破口,并预先承担了“于都架桥”的特殊使命。

  或许是由于劳累过度,毛泽东病倒了,发高烧到40摄氏度。医生断定毛泽东是恶性疟疾复发,给他服了加倍剂量的药物。

  毛泽东十分焦急,这个时候怎么能躺下呢?假如老这么躺着,有人会不会乘这个机会就让他躺在这里?他恳求医生:近日内一定要将他的病治好。

  做好出征前的准备

  面对蒋介石第五次“围剿”越夹越紧的“铁钳”,苏区接连发动扩大红军运动,就连赤少队、儿童团也都被动员加入了红军,年龄最小的才十一二岁。

  毛泽东在于都一边指导扩红运动,一边加紧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红军出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一天,毛泽东找到赣南省教育部长石中球,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石中球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在于都时,还派我负责到会昌去把粮食运到于都来,规定一周的时间,毛主席告诉我三条办法:一是发动群众,以最快的速度把粮食运下来;二是如果运不下来,就将粮食发给群众;三是时间来不及,敌人来了,就放火烧掉,不让谷子落在敌人的手里。”

  10月上旬,毛泽东从于都返回瑞金。毛泽东在瑞金逗留了一天半才返回于都。这一天半时间,毛泽东看望了留守的弟弟毛泽覃和弟媳贺怡,与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老朋友话别。

  在瑞金主持最后一次会议

  毛泽东从于都返回瑞金后的一天半时间里,还办成了这么几件大事。一是他向中革军委的周恩来、朱德等,报告了于都的敌情、地形等情况,接着签发了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发布的《为发展群众的游击战争告全苏区民众书》。二是在云山古寺主持召开了中央政府各部负责人会议(又称青山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吴黎平后来回忆:“毛泽东同志给大家宣布和说明了这一撤离苏区的决定,强调了两点:第一,革命是有前途的,要大家加强革命信心;第二,要把各部的善后工作做好,要使留下的同志能够更好地继续革命斗争,更好地联系群众。”这次会议,是毛泽东在瑞金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

  更为重要的是,当毛泽东听到要将部分中央领导人分别编排到各军团转移行动时,他当即与张闻天商量,提出转移时同王稼祥编排在一起行军。张闻天很高兴。毛泽东再次赶赴梅岗,向中革军委提出了这个意见。

  此时的毛泽东显然无法料到,毛、张、王的组合行军,竟会促成两个月后遵义会议的召开,其意义非同小可。

  10月中旬,毛泽东赶赴于都,当即主持召开于都党员干部会。毛泽东告诉他们在主力红军撤走后怎样坚壁清野,怎样将家人疏散,怎样上山打游击。毛泽东没有用空洞的许愿和盲目的乐观来“鼓舞士气”,因为他明白,现在不是鼓动人民去冒险的时候,他不能教群众去以卵击石。

  18日傍晚,毛泽东躺在担架上,由两名江西老表抬着跨出了小院的柴门。一行人,穿过于都惟一的一条街道,沿河岸走了一段,便加入了中央纵队的行列。不愿撤退的大撤退就这样静悄悄地开始了。

  对于这悲壮的行程,传奇式的远征,可歌可泣的业绩,27年后,毛泽东不无感慨地说:长征是光荣的,但实际上是由于犯了路线错误,被敌人追赶得不得不走的。”

上一篇胡耀邦做了什么毛泽东这么提拔他,胡耀邦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内幕

下一篇揭秘回忆毛泽东晚年的生活状况,晚年毛泽东如何自我评价

军事人物本月排行

军事人物精选